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一轮总复习学案--光学(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中考一轮总复习学案--光学(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3-08 09:1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考一轮总复习--光学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叫光源。光源分成___________光源和_________光源。
*月亮 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3、
现象:
应用:
4、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 =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光年:光年是 单位
类型一:光的直线传播
1.太阳光通过树叶间的空隙,在地上形成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圆形光斑是(  )
A.树叶的虚像 B.树叶的实像
C.太阳的虚像 D.太阳的实像
2. 如图所示是发生日偏食的境况,月球把太阳遮住了一半,此时透过茂密的
树叶,在树下地面上形成的亮斑是( )
A . 月牙形的
B . 圆形的
C . 树叶形的
D . 小孔的形状
3.为了探究树荫下光斑的成因,小明设计了开有菱形孔(边长约为5 cm)的卡片甲正对太阳光,并用另一张卡片乙紧贴在甲上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观察距卡片50 cm且与甲平行放置的光屏上光斑的变化情况。下列实验现象记录正确的是(  )
A.光斑始终是圆形的,但逐渐变暗
B.光斑的形状始终与孔的形状相同,且亮度不变
C.光斑未变成圆形前,其亮度逐渐变暗,变成圆形后亮度几乎不变
D.光斑未变成圆形前,其大小逐渐变小,变成圆形后,其大小不变
4.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二、光的反射与折射
项目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相同点 三线共面
两线分居
光路是 的
垂直分界面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都为 °
不同点 角= 角 中的角更大
类型二:光的反射和折射
2.雨过刚晴的月夜,行走时为了防止踩到小水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应走亮处 B.迎着月光走,应走暗处
C.背着月光走,应走亮处 D.背着月光走,应走暗处
3. 小李同学用一只新买的激光笔照射水平水面,在竖直白墙上出现了两个红色亮点A和B,如图所示.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竖直白墙上的红色亮点A和B将如何变化(  )
A.红色亮点A和B的位置都不改变
B.红色亮点A下移、B上移
C.红色亮点A上移、B下移
D.红色亮点A、B都下移
4. 如图所示,一只烧杯中装有半杯水,放在水平木板AB上,一束光线竖直向下
照在水面上.现在B端下方垫一个小木块C,使木板倾斜一个小的角度,则此时(  )
A.反射光线顺时针方向旋转 B.反射光线逆时针方向旋转
C.折射光线的方向不变 D.折射光线逆时针方向旋转
5.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7°角,如图所示。若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3°,则反射角的大小为   ,折射角的大小为   。
6.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深度浅,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发生了   ,看到的是实际池底的   像。
7.一束光线跟水平面成45度角的方向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则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 )
A.等于90O B.小于90O
C.大于90O D.无法确定
8.如右上图所示,两块平面镜相交成60°,一束光线AO射到平面镜M上,要使最后反射回去的光线与AO重合,但方向与AO相反,那么光线AO与平面镜M的夹角应是( )
A.15° B.30° C.45° D.60
9.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则从侧面看去(  )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10.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M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
(1)实验时如a图,测得入射角为45°,则反射角度数为______°,若入射角变大,则反射角将 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2)为寻找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当纸板上显示出光路时,该同学将纸板F面绕轴ON向后折,如b图,则在纸板F上______(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 ______(存在/不存在),这个现象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3)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 ________.
(4)探究了反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后,把纸板EOF向后倾倒(如图c),而入射光线仍然紧贴纸板照射到平面镜上,这时在纸板上________(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11.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物质中传播的路线,请用箭头标出光线的传播方向,由图可知:AB是________,CD是________,空气在________的________侧,入射角的大小________,折射角的大小是________。
12.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
A. 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B. 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
C. 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 D. 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
平面镜成像
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像;
②像与物体大小____________;
③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_;
④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____________;
2.常考知识: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的两支蜡烛完全相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
(3)未点燃的蜡烛不能与虚像完全重合的原因:玻璃板与桌面______________。
(4)在暗室中进行实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5)方格纸(或刻度尺)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
(6)观察到玻璃板另一侧有两个距离很近的虚像的原因:_ __。
(7)多次重复实验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三:平面成像特点运用
9.平静的水面能清晰地映出岸上的景物,俗称“倒影”,此倒影是(  )
A . 正立的实像 B.正立的虚像
C . 倒立的实像 D.倒立的虚像
10.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像的大小不改变
D.若铅笔任意旋转一个角度,铅笔与它的像始终平行
11.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cm处,以5cm/s的水平速度垂直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 经过2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20cm
C. 铅笔的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为10cm/s
D. 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
12.下图为处于湖上的一座桥,桥的最高处距湖面2 m,若能在湖水中看到桥完整的倒影,则湖水的深度为
A.大于2 m B.2 m
C.小于2 m D.以上答案均可
13.如图所示的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钟面虚像,则实际时间是(  )

A. 9时40分 B. 2时20分 C. 4时10分 D. 7时50分
14.郊游时,同学们看到:①水中的鱼;②中午树荫下的亮斑;③岸边树木花草在水中的“倒影”;④自己在阳光下的影子;⑤水底的奇石;⑥潭清疑水浅;⑦池水映明月.上述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________;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________;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5.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装置如图甲所示.
(1)选取A,B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将白纸放在玻璃板后烛焰像的位置,纸张承接不到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3)如图乙所示,将玻璃板与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让蜡烛A沿着桌面向右做直线运动,将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的像 运动(选填“水平向右”,“水平向左”“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
四、透镜成像
项目 凸透镜 凹透镜
形状 中间____,边缘____ 中间____,边缘____
对光的作用 ________作用 ________作用
焦点 两个实焦点 两个虚焦点
2. 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3.(1)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凸透镜的焦距;
(2)会聚作用是指从凸透镜折射出的光线比原光线更加向主光轴会聚,但不一定会聚到一个点;发散作用是指从凹透镜折射出的光线比原来的光线更加偏离主光轴。
4.(1)凸透镜成像时,若镜头有污点或者遮挡凸透镜的一部分,依然可以成完整的像,只不过像变 了。
(2)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时,凸透镜位置不变,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依然成倒立的实像,只不过原先放大的实像变成缩小的实像,原先缩小的实像变成放大的实像。
(3)随着实验的进行,像在光屏上的位置越来越 。
(4)像的位置在光屏上偏高时,有三种调整方法:
①将光屏向 移动;②将蜡烛向 移动;③将凸透镜向 移动。
类型四:透镜成像规律运用
1.如图所示,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其下方20cm处的白纸上呈现出一个较小的光斑,这个现象提示我们: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若将该透镜向纸面再靠近一小段距离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小,由此可以判断该透镜的焦距一定_________20cm(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是( )
A.任何光线通过凸透镜都会会聚于焦点
B.任何光线通过凸透镜都会变成平行光
C.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轴的光才有会聚作用
D.凸透镜对任何一光束均有会聚作用
3.如图有一长方体玻璃砖内有一呈双凸面(球面)的空气泡,可以看做透镜。一束平行光按图示方向射向气泡,则这束平行光将( )
A.穿过气泡后仍保持平行 B.穿过气泡后会聚
C.穿过气泡后发散 D.不能穿过气泡,全部被反射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倒、正 放、缩 虚、实
u>2f
u=2f
fU=f
u(1)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2)物近像远像变大;(成实像时)
物近像近像变小;(成虚像时)
(3)像总跟着物体跑,像的大小像距定。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距离凸透镜40 cm处时的成像情况如图3-6-11所示,则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10 cm
B.20 cm
C.30 cm
D.40 cm
5.有一凸透镜,当物体放在离透镜15 cm处时,成放大的实像;当物体放在离透镜8 cm处时,成放大的虚像,则这个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等于(  )
A.8 cm B.10 cm
C.11 cm D.14 cm
6.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当烛焰离透镜12 cm时成的是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7 cm时成的是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下列哪个值(  )
A.14 cm B.11 cm
C.10 cm D.8 cm
7.一支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后,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在光屏上( )
A.无法成像 B.成正立、放大的像
C.成倒立、放大的像 D.成倒立、缩小的像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在凸透镜后20 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等大、倒立的像,如果将蜡烛移动到凸透镜前25 cm处,则(  )
A.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找不到像
9.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常常这样做(  )
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
10.九(3)班照毕业合影时,摄影师看到站在两边的同学不在取景框内。为使全体同学都能被摄入照片,摄影师应当(  )
A.将照相机向远离同学的方向移动,同时让照相机镜头往外伸
B.将照相机向远离同学的方向移动,同时让照相机镜头往里缩
C.将照相机向靠近同学的方向移动,同时让照相机镜头往外伸
D.将照相机向靠近同学的方向移动,同时让照相机镜头往里缩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距凸透镜36cm 时,在凸透镜另一侧18cm 处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当蜡烛距凸透镜18cm 时,它的像一定是( ) 。
A.像距为36cm,且成缩小的实像 B.像距为36cm,且成放大的实像
C.像距为18cm,且成缩小的实像 D.像距为18cm,且成放大的虚像
12.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该凸透镜作为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________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 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 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或“先变大再变小”)。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次实验的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小组成员提出“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光屏上的像变大”的问题,经过讨论后形成两个方案,而且结果都达到目的。
方案一: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只将凸透镜向____________移动适当距离;
方案二: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都向________移动。(均选填“左”或“右”)
14.小莉同学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3-6-15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_______的实像(图中未画出),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________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2)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5 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______(选填“A”“B”或“C”)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丙中的______(填数字)。
五、眼睛和眼镜
1、晶状体相当于:
视网膜相当于:
2、近视眼:由于晶状体较 ,物像落在视网膜的 ;需佩戴
远视眼:由于晶状体较 ,物像落在视网膜的 ;需佩戴
1.小亮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正确安装调节好实验装置后,小亮开始实验,如图所示是他某次的实验情景,此时他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亮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
(3)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时,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适当的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才能实现,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就是利用这种透镜矫正的.
实验过程中,蜡烛在燃放中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2.在探究“近视眼的矫正”课外实验中:
(1)调整烛焰(模拟远处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其凸起程度可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收水量来调节)、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13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__的________像。
(2)向水凸透镜内________(选填“注入”或“吸取”)适量的水来模拟近视眼,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说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与____________有关。
①若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________(选填“前”或“后”)。
②若光屏不移动,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 镜,光屏上也能得到清晰的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