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画 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 画 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8 18:2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同学们看一看图上有什么?




我们今天要学的古诗就是——画。
诗人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
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huán(归还)
hái(还有)
还是(hái huán)
归还(hái huán)


多音字
识字方法
1.反义词识字
2.偏旁归类识字
学习新偏旁“辶”
词句注释
1.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2.春去:春天过去。
3.惊:吃惊,害怕。这里主要是受惊飞起的意思。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huà
yuǎn kàn shān yǒu sè jìn tīnɡ shuǐ wú shēnɡ
chūn qù huā hái zài rén lái niǎo bù jīnɡ
读古诗
译文
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了,枝头上的鸟儿却没感到害怕。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到近处却听不到水的声音。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这首古诗是一则 ,谜面描述了 、 、 、 等景物,通过 、 、
、 等方位的变化,凸显“画”的特征。
五言谜语诗








春天过去,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这首诗写出了一幅山水花鸟画的特点。画面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有颜色的,都是静止的,不会有任何活动,也不会发出任何声响。这首诗写得相当恰切,也较有趣。
此诗短短四句二十字,但有“声”有“色”,有“山”有“水”,有“花”有“鸟”,还有“人”。特别是用了几组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以增加诗歌内容的张力和立体感、节奏感,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如果说,“山有色”、“水无声”、“花还在”、“鸟不惊”所云是画中形象或自然实景,那么,作者用“远看”、“近听”、“春去”、“人来”又为我们创造出了另一重世界。
首句“远看山有色”,写的是直观的客观物象。此乃“静境”,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得其有无限的风光。此色含义无穷,可是清秀俊朗红湿绿垂的美色,也可以是寒色苍苍的绝美佳色,更可以是奇傀峭拔的异色。
第二句“近听水无声”,有“动境”,因为源头活水来。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在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而且诗之所咏既然是画,则所画之物自然是无声的,与“近听”、“远听”有应无关,然而按逻辑说来,“反”包含有“正”,否定命题总先假设着肯定命题。“水无声”写的既是作为画这个客观事实,但同时又表示着画上的水本来应该有声而此刻也仿佛有声似的。
第三、四句的“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说的是花儿尽管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地开放,但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的极致后还是要飘然而去,而只有在画中,花儿美而不谢同样,画中的鸟,永远是那么可爱动人。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而且同第二句中的“水无声”一样,“人来鸟不惊”也是表示着鸟仿佛应该“惊”的,所以这说明画家笔下之鸟的逼真了。这里诗人以“近听水无声”来表现水的潺潺可听,以“人来鸟不惊”来表现鸟的可惊的活力。

近听
春去
人来
水无声
花还在
鸟不惊
结构梳理
远看
山有色

课堂总结
这首古诗描写的景物有山、有水、有花、有鸟,描绘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