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二轮复习讲义第34讲:消化系统【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3】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二轮复习讲义第34讲:消化系统【word,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3-08 16:0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 六大营养物质
(1)有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
(2)无机物:水、无机盐。
2. 三大供能物质
(1)糖类、脂肪、蛋白质
【特别提醒】三大供能物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顺序:首先是糖类, 其次是脂肪,最后是蛋白质。
(2)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提出问题】相同单位质量的花生仁和核桃仁哪个含有的能量多?
【作出假设】相同单位质量的核桃仁比花生仁含有的能量多。
【实验原理】根据食物燃烧释放出的热量能使水温升高来测定食物中所含的能
量。实验中应该选择容易燃烧的食物,如花生种子、核桃种子等。
【实验过程】
1. 取一只50 mL的锥形瓶,注入30 mL水,再将它固定在铁架台上。
2. 在锥形瓶里放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下端要浸入水中,但不要接触锥形瓶的瓶底或侧壁,否则会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 按照下图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并测定初始水温,记为t0。
4. 称出一粒干燥花生种子的质量,记为G,将这粒种子放到火焰上点燃。
5. 将刚刚燃烧的花生种子尽快放到锥形瓶底部。待这粒花生种子完全燃烧后,测量水温,记为t1。
注意:(1)花生种子完全燃烧后,应立即读数,否则水温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结果不准确。
(2)读数要准确,且测量多次并取平均值,尽量减少误差。
6. 计算公式:单位质量花生所含的能量(焦耳)=4.2×30×
提示:某食物中含有的能量(焦耳)=水的容积(mL)×温差(℃)×4.2 J/mL·℃。
7. 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单位质量核桃仁所含的能量。
【特别提醒】对两种食物含有能量的多少进行对比时,应注意控制变量,只有食物不同,其他条件(食物的质量、燃烧的方法等)都应该相同。
【实验结论】相同单位质量的核桃仁比花生仁含有的能量多。
【拓展与创新】
1. 若实验发现等质量的核桃仁和花生仁燃烧后,水温升高几乎相同,则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核桃仁没有燃尽(或核桃仁点燃后没有迅速放到锥形瓶底部或没有用核桃仁燃烧时火焰的外焰加热锥形瓶等,合理即可)。
2. 实际所测出的食物的热价与它的实际热价(指1克营养物质在氧化分解时所释放出来的热量)相差很大,请分析原因:部分热量散失到环境中(或食物燃烧不充分或加热过程中锥形瓶也吸收了部分热量等,合理即可)。
3. 水和无机盐
(1)水:约占体重的60%~70%,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参与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2)无机盐
①含钙的无机盐: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_,中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
②含铁的无机盐: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缺铁易患缺铁性贫血。
③含碘的无机盐:构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成人缺碘易造成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缺碘会患呆小症。
4. 维生素
二、消化和吸收
1. 消化的概念: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2.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
(1)消化道:食物进入消化道的顺序依次为: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2)消化腺
3. 消化方式
(1)物理性消化:牙齿将食物切断、磨碎以及胃肠的蠕动将食物进一步磨碎,并通过搅拌使之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2)化学性消化:由消化液中的各种消化酶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
解为易被细胞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
4. 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过程曲线图
【特别提醒】①脂肪消化和吸收的部位只有小肠。
②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还具有合成糖原和解毒的功能。
③胰液、肠液、胆汁三种消化液分泌后进入小肠,起消化作用。
5.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6. 吸收的概念:食物的成分或消化后的产物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1)食物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这些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不需要经过消化就可被人体直接吸收。
7. 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特点
(1)长:很长,成人小肠长5~6米。
(2)大:内表面具有环形雏壁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3)薄: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4)多:小肠内有许多种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如肠液、胰液、胆汁,是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的。
(5)与消化相适应的特点是长、大、多;与吸收相适应的特点是长、大、薄。
8. 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识图要点】
(1)既消化又吸收的器官是胃和小肠。
(2)不消化不吸收的器官是咽、食道和肛门。
(3)只消化不吸收的器官是口腔。
(4)不消化只吸收的器官是大肠。
例1、小肠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 )
①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
②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③小肠内消化液种类多
④小肠长5~6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例2、以下正确的是 (  )
A.食物经过消化道:口腔→咽→食管→胃→大肠→小肠→肛门
B.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果实、子房壁→果皮、胚珠→胚、受精卵→种子
C.尿液形成: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D.外界空气进入肺部: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
例3、下列有关消化系统器官的序号(如图所示)、名称及结构与功能特点的描述相一致的是(  )
选项 序号 名称 结构与功能特点
A ② 食管 消化系统中最长的一段
B ③ 胃 食物消化与吸收最主要的场所
C ④ 肝脏 人体中最大的消化腺
D ⑦ 大肠 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
例4、某中学的小胡同学早晨仅吃了一小片奶油面包就匆匆去参加学校秋季运动会的1500米长跑比赛。赛后,小胡感到头晕乏力,双腿酸胀。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胡将奶油面包中的淀粉摄取到体内并转化成骨骼肌中的葡萄糖,这一过程属于新陈代谢的________作用。
(2)跑步时小胡的呼吸和脉搏明显加快,从而及时为骨骼肌细胞运送________和营养物质。
(3)赛后小胡感到双腿酸胀的原因是________。
(4)有人说小胡胆囊所分泌的胆汁能帮助消化奶油面包中的脂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说明理由。________。
例5、人体代谢产生的过氧化氢,对人体有毒害作用。人体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和水。某同学查阅资料发现,FeCl3也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Cl3催化效率的高低,该同学在28℃环境下进行了如下探究:
(1)提出问题:过氧化氢酶和FeCl3催化效率哪个更高?
(2)猜想与假设: 。
(3)实验材料:适宜浓度的FeCl3溶液,适宜浓度的新鲜猪肝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适宜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等。
(4)实验步骤:
①取2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1、2,并各注入3mL适宜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
②向1号试管内滴入2滴适宜浓度的FeCl3溶液,向2号试管内 ;
③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产生气泡的情况。
(5)预测实验结果:
请写出一种可能的实验结果: 。
(6)在以上探究的基础上,该同学又完成了“探究温度对猪肝研磨液和FeCl3催化效率的影响”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图中代表猪肝研磨液催化效率的曲线是 ,判断的理由是 。
1.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下列有关胃的形态和功能表述错误的是( )
A.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利于暂时贮存食物
B.胃壁中有发达的平滑肌层,能不断蠕动促进食物与胃液的混合
C.胃壁中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具有杀菌、消化等作
D.胃壁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能完全分解食物中的脂肪
2.图甲是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宜温度下,pH=b时,一定量的淀粉在少量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下分解产生的麦芽糖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若图乙描述的反应过程中,在保证酶具有催化作用的前提下改变某一初始条件,则图乙中e点(产生麦芽糖含量的最大量)或d点(产生麦芽糖最大量时的时间)的位置可能会发生移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淀粉量增加时,e点上移 B.pH=a时,e点下移
C.温度升高时,d点右移 D.酶的量减少时,d点右移
3.图中的曲线分别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A、B、C、D、E表示消化道部位,曲线X、Y、Z表示营养物质)。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淀粉、蛋白质、脂肪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消化道D
B.在消化道C中,有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胆汁
C.在消化道D中,X、Y、Z分解为可以被细胞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
D.Y曲线代表脂肪消化的过程,Z曲线代表蛋白质消化的过程
4.新鲜菠萝果肉中的菠萝蛋白酶能分解口腔黏膜和舌头表面的蛋白质,引起口腔麻木刺痛感。若菠萝用盐水浸泡后再食用,不适感会减轻。小科猜测可能是盐水影响了菠萝蛋白酶的活性。为研究盐水对菠萝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小科取6支相同的试管,编号1-6,各加入5mL鲜榨的含菠萝蛋白酶的菠萝汁,再按下表分别添加物质,置于37℃的温水中保温。20min后测定蛋白酶活性,并计算其相对活性。数据如下:
编号 1 2 3 4 5 6
试管中所添加的物质 ★ 5mL 1%NaCl溶液 5mL 3%NaCl溶液 5mL 5%NaCl溶液 5mL 7%NaCl溶液 5mL 9%NaCl溶液
蛋白酶相对活性 100% 88% 69% 94% 88% 80%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形成对照,表格中“★”处的内容是________。
(2)实验表明,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都能抑制菠萝蛋白酶的活性。上述实验中,抑制作用最强的NaCl溶液浓度为________ 。
(3)因为酶的活性与________有关,小科认为菠萝用热水浸泡后食用,不适感也可能减轻。
5.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特殊有机物,下列是有关酶特性的探究。
(1)如图是某种酶的活性与pH的关系的曲线,请回答:当pH从5上升到7,酶活性的变化过程是________。
(2)小麦种子萌发时会产生淀粉酶可将种子内的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葡萄糖等,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某小组为探究“小麦种子在萌发开始的5天中淀粉酶的活性变化”。设计实验步骤如下:
①培养萌发种子。
②制备小麦淀粉酶滤液:依次取等量萌发1~5天的种子分别放入研钵中,经过研磨并分别过滤,收集滤液,分别放入5支试管内并编号为1~5。
③取6支洁净试管,编号为A、B、C、D、E、F。向每支试管加入2 mL淀粉液,向A中加________,向B~F中分别加入1~5号滤液各1 mL。
④振荡6支试管,并将6支试管的下半部浸在35 ℃温水中,保温5分钟。
⑤分别向A~F 6支试管中加入一滴碘液并对比颜色。若实验结果是:A中蓝色最深,B~F 5支试管中________,则说明种子萌发后1~5天淀粉酶活性逐渐减弱。
1.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胃能将蛋白质初步分解成氨基酸
B.肝脏分泌的胆汁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C.小肠内有肠液、胰液和胆汁,利于消化
D.大肠只有消化功能,没有吸收功能
2.如图中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加快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其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该酶加快反应速率随pH或温度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在A点适当提高温度或在B点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都将增大
B.图中E点代表该酶的最适pH,H点代表该酶的最适温度
C.研究淀粉酶或过氧化氢酶参与的酶促反应,均可得到上图曲线
D.短期保存该酶,适宜条件对应于图中的D,H两点
3.牛奶因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具有“返老还童”的功效,奶茶是否也具有类似功效呢?查阅资料:食醋中的酸性物质会使蛋白质凝固和沉淀。某小组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盛有100毫升某奶茶的烧杯中,加入足量的食醋,充分搅拌后过滤、干燥、称量滤渣的质量。
②选取4种品牌的纯牛奶各100毫升,分别倒入4个烧杯,重复步骤①。所得数据如图所示。
(1)从样品的选取上看,该实验存在的缺陷是________。
(2)上述实验只能粗略测定蛋白质的含量。准确检测的方法之一是:先对样品进行氮元素质量的测定,再根据蛋白质中氮元素的含量约16%,折算蛋白质的质量,已知牛奶、奶茶中的营养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等,那么利用这种方法检测牛奶、奶茶中的蛋白质含量,其前提条件是________。
(3)大量实验获知,奶茶中的蛋白质含量远低于牛奶,并含有大量的糖,对健康不利,而奶茶的消费量却与牛奶相近。可见,提高健康饮食的意识势在必行。下列观点和做法合理的是 。
A.选择食品前,应先研读其标签B.购买食品时,主要看品味
C.食品价格越贵,对健康越有益D.根据膳食平衡,选择食品
4.为了探究“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小金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操作序号 操作内容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① 分别向1、2、3号试管中加入2mL1%的淀粉溶液;向4、5、6号试管中加入1mL唾液淀粉酶溶液
② 两两混合、充分摇匀 1号和4号 2号和5号 3号和6号
③ 加碘液后摇匀 1滴 1滴 1滴
④ 水浴保温处理5分钟 0℃ 37℃ 70℃
⑤ 观察并记录现象
请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回答:
(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
(2)将上述操作序号按正确操作步骤排序:①→ ________→⑤(序号可重复);
(3)小金按正确步骤进行操作,最后不会出现蓝色的是第________组。
5.综合实践活动小组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a.实验步骤:
①将某种玉米子粒浸种发芽后研磨匀浆、过滤,得到提取液;
②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后,分为6组并分别调整到20℃、30℃、40℃、50℃、60℃、70℃;
③在每支试管中加入少许等量的在对应温度下处理过的玉米子粒提取液(提取液中还原性物质忽略不计),保持各组温度20min;
④向各试管反应液中分别滴入2滴碘液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
⑤重复(一)~(四)实验步骤5次,只是每次实验时间延长10min。
b.结果分析:
①通过分析各试管中颜色变化来确定淀粉剩余量,从而确定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②将淀粉剩余量换算成生成物的量,绘制出不同温度下生成物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一。
回答问题:
(1)从由线图中可判断出在________℃时酶不具备催化能力:从图中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情况,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由图一分析,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范围在________之间,30min时50℃试管中淀粉是否已全部分解?理由是________ 。
参考答案
例1、B
例2、C
例3、C
例4、(1)同化(2)氧气(3)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4)不同意,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
例5、(2)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更高(其他合理假设也可)
(4)滴入2滴适宜浓度的新鲜猪肝研磨液
(5)1号试管产生气泡的速度比2号试管快(或慢,或基本相等)
(6)乙 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增强,超过最适宜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下降(或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高于FeCl3的催化效率,答出酶的活性有最适温度或酶具有高效性其中一点即可)
1.D
2.B
3.C
4.(1)5mL蒸馏水(或5mL清水) (2)3% (3)温度
5.(1)先上升后下降 (2)1mL蒸馏水;反应液蓝色逐渐变深并都比A浅
1.C
2.D
3.(1)奶茶样品单一(2)脂肪与糖类等不含氮元素(3)A,D
4.(1)温度 (2)④②④③ (3)二
5.(1)70℃;温度越高,醇变性失活所需的时间越短
【备考2023】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二轮复习--第34讲
消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