一、显微镜
1. 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
【识图要点】
(1)目镜和物镜:是最主要的结构,其作用是放大物像。
(2)反光镜和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
①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有两面,一面是平面镜,一面是凹面镜。
②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方法技巧】光线调节
a.光线强时,视野过亮,用平面镜、小光圈,调节至适宜亮度。
b.光线弱时,视野较暗,用凹面镜、大光圈,调节至适宜亮度。
(3)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①粗准焦螺旋:能使镜筒明显上升或下降。
②细准焦螺旋: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4)光线穿过的路径:反光镜→光圈→通光孔→载玻片→物镜→目镜。
2. 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1)成像特点: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放大的、倒立的虚像,即上下左右都相反。如:“b”→“q”。
(2)显微镜放大倍数与物像大小、数量及视野明暗、范围比较
(3)应用
①玻片与物像的移动
若要将视野中某个方向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则物像在哪个方向,玻片就
向哪个方向移动。
②玻片与气泡的移动
若要将气泡从视野中移出去,则应反向移动。
【知识拓展】
a.气泡与细胞的区别:在显微镜视野中,气泡一般为具有较黑、较宽边缘的图像,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心往往是一片空白,用镊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气泡就会变形或移动,而细胞不会。
b.去除气泡的方法:可用滴水引流法或挤压法去除气泡。
(4)污物位置的判断
①污点可能存在的位置:目镜、物镜、装片。
②判断方法:一般通过转动目镜和移动装片观察污点是否移动,来判断污点所在的位置。
3. 练习使用显微镜
(1)取镜与安放
①取镜: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时,应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住镜座。
②安放:放在实验台略偏左的地方(便于用左眼观察,右眼同时画图),镜臂朝向自己,镜座距身前的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选用遮光器上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就说明对光成功。
注意:对光过程中切勿用直射的太阳光作为光源。
【特别提醒】对光时,目镜、物镜、通光孔和光圈要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3)观察
①放置玻片标本:将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②降低镜筒: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防止物镜压碎玻片标本或损坏镜头)。
③寻找物像: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④观察物像: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看着记录。
注意:对观察材料的要求是薄而透明。
(4)整理与存放
①实验结束后,转动粗准焦螺旋,上升镜筒,取下玻片。
②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若物镜、目镜被弄湿或弄脏,应用擦镜纸轻轻擦拭干净。
③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偏向两旁,将镜筒降到最低,竖立反光镜。
【巧记妙招】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细调找物像。
看完低倍转高倍,九擦整理镜归箱。
2、制作并观察植物、动物细胞临时装片
【材料用具】
【实验过程】
【具体步骤】
【观察步骤】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画图。
【注意事项】
1. 在载玻片上滴加液体的选择及原因
2. 观察时细胞重叠的原因:撕取的植物内表皮太厚,或刮取的口腔上皮细胞太多。
3. 不是所有的材料都需要染色,如番茄果肉细胞和黄瓜表层果肉细胞就不需要染色。
4. 在视野中被染色的部分是细胞的细胞核部分。
例1、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有污点,如果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标本,都不能把视野中的污点移走,则污点在( )
A. 目镜上 B. 物镜上 C. 玻片标本上 D. 反光镜上
例2、关于使用显微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则对光完成
B. 调焦时,先转动细准焦螺旋,再转动粗准焦螺旋
C. 观察字母“b”的玻片,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q”
D. 观察时,目镜用10×,物镜用10×,则放大倍数为100倍
例3、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与人口腔上皮细胞相比,特有的结构是( )
A. 细胞壁和液泡 B. 细胞核和线粒体C. 叶绿体和细胞膜 D. 线粒体和液泡
例4、图甲为小乐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图乙为使用显微镜观察该装片所看到的视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的部分操作,正确顺序是①③②④
B.图甲操作②中,滴在载玻片中央的液体是清水
C.若口腔上皮细胞未经染色处理,则观察时应适当调暗视野
D.欲将图乙中的细胞a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需向芹下方移动装片
例5、下图为小莉同学“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的操作及所绘观察到的动植物细胞图。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图甲操作时,盖玻片一边先接触________上的水滴,然后慢慢放下,可避免产生气泡。
(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向载玻片中央滴一滴________。观察时,若要将视野右侧的细胞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玻片向______移动。
(3)小莉同学所画的细胞图乙、丙各有一处错误,请将错误处的序号写出来________。
(4)切洋葱时有刺激性气味,其物质来自图乙中的________(结构)。
1.下列生物实验所用常规器材中,对观察对象不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
A. 目镜 B. 物镜 C. 反光镜 D. 放大镜
2.显微镜是我们观察奇妙的微观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使用显微镜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光线暗时,使用平面反光镜
B. 擦拭物镜和目镜时,使用纱布
C. 物像偏左,欲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时,向左移动玻片标本
D. 镜筒下降时,眼睛注视目镜内的物像
3.下图中最可能是人口腔上皮细胞的是( )
4.如图是丁丁同学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图,排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⑤ B. ⑤①③④② C. ③①④⑤② D. ⑤②④①③
5.关于细胞膜功能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
A. 保障细胞相对独立 B. 使细胞与外界环境彻底隔开
C. 控制物质进出 D. 使细胞内部相对稳定
6.下图是小明“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
(1)实验操作过程,①~④的正确排序为________。
(2)若将乙图中的细胞a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________移动。
(3)小明想在高倍镜下观察细胞a的结构,在低倍镜下找到细胞a的清晰的像以后,转动物镜转换器,换成高倍镜。他错把粗准焦螺旋当成细准焦螺旋,转动后发现细胞a不见了。要想仍在高倍镜下观察细胞a的像,写出下一步的具体操作________。
1.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时,第一次使用的目镜为5×,物镜为10×;第二次使用的目镜为10×,物镜为40×,那么,第二次观察到的情况与第一次相比( )
A. 视野亮,细胞数目多 B. 视野暗,细胞数目多
C. 视野暗,细胞数目少 D. 视野亮,细胞数目少
2.图1为显微镜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的视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对光时,可直接转动③,使其对准通光孔
B. 转动⑥,使镜筒缓慢下降,眼睛应看着①
C. 视野中出现气泡的原因,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
D. 向下方移动玻片,可将图2中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3.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 细胞 B. 组织 C. 器官 D. 系统
4.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形态是( )
5.小金在实验室进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
(1)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在盖玻片下产生________。
(2)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填写字母)。
A.甲图在换用高倍物镜后,调节①来观察物像
B.乙图清晰物像的视野中,细胞数目一定多的是②
C.丙图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左上方移动
D.丁图中黑色的圆圈是洋葱细胞
参考答案
例1、B 例2、B 例3、A 例4、C
例5、(1)载玻片(2)生理盐水 右(3)⑤⑦(4)液泡
1.C 2.C 3.B 4.D 5.B
6.(1)④①②③ (2)右上方 (3)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低倍镜
1.C 2.C 3.A 4.C
5.(1)气泡(2)A
【备考2023】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二轮复习--第30讲
显微镜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