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1. 神经系统的组成
【特别提醒】脊髓既可以完成简单的反射活动,又是 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2)脑的结构
【识图要点】
① 大脑: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②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③脑干: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最基本的生命活动。
2. 神经元
(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又称为神经细胞。
(2)神经元的组成
(3)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传导神经冲动。
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 反射
(1)概念: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3)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4)反射类型: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特别提醒】
简单反射一般都是先反射后感觉。如抓取热馒头时产生的缩手反射,先缩手后感觉到“烫”。
(5)人类特有的复杂反射: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如谈虎色变、谈梅止渴、望梅止渴;见到老师主动问好等。
2. 反射弧
【识图要点】
(1)反射弧的组成: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2)反射活动的过程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为:感受器→传入神→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效应器。
(3)反射弧必须是完整的,才能顺利完成一个反射活动。反射弧某部位受损的症状如下表:
3.膝跳反射
(1)快速叩击一下膝盖下面的韧带,大腿的一些肌肉会迅速收缩,从而使小腿突然抬起。
(2)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属于简单反射。
(3)膝跳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4)在完成膝跳反射的同时,脊髓中通向大脑的神经会将这一神经冲动传到大脑,使人感觉到膝盖被叩击。
4. 测定反应速度
(1)实验过程:
①测试者手捏尺子刻度值大的一端,被试者拇指和食指对准这把尺子上刻度为0的一端,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保持在1厘米左右,如图所示。
②被试者盯着测试者捏尺子的手,一旦松手,要尽快用
拇指和食指夹住尺子。记录下被试者夹住尺子处的刻度,
读数应以拇指上缘刻度为准。
(2)在测定反应速度的反射弧中:感受器位于眼的视网膜中,效应器是手指肌肉。
(3)接尺子的活动属于反射,且是复杂反射,其神经中枢在大脑,反应速度会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而提高,即抓住尺子时的读数会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而减小。
二、激素调节
1. 分泌腺的类型
(1)外分泌腺:有导管,分泌物(汗液等)通过导管排出到一定的位置,不随血液运输到其他地方。如唾液腺、汗腺、肝脏、胰腺、胃腺、肠腺等。
(2)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如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卵巢、睾丸等。
【特别提醒】①只有内分泌腺才能分泌激素,外分泌腺不能分泌激素;
②胰腺既是内分泌腺,又是外分泌腺。
2. 人体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3. 人体几种主要的激素
4. 胰岛素与血糖含量的稳定
(1)血糖: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正常情况下,人体血糖的含量在90mg/100毫升的水平。
(2)当血液中血糖含量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以促使血糖含量下降;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下降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使血糖含量上升;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三、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 植物的感应性: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有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两种表现形式。
(1)向性运动:植物受到某种刺激后,植物体上的某些器官发生移动,且移动的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有关的现象。常见的向性运动:
①向光性:植物在单向光的照射下,向光生长的现象。
②向地性:植物的根在重力的影响下,会顺着重力方向生长的现象。
③向水性:植物的根向水的方向生长的特性。
(2)感性运动:由外界某种因素的刺激或者内部的生理机制引起的运动,但运动方向与刺激方向无关。例如:含羞草受到触碰引起叶子的运动。
(3)实验:探究植物对水的反应。
2. 生长素
(1)生长素的作用:植物激素的一种,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加快植物细胞生长的速率;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2)生长素与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的一侧,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长得快,所以植物的茎会向有光照的方向弯曲。
四、体温调节
1. 恒定的体温
(1)人类和恒温动物(鸟类、哺乳类)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具有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能力。
(2)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
2. 产热与散热的平衡
(1)产热:主要器官是骨骼肌和内脏,安静时以内脏为主,运动时以骨骼肌为主。
(2)散热: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其散热多少取决于皮肤表面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而人体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来加以调节。
(3)散热方式:常温条件下,以皮肤直接散热为主;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表的温度时,以汗液蒸发为主。
3. 体温的调节过程
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
(1)低温条件下体温调节的过程:皮肤冷觉感受器感受刺激→传入神经→脑干的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战栗、血管收缩→增加产热、减少散热→回到正常体温。
(2)高温条件下体温调节的过程:皮肤热觉感受器感受刺激→传入神经→脑干的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汗液分泌、血管舒张→减少产热、增加散热→回到正常体温。
4. 类似于体温调节的其他生理活动也需要人体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调节,由此可见,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例1、小科在做植物茎的向性实验时,原来放置在暗箱中的直立幼苗生长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如图的弯曲生长情况。判断该暗箱当初放置时最有可能接触水平地面的一侧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例2、下列组图是研究植物向性运动与生长素之间的关系,其相关说法错误是( )
A.当探究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时,应设置c和e互为对照分析
B.当探究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外因时,可设置a和c互为对照分析
C.当探究植物向光性产生的物质内因时,可设置b和c互为对照分析
D.图中能向光弯曲生长的是c和e,停止生长的是b和f
例3、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体温的调节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调节
B.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C.幼年时期,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会患呆小症
D.植物的向光性生长是由于植物体内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引起的
例4、如图表示甲、乙二人进食前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
(1)乙曲线BC段血糖含量明显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在该时间段进行剧烈运动,容易影响胃肠器官的功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分析乙曲线,认为CD段人体内胰岛素分泌量是持续增加的。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__________。
(3)甲曲线中MN段血糖含量下降非常缓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5、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生长激素的功能,提出以下实验思路:
①选取若干只同品种、同性别和同日龄的健康未成年小鼠实施垂体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注射等量的 .
③实验开始时和实验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体重,并记录.
④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请回答: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
(2)对垂体进行切除手术是为了________.
(3)在“实验思路”②中,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注射的是________.
(4)预测实验结果(在如图坐标中用示意曲线表示注射后的体重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在曲线旁注明所注射物质的名称)
1.为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图中所示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胚芽鞘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B.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C.单侧光使胚芽鞘内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D.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向光生长
2.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生命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复杂反射
B.牙龈出血的人应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C.幼年时期,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会患呆小症
D.植物的向光性生长是由于植物体内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引起的
3.如图是反射与反射弧的图解,正确的是( )
A.①是反射弧,②是反射
B.①是反射弧,③是反射
C.②是反射弧,③是反射
D.①是反射,②是反射弧
4.根据生长素的分布可影响茎的生长方向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左侧时,茎能够向生长素含量较________的一侧弯曲生长。
(2)植物向光生长的特性属于植物的________(选填“感性”或“向性”)运动。
(3)植物除了对单侧光刺激能作出反应,也会对________(写出一种)等刺激作出不同反应,这些都属于植物的感应性。这种特性也可以称为生物的________。
5.生长素有调节茎的生长速率、抑制侧芽、促进生根等作用,在农业上用以促进插枝生根,效果显著。为探究两种生长素类似物甲、乙对月季幼茎插条生根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实验:选取生长良好、生理状态相似的月季幼茎切成5cm的插条,将插条在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均匀分组,分别在不同浓度的甲、乙两种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中沾蘸5s,在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生根数,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激素浓度(umol/L) 0 1 5 10 50 100 150
激素类似物甲各浓度下生根数 6 8 10 12 12 10 6
激素类似物乙各浓度下生根数 5.8 6..1 3.8 3 2 0.8 0.3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实验中用激素浓度为0来处理插条,其作用是________;
(2)表格中数据是否可以看出生长素类似物甲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效应具有促进和抑制生长的两重性?说出判断依据________;
(3)据图表分析,在1-150μmol/L浓度下月季插条对激素类似物甲的敏感度比对激素类似物乙的敏感度________。
1.市售光照塑形培育的富贵竹造型多样,观赏价值高,深受花友的喜爱。如图所示的造型是如何获得的( )
A.放在单侧光的环境下,利用茎的感性运动
B.放在单侧光的环境下,生长素在向光的一侧分布多
C.培育过程需定期改变单侧光照方向
D.通过繁殖将此弯曲性状遗传给下一代
2.小金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生长素相关实验,由图示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植物向光弯曲生长与单侧光有关 B.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
C.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尖端 D.单侧光照射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3.课堂上突然听到老师表扬自己,心里高兴,心跳加快。此过程中( )
A.以神经调节为主 B.以激素调节为主
C.只有神经调节 D.只有激素调节
4.小科无意中被碎玻璃扎破食指,立即缩手,却没有感觉到痛。如图所示,甲、乙、丙、丁表示神经系统部分结构,箭头表示信息传导的方向。小科受损伤的结构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甲、乙两人在空腹状态下,同时一次性口服等量的、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然后每隔1h测定一次血糖含量,将测量结果分别绘成如图所示的a、b曲线,下列对曲线的解释错误的是( )
A.0~1h内曲线a和b上升是因为葡萄糖被吸收至血液
B.1~2h内曲线a下降与胰岛素的调节作用有关
C.4h后甲、乙两人的血糖含量恢复至空腹时的水平
D.曲线b高于曲线a是因为乙的组织细胞吸收和利用葡萄糖的能力更强
6.为研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小金将同种同时孵化的、体长约为20mm的蝌蚪各15只分别放入1-4号玻璃缸中进行实验,其实验过程与结果如下表所示
玻璃缸编号 放入的试剂及用量(连续投放7天) 第3天观察结果 第7周观察结果
存活数 平均体长(mm) 四肢生长情况 存活数 平均体长(mm) 四肢生长情况
1 甲状腺激素6mg/天 15 26 均出现后肢 0
2 甲状腺激素2mg/天 15 26.5 均出现后肢 15 1只发育成10mm的青蛙,14只均出现前、后肢
3 甲状腺抑制剂30mg/天 15 20 未出现前、后肢 15 21 均出现后肢
4 不加任何药剂 15 20 未出现前、后肢 15 30 均出现后肢
第8周时,2号玻璃缸内的蝌蚪全部发育成青蛙。第12周时,4号玻璃缸内的蝌蚪全部发育成青蛙,但3号玻璃缸内未出现青蛙而出现了体长达39mm的巨型蝌蚪。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测量蝌蚪的平均体长,观察前后肢的生长情况等指标,其目的是________;
(2)根据12、4号玻璃缸对照实验结果可得出的2条结论是________;
(3)3号玻璃缸内出现巨型蝌蚪的原因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例1、B
例2、A
例3、C
例4、(1)食物中的糖类消化成葡萄糖后,大量吸收进入血液
该时段进行剧烈运动会使骨骼肌中的血流量增大,消化器官中的血流量相应减少,从而影响胃肠器官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2)不同意
(3)甲是糖尿病病人,体内胰岛素缺乏,血糖含量难以快速下降
例5、(1)生长激素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2)避免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干扰实验
(3)等量的含生长激素的生理盐水和生理盐水
(4)
1.A 2.C 3.B
4.(1)少(2)向性(3)重力、水、触碰等;应激性
5.(1)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对照
(2)不能,表格中可以看出低浓度生长素类似物甲促进生长,无法看出高浓度抑制生长
(3)低
1.C 2.B 3.A 4.A 5.D
6.(1)据此判断蝌蚪的生长和发育状况
(2)高剂量的甲状腺激素对蝌蚪有致死作用;低剂量的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3)甲状腺抑制剂能抑制甲状腺激素分泌,从而阻止蝌蚪发育成青蛙
【备考2023】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二轮复习--第32讲
生物活动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