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三下综合性学习 中华传统节日作文,该怎么写?
情景导入:
春节俗称“过年”,那一天人们按照传统习俗要穿新衣、拜年、贴春联、吃团圆饭、放鞭炮,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一年当中除了春节,你还知道哪些节日?
讨论交流
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清明节的扫墓、踏青;春节的对联、扫尘、守岁;中秋节的赏月、吃月饼;元宵节的猜灯谜、逛花灯、吃元宵、庆团圆……
分享交流
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彝族人民就会穿上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并在夜晚点燃火把到旷野中游行。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傣族人民用相互泼水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
达努节,是广西都安瑶族人民欢庆丰收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人华服艳装,走村串寨访亲问友,互庆丰收。村村寨寨敲起铜鼓,载歌载舞,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
苗族人民为了迎接龙舟节的到来,每个村寨都要专门制作一至两艘龙舟,等到龙舟节来临,他们就会举行激烈的划龙舟比赛。
三下综合性学习 中华传统节日作文,该怎么写?
先说说书本上的要求和提示:
第一,选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
该怎么选?尽量选择你熟悉或者喜欢的一个节日,这样你才能有话可说,有感受可言,写出真情实感。
比如,你最喜欢春节,你可以围绕“春节”,写一写自己喜欢它的原因,是因为大年三十拿红包、放鞭炮,还是因为穿新衣、拜大年?
第二,可以写过节日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发生的故事。
这一点,其实就是要求你把节日写具体、生动,让读者感受到你眼中的传统节日多么丰富多彩、多么充满趣味。
要写好这篇作文,我有3个建议:
(1)引用诗句开头,体现传统节日的文化气息;
(2)写一写有关的故事,点出节日的历史由来;
(3)抒发真情,表达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下面这篇例文供你参考,希望你能举一反三,写出更精彩的作文。
有滋有味,五月端阳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的这句诗,是不是让你闻到了大街小巷“艾叶飘香”的端午气息?它不仅指出端午节的时间,还道出了一个习俗——插艾草。
端午节,为啥大家要在门口插上艾草呢?
除了除虫辟邪,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传说。相传唐朝某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甚多。当黄巢军攻到河南邓州城下,黄巢见到一名妇人一手拉着年纪小的男孩,怀里抱着年纪大的孩子,急急忙忙逃出来。
黄巢上前询问,这位妇人一五一十地说:“怀里抱着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里牵着的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万一情况紧急,我宁可丢下自家孩子,也要保全大伯家的独苗。”
黄巢十分感动,于是告诉妇人,回城后可在家门口插上菖蒲、艾草,可保性命无忧。
没想到,这位妇人把消息传遍全城。黄巢进城后,发现家家户户门口,不是插着菖蒲,就是挂着艾草。为遵守诺言,黄巢只能领兵离去。全城百姓幸免于难。
为纪念此事,端午节插菖蒲河艾叶的习俗,流传至今。
过端午节,最有意思的就是包粽子。
别看我小,我总喜欢在外婆包粽子时,横插一手。你看,我又围着外婆哀求了:“外婆,我也要包粽子。”外婆笑眯眯地说:“算了吧,你还是别浪费粮食,你就只管老老实实等着吃呗。”“不行,外婆。我已经长大了,要学会做家务……”外婆见拗不过我,只好答应。
先把青绿色的粽叶弯成漏斗状,舀一勺糯米,均匀地铺在粽叶里。然后,夹起一块瘦肉窝在糯米中间,分别在两头埋一颗红枣。哇!看着就挺好吃的。最难的就是绑绳子,一不小心把糯米散在地上,那可就前功尽弃,外婆会忍不住念叨:“瞧瞧,小祖宗,别踩了糯米。”
几次三番地折腾,我的四不像粽子终于可以下锅煮了。红色的火苗舔着锅底,水蒸气慢悠悠地上来。一股粽叶的清香,和着肉香,弥漫在整个屋子里。我的口水就要来了。“能吃了吧?”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揭开锅。“再等10分钟!”外婆笑着拦住我。
熬过这漫长的十分钟,锅盖打开了。真香呀!
吃上一口软糯鲜美的粽子,别提有多满足了!
中华传统节日真不少。有哪一个节日,能像端午节这样,令我回味无穷呢?
简要讲解】
怎么样,读完,有没有感觉自己也要好好品味今年的端午节了?
作者是如何写得有滋有味的?
首先,开头,引用文天祥的诗句,把我们带到了端午节“艾叶飘香”的氛围中。
其次,中间部分,先由艾叶引出一个动人的历史故事。
原来,这看似简单的习俗背后,竟然有如此感动人心的故事啊。那位妇人先人后己的精神,不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日益繁荣的一种内在动力吗?
最后,作者描述自己如何“横插一手”,包粽子。
让你印象深刻的,是不是等待粽子出锅的时刻?
对了,这就是过节日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最有体会的美好瞬间,值得写。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