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一、选择题
1.(2022春·安徽芜湖·八年级统考期末)2013年3月17日,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国人大代表发表了自己的就职宣言,其中9次提及“中国梦”,44次提到“人民”。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梦”归根到底是
A.人民的梦
B.国家的梦
C.军队的梦
D.民族的梦
2.(2022春·安徽宣城·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部分重大科技成果,这一系列重大成果,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A.绿色 B.创新 C.协调 D.开放
3.(2022春·安徽合肥·八年级统考期末)下表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部分重大会议的理论成果,下列归类最准确的是( )
重大会议 理论成果
中共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
中共十六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共十八大 科学发展观
中共十九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改革后中国的社会变化 B.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完善
C.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4.(2022春·安徽滁州·八年级校考期末)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从国情出发,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体包括( )
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科学发展观 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5.(2022春·安徽滁州·八年级校联考期末)2021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________,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6.(2022春·安徽阜阳·八年级统考期末)中国共产党十分注意理论创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五大” B.中共“十六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
7.(2022春·安徽芜湖·八年级统考期末)对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对联中,体现十八大以来重大成就的是
A.火树银花不夜天,五亿人民展欢颜
B.九二共识促交往,两岸关系谱新篇
C.两次回归洗国耻,一国两制载史册
D.伟大复兴中国梦,绿色发展新画卷
8.(2022春·安徽淮南·八年级统考期末)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国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世界将更多目光投向中国,聚集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这里第一个“一百年”的目标是( )
A.全面实现整体脱贫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D.建成社会主义强国
9.(2022春·安徽滁州·八年级校联考期末)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反映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以下为1978~2021年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最有可能出现在2012~2021年的是
A.“中国梦”两个一百年人类命运共同体 B.经济特区“三步走”战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拨乱反正“八荣八耻”科学发展观 D.北京奥运会改革开放“一国两制”
10.(2022春·安徽芜湖·八年级统考期末)下面漫画反映的主题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哪个最为接近( )
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全面依法治国
C.全面深化改革 D.全面从严治党
11.(2022春·安徽芜湖·八年级统考期末)新发展理念中的“协调”,注重解决的是发展不平衡问题。下列体现“协调”的是( )
A.在载人航天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B.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C.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D.推进养老和医疗保险
12.(2022春·安徽芜湖·八年级统考期末)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 )
A.取得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全面建设科技强国
13.(2022春·安徽安庆·八年级统考期末)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材料体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的战略布局是( )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深化改革 ③全面依法治国 ④全面从严治党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二、综合题
14.(2022秋·安徽铜陵·八年级统考期末)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2021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建党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回首百年,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不断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历史。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新征程上,全党要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将在新的赶考路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求是网
材料四: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
(1)材料一反映的是何时发生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又有何重大意义?
(2)材料二中的会议,党的思想理论探索的重要成果是什么?它胜利召开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两个确立”指的是什么,并指出坚持“两个确立”的重要意义。
(4)新形势下,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学习党的百年历史,汲取奋进力量,积极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5.(2022春·安徽淮南·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毛泽东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
(1)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与应用,走出了属于中华民族自己的道路。写出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的事件。
(2)邓小平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重建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这一思想是在哪一次会议上确立的?
(3)针对抽象地谈论“姓社姓资”问题,邓小平通过哪一事件进一步解放了人们思想?写出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名称。
(4)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深度发展。写出被誉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的思想名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又确立了哪一奋斗目标?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悟。
16.(2022秋·安徽六安·八年级统考期末)近百年来中国人民都在追求民族独立与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选自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两幅浮雕
图1:1839年 图2:1919年
(1)材料一中,图1展现的是_________(人物)领导的_________(历史事件);图2是_______(历史事件),是一场彻底的_________的爱国革命运动。材料二: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人为了“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总揽全局,运筹帷幄,励精图治,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使党和国家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选编自八年级下册教材
(3)结合材料二、材料三,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17.(2022春·安徽芜湖·八年级统考期末)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百年华诞,百年峥嵘,百年奋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以下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会议相关的文献。
文献1 文献2 文献3
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会议高度评价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从材料一中任选一则文献,说出相关会议名称及其意义。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建立丰功伟绩的历程,也是不断培育形成其伟大精神的历程。
——整理自齐彪等《中国共产党精神及其谱系探析》
(2)将抗美援朝精神、特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填入材料二的相应位置。从这三种精神中任选其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对这一精神内涵的理解。
材料三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材料三中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揭示了什么?(任写两点)
18.(2022春·安徽滁州·八年级校考期末)新中国成立72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请跟随八年级(1)班学生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展开研究性学习。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材料一 这次会议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是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制定的宪法将大大地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毛泽东在某会议上致开幕词(1954年9月)
(1)材料一中,这次会议是_____,这次会议以宪法的形式确定的根本政治制度是____。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材料二 “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2)材料二中“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哪一次重大会议?在此会议上作出的伟大决策是什么?
材料三 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1980年,中国首先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3)根据材料三,指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能够成为经济特区的条件。
【描绘新时代中国梦】
材料四 “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习近平
(4)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分别指什么?
(5)通过探究,谈一谈你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的感想和认识。
19.(2022春·安徽淮南·八年级统考期末)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开天辟地】
材料一 图一、图二
【翻天覆地】
材料二 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记。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惊天动地】
材料三 这个梦想,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它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话
(1)图一、图二与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有关,这件大事是什么?
(2)材料二里第一扇“窗”是指什么?最终形成了什么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3)材料三中“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指的是什么?
(4)经过100年的风雨历程,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实现了中华民族亘古未有的巨大变革。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想。
20.(2022春·安徽淮北·八年级淮北一中校联考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二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摘自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份……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然而围绕经济领域中出现的种种新现象,然而有不少人以意识形态的标尺去丈量和批判……此次,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对僵硬思想的致命一击。……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
——摘编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材料四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摘自八下历史课本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革命“第一步”和“第二步”各自胜利的标志。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采取了什么举措。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的发展主轴”是如何“向经济成长转移”的。“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对中国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奋斗目标,并分析伟大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的主要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归纳中国经济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21.(2022春·安徽滁州·八年级校联考期末)202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上义道路,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下面八年级(1)班学生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展开研究性学习。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材料一 1954年9月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圆满完成各项重大历史任务后,胜利闭幕。这次会议是我国人民民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摘编自《共和国的足迹》
(1)材料一中,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
材料二
(2)以上图片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完成具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特色社会主义开创】
材料三 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3)材料三中“光辉的起点”指的是中国现代史上党的哪一次重大会议?在此会议上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社会主义中国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开辟出一条怎样的建设道路?
【新时代中国梦描绘】
材料四 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力的梦想。
——习近平
(4)为实现中因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请写出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的奋斗目标。
22.(2022春·安徽阜阳·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斯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的标志和内涵。
材料二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回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目标。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目标。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梦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今中国共产党正在领导中国人民努力奋斗的第二个百年目标。
材料三 4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15.2%,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
——摘自习近平在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人民富起来”的出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谈谈在“强起来”的征程上应做出的努力。
23.(2022春·安徽合肥·八年级统考期末)读《中国有力量一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气场》的部分目录,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的_______力量 不会永远酣睡的雄狮 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共产党:正确选择了依靠力量 我们党,非常善于凝聚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贡献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力量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毛泽东:要求缩小贫富差距 新中国的经济腾飞 我国先进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第四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 第五章 民族大团结:中华振兴的凝聚力量 ……
(1)结合第二章的主要内容,划线处标题最可能是:____________。结合所学知识,列举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贡献”。
(2)根据第三章标题,结合史实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力量”。
(3)综合以上探究,谈谈你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认识。
24.(2022春·安徽合肥·八年级统考期末)《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的机关报,也是中国的第一大报。它记录了中国的变革,也是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前程无限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史册。
——《人民日报》社论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揭开了历史的新史册”?
材料二:“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2)结合材料二,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当时我国正在作出怎样的战略决策?这一战略决策是如何迈出第一步的?
(4)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请你畅想那一年10月1日的《人民日报》可能聚焦的主题。
25.(2022春·安徽黄山·八年级统考期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独立复兴伊始】
材料一: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费正清《观察中国》
(1)材料一中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通过土地改革实现了第二种梦想,为保障农民实现梦想,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哪一法律文件?
【积极探索开创新路】
材料二: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然而围绕经济领域中出现的种种新现象,仍然有不少人以意识形态的标尺去丈量和批评……此次,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对僵硬思潮的致命一击……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2)材料二中“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是以什么历史事件为开端的?谈谈“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对改革开放的影响?
【理论创新行动指南】
材料三: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材料三指出“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了哪些重要理论成果?
【筑梦前行砥砺奋进】
材料四: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要实现什么目标?
26.(2022春·安徽宣城·八年级统考期末)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摘编自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中国梦的核心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材料一中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针对什么问题展开的?该讨论有何意义?
(2)材料二中“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哪一重大会议?这次会议后,党和国家作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4)今天的中国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你认为应该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7.(2022春·安徽滁州·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1)根据材料一,为了完成相关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了哪些举措?
材料二 40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大的思想交锋。第一次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另一次是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社会转型必然促进思想文化变迁,反过来具有前瞻性的社会思潮与文化革新,又往往是社会转型的先导和催化剂。
——摘编自沈宝样《新时期思想解放的历程》
(2)根据材料二,结合相关一例史实说明“社会转型必然促进思想文化变迁,反过来具有前瞻性的社会思潮与文化革新,又往往是社会转型的先导和催化剂”。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首次发出“全面从严治党”动员令,对于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问题关键在于党,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双轮驱动、两翼齐飞,而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
——2015年1月14日《新华日报》
(3)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材料三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参考答案:
1.A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2013年3月17日,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国人大代表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2.B
【详解】新发展理念指的是绿色、创新、协调、开放、共享。依据图片信息“国产大型客机C919”“中国‘天眼’”“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可知,题干的重大科技成果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创新理念,故B符合题意,ACD与图片主旨不符,排除。故选B。
3.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基础上,形成了阶段性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向前推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表现,D项正确;材料说的是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不是说社会变化、民主法制,排除AB二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阶段性理论成果,它们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表现,不是邓小平理论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
4.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时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江泽民“三个代表”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12年,中共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17年,中共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体包括②③④⑤。C项正确;①毛泽东思想,是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5.D
【详解】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D项正确;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与材料中信息不符合,排除A、B和C项。故选D项。
6.D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中共十九大,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7.D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2012年中共十八大召开,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复兴“中国梦”,并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D正确;A对应的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实现了国家民族独立,A排除;B对应的是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取得突破,B排除;C对应的是“一国两制”方针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得到成功实践,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C排除。故选D。
8.B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第一个一百年的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奋斗目标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第一个一百年的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是全面实现整体脱贫,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都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过程,这里的第一个“一百年”的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排除C项;在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第一个一百年的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是建成社会主义强国,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之后在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深刻阐述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并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2015年,习近平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强调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高频率词汇最有可能出现在2012~2021年的是A,A项符合题意;B项出现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排除;C项拨乱反正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八荣八耻”出现在2006年,排除;D项北京奥运会是2008年,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一国两制”提出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后,排除。故选A。
10.D
【详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漫画中反腐败属于从严治党的表现,D项正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是“四个全面”的内涵,排除A项;漫画没有体现出依法治国和深化改革的信息,排除B和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根据题干“注重解决的是发展不平衡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乡村振兴战略是为了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B项正确;在载人航天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推进养老和医疗保险都不是针对发展不平衡,排除AC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当选为国家主席,他阐述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指出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项正确;综上所述排除ABD项。故选C项。
13.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加强反腐败斗争,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查处了一大批违法违纪案件,纯洁了党员干部队伍,凝聚了党心民心。因此,题干体现了“四个全面”中的全面从严治党。因此,④符合题意;反腐败斗争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法治原则,确保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必须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紧密结合、深度融合,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清除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巩固和发展来之不易的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成果。因此,③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③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题干材料充分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没有涉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因此,①②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①或②的ACD项。故选B项。
14.(1)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3)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4)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熟知党的历史、传承党的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的地点,开始是在上海,后转移到嘉湖的游船上。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
根据图片中的中共七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七大上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七大的召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3)
根据材料四的内容“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可知,“两个确立”指的是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坚持“两个确立”的重要意义地: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4)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熟知党的历史、传承党的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等。
15.(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3)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中共十五大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两个一百年”
(5)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人民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解析】(1)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压迫的历史,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2)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重建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3)
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会议: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中共十五大,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把这一理论作为指引党继续前进的旗帜。
(4)
名称: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誉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奋斗目标: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又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第一个一百年,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一百年,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5)
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如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人民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
16.(1) 林则徐 虎门销烟 五四运动 反帝反封建
(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3)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民族不独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解析】(1)
图1展现的是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图2是1919年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
(2)
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人为了“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辛亥革命。
(3)
根据“1840年到1949年”“如何避免或减轻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结合所学,分析得出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民族不独立;根据“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得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7.(1)(从三大文献任选一则文献回答)
文献1:
会议:中共八大。
意义: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文献2:
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文献3:
会议:中共十九大。
意义: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2)①抗美援朝精神;②“两弹一星”精神;③特区精神
(三种精神中任选其一,说出对这一精神内涵的理解)
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了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特区精神的内涵: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
(3)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成功的根本保证;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坚持走在时代前列的根本途径。
【解析】(1)
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可任选一个,点明会议名称,并准确概括其意义,如,文献1:会议:中共八大。意义: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文献2: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文献3:会议:中共十九大。意义: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2)
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可任选一个,并准确概括其内涵,如,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了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特区精神的内涵: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
(3)
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成功的根本保证;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坚持走在时代前列的根本途径。
18.(1)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
(4)基本内涵: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第一个一百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一百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5)要依据本国国情制定发展政策;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解析】(1)
根据材料一“这次会议是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可得出这次会议是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材料一“,这次会议制定的宪法将大大地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可得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认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
会议:根据材料二“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可得出是1978年召开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根据材料二“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可得出十一届三张全会,实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
根据材料三“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可得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根据材料三“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可得出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根据材料三“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可得出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
(4)
基本内涵: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第一个一百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一百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5)
开放性设问,围绕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的感想回答。如要依据本国国情制定发展政策;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19.(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窗:经济特区;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等。(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依据材料一图一中共一大上海会址、图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可知与中国共产党成立有关,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会议的最后一天转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依据材料二“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记”和所学知识,1980年我国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此后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依据材料三“ 这个梦想,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它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可知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4)经过100年的风雨历程,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国家的独立自主和人民当家做主,此后又领导中国人民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由此得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等。
20.(1)第一步:新中国的成立;第二步:三大改造的完成。
(2)编制并执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
(3)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4)“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引领;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等。(2点)
(5)经济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出发,与时俱进;经济建设需要科学决策;经济建设必须关注民生,依靠人民等。(2点)
【解析】(1)
根据材料“第一步,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根据材料“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结合所学可知,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2)
根据材料中的最高利益是实现工业化,再结合所学可知,1957年的一五计划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像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所以措施是一五计划。
(3)
根据材料“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份……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再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性决策;根据材料“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对僵硬思想的致命一击。……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表明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4)
结合所学可知,实现中国梦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第一个一百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实现的原因可以从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理论体系以及国家政策,人民的支持着手,如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引领;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等。
(5)
根据上述材料在强调建设时,党的政策引领目标明确,根据客观需求等,表明中国经济建设应注意从国情出发,与时俱进;经济建设需要科学决策;当然经济建设还必须关注民生,依靠人民。
21.(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辟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4)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详解】(1)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 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依据材料二中“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合作化”“公私合营”可得出图片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的三大改造;依据所学可知,到 1956 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了伟大的改革开放决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也开辟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4)依据所学可知,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2.(1)标志:新中国的成立(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内涵: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2)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目标: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表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迅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大(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4)努力: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等。(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斯纪元。”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指的是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2)根据材料二“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个“百年”目标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根据材料三“ 4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15.2%,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可知,中国富起来的表现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迅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大。(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4)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结合所学知识,言之有理即可。如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等。
23.(1)中坚;坚定领导;中流砥柱;核心等
贡献: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国家独立;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港澳回归等。
(2)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③1978年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和推广,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解放。
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坚持改革开放等。
【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是反映了中共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所以划线处的标题最有可能是中坚;坚定领导;中流砥柱;核心等言之有理即可。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贡献”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国家独立;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港澳回归等。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力量指的是我国在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成就,包括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这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1978年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和推广,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解放。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坚持改革开放等。
24.(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工业化;第一个五年计划。
(3)实行对外开放的决策;设立经济特区。
(4)习近平的强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等。
【解析】(1)
根据材料一“前程无限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史册”可知主要是回答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
根据材料二“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可知,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工业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和政府为实现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采取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3)
根据材料三“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可知,当时我国正在作出实行对外开放的决策,设立经济特区,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
(4)
本问属于开放性问题,主要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的主题展开即可,即习近平的强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等。
25.(1)新中国成立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中共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3)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详解】(1)根据材料一,由“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因此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性事件是新中国成立;通过土地改革实现了第二种梦想,为保障农民实现梦想,1950年,在新解放区,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施行土地改革,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因此为保障农民实现梦想,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根据材料二,由“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可知“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是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为开端的。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在视察过程中,他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江泽民“三个代表”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12年,中共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17年,中共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可知“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要实现的目标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6.(1)“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2)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3)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和平发展道路,加强和各国的友好往来;等等。(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图片可知,这是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可知,这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它决定实行改革开放。
(3)
根据所学和材料三“中国梦的核心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可知,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
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和平发展道路,加强和各国的友好往来等等。
27.(1)土地改革,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条件;一五计划,开启工业化道路;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颁布宪法,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引起了社会普遍不满,思想界为此开展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它解放了思想,让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实行改革开放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杜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3)实现共产主义。全面从严治党。
【解析】(1)
根据材料一“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可知,为了完成相关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了土地改革,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条件;一五计划,开启工业化道路;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颁布宪法,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
根据材料二“社会转型必然促进思想文化变迁,反过来具有前瞻性的社会思潮与文化革新,又往往是社会转型的先导和催化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引起了社会普遍不满,思想界为此开展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它解放了思想,让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实行改革开放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杜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3)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根据材料三“中国的问题关键在于党,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双轮驱动、两翼齐飞,而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可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是全面从严治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