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竹乡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诗四首》
班级 小组 姓名 主备人: 黎高荣 审核人:吴兴尧 日期:2013- 12- 23
教师寄语:希望像太阳,当我们向它前行,我们负担的阴影便抛在身后去。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不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自研课导学】朝读课
目标:全体同学大声诵读课文至少三遍,读准字音,并背诵课文。
检效:1、组长组织组员进行赛读,看谁读得更准确、更流利。2、听写读一读、写一写词语
【学法指导】通过朗读、小组探究,分析关键诗句,品味感受诗歌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导学
流程
自学自探、对学群学、准备展示环节
小组展示,总结归纳环节
自学指导、小组合作探究
内容、学法、时间
随堂笔记
成果记录、知识生成、规律总结
整体感知 诗句赏析
研读品析
放飞思维
品读赏析示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无际无涯的大漠中,一缕烽火台上的孤烟,直上青天;长河似带,落日降临,异常浑圆,这两句诗,凸现了大漠粗犷、强毅的精神,凝聚了诗人的心态。从诗的字句看,语不惊奇,朴实无华,但却能状难言之景于目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达到了浑成的境界,显示了诗人的深厚功力。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第三,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1、读准字音 :晨兴理荒秽(????? )???????? 草木长(????? )???????? 燕(??????? )
2、 解释下列词语
荷锄:?????? 。荷,????? 。
草木长: 征蓬: 大荒:
柳暗花明: 无时:
4、文学常识
《归园田居》的作者是?????? ?,????? 代诗人。
《使至塞上》的作者是????? ,???? 朝诗人。本诗选自???????????? 。
《渡荆门送别》是????? ?出蜀时所作,记下了他???????????????? 时的观感和情思。
《登岳阳楼(其一)》选自??????? ?,作者是???? ?,字???,号???? ,????? 代诗人
5、学习《归园田居》
(1)朗读诗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字面意思。
(2)思考下列问题:
A、这首诗记的是哪个季节的劳动生活情形?
B、诗人到田间去干什么?干了多长时间?
C、:第五句中“道”是指什么说的?即是归途,大概也就是来时的路,为什么开头不提,到这里才说它狭而多草木为什么要着意写夕露沾衣?
(3)、赏析诗歌的意境美。
陶诗平淡而又富于情趣,平淡不必多言,你认为“情趣”表现在什么地方?
想像“带月荷锄归”等的动人画面。
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学习《使至塞上》理解:
1、 朗读并理解字面意思。
2、思考下列问题:
A、这首诗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B、“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C、“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是实写还是虚写?
3、品读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学习《渡荆门送别》
1、朗读课文并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字面意思。
2、思考下列问题:
A、这是一首送别诗,谁在送别?
B、逐联概括内容:
C、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里看出来的?
D、你最喜欢的是哪句诗?为什么?
学习《登岳阳楼(其一)》
1、结合背景及课下注释理解诗义。
2、思考下列问题:
A、文有文眼,诗也有诗眼,它是一首诗的灵气所在,也往往是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字。请同学们找出这首诗的诗眼。
B、“悲”在何处?
等级评定: ★
知识反馈、测评:
完成《阳光课堂》基础达标训练1-11题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地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这一联中的“随”、“尽”、“入”三个字用的好。“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入”字用得贴切,是对前途的展望,大江无阻挡地流向远方,空间广阔,打开了诗人眼界,奔腾着诗人的想像,洋溢着诗人青春蓬勃的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