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大茶馆,小社会
——老舍《茶馆》
素养目标:
1.掌握有关戏剧冲突,并能认识主要矛盾冲突及其实质。
2.剖析剧中人物的对话,分析舞台上各种社会身份殊异的人物形象。
3.品味语言的个性化、动作化、及幽默风格;感受旧社会国弱民贫、政治黑暗的现实,以及旧中国必然走向灭亡的客观规律。
1
导 入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部作品,它被曹禺评为“中国话剧史上的瑰宝;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而王蒙更是肯定其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最好的作品。”它就是《茶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裕泰茶馆,由一方小小的茶馆,来领略一幅庞大的历史画卷。
老舍(1899~1966) 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曾赴英留学,后回国任教和写作。“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投湖自尽。
他对于多种文艺体裁都进行过广泛的实践。小说作品中短篇与中篇不乏佳作,而尤以长篇小说最有影响,与茅盾、巴金齐名,同为现代长篇小说大家。长篇小说代表作有《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代表作有《龙须沟》、《茶馆》。1951年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舍予是非常喜欢交友,最能合群的人,但同时也是富于艺术家气质,能够孤独的人。”——胡风
“据我接触到的世界文学情报,全世界得到公认的中国文学家也就只有从文和老舍。”——朱光潜
“在某种意义上,失去了幽默,就没有了老舍,更谈不上他在文学史上取得那样的成就和地位。”——樊俊
“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墓志铭)
创作背景:
1956年,毛泽东主席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鼓励文艺繁荣发展。同年8月,作者老舍完成了一部配合第一届人大和宪法通过,歌颂人民普选的作品《一家代表》,故事从“戊戌变法”开始,一直写到解放后的普选,其中第一幕的场景,就是清末民初的一家大茶馆,之后作者老舍又创作了《秦氏三兄弟》,这个剧本写的是历代的宪法改革,以秦家为背景。老舍将这部作品与北京人艺的曹禺、焦菊隐、夏淳等艺术家进行了讨论。他们一致认为,第一幕茶馆里的戏非常生动精彩,后几幕则较弱,建议以第一幕为基础发展成一个戏,之后老舍创作了话剧《茶馆》。
《茶馆》结构上分三幕,每一幕写一个时代,围绕着老北京裕泰茶馆这个舞台,通过北京各阶层的三教九流人物,出入于这家大茶馆,展示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抗战胜利以后的近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和各阶层的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全剧折射出黑暗腐朽的时代,形象地表现了旧中国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故事梗概:
第一幕:发生在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清朝末年。谭嗣同被问斩后不久,裕泰茶馆开始营业。
第二幕:是袁世凯死后的军阀混战时代。这时裕泰茶馆渐趋衰落,茶馆主人王利发积极迎合潮流实行改良,却仍然难以维持下去。
第三幕: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统治行将崩溃之时。 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这时的裕泰茶馆更加破败。
题目解说:
“茶馆”,卖茶水的铺子,设有座位,供顾客喝茶,是三教九流的聚会处,可容纳各色人物。
文中,“茶馆”指王利发在北京开的“裕泰茶馆”,既是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又是展示社会面貌的窗口。
阅读《茶馆》:
1.找出本幕出场人物并完成表格。
2.概括本幕主要情节并完成表格。
任务一 梳理人物情节 认识社会百态
序号 主要事件 核心人物
① 唐铁嘴看相,王利发送茶 唐铁嘴、王利发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概括本幕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并完成表格。
二德子逞凶,常四爷力抗 二德子、常四爷
刘麻子拉纤,康六卖女 刘麻子、康六
刘麻子推销,常四爷骂洋货 刘麻子、常四爷
乡妇卖女,秦仲义谈救国 乡妇、秦仲义、常四爷
秦庞争锋,茶客闲谈 秦仲义、庞太监
常四爷被捕,庞太监买妻 常四爷、宋恩子二人 、
庞太监、康顺子
阶层 人类
王利发、李三、康六、老人、
乡妇、小妞、康顺子。
秦仲义
松二爷,常四爷
打手二德子、吃洋饭的恶霸马五爷、西太后的宠奴庞太监、特务宋恩子、吴祥子。
江湖骗子唐铁嘴、人口贩子刘麻子、
流氓黄胖子
下层劳动人民
民族资本家
有闲阶级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及其奴才
社会渣滓
《茶馆》第一幕人物众多,试按照社会阶层给这些人物归类。
任务二:分析戏剧冲突 理解主题
1.从人物身份和命运入手,将剧中众多人物分成两类,分析他们的对立冲突之处。
2.从主要情节中的台词入手,分析其折射出的社会现状。
1.从人物身份和命运入手,将剧中众多人物分成两类,分析他们的对立冲突之处。
类别 举例
任务二:分析戏剧冲突 理解主题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及其奴才走狗
如买妻的庞太监,吃洋饭的恶霸马五爷,随意抓人的特务宋恩子、吴祥子,流氓黄胖子,凶恶蛮横的打手二德子,人口贩子刘麻子,江湖骗子唐铁嘴等。
在“三座大山” 压迫下饱受欺凌的各阶层的人们
如王利发、秦仲义、康顺子、康六、乡妇、老人等
请谈一谈秦仲义与庞太监的斗嘴谁更胜一筹,为什么?
这场斗嘴交锋从表面上看是庞太监占了上风,其实他并没有真正击败对手,对手主动弃权并不是认输而是不屑。秦仲义以退为进,嘴上自谦,但心中自负,没有输掉气势;庞太监明强实弱,对秦仲义虽恨却也无可奈何甚至不得不畏惧三分,只能逞一时口舌之快,所以他愤愤不平,对手已经走远了,还要射上一箭,捞足面子,感叹“年头真是改了”。
封建主义走狗VS民族资本家
“秦庞斗嘴”让一直噤若寒蝉的茶客忍不住谈起国事来,在“茶客议论”的四人对话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状呢?
①这里的茶客群像不容忽视,他们胆小怯懦,冷血无情,无聊乏味,苟且偷生,对为之奋斗的变法者不仅不同情,反而误解尤深,甚至不认识也不了解他们的主张,以为他们是乱打乱闹捣鬼,扰乱他们的生活秩序,这也侧面反映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即脱离群众。
②他们目光短浅,只在乎眼前的利益,懒惰颓废,只要铁杆庄稼保住,哪怕被克扣一大半也不愿反抗,更不愿奋斗,奉行“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寄生哲学,认为维新派主张“自谋生计”是心眼狠毒的表现,所以变法革命是无法唤醒这帮愚昧麻木、自私颓丧的群众的,这群没有同情心又胆小懦弱的人不仅无法救国,反而会蛀空清朝,而大清国的覆亡也就是必然的了。
各阶层百姓VS戊戌变法革新派
既然秦仲义与常四爷对社会现状的认识一致,那二人的冲突又说明什么呢
秦仲义:在秦仲义看来,常四爷的施善举动是治标不治本的无谓行为,没有见识。
常四爷:在常四爷看来,像秦仲义这样的实业家虽有雄心但不免冷血,理想太大而不切实际。
冲突:二人在救国方向、路线和目标上存在分歧,思想矛盾。
民族资本家VS满清遗老
第一幕里具体有哪些冲突?这些冲突表现了什么样的现实?
(1)二德子和常四爷、松二爷之间的冲突
揭示了戊戌变法失败后帝国主义横行、社会腐败混乱、流氓恶霸仗势欺人的社会环境。
(2)刘麻子和康六之间的冲突:
庞太监和康六、康顺子父女俩的冲突:
秦仲义和王利发之间的冲突:
——揭露了旧社会人吃人的黑暗本质
“三座大山”走狗VS满清遗老
社会渣滓VS下层劳动人民
封建主义走狗VS下层劳动人民
民族资产阶级VS下层劳动人民
任务二:分析戏剧冲突 理解主题
总结:
这是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正直、善良的人民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渣滓,却横行霸道,作威作福。作者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时代的冲突。王利发的求情,二德子的蛮横,刘麻子的挣昧心钱,宋恩子、吴子祥的滥捕无辜等,都表现了封建帝国末日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总结:
小茶馆影射大社会。这些事件涉及戊戌变法的失败、清廷对进步人士和百姓的镇压、国家经济凋敝,鸦片侵入、洋货倾销、实业救国、民族资本家兴起等,反映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统治的腐朽、农村的民不聊生,从而表明清末整个社会的黑暗腐朽,不可救药。
任务三:关注人物 预测命运
从主要情节中的台词入手,结合文本分析人物形象。
形象分析
分析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概括其特征,并指出其时代意义。
王利发——裕泰茶馆的掌柜(线索人物)
圆滑机灵:继承了父亲的处世哲学,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喜欢。“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
善于应酬:“那么多的买卖,您的小手指头都比我的腰还粗。”
王利发——裕泰茶馆的掌柜(线索人物)
精明干练:在动荡年代经营茶馆,后来也曾试图改良以顺应时代,善于经营。
胆小自私:茶馆的规矩“莫谈国事”表明他想避开政治,维持生计自保为上。常四爷赏乡妇母女面吃,他说“我告诉您,这路事儿太多了,太多了!谁也管不了!”反映出他自私自利的一面。
偶有善意:对唐铁嘴“我送给你一碗茶喝,你就甭卖那套生意口啦!”
乱世底层商贩
维生之艰难
形象分析
常四爷——正义爱国的晚清旗人
忧国忧民:看到刘麻子身上的洋货,他忧虑“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康六卖女儿,他忧虑“乡下是怎么了?会弄得这么卖儿卖女的!”乡妇卖女儿,他感叹“大清国要完!”
爱憎分明,敢作敢当:爱国的同时,痛恨洋鬼子和洋人的走狗,“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被宋、恩二人抓走时也坦言爱大清国,说“甭锁,我跑不了!”
硬气仗义,有正义感:当面训斥二德子,“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还斥责伤天害理的纤手刘麻子“您可真有个狠劲儿,给拉拢这路事!”同情受苦受难、啼饥号寒的乡妇小孩,叫了烂肉面给她们吃。
晚清遗老中的
正义爱国之士
形象分析
松二爷——懒散无能、善良却胆小怯懦的晚清旗人
懒散无能:爱鸟、爱表,悠哉度日。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铁杆庄稼”没有了,但他仍然留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
善良却胆小怯懦:心眼好,但胆小怕事。前面有试着调节常四爷与二德子的争执,结尾也有替常四爷解围,但最终也承认了“我听见了,他是说……”。从何全剧来看,他将全部精神寄托在鸟儿身上,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一提到鸟就有了精神,最后终于饿死,表明他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与落没。
缺乏谋生能力、留恋旧时代、无力适应新时代的晚清遗老
形象分析
秦仲义——裕泰茶馆的房东、维新浪潮中成长起来的民族资本家
胸怀实业救国理想:开玩笑说要收回房子办实业,他梦想通过办大工厂搞民族工业来救国,胸怀理想,要做大事,最后却没有逃脱破产的厄运。这个形象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民族资本家的命运,同时也证明办实业拯救不了中国灭亡的命运。
敢于反抗:在于庞太监的交锋中,言语犀利,分寸不让,体现了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也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和成长。
民族资产阶级的实业救国也算黑暗中的一道微光
形象分析
地痞流氓——病态社会的畸形儿
唐铁嘴——看相说卦,算命骗人
刘麻子——说媒拉纤、拐卖人口
宋恩子、吴祥子——封建势力的走狗,衙门的侦缉(特务)
一群社会底层的地痞无赖,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畸形和病态
地痞流氓——病态社会的畸形儿
角色 社会身份 形象特点 角色 社会身份 形象特点
王利发 掌柜 胆小谨慎、善于应酬 唐铁嘴 算命的 抽大烟,招摇撞骗
常四爷/松二爷 没落旗人 正直爱国||胆小无能 刘麻子 保媒拉纤的 心狠,贪婪
马五爷 恶霸 仗势欺人,卖国求荣 庞太监 太监 作威作福,荒淫变态
康六父女 破产农民 老实懦弱,贫穷 宋恩子二人 特务 为非作歹,欺压无辜
秦仲义 实业家 自负,爱国 二德子 打手 仗势欺人,凶狠蛮横
乡妇母女 破产农民 贫苦无依,走投无路 黄胖子 地痞头子 欺软怕硬
老人 小贩 无依无靠
结合文本,总结出场人物的人物形象
任务四:合作探究,品艺术魅力
1.《茶馆》第一幕,被曹禺称誉为“古今中外罕见的第一幕”,《茶馆》在戏剧结构上有何特点?
2.老舍素有“语言大师”之称。《茶馆》第一幕的语言有何特色?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我设法使每个角色都说他们自己的事,可是又与时代发生关系。这么一来,厨子就像厨子,说书的就像说书的了。同时,把他们自己的事又和时代结合起来,像名厨而落得去包办监狱的伙食,顺口说出这年月就是监狱里人多;说书的先生抱怨生意不好,也顺口说出这年头就是邪年头,真玩艺儿要失传……因此,人物虽各说各的,可是又都能帮助反映时代,就使观众既看见了各色的人,也顺带着看见了一点儿那个时代的面貌。”
“人民艺术家”——老舍
1.《茶馆》第一幕,被曹禺称誉为“古今中外罕见的第一幕”,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点
任务四:合作探究,品艺术魅力
戏剧结构指剧本题材的处理、组织和设置安排。一般包括对事件的处理,如分幕分场;戏剧冲突的组织设置;人物关系及人物行动发展的合理安排等。《茶馆》在戏剧结构上有何特点?
(1)“图卷戏”: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人物众多,身份殊异
作者采用“大茶馆,小社会”的独特构思。茶馆是个三教九流的聚会处,可容纳各色人物。这样就出现了两个在世界戏剧史上罕见的情形:一是人物众多 ,二是人物杂陈,作者将各种社会身份殊异的人物同处一个舞台空间,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
(2)散点式的戏剧冲突
打破了“一人一事”为情节发展主线,将不同人物的一个个戏剧片段巧妙地连缀起来。一方面,这一幕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另一方面,从戏一开场王利发与唐铁嘴之间的对白开始,戏剧性冲突就接连不断。这些冲突是散点式的,并不集中在一两个人物身上;它们连缓在一起,又共同构成历史和社会的尖锐矛盾,让观众清晰地看到那个时代的本质。
个性化的京味语言
丰富的潜台词
幽默讽刺的语言风格
老舍主张写戏剧台词要“想的深说的俏”,他笔下的人物语言往往短短几句,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
甩闲话”“尊家”“搂下桌去”“官面上”等词语,逢人称“爷”的称谓,刘麻子的“您二位真早班儿”,二德子的“嗻”,常四爷的“我这儿正咂摸这个味儿”等语言,无不透着浓浓的京味儿。
2.老舍素有“语言大师”之称。《茶馆》语言有何特色?
秦庞
斗嘴
庞老爷!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
“天下太平了”“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我早就知道!
您聪明,二爷,要不然您怎么发财呢!
秦仲义听出敌意,先是礼数周到喊一声“庞老爷”,继而假装关心庞老爷的心情状态,表面是应酬和讨好,实则暗讽,“这两天”背后是说你只是暂时安稳,前些日子你也有惶惶然的时候,不要太得意,高兴得太早。
庞太监自然听出其中含意,尤感不爽,开口谈国事,一个“那还用说吗”表示应答和回击,派头十足,以谭嗣同问斩一事炫耀保守派的胜利,“天下太平了”意即我不仅是这两天安顿,以后我都安顿。随后又提出警告,开始放狠话,言外之意是谁敢支持维新派,谭嗣同就是下场,你秦仲义小心着点。
秦仲义接受了警告,但不服软,不畏惧,意即你不用威胁我,同时,一方面是知道变法掉脑袋但还讲维新,表示他的坚定立场;另一方面是早就知道自上而下的变法长不了,还是认为实业救国才是良策,不吃庞太监的含沙射影,让庞有点悻悻然,因为变法的失败没影响秦仲义发财。
第一回合不分伯仲,庞太监见警告无效,退一步寻求新的攻击点,以经济实力为借口发动进攻,意即你不老老实实学聪明点,你那点财产怕是都不保,以个人利益为恐吓点。
课堂小结------《茶馆》的艺术特点
<一>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二>特殊的戏剧冲突
①用人物生活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
②小茶馆影射大时代
<三>独特的语言艺术
①富有韵味的京味语言
②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③幽默讽刺的语言风格
作业:
完整阅读《茶馆》全剧剧本,从“人物对话呈现戏剧冲突”和“以小见大的戏剧构思”两个角度任选一个,写一篇阅读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