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课后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课后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3-08 07:1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读图黄土高原环境问题成因示意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图中①②两个自然原因分别是( )
A.土质疏松、过度放牧 B.气候干旱、过度垦荒
C.土质疏松、降水集中 D.修路采矿、垦荒造田
2.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下列关于我国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塔里木盆地在开发油气资源的同时,要采取多种措施避免环境破坏
B.黄土高原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湿地面积锐减
C.禁止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
D.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3.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 )
A.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B.千沟万壑,地表破碎
C.高山环抱,沙漠广布 D.雪山连绵,冰川高悬
4.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模拟实验示意图,该实验反映出,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是(  )
A.地表土质 B.植被疏密 C.坡度陡缓 D.降水强度
民俗是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有些民俗的形成深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回答下面小题。
5.“一声秦腔吼,吓死山坡老黄牛,八尺汉子眼泪流,出嫁的姑娘也回头。”这山歌出现的地形区是( )
A.黄土高原 B.青藏高原 C.华北平原 D.东北平原
6.富有“黄土风情”特色的民俗文化是( )
A.二人转 B.信天游 C.京东大鼓 D.对山歌
7.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碧水蓝天说:“我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B.天晴朗说:“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C.草花香说:“我们要坚持保护环境不放松.”
D.不毛之地说:“只要挣钱,保不保护环境与我无关.”
8.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植树种草修梯田堤坝 ②退耕还林还草
③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④开垦坡地扩大耕地面积
⑤把地承包给个人栽培果树建立水果基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陕西延安市南部的洛川县是我国苹果的重要生产基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洛川县所处的温度带是( )
A.寒温带 B.亚热带 C.暖温带 D.中温带
10.洛川苹果品质优良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土质疏松 B.日照稀少 C.夏季多暴雨 D.昼夜温差大
11.当地种植果树的主要生态效益是( )
A.美化环境 B.防风固沙 C.保持水土 D.减少污染
12.要让黄土高原的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 )
A.增加草地放牧的牧畜数量 B.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C.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 D.加大化肥施用量,提高粮食产量
13.图中,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采取的治理措施,错误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深刻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也造就了特有的传统地域文化,如住窑洞,贴窗花等。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剪纸中当地传统民居是窑洞,有关窑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找不到盖房子的地方 B.防止水土流失
C.就地取材,窑洞冬暖夏凉 D.没有盖房子的建材
15.针对上图地表现状,采取的治理措施正确的是( )
①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②鼓励生育,增加劳动力③大力发展畜牧业④实施缓坡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近年来,陕西省针对采矿过程中形成的废石堆采取了台阶式平整治理方法,取得了明显的环境效益,如图,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6.陕西省简称陕或( )
A.陇 B.秦 C.黔 D.晋
17.牧草和灌木主要的环境作用是( )
A.减少噪音 B.净化空气 C.保持水土 D.吸烟滞尘
18.护坡挡墙主要的作用是( )
A.降低坡度 B.阻挡水流 C.减少地震 D.保护坡体
19.废石堆治理过程中,当地选用牧草而不是野生杂草,目的是( )
A.保持水土 B.降低成本 C.美化环境 D.发展牧业
某中学研学旅行时对黄土高原进行了实地考察。结合图甲“黄土高原位置图”和图乙,完成问题。
20.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范围东至乌鞘岭 B.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自然原因形成
C.信天游是该地区富有民俗特色的民歌形式 D.③河段形成了“地上河”
21.图乙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该民居的特点是( )
A.冬暖夏凉,就地取材 B.屋顶坡度较大,利于排水
C.稳固性差,造价较高 D.门窗很小,采光较差
信天游是富有陕北特色的民歌,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
22.信天游中唱到:“一个在那山上呦,一个在呀沟”,反映出陕北地区的地表特征是( )
A.千沟万壑 B.平坦辽阔 C.冰川广布 D.沃野千里
23.陕北位于图中的( )
A.甲省 B.乙省 C.丙省 D.丁省
24.为发展经济,当地农民利用直播带货推销的特色农产品是( )
A.苹果
B.香蕉
C.柑桔
D.菠萝
读黄土高原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5.黄土高原位于(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6.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墚、峁、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其中,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是( )
A.塬 B.墚 C.峁 D.川
二、解答题
27.小华和小静暑假从北京出发分别沿图中两条线路旅行。读图1、图2回答问题。
(1)线路①主要经过广阔的平原,其中被称为“黑土地”的是________ 平原。
(2)线路①沿途居民以_______为主食,一路向北,作物熟制从两年三熟变为一年______ 熟。
(3)小静沿线路②来到黄土高原,从她拍摄的照片(图2)可以看出当地特色传统民居是_______。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已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 )
A.冰川 B.地震 C.风成说 D.火山灰堆积
28.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A______高原,B______山脉,C_____山脉,D____河。
(2)写出数字所代表的城市名称①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_
(3)黄土高原从温度带看,属于_____带;从四大区域的位置看,位于____地区;从地势三级阶梯看,位于第____级阶梯。
参考答案
1.C
【详解】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包括土质疏松、植被稀疏、降水集中和地表坡度大,C正确。过度放牧、过度垦荒、修路采矿和垦荒造田都属于人为原因,排除A、B、D。故选C。
2.B
【详解】由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夏季暴雨多,再加上人类的过度放牧等原因,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因此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故本题选B。
3.B
【详解】黄土高原由于土质疏松、土层深厚,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加上人为地破坏了植被,导致这里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长期以来,这里形成了“千沟万壑、地表破碎”的特征,故选B。
4.B
【详解】黄土高原植被稀少,土质疏松,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读图可知,实验证明地表植被越密集,水土流失越轻,地表植被越稀疏,水土流失越严重;不能看出土质、坡度和降水方面的影响,故选项B正确。故选B。
5.A 6.B
【解析】5.秦腔,是起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是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生长壮大起来的,经历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是相当古老的剧种。 “一声秦腔吼、吓死山坡老黄牛,八尺汉子眼泪流,出嫁的姑娘也回头”该词描写的地形区是黄土高原。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信天游是黄土高原地区的民歌,二人转发源于东北地区,京东大鼓产生于河北省香河和宝坻一带的农村地区,广西盛行对山歌。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D
【详解】我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要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做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故选择答案D。
8.B
【详解】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土壤裸露,一遇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因此黄土高原重点治理水土流失,首先要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减少放牧数量,保护现有的植被。在坡地开垦扩大耕地面积容易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9.C 10.D 11.C
【解析】9.我国各地区根据活动积温的多少,将我国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高原气候区,图中所示的洛川县位于秦岭以北,属于暖温带,故ABD错误、C正确,根据题意,故选C。
10.由图可知,洛川位于陕西北部的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较少,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使得苹果的品质优良,土质疏松不是主要条件,日照稀少和夏季多暴雨不是有利条件,故ABC错误、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D。
11.洛川所处的黄土高原,由于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加上人为地采矿、修路等导致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当地种植果树的主要生态效益是保持水土;美化环境和防风固沙不是主要作用,减少污染一般是在工业生产上,故ABD错误、C正确,根据题意,故选C。
12.C
【详解】黄土高原最主要的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要让黄土高原的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ABD都不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故选C。
13.D
【详解】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治理需要在不同地段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在黄土塬地区,主要是发展生态农业,节水农业,在黄土沟修建黄土坝,在缓坡修建梯田,在陡坡植树造林,故选D。
14.C 15.A
【解析】14.黄土高原居民根据黄土的直立性质,挖掘了冬暖夏凉适宜居住的窑洞,窑洞是黄土高原居民特有的一种居民形式,故C正确。当地盖房子的地方较多、窑洞不能防止水土流失,有建材,故排除ABD,故选C。
15.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治理的根本措施是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修建 梯田、修挡土坝工等程,做好水土保持工作;“②鼓励生育,增加劳动力”、“③大力发展畜牧业”可能加剧水土流失,故A正确。故排除BCD,故选A。
16.B 17.C 18.D 19.D
【解析】16.根据所学知识,陕西省简称“陕”或“秦”,行政中心是西安,B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7.种植牧草和灌木旨在进一步恢复植被,从而防止水土流失现象,保持水土,C符合题意;减少噪音、 净化空气、吸烟滞尘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18.根据图示可知,护坡挡墙位于最低端,起作用在于保护坡体、防止土石滑落,D符合题意;降低坡度、 阻挡水流、 减少地震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19.废石堆治理过程中种植牧草,这既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还能以牧草作为饲料,实现其经济价值,D符合题意;保持水土、 降低成本 、美化环境不能体现选用牧草的主要目的,排除ABC。故选D。
20.C 21.A
【解析】20.黄土高原范围西至乌鞘岭,A错误;黄土高原由于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长期以来形成了“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B错误;信天游是该地区富有民俗特色的民歌形式,C正确;③为中游河段,“地上河”位于下游河段,D错误。故选C。
21.图乙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窑洞,该民居的特点是当地人们就地取材、依山而建、冬暖夏凉;屋顶是平顶或没有屋顶;黄土直立性强,干燥易开挖,造价便宜,门窗较大,采光好。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2.A 23.B 24.A
【解析】22.从歌词中可以判断当地多谷地,地表崎岖,支离破碎;黄土高原土质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A正确。辽阔坦荡是内蒙古高原的地表特征,冰川广布是青藏高原的地表特征,沃野千里是东北平原的地表特征,BCD错误。故选A。
23.陕北位于陕西省。由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和轮廓可知,图中乙是陕西省,B符合题意。甲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丙是山西省,丁是河南省,ACD不合题意。故选B。
24.陕北位于暖温带,特色农产品为猕猴桃、 苹果,A正确; 香蕉、柑桔、菠萝为热带和亚热带农产品,BCD错误。故选A。
25.A 26.D
【解析】25.黄土高原主要位于北方地区。故选A。
26.黄土塬、黄土茆,黄土梁是黄土高原特有的地貌地形,塬、梁、峁之间的关系基本上代表了黄土丘陵区流水对黄土的侵蚀强度和地貌演化过程,它们都是黄土高原地区崎岖不平的地形.黄土川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农业生产.故选:D
27.(1)东北
(2) 面食 一
(3) 窑洞 C
【详解】(1)读图分析可知,线路①主要经过广阔的平原,其中被称为“黑土地”的是东北平原。线路②经过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太行山脉,到达陕西省的西安。
(2)线路①沿途居民以面食为主食,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一路向北,作物熟制从两年三熟变为一年一熟。
(3)小静沿线路②来到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地表特征沟壑纵横,当地特色传统民居是窑洞。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黄土高原表面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形成的,故选C。
28.(1) 内蒙古 太行 秦岭 黄
(2) 太原 呼和浩特 郑州 西安
(3) 暖温 北方 二
【详解】(1)读图可知,A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内蒙古高原;B是太行山脉,是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界山;C为东西走向的秦岭;D为黄河。
(2)读图可知,①是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附近的省会城市太原;②是呼和浩特,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③是郑州,为河南省的省会;④是西安,为陕西省的省会。
(3)读图可知,黄土高原位于秦岭以北,属于我国温度带中的暖温带;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太行山位于地势第二三阶梯分界线上,位于太行山以西,地处地势第二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