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判断(每题1分,共14分)
必须要把种子种在土壤里,种子才会发芽。 ( )
蒸气船需要不断加水和更换蜡烛,才能行驶得更快、更远、更持久。 ( )
我国淡水资源的分布很均匀,但人均占有量很少。 ( )
制作保温杯时,隔热层要用传热能力弱的材料。 ( )
造一艘船,只要考虑它的体积大小就可以。 ( )
固体和液体都能传递热量,但是它们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是不相同的。 ( )
在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的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只需各放一粒种子进行观察。 ( )
夏季空调温度调高1摄氏度,有利于节约能源。 ( )
小船的设计方案好不好,主要看设计图画的是否美观。 ( )
仙人掌的叶子退化成刺是为了适应环境。 ( )
地球为生命提供了水、适宜的温度、稳定的气候等基本的生活条件。 ( )
为了杀灭细菌和病毒,小科用家里的烧水壶将水烧到了200℃。 ( )
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我们要减少丢弃,多重复使用。 ( )
0℃的铁板和木板,摸起来感觉一样冰。 ( )
二、选择(每题2分,共34分)
如下图两艘帆船,如果它们的重量一样,在水面运动更稳定的是( )。
A.a帆船
B.b帆船
C.同样稳定
D.无法确定
在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的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以下不是水沸腾时的现象是( )。
A.水的温度持续升高
B.产生大量气泡
C.水面上出现大量“白气”
D.水温基本不变
在同一个生态瓶中,增加小鱼的数量或减少水后,瓶中的同一条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与原来相比( )。
A.一样多 B.要少些 C.要多些 D.无法确定
在探究不同材料导热能力的强弱时,选择用木勺、塑料勺、金属勺插入热水中进行实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结果是金属勺导热性能最好
B.三种勺子大小可以不同
C.在三种勺子上涂蜡的位置要相同
D.三种勺子要同时插入热水中
小科设计了不同形状的独木舟,下面是从上往下看的截面图,其中行驶最容易的是( )。
据报道:进入20世纪90年代,几乎每年都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类灭绝,造成这一严重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
A.天敌增多 B.自然灾害频繁
C.动物病害 D.人类活动
为了使船能更稳定地承载重物,下列哪种做法比较合理?( )。
小科在对家里的垃圾进行分类时发现了旧报纸,打算用废报纸做一张再生纸,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A.撕碎→搅拌→挤压吸水→平铺→通风晾干
B.撕碎→搅拌→平铺→挤压吸水→通风晾干
C.平铺→撕碎→搅拌→挤压吸水→通风晾干
D.平铺→搅拌→撕碎→挤压吸水→通风晾干
在设计制作小船的过程中,绘制船的设计图是设计制作基本步骤中的( )。
A.明确问题 B.实施方案 C.制订方案 D.评估与改进
用炉子烧水时,炉子对水壶的热传递方式属于( )。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D.以上选项都是
诗人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中写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实际上描述的是一个有趣的自然现象,影响山中桃花迟开的主要原因是( )。
A.空气 B.湿度 C.降水量 D.温度
在做种子发芽实验时,为了保证湿巾湿润,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
A.一次性多浇水,将种子浸泡在水里
B.可以在盘子底下扎两个小孔
C.常观察,适时适量浇水
D.湿巾应该适当地铺得厚点
地球上的温度能适合生命生存的原因不包括( )。
A.有大气层 B.距离太阳的位置不远不近
C.有岩石和土壤 D.地球气候稳定
保温杯不仅仅可以用于保温,还可以减缓冰块的融化,是因为保温杯( )。
A.不会发生热传递 B.能产生热量
C.能减缓杯子内外的热传递 D.能加快杯子内外的热传递
根据图中的数据可知,关于地球水资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水很多,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也很丰富
B.淡水资源中,总量最多的是淡水湖和河流
C.新技术能帮助我们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
D.地球上的水资源中,淡水最多
下列现象属于水蒸气变成水的是( )。
A.水越烧越少 B.冬天嘴里哈出的“白气”
C.衣服放在外面晾干了 D.手上的水烘干
三、综合运用与探究(本题有4题,共52分)
(一)走进花岩(9分)
瑞安高楼的花岩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寨寮溪的主要景区之一,森林覆盖率高达98.9%,是中国首个森林旅游试验示范区。它集良好植被、优异水质、独特瀑潭和珍稀野生动植物于一体,素有“天然氧吧”和“森林博物馆”之美称。
整个花岩国家森林公园我们可以看成是一个 。(填“生态群落”“生态系统”或“生物链”)
花岩国家森林公园被称为“天然氧吧”,造成景区氧气含量高的原因主要是( )。
A.花岩国家森林公园内植被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高
B.花岩国家森林公园里生活着各种珍惜的野生动物
C.花岩国家森林公园里的矿物资源丰富
D.花岩国家森林公园里水质清澈
小科在景区游玩时,观察到周围矮小的灌木的叶子上布满了小洞洞,而且在周围还观察到了蚜虫和瓢虫,请根据小科的发现写出一条食物链: 。
如图是这条食物链的三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其中乙是 (填“蚜虫”“瓢虫”或“灌木”),甲是 (填“消费者”或“生产者”)。
为了让景区能够长远地发展下去,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让周边果农在景区内大量种植果树
B.在景区内捕杀害虫的天敌
C.在景区水潭中大量放养鱼苗
D.限制游客数量,倡导文明游玩
(二)造船大师(每题2分,共16分)
在科学课上,同学们进行了一次“谁是造船大师”的比拼,为了用下沉的材料造出一艘载重量大,直线航行并运行平稳的小船,各组造船工程师们各显神通。
小科组关于小船的结构设计,组员有不同的想法,下列思路你认为合理的是( )。
A.左右不对称,底部狭窄、起伏
B.选择的船体材料越轻越好
C.给船安装的动力越多越好
D.左右对称,底部宽阔、平坦
小科在课堂上成功制作出了一艘能浮起来的橡皮泥小船,但是发现载重量不大。他和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是船做得不够大。于是他打算用铝箔纸代替橡皮泥继续研究船的大小和载重量的关系。小科认为“橡皮泥小船的载重量不大是因为船做得不够大”,这属于( )环节。
A.制订计划 B.提出猜想 C.得出结论
小科用铝箔纸代替橡皮泥继续研究,下列原因不合理的是( )。
A.铝箔纸跟橡皮泥一样是一种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
B.铝箔纸容易弯折,可以更好地控制船的形状
C.铝箔纸表面容易反光
为了比较船的大小和载重量的关系,小科要改变的条件是( )。
A.船的形状 B.水的多少 C.船的底面积 D.船的外观
小科最终设计了下图所示四种不同底面积的船,其中体积最大的是( )。
小科选取了一些重物来检测四种船的载重量,下列物体中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
A.弹珠 B.垫圈 C.钩码 D.泡沫块
经过检测,小科得到了如下数据:
船编号 A B C D
载重量(指定重物数量) 15个 11个 7个 10个
根据上述的数据,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装上动力后,测试小船行驶过程中,小科发现小船航行方向总是会有点偏,这可能是什么原因?( )。
A.船身较宽 B.船舵没有调整到位
C.水面波动 D.船自身的质量过大
(三)环保达人(16分)
寨寮溪风景区位于瑞安市高楼镇,寨寮溪为省级风景名胜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每年来寨寮溪游玩的人数日益增多,尤其是炎炎夏日,旅客们喜欢在河里游泳、乘坐竹筏一览美景、烧烤露营等。长此以往,河水不再清激,河面上漂浮着食品包装袋、塑料瓶、食物残渣等垃圾,烟头、水果皮等随处可见。烧烤的烟雾不断升起,也污染了我们的大气。专家表示,如果人们再不重视对寨寮溪环境的保护,那么我们终将面对更严重的环境问题。爸爸驾车带小科到寨寮溪游玩。小科看到这样一幅景象,展开了一系列思考。
寨寮溪流域面临的环境问题有 、 等。
下列做法有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
A.开着水龙头洗脸、洗手
B.用淋浴代替盆浴,并控制洗浴时间
C.洗菜时,用直接冲洗的方式代替用盆接水
下列关于垃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垃圾都是没有用的
B.乱丢弃的垃圾会危害环境
C.垃圾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请你帮助小科将捡到的垃圾进行分类。(填序号)
①塑料瓶 ②苹果核 ③玻璃瓶 ④一次性餐具 ⑤香蕉皮
⑥废电池 ⑦鱼骨头 ⑧泡沫盒 ⑨用过的纸巾 ⑩废纸箱
正在烧烤的小科看到飘起的烟雾,不禁咳嗽,他想起焚烧煤炭对环境的影响。煤炭属于 (填“可再生能源”或“不可再生能源”),煤炭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 ,它是导致温室效应的“元凶”。
回家后,小科模拟了温室效应实验。取一个透明的塑料密封袋和两只型号相同的温度计,将一支温度计装入密封袋内,封好袋口。
透明密封塑料袋模拟了 。
实验中,需要把装入塑料袋的温度计和另一支温度计并排同时放在( )。
A.阴凉通风处 B.阳光下 C.教室里
(四)有趣的热传递(11分)
为了研究热在水中传递的方式和金属的导热性能,小科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指出实验操作中有错误的地方
为了更清楚地观察,小科又选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开始加热前,往烧杯中先加入两滴红墨水是为了( )。
A.观察红墨水在水中溶解过程
B.方便观察到热在水中传递过程
C.增加热传递速度
用滴管吸取红墨水后,小科应该( )。
A.直接滴加两滴红墨水在水面上
B.伸入到水下待加热的地方挤出后迅速搅拌均匀
C.伸入到水下待加热的地方挤出两滴红墨水
小科为观察比较铜、铝、铁三种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找了几根铜丝、铁丝、铝丝。他应该选择 (填下图序号)来进行实验。
小科将选取的金属丝一端固定好后,在另一端涂上蜡,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如图所示,通过观察到 ,可以判断铜的导热性能最好。铜丝、铁丝和铝丝都是热的 (填“良”或“不良”)导体。
五年级下册科学参考答案
判断
1-5 ×√×√× 6-10 √×√×√ 11-14 √×√×
二、选择
1-5 BAACB 6-10 CDDBC 11-15 ADACC 16-17 CB
三、综合运用与探究
(一)1.生态系统 2.A
3.灌木→蚜虫→瓢虫 瓢虫 生产者 4.D
(二)1.D 2.B 3.C 4.C 5.A 6.B
7.船的体积越大,载重量越大 8.B
(三)1.水污染 大气污染 2.B 3.B
4.可回收垃圾:①③④⑧⑩ 易腐垃圾:②⑤⑦
有害垃圾:⑥ 其他垃圾:⑨
5.不可再生能源 二氧化碳
6.(1)二氧化碳 (2)B
(四)1.(1)试管水过多 (2)试管口对着人
2.B 3.C 4.③⑤⑦
5.铜丝上的蜡最先熔化滴落 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