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泊秦淮
唐代-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桂枝香·金陵怀古
部编版高一语文下册
王安石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发掘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2、通过反复诵读,品味感受诗歌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3、理解诗人借古讽今的思想感情,培养积极入世的人文情怀。
目录
作者简介
01
02
写作背景
03
朗读诗歌
04
整体感知
05
细读文本
06
课堂练习
01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9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02 写作背景
《桂枝香》,词牌名,一百零一字。前后片各五仄韵,宜用入声韵。前后片第二句第一字是领格,宜用去声。
金陵怀古,是于治平四年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时所作。词中流露出作者失意无聊之时颐情自然风光的情怀。全篇意境开阔,把壮丽的景色和历史内容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置两宋名家之中,无半点愧色。
题解
该词写于王安石熙宁变法失败后,被罢相做江宁知府时。廿年仕宦生涯,作者对宋朝君臣不思自强、上下偷安的政治局面和社会弊端有了深刻的了解,对国家的前途感到一种深深的忧虑。
知识链接——六朝古都
东吴,公元229—265以及266—289年间以建业为都
东晋,公元317—420年间以建康为都
刘宋,公元420—479年间以建康为都
南齐,公元479—502年间以建康为都
梁朝,公元502—552以及555—557年间以建康为都
陈朝,公元557—589年间以建康为都
①形式上:标题中一般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②表现手法:用典、对比、衬托、借古讽今、吊古伤今、虚实结合等。
③结构内容: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抒情志
知识链接——咏史怀古诗
03 朗读诗歌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原文
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chénɡ)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zhào)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chù)。彩舟云淡,星河鹭(lù)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zhú),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màn)嗟(jiē)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nínɡ)绿。至今商女,时时犹(yóu)唱,后庭遗曲。
读准字音
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读出节奏
桂枝香·金陵怀古
04 整体感知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字词注释及译文
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
故都。这里指金陵
肃爽,天高气爽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字词注释及译文
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
箭头,形容山峰林立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字词注释及译文
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迎着西风飘/拂的是抖擞的酒旗斜出直矗。
斜插。矗,直立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字词注释及译文
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
天河。这里指长江
难以完美地表现出来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字词注释及译文
回想往昔,奢华淫逸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
指朱雀门
指结绮阁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字词注释及译文
千古以来凭栏遥望,映入眼帘的景色就是如此,可不要感慨历史上的得失荣辱。
登临高处
谩,同 “漫”,徒然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字词注释及译文
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消逝随着流水,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字词注释及译文
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遗曲。
酒楼茶坊的歌女
登高望远,金陵晚秋,雄伟壮丽
上阕
下阕
怀古抒情,借六朝旧事告诫世人
各用一句话概括上片和下片的内容
课文解读
05 细读文本
1、“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写出了长江山、水的什么特点?
①运用了比喻手法,写出了水的清澈,山的青翠、峭拔,壮阔之景犹在眼前。
②先写远景,用的是以静写动、以动写静的方法。千里长江好像一条洁白的绸带,山峦耸翠,似在亲密地簇拥着。词人巧妙利用了由远观而造成的错觉,在动与不动之间,给人以新奇、真切感,且又气势宏大,和下片的追古遥相呼应,给人以强烈的时空感。
2、你认为本词的词眼是哪个字?
“叹”。这是一首登临怀古之作。通过描写金陵壮丽的景色,而引发词人怀古伤今之情。
3、本词是如何从写景转入到抒情的?
以“念往昔”句作为过渡,紧扣上阙的秀丽江山美景,词人回忆过往,“繁华竞逐”把六朝统治者因穷奢极欲而亡国这一根本原因揭示了出来。
4、谈谈你对“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中历史兴衰之感的理解。
词人通过对六朝相继覆灭的深刻历史教训的缅怀和批判,对当朝统治者提出了严正的警诫。意在说明北宋一些人并未吸取南朝灭亡的教训,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仍在粉饰太平,寻欢作乐。
5、下阙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主要手法:用典(化用)。
门外楼头:化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指南朝陈亡国惨剧。
最后三句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意。
总结上阕
这首词的上阕着重写景,运用比喻、动静结合、化用诗句等手法,通过对长江、翠峰、船只、残阳、酒旗、彩舟、星河、白鹭等景物(意象)的描绘,描绘了金陵一带壮丽的江山和风帆来往、酒旗飘扬的繁荣景象,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壮美而又略带萧瑟的金陵晚秋图(意境)。为下阕抒情做了铺垫。
总结下阕
这首词的下阕怀古抒情,运用典故(化用历史故事、化用诗句)的手法,对六朝统治者因竞逐豪奢而导致相继败亡的历史,发出了深深的慨叹,借古讽今。
词人对宋朝君臣不思自强、上下偷安的政治局面和社会弊端有深刻的了解,对北宋王朝的前途更是充满深深的忧虑。
本词上阕写登高远望之景,虽为深秋,但“天气初肃”,色彩绚丽,风光秀美,画面开阔,气势恢宏;下阕追古思今,叙议结合,运用典故,写出了六朝的衰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总 结
06 课堂练习
1.《桂枝香 金陵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诗人登高望远时所看到的开阔高远的深秋金陵江山景象。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调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用典故哀叹统治阶级不以此为鉴,挥霍无度,沉溺酒色,江南各朝,覆亡相继。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的下阕中,借景抒情,抒发物是人非的悲叹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4.古人在怀古诗词之中常用自然界的恒常反衬世事变迁。王安石在《桂枝香 金陵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反衬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
5.学校组织登白云山春游活动,你登上摩星岭,看到珠江像一条丝带环绕羊城,山下群峰林立,会想到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融情入景,把思古之幽情寄寓流水、衰草等意象之中,含蓄凝练。
六朝旧事随流水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