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国古代绘画巡礼 课件(共68张PPT) 冀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中国古代绘画巡礼 课件(共68张PPT) 冀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3-03-08 07:4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8张PPT)
中国古代绘画巡礼
学习目标
1. 了解中国画发展的大趋势及其三大门类。
2. 初步学习欣赏中国画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对祖国传统绘画的情感。
1、中国古代绘画包括哪些种类?
2、今天我们学习的“中国古代绘画”主要只指哪个种类呢?
帛画、壁画、画像石、画像砖、中国画
中国画
先秦时期
原始社会
魏晋南北朝
秦汉时期
隋唐五代
宋元
明清时期
中国画的主要发展历程
中国画历史悠久,形式多样,自成体系。最早可上溯到远古岩画和新石器时期彩陶的装饰。我国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独立的绘画是战国时期的帛画。汉代绘画以墓室壁画和画像石、画像砖为主,形象生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绘画兴盛,山水画和花鸟画开始兴起,人物画追求精神状态的刻画及气质的表现。
隋唐、五代是中国画全面繁荣时期,名家辈出。绘画题材以工笔人物画为主,世俗性增强,色彩华贵绚丽,线条流利圆润,构图饱满协调。青绿山水得到社会的赏识,水墨山水也日益发展。花鸟画题材丰富,风格大都工整富丽。
宋代是中国画鼎盛时期,题材丰富,技法多样,尤以山水画成就最高。总体而言,北宋山水偏重于全景式的客观描绘自然,具有雄浑、崇高的气势;南宋山水多取小景,具体入微,主观意味甚浓。
元代以“文人画”的兴起和发展引人关注。山水、花鸟成为主要题材,文人借以寄情抒怀。率趣天真、直抒胸臆的水墨写意画风盛极画坛。
明、清时代,文人画继续发展,画派纷呈。
现代中国画出现了雅俗共赏的新格局,强调吸收民间美术和外国文化艺术的精髓,从题材选择、表现形式到艺术效果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代中国画坛不仅佳作迭出,还出现了许多彪炳史册的杰出画家。
1、远古时期。
岩 画
彩陶纹饰
以青铜艺术为代表——华美、神秘、瑰丽
用途: 祭祀、维护统治秩序
把人鬼神化,把人置于鬼怪的威严之下,在贬抑人性的基础上高扬神性。
鸟尊
2、先秦时期。
饕餮纹
饕餮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它是贪欲的象征。
迄今发現的最早的独幅绘画实物,是湖南長沙楚墓出土的兩幅帛画《人物御龙图》和《龙凤人物图》,虽然还不是严格定义上的书画,但已经具备了卷軸画的基本特点。——战国时期
《人物御龙图》
《龙凤人物图》
《龙凤仕女图》,1949年2月出土于长沙陈家大山楚墓,质地为平汝绢,高31厘米,宽22.5厘米,画面是一侧身向左、细腰长裙、合掌祝祷状的贵族妇女,在腾龙舞凤的接引下,向天国飞升的景象。此幅帛画是古代葬仪中使用的旌幡,画中反映了当时楚国普遍流行的死后升天的主观意识及作者丰富的联想空间,令人叹为观止。这幅画以毛笔绘成,画法为线条勾勒兼平涂着色,构图主次分明,造型十分生动。
以雕塑作品为代表----深沉雄大的气魄
秦汉时代的绘画艺术,大致包括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帛画等门类。
汉画像石:多为历史故事及神仙、奇禽异兽,技法高超。
秦汉画像砖:是一种建筑装饰构件。东汉则是画像砖艺术的鼎盛时期。
3、秦汉时期
宴饮画像砖 四川成都(汉)
宴饮画像砖 四川大邑县(汉)
荆柯刺秦王
画像石
山东嘉祥县武梁祠(汉)
这是山东嘉祥县武梁祠名为《西王母历史故事车骑画像石》中的一小部分。这块画像石的画面共有五层,第一层(即顶部)刻画神坛上的西王母;第二层自右至左依次刻画伏羲、女娲、祝诵、神农、黄帝、颛顼、帝尧、帝舜、夏禹及夏桀等帝王图像;第三层自右至左刻画曾母投杼、闵子骞御车等历史故事;第四层自右起刻画曹子劫桓、荆轲刺秦王等故事;第五层刻画行驶的一列车骑。课文图版中的一段即描绘“荆轲刺秦王”的情节。
画面上荆轲与秦王两个主要人物(左侧为荆轲,右侧为秦王)的形象都十分传神,匕首穿透铜柱的细节描写,显然是一种艺术夸张,既渲染了荆轲掷出匕首时所迸发出的力量,又突出了这一场生死搏斗的激烈紧张气氛。
霍去病墓前石刻之《马踏匈奴》
霍去病墓石刻是我国最早、最大、最完整的大型石刻群。
石卧虎
石卧牛
这幅帛画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它是我国已知画面最大、保存最完整、艺术性最强的彩绘帛画。画面呈“T”字形,上部宽92厘米,下部宽47.7厘米,长205厘米。属旌幡一类的用品,出殡时放在行列前面,落葬后覆盖在棺上,有引魂升天之意。
问题:你觉得汉代帛画与先秦时期的帛画相比,有哪些不同?
帛画可分上、中、下三部:
上部天上景象:右上方画太阳,中立金鸟一只。太阳下的扶桑树上,又有8个小太阳。左上方画新月,中有蟾蜍、玉兔。一女子乘龙奔向弯月,她可能是嫦娥。上中间绘人首蛇身像。下面,两只飞鸟相对,悬着铃铎。再往下,两扇天门内,二守门人拱手对坐。
下部地下景观:一巨人站立两龙之上,横跨一条大蛇,双手托举着可能象征大地的白色扁平物。
中部人间景象:一老妇人拄杖而立,她就是墓主人,前有两人捧盘跪迎,后有三女随身伺候。中部下端有玉璧垂磬,磬下摆列鼎壶,描绘了墓主人生前宴饮的场面。
利仓之妻—辛追夫人:
身高154cm,外形完整,全身润泽柔软,部分毛发尚存,部分关节可以弯曲,软组织柔软而有弹性,是世界上发现的保存时间最长的一具湿尸。
李贤墓壁画
《客使图》(局部) 唐代
李贤墓中壁画面积近400平方米,包括狩猎出行、宫廷生活、对外关系等内容。画中各国使节衣着、表情各异,描绘生动。
根据以前所学,说一说关于中国画你都知道哪些?
温 故 而 知 新
中国画
表现手法
写意(大气、淋漓)
工笔(工丽、细腻)
题材
人物
山水
花鸟
中国画主要装裱形式
立轴 
宋代 赵佶《芙蓉锦鸡图》
横披
手卷
册页
镜片
立轴
人物画
不仅仅是满足外形的肖似,而是更着重人物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谓的传神。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独特传统,还表现在善于运用长卷的形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实而细致地描绘现实生活的场景及其人物活动。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独特传统,还表现在高度的笔墨技巧与技法的多样性。
《洛神赋图》(东晋)顾恺之
捣练图 张萱 唐
《捣练图卷》唐 绢本设色 37cm×145.3cm 张萱 唐 波士顿美术馆(美国)
张萱(宋摹本)、绢本设色、此图描绘宫中妇女加工白练中的捣练
《捣练图卷》
张萱,是盛唐时期著名的人物画家,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所作人物雍容华贵,形成 “丰规巴体”的人物造型,成为唐代名重一时的人物画大师,在美术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捣练图》描绘的是宫中妇女‘’捣练”的情景。全画共分三个部分:右边一红对苗绘的是四个妇女用木柞捣练;中间。。。;左边.。。画面形成一个完整的捣练过程,给人以优雅平和、富有劳动节奏的美感,传达出唐代人的审美观和审美趣味。
《步辇图》唐代 阎立本
韩熙载夜宴图 顾闳中 五代
韩熙载夜宴图 顾闳中 五代
五代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此图以长卷形式展现了五代南唐大臣韩熙载夜宴活动中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别五个互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场面,是中国古代工笔人物画的经典之作。
秋风纨扇图 中国画(轴)
纸本水墨 77.1cm×39.3cm
唐寅 明 上海博物馆
《秋风纨扇图》画中描绘了立有湖石的庭院,一仕女手执纨扇,侧身凝望,眉宇间微露幽怨怅惘神色。她的衣裙在萧瑟秋风中飘动,身旁衬双勾丛竹。该画为唐寅绘画的代表作,不仅仅是人物形态刻画得十分准确,线条如飞,墨色如韵,还把画家本人的心情展现得含蓄而丰富,直接而妥贴。
山水画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这样的话:“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在中国哲人的心目中,山水是道德和智慧的载体,对自然的认识和体验,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审美理想。
北宋时趋于成熟,尤其注重对客观景物的描绘,代表画家有荆浩、关仝、董源、李成、范宽、郭熙等。
元代社会急剧变化,山水画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文人绘画的隐逸之风盛行,重笔墨并强调发挥画家主观意兴,代表画家有 “元四家”的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
明代前期以浙派为主,后出现以沈周为代表的“吴门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和仇英,他们注重文人修养和笔墨的锤炼。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在理论上建构了文人山水的模式。
清代“四王”过于注重笔墨和程式,被奉为山水画的正宗,后学者过分强调师法古人,把山水画带人形式的窠臼。
以“四僧” (弘仁、髡残、道济和八大山人)及龚贤为代表的画家们却具备创新精神,气韵超逸,极富个性,给山水画注人新的活力。
《明皇幸蜀图》
唐 李昭道
山水画---青绿山水
山水画---水墨山水
《山居图》南唐 巨然
宋代流行的小景山水在全景式雄伟山水画外又别开新境。它以引人入胜的幽情美趣、水边沙岸、柳溪野趣等富有诗意的小景见长。多为卷册小幅,清丽可喜,深得文人骚客欣赏。此幅《深堂琴趣图》虽不知何人所作,但从画面中可看出画风严谨不苟,水墨设色兼工,皆精而不冗,洗练而有情致。画幅虽小而神气迥出,表现悠远的空间及浓郁的诗意。
溪山行旅图
中国画
范宽(宋)
深堂琴趣图
中国画
佚名(宋)
范宽,活动于北宋早期,为人处世宽厚疏放。他画山水初学荆浩及李成,已甚精妙,既而悟觉到“前人之法, 未尝不近取诸物, 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 ”。于是深入自然山川 ,长期居留于太华、终南诸山中,观察体验云烟惨淡、风月阴霁等在不同自然气候下山水的形态变化,创造了与李成迥然不同的壮美景色,又擅画雪景。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以峻伟屹立的大山、 一泻千尺的飞瀑、路边淙淙溪水及山路上的驴队行旅为对象,真实地画出北方山川的壮美,使人如身临其境。他所画的崇山峻岭,往往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壮观的气势,又用碎而坚实的笔墨皴出富有质感的山石,山麓画以丛生的密林,成功地刻画出北方关陕地区“山峦浑厚,势状雄强”的特色 ,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
溪山行旅图
中国画
范宽(宋)
早春图
立轴 绢本 淡设色
纵158.3厘米 横108.1厘米
郭熙 ·宋
此图为郭氏传世名作,通过山间雾霭浮动及旭阳照射的气候描绘,细致而生动地画出严冬刚刚过去,春天悄然降临的微妙变化,从中传达出欢慰喜悦的感情。本图虽仍是全景式结构,但构图中高远、平远、深远兼具,活泼而有变化,笔墨细腻而简括更富于表现力。
千里江山图(局部) 中国画(卷) 绢本设色
51.5cm×1191.5cm 王希孟 宋 故宫博物院
他十八岁即创作了 《千里江山图》,惜年寿不永,20余岁即去世,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优秀青年画家。《千里江山图》是王希孟的“千古绝唱”。
全景式构图 散点透视
庐山高图
明代 沈周
作品描绘庐山瀑布景色,山峦重叠,草木繁茂。此画是沈周为他的老师贺寿所作,故以“庐山高”为题,其选材、立意均见匠心。
水村图(局部) 元代 赵孟頫
此画描绘江南水乡平峦小村,疏柳丛草。图中山峦用披麻皴,浓墨点苔。树木、芦苇有简有繁。用笔潇洒,笔墨秀润, 意境清旷。
花鸟画
西方---静物写生,现实生活写照
中国花鸟画---花鸟生态特征---自然---生命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赋予----“社会属性”
借其抒发情怀,表达人生志向
隋唐.花鸟禽兽画 《五牛图卷》
韩滉,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字太冲、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擅书法、 绘画,尤擅描绘农家生活和兽畜等。此图卷是目前所见最早画在纸上的绘画作品。
芙蓉锦鸡图 赵佶 北宋
出水芙蓉图 南宋 佚名
作者描绘了荷花雍容的外貌和出淤泥而不染的特质,笔法精工,设色艳丽,不见墨笔勾痕,是南宋画中精品。
墨葡萄图 
明代 徐渭
茂盛的叶子以大块水墨点成,表现手法独出心裁,水墨酣畅。风格疏放,不求形似,但无处不神似,代表了徐渭大写意花卉的风格,也是明代写意花卉高水平的杰作。
墨葡萄图轴(中国画)
徐渭(明)
徐渭的这幅《墨葡萄图轴》,描写了无人摘采的野葡萄隐现于如点点泪痕般的黑叶中,表达了题诗所言“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的抑郁牢骚与愤懑不平的情感。所画葡萄及藤叶,纷披低垂,用笔恣纵,水墨淋漓,随意挥洒,不拘形似。徐渭以狂草般的笔法纵情挥酒,泼墨淋漓,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花木形象中, 着 眼 于生韵的体现,将普通的物象赋予强烈的主观情感,直抒愤世疾俗、激荡难平之情,给作品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使其具有磅礴奇崛的气势和雄肆豪放的格调。
鹌鹑游鱼图
清代 朱耷
朱耷号“八大山人”,清初“遗民画派”的主要画家。其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笔法简洁,挥洒自如,造型狂怪,意境轻灵。此作品是其绘画风格特点的代表作品之一。
学习活动
1. 欣赏中国画经典作品,了解其主要特征及其艺术特色。
2. 挑选三幅自己喜欢的中国画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或写出一篇短文,并与同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