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站起来”(第二课时)同步测试
1.写对字形。
(1) (2)
(3) (4)
2.选出填入横线上恰当的词语。
①经过工作人员耐心的教育,他才从传销也是创业的荒唐意识中 (觉醒/觉悟)了,认识到了传销害人害己的本质。
②他在接受任务时,向领导 (保障/保证),不管任务多么艰巨,一定要按时完成任务。
③建言献策,是党和人民赋予政协委员的神圣 (职责/职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无故剥夺。
④人类生活到今天,面对任何自然灾难,都能够团结坚持、 (不屈不挠/百折不挠)。
3.以下面的语段为例,另选一个话题,根据演讲语言的上述技巧写一段话,要求语言晓畅,充满气势。写成后反复朗读,体会其中的音节、音韵是否和谐。
创新是社会前进的动力。人类社会的车轮正是在创新中前进的。古猿从树上下来,开始直立行走,并最终能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是创新;瓦特改良蒸汽机,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是创新;麦克斯韦建立电磁场理论,是创新;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是创新;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是创新……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红岩》中的江姐,不惧敌人的严刑拷打,表现出共产党人的钢铁意志,给读者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②我们的军队具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绝不为敌人所屈服。
③虽然工作已经造成很大损失,但只要我们防微杜渐,及时补救,还是能顺利完成的。
④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VR、AR……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技术,都是致力于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的优化。
⑤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讲究文从字顺,如果佶屈聱牙,没人看得懂,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⑥狂风裹挟着大雨,像瓢泼一样肆意倾倒在他的头上和身上,就在这风雨如晦的中午,他到了一座小火车站。
A.①②⑥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节选)
(2020年3月6日)
习近平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当前形势,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刚才,怒江州、和田地区、兰考县、大化县、赫章县的5位同志作了发言,讲得都很好,各省区市的书面材料我也都看了。总的看,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各方面工作成效显著,大家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充满信心。
2015年以来,我就打赢脱贫攻坚战召开了7个专题会议。2015年在延安召开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在贵阳召开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2016年在银川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2017年在太原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2018年在成都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2019年在重庆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每次围绕一个主题,同时也提出面上的工作要求。每次座谈会前,我都先到贫困地区调研,实地了解情况,听听基层干部群众意见,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召集相关省份负责同志进行工作部署。
今年年初,我就考虑结合到外地考察,把有关地方特别是还没有摘帽的贫困县所有负责同志都请到一起开个会,研究决战脱贫攻坚工作部署。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也考虑过等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再到地方去开,但又觉得今年满打满算还有不到10个月的时间,按日子算就是300天,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本来就有许多硬骨头要啃,疫情又增加了难度,必须尽早再动员、再部署。
这次座谈会是所有省区市主要负责同志都参加,中西部22个向中央签了脱贫攻坚责任书的省份一直开到县级。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的会议,目的就是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取得最后胜利。
(1) 下列各项对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开宗明义,交代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介绍了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
B.第二段表达了对大家前一阶段工作的肯定以及对基层工作态度的赞赏。
C.第三段例数前面召开的相关专题的会议,说明到现在问题还未解决,工作难度很大。
D.最后一段强调了这次会议的重要性,并指出这次会议与前面工作的联系与不同。
(2) 划线部分,作者谈到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怎样的政治态度和决心?
(3) 选文是这次会议主题讲话的开头部分,你认为从写作的角度看,为何要谈这些内容?
参考答案
1.【答案】 (1)撕 厮
(2)恢 灰
(3)扎 札
(4)惕 赐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一般而言,字形题考查的常见类型有以下五种:音近(同)形似而误、音同而误、形近而误、同义异形词、义近致误。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①审音法,即通过正确的朗读,发现书写错误;②辨义法,即通过理解、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字形;③定形法,即通过形旁确定字形;④结构辨析法,即借助词语语法结构、词义对应来判断字形。本题根据识记即可作答,注意“厮打”的“厮”。
2.【答案】①觉悟 ②保证 ③职权 ④不屈不挠
【解析】①“认识到了传销害人害己的本质”为“觉醒”意义之上的领悟。②句子强调他为完成任务主动做出的“担保”。③后文有“剥夺”一词,“职权”多与搭配,“职责”不与之搭配。④句子的意思是人类面对自然灾难不屈服,所以用“不屈不挠”。
3.【答案】 奉献是人类拥有的高贵品格。很多事业的成功都来源于人们的点滴奉献。创建文明城市,随时捡起手边的垃圾,是奉献;提倡绿色环保,少开一天车、节约一度电,是奉献;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少砍伐一棵树,是奉献;为了实现中国梦,各行业的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也是奉献。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仿写能力。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例句的特征,掌握遣词造句的必要方法。还要注意是续后句还是开放式续写,还要考虑上下文语意的照应和文路的一致等。本题要求以下面的语段为例,另选一个话题,根据演讲语言的上述技巧写一段话。分析语段可知,此文段以“创新”为话题,写出了对创新的理解,然后运用排比句式“……,是创新”写出了什么是创新,并且都是运用较短的句子,使语言上更有气势。因此要仿写的语段也要首先表明观点,如写“奉献”,先有一个总括句,然后再用排比句来写“……,是奉献”即可。注意要符合演讲的语言技巧,要有气势。
4.【答案】B
【解析】②句语境强调气势大,可用“一往无前”。③句中已有“造成很大损失”,可用“亡羊补牢”。⑤句强调风雨之大,而不是“社会昏暗”或“局势动荡”,可用“风雨如磐”。
5.【答案】
(1)C
(2)表现出习近平同志重视人民福祉,将扶贫攻坚当作最重要的工作来抓,虽然面对疫情困难,但是仍然迎难而上的政治态度和决心。
(3)提示:作为扶贫攻坚工作最重大的一次会议,作为决战决胜时刻的工作会议,有必要回顾前面的工作,有必要明确会议的重点,有必要介绍中央决策的形成,引出后文的具体部署。
1感悟“站起来”(第一课时)同步测试
1.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勉强(qiáng) 官僚(liáo)
B.侮辱(wú rǔ) 剥削(xuē)
C.复辟(bì) 警惕(tì)
D.松懈(xiè) 永垂不朽(xiǒu)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
B.这次会议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已经基本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背景下召开的。
C.“三座大山”是指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D.“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人们表达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话语。
3.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自己的议程中将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国委员会
②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的所在地以及采取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的年号
③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法
④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
⑤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国徽
⑥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组织法
⑦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A.③④⑥⑦①⑤② B.⑥③④⑦⑤①② C.③⑥④①⑦⑤② D.⑥④③①⑦⑤②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是落伍了。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我们的先人指示我们,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我们现在是这样做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
我们的革命工作还没有完结,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运动还在向前发展,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帝国主义者和国内反动派决不甘心于他们的失败,他们还要作最后的挣扎。在全国平定以后,他们也还会以各种方式从事破坏和捣乱,他们将每日每时企图在中国复辟。这是必然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务必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
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是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的复辟阴谋的有力的武器,我们必须牢牢地掌握这个武器。在国际上,我们必须和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团结在一起,首先是和苏联及各新民主国家团结在一起,使我们的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复辟阴谋的斗争不致处于孤立地位。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会是永远胜利的。
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将使人们的建设工作获得迅速的成功。全国规模的经济建设工作业已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的极好条件是有四万万七千五百万的人口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我们面前的困难是有的,而且是很多的,但是我们确信: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所战胜。中国人民已经具有战胜困难的极其丰富的经验。如果我们的先人和我们自己能够渡过长期的极端艰难的岁月,战胜了强大的内外反动派,为什么不能在胜利以后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呢?只要我们仍然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能在经济战线上迅速地获得胜利。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在英勇的经过了考验的人民解放军的基础上,我们的人民武装力量必须保存和发展起来。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
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1) 文中说:“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是落伍了。”这句话在行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2) 文中强调“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又说“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的表达流露出作者内心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
(3) 文章标题“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所具有的深刻内涵可以怎样理解?请结合文意作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为人民服务【注】
(1944年9月8日)
毛泽东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注】本文是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演讲。张思德同志早年参加红军,历经长征,曾担任毛泽东的卫士,在执行烧炭任务时,因炭窑倒塌而牺牲。
(1) 阅读全文,对文章首句理解合理的一项是( )
A.这句话是全文的逻辑总前提,由此引出阐述纪念张思德同志的意义。
B.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本文借悼念张思德同志解释党领导下的军队的本质。
C.作为悼词,这句话起到了引起听众注意的作用,让人们从悲痛中振作。
D.这句话总领全文,全文围绕这句话阐释为何中国共产党和其领导的军队受到人民拥护。
(2) 写出划“_____”部分语句的逻辑关系:
大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根据这篇文章中的观点,结合当下的生活实际,谈谈现代青年应该怎样做到“为人民服务”?1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辨析。A.强(qiǎng) B.侮(wǔ) D.朽(xiǔ)
2.【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背景、相関概念的理解。B.这次会议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基本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背景下召开的。
3.【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排列句序的能力。解答时,首先通读文段,把握文意,分析语境,判断空格处内容与前后文的衔接;然后分析选项所给句子,辨明其间的逻辑关系。解答过程中还要抓住关联词等关键性词语分析判断语句的衔接。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议程,应是先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法,这样才能决定政治协商会议选举的程序问题,所以③放在第一位,然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组织法,决定政府的选举的程序问题,故⑥放在第二位,接着④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①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国委员会,⑦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⑤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国徽,②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的所在地以及采取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的年号。故C正确。
4.【答案】
(1)文章用这句话对中国历史作了简要的勾勒。这种勾勒,既是对前文所表明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内容的支持,也可以由此引发大家对中国历史忧患的反思,帮助人们从不屈不挠的斗争中汲取力量,为“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提供持久的支撑力。
(2)文中的“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以及“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一些表达,流露出作者对建立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无比自豪,以及对中国社会必将由此开创美好前景的无比自信。
(3)“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一个形象的说法,指的是中国摆脱被动挨打的屈辱历史、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现实所显示的中国人民赢回自尊、重建自信的历史变化。其中既包含着领袖对中国社会得到解放这一事实的自豪陈述,也寄托着他对中国社会必将重新崛起的热切期待;其中洋溢出强烈的民族自豪和自信,已经成为激励中国国内建设、树立中国国际形象的呼告语。
【解析】(1) 此题考查把握重要句段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句子的含义可以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去解答。解答这类题,首先要理解重要词语或短语的含义。其次是结合语境分析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句子的作用要结合段落内容和所处位置来思考,从内容、结构等几个方面分析其作用。内容上,看句段写了什么,抒发什么感情,有什么独特之处;结构上,根据句段在文中的位置确定,或引起下文,或承上启下,或总结全文,或贯通全文等。本题中,“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是落伍了。”既回顾了历史,由此引发大家对中国历史忧患的反思,又为“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提供持久的支撑力。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2)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概括与分析及把握文本观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需要对内容有一个准确的理解,能够从文本内容上概括出文本所要表达的观点,这需要整体把握文本,认真仔细,多比较,多分析,方可正确辨析。本题中,有“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自豪感,也有“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的自信。
(3)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的能力。分析标题的含义,要注意从字面和深层含义的角度分析,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分析深层含义的时候还要特别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本题中,标题“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指的是中国摆脱被动挨打的屈辱历史、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有对中国社会得到解放这一事实的自豪,也有对中国社会必将重新崛起的的自信。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5.【答案】
(1)A
(2)大前提: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小前提: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结论:张思德同志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3)示例: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为人民服务”,指的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听取人民意见,和人民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现代青年要做到“为人民服务”,①自觉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②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淡泊名利,乐于助人。③主动宣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现代青年,铭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让人生在为人民服务中得到升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