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为家乡的英雄树碑立传(第一、二课时)同步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为家乡的英雄树碑立传(第一、二课时)同步测试(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8 21:29:49

文档简介

为家乡的英雄树碑立传(第一课时)同步测试
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封狼居胥、精忠报国,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中国人有爱国品质。
材料:
诚信 敬业 友善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鞠躬尽瘁 立木为信 废寝忘食 高山流水 一诺千金 刎颈之交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 长征不仅仅是中国的壮举,更是世界的奇迹,我们有理由来发扬长征精神,我建议把长征发展成一项体育运动,定期组织活动,让全世界人民都来参加这项比马拉松还厉害得多的运动,以纪念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曾参加过长征的李中权将军告诉选手们:“我当年长征时,才二十出头,真的是吃过草根,吃过皮带。你们重走长征路是继承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应该千秋万代传下去。”
材料二 除了走路外一切都是形式:没有敌人围攻追杀;渡河有人给准备船;洪水过了再下水;爬山给准备向导、绳索并提供天气预报……有医生全程跟踪,没有任何危险。这是什么长征呀?分明是在作秀。
材料三 崔永元坦承:“的确,现在长征路线的交通等条件都发生巨变,也没有敌人在追我们,但是如果他们认为这是在炒作,那请他们来走一回。现在有多少人能放弃一年的时间,像我们的选手一样,作出思考、牺牲利益去体会一种精神。”
2006年在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年后,崔永元带着21位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再次踏上长征路,他们沿着七十年前红军长征的主要路线徒步走向终点,并完成各类体验活动、采访活动及若干公益活动的任务。对此很多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请你也发表一下自己对这一行动的看法。
3.结合说明文字,为下面的图片写一段解说词,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能揭示画面中两代航天科技工作者握手细节的内涵。(不少于100字)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内,74岁的嫦娥卫星系列总指挥叶培建,走向前排工作席里喜极而泣的年轻人——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张熵,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
4.最近几年,网络上频繁出现恶搞甚至诋毁英雄的现象。如有人恶搞邱少云“火烧不动违反生理学”;有人质疑黄继光“身堵枪眼与常识不符”;有人在节目中暗嘲人民公仆焦裕禄;有人诋毁雷锋,说雷锋“爱显摆,好自我表现”“干好事,本身有他的动机”“写日记是想给大伙儿看”;等等。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短评,表明你的观点,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答案】
鞠躬尽瘁、废寝忘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国人有敬业品质。
立木为信、一诺千金,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中国人有诚信品质。
高山流水、刎颈之交,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中国人有友善品质。
【解析】
分析例句,“封狼居胥、精忠报国”是两个四字短语,都是爱国思想的体现,“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这两句诗是对爱国精神的具体表现的阐述,表现对象都是中国人。所以仿写的结构应该是:两个四字短语,再加上两句诗歌,最后是“中国人有……(二字词语)品质”。分析所给的四字短语,立木为信、一诺千金,都是诚信品质;高山流水、刎颈之交,都是友善的内容;鞠躬尽瘁、废寝忘食,这是敬业的表现;分析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形容刻苦敬业的表现;“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很明显说的是诚信;“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这是说与朋友相交不必在乎身份、地位、年龄等差异,体现的是友善。综合起来按照例句的形式表述出来即可。
2.【答案】
(示例)今天我们重走长征路,在便利的条件下走过漫长的路途尚且十分辛苦,由此更能体会当年红军长征的艰难,更能感受红军长征途中所坚守的信念,所表现出的不怕牺牲、坚持奋斗的革命精神。现在,我们重温长征的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程,而是希望大家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长征精神,去传承、去发扬长征精神,进而培育我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
【解析】
解答此题要明确重走长征路的目的是让我们不要忘记历史,铭记长征所体现出的革命精神,而不是拘泥于形式。
3.【答案】
(示例)两代“嫦娥人”,一个航天梦。握手的,其实不仅仅是两个人、两代人,更是中国航天几十年来接力前行的所有人;握住的,不仅是这一刻的喜悦,还有探索未知、奔向星辰大海的未来。正是这群仰望星空的人,在手把手传递之间,贡献出中国力量,搭建起梦想天梯,创造出探月奇迹。
【解析】
解答本题,要结合文字看图片,注意突出“握手细节”,围绕“握手细节”展开写作;注意观察图片中人物的表情,并据此推断出人物当时的心情;注意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语言要流畅,表述要合理。
4.【答案】

【解析】
写作时应结合材料,明确点出此类现象出现的原因、危害等。比如,郁达夫在纪念鲁迅大会上曾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我国古语云:“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如果我们连自己的英雄、自己的先辈都要恶搞,甚至诋毁,那我们这个民族就危险了。
1为家乡的英雄树碑立传(第二课时)同步测试
1.清明节期间,学校开展网上祭奠英烈的活动。请根据下面的材料,为林逢春拟写一副挽联,表达你对抗疫英雄的崇敬之情。
林逢春,甘肃省陇西县文峰镇代坪村党支部书记,疫情期间,一连25天没有休息,他总说“现在疫情形势比较严峻,我们不敢马虎”。为增强群众的防护意识,他组织村干部在交通要道悬挂横幅,在居住区张贴宣传标语和公告,入户发放告知书,持续在微信上推送信息,引导群众不要走亲访友、到处串门。对此,有人不太理解,认为他小题大做。但他从不抱怨,总是耐心细致地向大家解释。他说:“我们敲开的不仅是群众的家门,更是群众的心门。只有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传递到群众心里,群众才会更安心。”2020年2月19日,他从村子巡查完,回到新冠肺炎疫情监测点,不幸被一辆失控的白色轿车撞倒,46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抗疫一线。
2.下面是三段不同实用文体的部分摘录,请根据实用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每段的不得体之处并修改。
(1)校团委会决定5月10日下午在学校体育馆举办首届体育节活动。欢迎各位同学莅临现场,积极参加。(校团委会通知)
(2)各位来宾,大家好。今天是我校50周年校庆,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办公楼全部开放。(广播稿)
(3)有位同学于5月7日上午拾得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48元、饭票、手机充值卡等,望失主前往学校教务处找李干事认领。(招领启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
B.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出现自去年12月以来的最大涨幅,但仍低于相关机构的预测。
C.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性却真实坦白的群体,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
D.为进一步保障百姓的餐桌安全,国家对施行已超过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作了修订,因加大了惩处力度而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
4.某中学文学社拟于2020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举办一次主题为“阅读点亮人生”的演讲活动。请你围绕活动主题写一段即兴演讲词。要求:100字左右;观点鲜明,思路清晰,语言得体;有激情,有文采。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高原上的“雪莲花”
夏静 刘小英
三年坚守,她用知识和爱心耕耘着70多名孩子的未来。
高原之巅,她用热情和青春守护着“高原花朵”的成长。
在海拔1800多米的湖北恩施鹤峰县中营乡,有所高原小学。三年前,大学毕业不久的邓丽来到这里。犹如一朵雪莲花,她为孩子们带来了知识和快乐,为落后的高原小学带来了生机和希望。
一个人改变一所学校
2009年8月的一天,鹤峰县已经很冷了,邓丽穿过蜿蜒的山路,来到小学报到。
“哇,是个女老师,好漂亮啊!”孩子们挤在她的办公室门口,探着头,用惊奇和欣喜的眼神望着这位新来的老师。
邓丽告诉记者,在她来之前,学校只有7名男老师,平均年龄54岁。
除了是高原小学的第一位女教师之外,邓丽还为学校带来了其他“第一”:孩子们第一次开口说普通话,第一次上了英语课,第一次站上了舞台,第一次吃上了免费午餐,学校举办了第一个“六一联欢会”……邓丽的到来,给高原小学带来了新气象。
在学校,邓丽当一个班的班主任,带一个年级的语文、四个年级的英语和全校的音乐课,还兼任少先队辅导员和女生寝室管理员。
“邓老师上的课我们都很喜欢!”孩子们争着告诉记者。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课上,邓丽组织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课下,她教孩子们唱歌、跳舞,和孩子们一起游戏。
昔日性格孤僻的山里娃,如今可以在陌生人面前大方地表演。乡亲们说,是邓老师把爱和快乐的种子种在了娃儿们的心里,改变了孩子们的性格和未来。
只想做一名“纯粹”的老师
邓丽的到来,为寂寞的鹤峰高原带来了活力。但令人意外的是,在来到高原小学之前,邓丽在武汉有一份月收入4000元左右的工作,令不少人艳羡不已。然而,一心想做一名“纯粹”老师的邓丽,毅然决然辞掉工作回乡支教,并且主动申请来到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的中营乡高原小学。
“我也动摇过。”邓丽坦承,初到时,面对艰苦的环境和难熬的孤独,她有过后悔。然而,看到孩子们淳朴的笑脸、渴望的眼睛,邓丽最终坚定地留了下来,并用更多的爱温暖着孩子们。
在邓丽的学生中,有一对聋哑兄弟,父母在外打工,孩子从小被寄放在学校。没有学过特殊教育的邓丽,让兄弟俩捏住她的嗓子感受震动,用夸张的口型、自创的手语、纸条跟他们交流。在她的悉心培养下,聋哑兄弟的成绩从20多分提高到70多分、80多分。邓丽还特别设计了“我和你们在一起”的手语。当聋哑兄弟哭着想妈妈的时候,当他们孤立无助的时候,当他们缺乏信心的时候,邓丽都伸出双手告诉他们:“我和你们在一起!”
在严寒的冬天,邓丽第一个起床,到教室生火炉,挨个叫孩子们起床。她亲自给学生洗澡,“希望把她们洗得水灵灵的”。在邓丽眼中,每一个孩子都是高原上的花朵,只要用心呵护,他们就能绽放出生命的娇艳。
“放心,老师不会走”
2011年5月,邓丽考入正式教师编制,可以提前结束资教,分配到中心学校。但孩子们的眼泪和被需要的幸福感,让邓丽又回到了高原小学。
“你们放心学习,老师不会走。”邓丽对每个孩子都这样说。今年30岁的邓丽还没有男朋友。追她的人不在少数,但都被她拒绝了。邓丽说,首先要支持她的工作,否则不予考虑。“也有人说支持我,但能一辈子吗?”邓丽没有信心。谈到资教期满后的去留问题,邓丽很坚定:“上面派人下来接班,我才会走;如果没人来,我就不会走。”
邓丽的精神感动了很多人,但她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伟大。她说,她只是想找份有幸福感的工作,山里孩子需要她,被需要就是一种幸福。
当她生病躺在宿舍时,聋哑兄弟向她做出“我们和你在一起”的手势时,邓丽是幸福的;当曾经自闭的两个女孩儿为她自编、自唱、自跳《邓老师活泼之歌》,作为献给她的生日礼物时,邓丽是幸福的。
(选自《光明日报》2012年9月9日,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邓丽是高原小学的第一位女教师,为学校带来了多个“第一”,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开创了学校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B.邓丽来到高原小学后,既教书又育人,还照顾孩子们的生活,改变着孩子们的思想性格,甚至影响着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
C.邓丽毅然辞掉收入可观的工作,选择来到条件艰苦的高原小学,是因为她心中始终有做一名“纯粹”的老师的理想。
D.邓丽考入正式教师编制后,本来可以提前结束资教离开,但是因为师资短缺和孩子们的苦苦哀求,她才选择留下来。
(2)下列对这篇人物通讯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标题将到高原支教的邓丽比喻为扎根高原的雪莲花,生动形象,富有诗意和美感,突显了其可贵的精神品质。
B.导语部分通过叙述,介绍了邓丽的支教经历,揭示了她崇高的精神境界,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并引出主体部分的详细报道。
C.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邓丽表示自己也曾动摇过,这个细节虽有损于主人公的正面形象,但能够使通讯更加真实,利于读者接受。
D.作为人物通讯,本文语言平实质朴,叙事客观公正、避免主观抒情,很好地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3)作为一名老师,邓丽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分条概括。
参考答案
1.【答案】
上联:逢疫情不大意宣传防护千家遍知形势峻
下联:临危难勇向前安抚民心一村倍感党恩深
【解析】
首先,从材料中筛选出关键信息,如“党支部书记”“疫情形势比较严峻”“不敢马虎”“张贴宣传标语和公告,入户发放告知书”“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传递到群众心里”等。然后结合以上信息,根据对联的特点和要求,把人物事迹用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出来。
2.【答案】
(1)将“莅临现场”改为“踊跃报名”。
(2)将“全部”改为“全都”(能消除“全部”与“全不”的语音歧义即可)。
(3)将“48元”改为“若干”。
【解析】
(1)莅临,书面语、敬辞,指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2)广播稿应该表意清晰无歧义,“全部”与“全不”读音无差别,会产生歧义。
(3)招领启事中物品的具体情况不应写明,应待到失主认领时核实,以防冒领。
3.【答案】B
【解析】A项,语序不当,原句的意思是国家大剧院从现在起到年底一直都在宣布,应将“从现在起到年底”放到“宣布”后面;C项,搭配不当,应是“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产生深深的思索”;D项,偷换主语,该句中前两个分句的主语是“国家”,后一个分句的主语应该是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4.【答案】

【解析】
演讲主题为“阅读点亮人生”,因而演讲的观点应为阅读对人生有积极意义,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观点,中间以事例进行论证,最后加以总结;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语段有文采,有气势。
5.【答案】
(1)D
(2)A
(3)①富有爱心,关爱学生,呵护学生健康成长;②热爱教育,乐于奉献,坚守心中的理想;③扎根基层,甘于寂寞,有责任感和幸福感;④富有激情,勇挑重担,开创性地开展工作;⑤教书与育人并重,注重激发学生兴趣。
【解析】
(1)D项,“因为师资短缺和孩子们的苦苦哀求,她才选择留下来”理解不当,原文是“但孩子们的眼泪和被需要的幸福感,让邓丽又回到了高原小学”。
(2)B.导语部分没有通过叙述介绍邓丽的支教经历。C.“有损于主人公的正面形象”分析不当,这一细节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立体、真实。D.“避免主观抒情”错误,这篇通讯是以记叙为主,辅以抒情和描写的。
(3)①通过她给孩子们洗澡,照顾聋哑兄弟可知,她富有爱心,关爱学生,呵护学生健康成长。②通过她毅然辞职并决心留在高原小学教学可知,她热爱教育,乐于奉献,坚守心中的理想。③通过她考入正式教师编制也不离开孩子们,直到有人来接替才会走等内容可知,她扎根基层,甘于寂寞,有责任感和幸福感。④通过她教孩子们普通话、英语并开展各项活动可知,她富有激情,勇挑重担,开创性地开展工作。⑤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她把爱和快乐的种子种进孩子们的心里可知,她教书与育人并重,注重激发学生兴趣。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