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8 16:1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下
第二课时
请大家回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复习回顾
这篇课文主要讲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毛泽东听闻这个噩耗极度悲痛,艰难抉择之后,作出将儿子安葬在朝鲜的决定。
互动课堂
从课文第二部分中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说艰难抉择时毛主席有怎样的表现。

中南海,毛泽东的卧室。
写字台上,放着那封从朝鲜前线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的,由司令员彭德怀拟定的电报。
我们今日7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3个参谋在房子内。11时敌机4架经过时,他们4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4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4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当时有二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其他无损失。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岸英是毛泽东最心爱的长子,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泽东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毛泽东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秘书走了进来。
“主席,志愿军司令部来电请示中央军委,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秘书凑近主席,
轻声说:“ 朝鲜方面向主席表示慰问,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求把岸英安葬在朝鲜。”
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 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 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 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 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互动课堂
电报是谁发来的?从哪发来的?内容是什么?毛主席接到电报后什么感受?
同学们在文中勾画相关语句并交流。
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动作描写
“没说一句话”“一支接着一支”写出了毛主席听到儿子牺牲的消息后无比悲痛的心情。
“热了几次”说明毛主席不思饮食,从侧面反映了他内心的痛苦。
互动课堂
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互动课堂
语言描写
深情呼唤
“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岸英!岸英!”
主席对儿子深深的思念,他多么想再见儿子一面。
语言描写
深情呼唤
从“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感受到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内心的巨大悲痛。
动作描写
“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岸英!岸英!”
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看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
毛岸英出生后,他随父母到过上海、广州、武汉,1927年大革命失败时,随母亲及两个弟弟回长沙县东乡板仓隐蔽。1930年,杨开慧被湖南军阀逮捕时,8岁的毛岸英也被一同抓进监狱,随后,他被保释出狱,翌年被外祖母、舅妈带到上海交给毛泽民。
补充资料
毛岸英的成长经历
毛岸英兄弟三人被送到地下党主办的大同幼稚园后,后幼稚园的孩子们被迫疏散。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被董健吾领回家中,因1933年中共中央迁往江西瑞金,党的经济资助中断。董的原配妻子在生活困难时,对两兄弟的态度变坏。据毛岸英讲,兄弟俩曾一度过着流浪生活。后来,董健吾将他们找回,与地下党接上关系,于1936年托东北军将领李杜将两兄弟送往欧洲,随后到莫斯科入国际儿童院。
补充资料
志愿军司令部来电: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
朝鲜方面来电: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求把岸英安葬在朝鲜。
互动课堂
面对艰难抉择的毛泽东心情怎样?
互动课堂
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动作描写
互动课堂
神态描写
通过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出了毛主席面对艰难抉择时的复杂心情。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
“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语言描写
说明毛主席强忍丧子之痛,做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
毛岸英应该和其他志愿军烈士一样安葬在朝鲜。
宽广豁达的胸怀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句意: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倒无须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土地又有何妨。
体现了毛主席豁达无私、以国家的大局为重的博大胸襟。
讨论交流
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来的
(1)“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
(2)“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动作描写
毛主席仍沉浸在悲痛的思念之中,而且不想因为自己感染到他人。
毛泽东是伟人,也是凡人。
经历悲痛后的神情。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我想到了毛主席因思念儿子而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我感受到毛主席作为慈父对儿子无限的爱与眷恋,也感受到他强烈的失子之痛。
想象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主席是怎样度过的?
课文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主席获悉这个噩耗后极度________的心情和对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主席___________的情感和_________的胸怀。
主题概括
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
痛苦
毛岸英遗体是否归葬
常人
伟人
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毛主席的一家,先后牺牲了6位亲人。
47岁的弟弟毛泽民;28岁的妻子杨开慧;28岁的儿子毛岸英;29岁的小弟毛泽覃;24岁的堂妹毛泽健;19岁的侄儿毛楚雄。
不仅如此,还有5位亲生子女有的不知去向,有的下落不明,有的过早夭折……
资料共享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志愿军的伤亡人数在52.5万,而牺牲人数有11.8万,受伤无法继续战斗的有38万,失踪的接近2.5万,因后勤不及时伤势过重导致不治的3.5万人,三年的朝鲜战争导致了我国的志愿军共牺牲了18.3万人!
毛主席,他是一个
平凡的父亲,因为他深
深爱着他的儿子;他是
一个伟大的父亲,因为
他的心里装着是千千万
万的子民。让我们记住这样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记住“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作业自选:(任选其一)
1、学完了课文,我们对于毛主席这一伟人又产生了新的认识。如果有兴趣,同学们可以在学完了这一单元之后办一张关于毛主席的手抄,建议手抄报围绕“普通的伟人”组织材料。
2、学习本课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来表现某人做某事时的踌躇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