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短诗三首课堂实录
1、课题入课,练习书写
师:跟老师一块儿写课题短诗三首,师板书课题。
师:这诗啊,有短就有——
生:长
师:翻开课本,看看三手短诗叫什么名字。我们一块儿来写写。师板书:繁星(繁字写在田字格里)
师:指导繁字的写法。母字没有勾。拿出笔,写一个繁字,注意第四笔不出头,没有勾。生写课题
2、释义诗题,读出诗韵
1.师:一首诗的题目就像一幅画。繁星,多而密的星星,让我们感受到了夜晚的美好。(生齐读)
2.明确诗序,简介作者。
①明确诗序。
A.师:仔细看看三首短诗,诗题后面还有一串数字,分别是什么?(生齐读)
B.师:这个繁星是冰心奶奶专门为小朋友写的一本诗集。老师就是读她的文章长大的。诗集繁星一共有164首短诗,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其中的第七一、第一三一和第一五九首。
②简介作者。(课件出示冰心简介)
3、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初读课文。
(1)听朗读音频,注意节奏和停顿。
(2)生自由读诗。
①生自由读诗,圈出生字新词。
②师指名读诗,相机正音,师指导读准“啊”的音变。(出示课件)
A.师范读后,指名读。
B.生在课本上标出读音,齐读;师生合作读。
C.师:把这两句送回诗中,再读读三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预习。
(1)检查要求会写的字。
①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②指名认读,注意读准字音。
③易错提示:“藤”读后鼻音,“膝”读“xī”,不要读成了“qī”。
④师引导记住这些标注拼音的字。
A.同音字识记:漫(漫灭)慢(快慢)萝(藤萝)箩(箩筐)
B.说文解字识记“蔓”字。(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蔓,形声,从艹,曼声。本义:木本蔓生植物的枝茎。
C,形近字识记:膝(膝盖)漆(油漆)躲(躲开)剁(剁肉)
⑤指导书写。“藤”下面的“氺”,笔顺是:竖钩、点、提、撇、点,不要写成了“水”。“躲”左边的“身”里面是两横,“身”为偏旁时第七笔长撇改成短撇。
(2)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字。
四、有情有思,读出情感
1.学习《繁星》(七一)。
(1)出示课件。 小组合作学习:
①自由读繁星 (七一),想象诗中的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②诗中的情景,让你想起了自己的哪些童年回忆?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2)生自由读诗,思考问题。
(3)同桌交流问题。
(4)师指名交流问题: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师指导朗读:把你看到的画面、听到的声音、想到的画面放到朗读中。
①延长字音:破折号和“中”“下”“上”停顿并增加音长。(师范读,生模仿朗读)
②补白想象。
A.师指导想象:月是中国人心中共同的情怀,举头望明月……当时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作者会做些什么呢?此刻月明时分又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B.生想象、交流后,再读诗句。
C.师引导:母亲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谁言寸草心……在母亲的膝上作者感受到了什么呢?
③顺势理解“永不漫灭”的含义: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这些记忆都是作者无法忘记的,这就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5)师:让我们想象作者托着下巴,静静地坐在桌前,回忆着那些发生在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的事。带着这样的想象,让我们再读诗句。
(6)师引导:诗中的情景,让你想起了自己的哪些童年回忆 (生自由交流)
2.学习《繁星》(一三一)。
(1)师引导:读着读着,我们发现短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这里面可藏着秘密呢!
(2)朗读《繁星》(一三一)。
(3)师:大家集中注意力听朗诵,并想一想,短诗为什么朗朗上口?这里面究竟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4)反复朗读,发现诗“韵”。
(5)根据诗句开头的“哪一”可以看出,有的句子句式相仿。
①课件出示诗句。
②反复诵读。师指名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6)关注句末的“?”,读出节奏。师范读后,指名读,师生合作读,注意读出问号的语气。
(7)关注“同音成韵”。感知“光、香、响”的韵脚“ɑnɡ”,读出节奏。
①课件出示诗句。
②师指名读,感受韵脚“anɡ”。
③师范读后生练习读。
④情境朗读:师生合作,接读“哪一……”,感受通过排比句式表达的强烈情感。
⑤理解“思潮”。
师指导:作者一次又一次地问,一次又一次地想,这就是思潮。
⑥师指名读,读出作者起伏的思潮。
3.学习《繁星》(一五九)
(1)师引导:还有哪首诗,你也读出了这种感觉?
(2)课件出示诗句。
(3)反复诵读。师指名读后生分小组合作朗读。
(4)体会诗韵。
①师引导:你发现这首诗朗朗上口、悦耳动听的秘密了吗?
②生:韵脚“了、里”。
③读出节奏。(出示课件)
A.反复诵读。师指名读,评价朗读;师范读后师生合作朗读。
B.理解“风雨”。
师:“天上的风雨”和“心中的风雨”一样吗?
生1:“天上的风雨”指狂风暴雨、倾盆大雨、暴雨如注……
生2:“心中的风雨”指经历的困难、挫折、痛苦……
C.朗读《繁星》(一五九),注意复沓的手法,体会情感。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人生经历,感受她“心中的风雨”。(出示课件,配乐朗读)五、情动辞发,仿写《繁星》
1.仿写诗句。
(1)师引导:读着读着,我们渐渐进入作者的诗中,仿佛看到她童年的画面。现在请你们自定题目,按照《繁星》(七一)的句式,仿写诗歌。
(2)出示课件: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 )的( ),( )的( ),( )的( )。
(3)生仿写诗句。师巡视指导。
2.分享仿写的诗歌。
(1)师指名朗读自创的诗歌。(相机出示课件)
(2)师生评议。
3.深情诵读《繁星》
(1)师引导:听着你们朗读创作的诗,仿佛置身于我们童年的画面之中,现在让我们走进《繁星》,重温这段星光之旅。
(2)全班齐读。
4.师小结:我们一遍一遍地读着诗歌,读出了诗的韵律,想象出它的画面,感受到诗人浓浓的情感,不仅走近了诗人,也走近了我们自己,这就是诗的味道。
六、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繁星》一书。推荐课后读物。(出示课件)
(2)准备一个摘抄本,收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