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学科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课题名称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3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的组成,掌握空气含量的测定;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了解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的相关性质,.能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总结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的过程和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① 空气的组成及氧气含量的测定②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2.教学难点:①引导学生将知识系统化并能熟练的运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课前布置了预习:将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找出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形成系统。这是我们第一次对化学知识学着进行归纳,现在请同学们用3分钟时间互相讨论一下你们的预习成果,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展示较好的知识网络图。师生共同构建知识网络,学生通过互相补充,将基本知识点再现。(一)空气1、空气的成分: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其成分一般比较因固定,按体积计算为: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它气体和杂质体积78%21%0.94%0.03%0.03%2、空气的保护氧气1、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物质(色、态)反应现象反应文字表达式注意点硫(淡黄色固体)(1)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2)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3)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点燃硫+氧气 二氧化硫硫的用量不能过多,防止对空气造成污染,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木炭(灰黑色固体)(1)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2)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3)放出热量(4)生成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点燃碳+氧气 二氧化碳夹木炭的坩埚钳应由上而下慢慢伸入集气瓶中红磷(暗红色固体)(1)燃烧产生大量白烟(2)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3)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光(4)放出热量 点燃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固体,现象应描述为产生白烟铁丝(银白色固体)(1)剧烈燃烧(2)放出热量(3)火星四射(4)生成黑色固体 点燃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1铁丝应绕成螺旋状(2)集气瓶底应有水或细沙氧气的用途氧气的制法 工业制法:A、分离液态空气法空气 实验室制法 原理: 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撤、熄氧气的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瓶内气体是氧气。氧气的验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则证明收集已满,如果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则有较大所泡从集气瓶口冒出时,表明收集已满。(三)、纯净物和混合物(四)、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五)催化剂和催化作用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或触媒)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对概念理解的注意点当堂训练,巩固拓展知识归纳的过程中配合例题巩固运用知识(投影给出)。组织学生讨论,完成例题,并引导学生总结例题的关键点课堂总结,回归单元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我们对空气和氧气有了更系统的认识,对空气的成分、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取都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并能运用基础知识来解决一些化学问题。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也要随时使知识系统化,以便更好的纳入我们的认知系统。 复习空气和氧气的基本知识点,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能力,经历知识系统化的过程通过对知识的再现,巩固基本概念和原理,发现规律,将基本概念和原理运用于实际化学问题,夯实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学习基本知识点是为了应用,培养学生自觉应用知识点解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自觉利用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应善于总结知识解决化学问题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2.氧气2.2 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2.3 氧气含量的测定2.4 氧气的制备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