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教学设计(共2个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教学设计(共2个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8 17:0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教学设计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教学方案
习作指导
【教学目标】
1.能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选择一件印象最深的事,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能把感到长大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记录真实感受。
【教学重点】
能把感到长大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记录真实感受。
【教学准备】
翻阅记录自己成长经历的相册、日记……
【教学过程】
一、习作导入
1.谈话导入:在第一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们一起感受了不同年代、不同人物的童年生活。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生活,你有,我有,他也有。我们每个人都在美好的童年生活中慢慢地长大了。
2.相信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成长经历的相册或者自己写的日记,回想一下,那些镜头是不是就像放电影一样浮现在你的脑海中?在这些成长镜头中,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呢?哪个时刻让你感受到自己成长了?全班交流。
3.这节习作课我们要根据自己的体会,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成长中的自己。(板书——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
二、习作要求
1.引导:同学们,读一读习作题目和教材中的这段话(课件出示),你了解到本次习作的内容是什么了吗?
这次习作,写一件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感到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题目自拟。
预设:要写一件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
2.请你再读一读这段文字,勾画出本次习作中要强调的地方。
预设1:事情的经过要写清楚。
预设2:感到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要写具体,写出真实感受。
预设3:题目自拟。
点拨:把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时刻的情形写具体,写出真实感受。这些情形可以是当时看到的、听到的,也可以是结合往事想到的。将其写具体,意味着要围绕感受对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进行细致描写。“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即要求所写的内心感受都是真实的,不拔高、不编造。
3.通过分析教材,引导学生提炼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板书:明确习作要求)
(1)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把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时刻的情形写具体,写出真实感受。
(3)自拟题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解读教材,初步明确习作内容及习作要求,为下面的习作指导活动作铺垫。
三、习作指导
合作探究
过渡:同学们,我们的成长历程可谓是丰富多彩,那我们可以选择哪一个精彩的瞬间来写呢?又如何把受到触动的瞬间写具体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1.探究任务
(1)如何选择合适的素材?
(2)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3)如何把“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写出真实感受?
提示:先小组讨论,再派代表全班交流分享
2.探究活动
(1)引导:教材中,有三位同学和我们分享了他们感到自己长大的“那一刻”。请你用上1分钟时间,轻轻地读一读。边读边思考:从三位同学的事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发?
◇ 今年我过生日,妈妈给我切蛋糕的时候,我发现她的眼角出现了浅浅的皱纹……
◇ 今天爷爷走了很远的路,给我买了一双心爱的球鞋。接过爷爷递来的球鞋,我感觉手上沉甸甸的……
◇ 三年级的时候,第一次在全校开学典礼上发言,我很紧张。看到同学们鼓励的目光,我又有了信心……
①引导:同学们,读了以上同学的事例,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妈妈切生日蛋糕,爷爷给“我”买球鞋,开学典礼上发言,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
点拨:“长大”可能就发生在日常生活的小细节中。(板书:选材——日常生活的小细节)
②深入挖掘特殊感受。
引导:从这些小细节中,“我”感受到了什么?小组讨论一下。
预设1:“我”发现妈妈的眼角出现了浅浅的皱纹,感觉原本年轻的妈妈也慢慢变老了。
预设2:爷爷走了很远的路给“我”买来新球鞋,“我”感觉这份爱沉甸甸的。
预设3:看到同学们鼓励的目光,“我”从紧张变得自信。
点拨:长大往往意味着在一个不经意的瞬间,或是懂事了,或是会感恩了,或是进步了……“长大”又是一种多么特殊的感受啊。(板书:特殊感受)
③小结:通过三位同学的分享,我们知道了:“长大”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独特感受。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善于感受的心,就能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感受到自己长大的一瞬间。
那一瞬间可能是最近发生的,也可能是以前发生的;可能发生在学校,可能发生在家里,也可能发生在一次旅途中;那一刻你可能收获了友谊,可能经历了挫折,也可能感受到了亲人之间的关爱。我们从自己成长过程中挑选一件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把它写下来,这件事真正让你觉得——那一刻,我长大了。
(2)引导:同学们,上个学期我们已经学过列提纲了。今天在正式写作之前,让我们先回忆一下这件事情的经过,抓住关键点列一个简单的提纲吧,我们还要根据提纲说一说这件事情的经过。(学生先自主列提纲,然后再全班交流。)
①有一位同学列的提纲是这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
题目:
开头:
事情经过:
1.奶奶替我背书包。
2.我埋怨奶奶走得太慢。
3.奶奶背弯了,我摘下奶奶背上的书包。★
结尾:
引导:这位同学的提纲列得怎么样?
预设:他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把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罗列清楚了。(板书:写清楚——起因、经过、结果)
②同学们,根据提纲他还写了写这件事的经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星期二下午,奶奶照例来接我放学。她看到我之后,一把接过我背上的书包。然后我就蹦蹦跳跳地走在她前面,因为没有了书包,我觉得很轻松,走得也很快,还不时回头喊着:“哎呀,奶奶,你快点呀,我都快饿死了!”我越走越快,奶奶却越走越慢,我只能在路边等着。回头看的时候,我发现奶奶的背被书包都压弯了,突然觉得奶奶好辛苦,接我放学还要帮我背书包。我就赶紧跑回去,把书包接过来,自己背上。
引导:片段中围绕“长大的那一刻”写了一件什么事呢?
预设:写了“我”体贴奶奶的辛苦这件事。
引导:能不能评价一下,这位同学围绕提纲写得怎么样?
预设:他根据提纲把事情经过的每一个部分都写得很详细。
引导:你们觉得这样写好吗?学生自主交流。
小结:我们在真正动笔写的时候,不仅要把事情经过写清楚,还要围绕“长大”确定具体写的内容,不能平均用力,没有主次。
引导:能不能帮这位同学找找,他的提纲中,哪部分是重点,应该具体写一写?指名交流。
预设:“奶奶背弯了,我摘下奶奶背上的书包”这部分是重点。
小结:这一部分是他触动最深的一刻,所以在写的时候可以重点写。(板书:感触最深的一刻,重点写)
③引导:请你读一读自己的提纲,对照一下有没有像这位同学那样,把要写的事情罗列清楚了。
学生参看范例,修改自己的习作提纲。把提纲中的重点部分标注★。
(3)同学们,我们明确了如何把事情写清楚,那么如何把“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呢?
①范文片段引路,学习写法。出示范文片段:
妈妈微笑着低下头给我切蛋糕,我忽然瞥见了她眼角的皱纹。那极浅极浅的几痕细纹在眼角处聚拢,再悄悄地向眼周围延伸,末梢处极细极细的横纹渐渐消失。什么时候,我深爱的妈妈居然有了皱纹!也许是在每个唤醒我的清晨,也许是在每个陪伴我的夜晚,也许是我生病时她在医院陪床的时候,也许是在步履匆匆送我去学校的路上……“妈妈,别动!”我尝试着用手指去抚平那一条条细痕,可是,有什么用呢?当手指一松开,它又出现了。妈妈笑着说:“小傻瓜,没用的。”“不,妈妈,我不要你变老。我要你永远年轻!”我大声地说。
②学生读后交流:范文片段从哪些方面把“那一刻”写具体了?
预设1:对皱纹的描写特别细致,把那一刻“我”见到的情形写具体了。
预设2:写“我”从妈妈的皱纹想到的事,写得特别详细,充分反映了那一刻我心中的触动。
预设3:“我”和妈妈的对话中体现出了“我”对妈妈的爱,表现出“我”长大了。
③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梳理方法。
写细节:如对皱纹的描写。
写感受:如“我”由妈妈的皱纹联想到妈妈为“我”所付出的。
写言行:如“我”和妈妈的对话。
(板书:写具体 写细节、写感受、写言行……)
3.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那一刻”,从多个角度回忆,在习作提纲上作补充。
如:我过生日,妈妈给我切蛋糕。
我发现妈妈眼角的皱纹。(皱纹的样子;我和妈妈的对话……)
我的所思所想。(想起妈妈为我操劳的一幕幕……)
4.交流分享
学生完成自己的习作提纲后,小组交流,并派代表在班级分享自己的整体构思。
交流提示:
(1)选择的内容是否合适。
(2)结合自己的习作提纲,说说自己打算怎么把这件事的经过写下来。
(3)是否围绕“长大的那一刻”,展开了具体描写。
5.方法小结
写作前,引导学生梳理习作思路,再次明确习作要求,简单总结本次习作的方法。
点拨:
(1)选好材:日常生活中有特殊感受的小事。
(2)写清楚:起因、经过、结果,感触最深的一刻,重点写。
(3)写具体:写细节、写感受、写言行……
点拨1:在你触动最深的那一刻,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关注了这些小细节,就能把“触动最深的那一刻”写具体。
点拨2:在习作中,我们可以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等描写方法,假如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还能适时地用上环境描写来衬托,那就更好啦。
设计意图:通过范例引领、小组交流的形式,让学生经历一场“头脑风暴”,从而打开习作的思路,使选材更加丰富多样,精准到位。其中,在习作中把受到触动的那个时刻写具体,是本次习作指导的重点,引导学生关注特殊感受是写好习作的关键。
四、习作演练
1.接下来我们就来完成这篇习作吧。课件出示习作要求,布置习作任务。
(1)根据提纲,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完成习作。
(2)围绕“触动最深的那一刻”,回想那一刻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把“那一刻”写具体。
(3)题目自拟,语句通顺,400字左右。
温馨小贴士:“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这些内容可以有选择性地穿插描写,语句间过渡要自然,还要记录自己的真实感受。
2.学生结合自己的习作提纲进行写作。
3.教师关注写得比较精彩的习作,为下节课的讲评、修改作准备。
4.结束语:请课上习作没有写完的同学课后继续写,写完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自己的习作,并尝试修改。
【板书设计】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
明确习作要求
写什么:日常生活的小细节、特殊感受……
写清楚:起因、经过、结果(感触最深的一刻,重点写)
写具体:写细节、写感受、写言行……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教学方案
评改指导
【教学目标】
1.能够评价、修改自己和同学的习作。
2.欣赏、学习优秀作品以及精彩片段。
【教学重点】
能依据习作评价标准,对习作进行评价、修改。
【教学准备】
学生已完成自己的习作。
【教学过程】
一、习作导入
1.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那一刻,我长大了”的习作方法,并认真完成了习作,老师被大家习作中流露的真情深深打动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修改、完善这次的习作吧!(板书——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 评改指导)
2.引导学生参看教材中的习作要求,梳理出本次习作的评价标准。(板书:明确评价标准)
预设:
《那一刻,我长大了》习作评价表★
评价内容 自我评价 同桌评价
1.是否按照提纲,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了? ☆☆☆ ☆☆☆
2.是否结合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把“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了? ☆☆☆ ☆☆☆
3.是否充分表达出了“我”的真情实感? ☆☆☆ ☆☆☆
4.题目是否醒目? ☆☆ ☆☆
点拨:前三项内容是本次习作的重点,每项分值3颗星,最后一项分值为2颗星,共计11颗星。
3.过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哪位同学的习作最能打动我们。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自然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梳理本次习作的评价标准,紧扣本次习作训练重点,为后面的习作评价和修改作铺垫。
二、评改指导
1.探究任务
对典型习作进行评价和修改,明确修改方向,学习修改方法。
提示:先分小组讨论,再派代表在班级交流分享。
2.探究活动
(1)引导学生按照习作评价表进行自评。
①读:默读自己的习作。
②找:结合习作,逐条对照评价表中四条评价标准。
③评:给出自己的星级。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典型习作,师生合作,集体修改。引导:老师这儿有几个精彩的片段,同学们读一读,看看对你的习作会有哪些启发?(板书:掌握修改方法)
佳作欣赏:出示部分细节描写的片段。
片段一:
房门打开了,厨房飘来饭菜的香味,我不由得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脑海里辨别着:清炒莴苣,西红柿蛋花汤,哦,还有我最爱的红烧排骨!坐车回家的劳累全融化在这熟悉的味道中。那一刻,我觉得家是最温暖的港湾!
片段二:
“比刚才进步多了,加油!”我抬起头,不知什么时候,张老师已经悄悄地站在我旁边,笑眯眯地看着我的作品,那温柔的手抚摸着我的后脑勺。那一瞬间,我感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眼前的这个“四不像”好像没那么难看了,手指划开的那道小口也没那么疼了。
引导:片段中哪些细节描写打动了你?
预设1:片段一中“我”闻到饭菜香味的反应和想法特别真实,让人很受触动。
预设2:片段二中对张老师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很细腻、生动,让人觉得张老师是一位特别温和可亲的老师。
小结: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以及对自己心理活动的细致描摹,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写具体“那一刻”的情形。(板书:把感触最深的那一刻写具体)
(3)同学们,题目就是作文的眼睛,因此,取一个好题目,也很重要。展示部分优秀习作的题目,引导学生交流:从这些题目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那份沉甸甸的爱 成长的滋味
那一刻,我流泪了 欣赏的力量
留在心灵深处的美 心动的时刻
那盏温暖的明灯 战胜心魔
预设:习作的重点是将“那一刻”写具体,这些题目围绕“成长”这个主题,突出了“那一刻”这个重点,看着题目,就能猜到文章的主要内容。
小结:当然,我们还可以围绕地点来拟题;可以直接把长大过程中的收获作为题目;还可以用习作中的句子来拟题……总之,围绕“那一刻”发生的事或内心的感触来给自己的习作拟题目,就能够给我们的习作增色。
(5)典型习作,师生共同修改。
上一节课,我们读到的那个片段,这位小作者又进行了修改,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奶奶慢慢地就落在我后头了,差不多离我已经十来米了。我有点不耐烦,回头喊道:“奶奶,你快点儿,我都快饿死啦!”奶奶朝我摆摆手,大概是让我先走的意思。我想了想,即使先到家了我也没有钥匙,只能垂头丧气地站在原地等奶奶。我看着奶奶一步一步往前赶着,她背上的书包似乎有千斤重,她原本就不太直的背,现在更弯了。天气闷热,奶奶不时停下来,用手托一下背上快滑下来的书包,还不时擦擦汗,我似乎还听到了她呼哧呼哧喘气的声音。我再也看不下去了,飞奔到奶奶身边,扶着她颤动的手臂,轻轻地摘下她肩头背着的书包。
学生读后交流:修改后的片段从哪些方面把“那一刻”写具体了?
预设:小作者关注了细节描写,把他等奶奶时看到的一幕写得特别具体:奶奶走路的姿势,背着书包时弯曲的背,用手托住背上快滑下来的书包,擦拭着脸上的汗珠,这些都是小作者看到的。当然这个片段中除了描写了他看到的,还写了他听到的,和自己后来做的。(板书:细节描写不可少)
引导:你还能给这位小作者提点什么修改意见吗?
预设:如果能将自己真实的感受写得再丰富点就更好啦!(板书:将那一刻的感受写丰富)
果然英雄所见略同,根据你们的意见,小作者又进行了修改:
奶奶慢慢地就落在我后头了,差不多离我已经十来米了。我有点不耐烦,回头喊道:“奶奶,你快点儿,我都快饿死啦!”奶奶朝我摆摆手,大概是让我先走的意思。我想了想,即使先到家了我也没有钥匙,只能垂头丧气地站在原地等奶奶。我看着奶奶一步一步往前走着,她背上的书包似乎有千斤重,她原本就不太直的背,现在更弯了。天气闷热,奶奶不时停下来,用手托一下背上快滑下来的书包,还不时擦擦汗,我似乎还听到了她呼哧呼哧喘气的声音。看到这一幕,我想着奶奶平时每天接送我上学、放学,风雨无阻,我已经这么大了,竟然还让奶奶帮我背书包,真是太不应该了。
我再也看不下去了,飞奔到奶奶身边,扶着她颤动的手臂,轻轻地摘下她肩头背着的书包。此时,我真想对她说出我的羞愧,但是我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走在奶奶身边。我想,以后我一定得对奶奶好一点,一定!
引导:你觉得修改后的习作达到习作要求了吗?
预设:小作者把自己看到奶奶背书包时的感受写得真实、具体,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他的愧疚,那一刻,他长大了。
(6)引导:读了上面的两个修改片段,你是否已经找到了习作的小窍门呢?那么赶紧拿起笔,修改一下自己的习作,把你“触动最深的那一刻”写得更生动、具体吧。
(7)小结:同学们,我们按照习作评价表评价了自己的习作,欣赏了一些优秀的习作片段和习作题目,分析了典型习作,也做了一次习作片段修改练习。接下来请大家将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和同桌的习作中去吧!
设计意图:呈现一些优秀片段和习作题目,在鼓励学生的同时,也能给学生起到示范的作用。通过师生共同修改作文,帮助学生掌握习作的方法,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三、习作分享
1.互评互改,分享习作。
提示:同桌之间阅读、评价、修改习作,并推荐佳作或精彩语段在班级分享。(板书:评改、分享习作)
(1)同桌之间互评交流,并给出修改建议,学生尝试修改自己的习作。
①读:阅读同桌的习作。
②找:结合习作,逐条对照评价表中四条评价标准。
③评:给出星级的评价。
④说:提出修改建议。
(2)学生修改完习作后,同桌推荐佳作或精彩语段,在班级交流分享。
2.小结:通过这次习作评改课,我们明确了本次习作的评价标准,在互评互改、分享习作的活动中,也欣赏了同学们的精彩作品。一篇成功的作文,要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让大家有所触动。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一篇佳作《那一刻,我长大了……》吧!
设计意图:通过相互评改,引导学生审视自己和同学的习作,在交流中反复修改,巩固学到的评改方法。而习作分享活动,能丰富学生的阅读面,扩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四、佳作赏析
1.出示与本次习作主题“那一刻,我长大了”相关的习作例文供学生阅读。
那一刻,我长大了……
成长就像一杯茶,初尝时是涩涩的苦,但到了最后却是越品越香。①爸爸妈妈常把“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这句话挂在嘴边,殊不知长大就在一瞬间。⑤
夏日里的一天,突然下起瓢泼大雨,奶奶撑着伞接我回家。上台阶时,奶奶一不留神摔了一跤,手臂骨折了。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妈妈把奶奶赶忙送到了医院。②
我家原本平静的生活瞬间被打破了。爸爸常年在外地工作,照顾奶奶的重担都落在了妈妈一个人的身上。②妈妈已经连续七天在医院里陪护,眼睛里充满了血丝,疲惫不堪,我感到很心疼。这天周六,我写完作业后,来到了医院,对妈妈说:“您回家休息一天,今天我来陪奶奶。”妈妈摇摇头说:“你那么小,我怎么能放心?”我偷偷地向奶奶使使眼色,奶奶心领神会,应声说:“这些日子,你也累坏了,就让君君留下来吧,陪我说说话,解解闷。”“可他毕竟是个孩子……”妈妈的话还没说完,我拍着胸脯说:“我是家里的小男子汉,保证完成任务,您就放心吧!”③妈妈被我一本正经的样子逗乐了,同意让我留在医院照顾奶奶。
妈妈离开医院后,我坐在床边,端起妈妈炖的汤,一勺一勺地喂给奶奶喝,奶奶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④我望着奶奶,也开心地笑了。此时的她就像小时候的我一样,被细心地呵护着。吃过饭后,我把饭盒洗刷干净,倒了盆温水准备给奶奶洗脚。奶奶见状,赶紧把脚藏在了被窝里,低声说:“奶奶自己洗就可以。”我笑着说:“我小时候您不是每天晚上都给我洗吗?”在我的再三恳求下,奶奶终于把脚放进了盆里。我蹲下身子,细心地给奶奶洗着脚。④这时候,护士阿姨推门进来了,看到眼前的一幕,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夸奖我是一个有孝心的好孩子。
那一刻,我意识到自己长大了,⑤羽翼渐渐丰满,可以撑开双翼,为亲人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为他们遮风挡雨,就像他们曾经保护我一样。
2.师生合作,简单分析范例,教师对这篇范例进行整体评价。
批注:
①比喻生动形象,把“成长”比作“一杯茶”,写出了成长前的苦涩和成长过程中品尝到的香甜。
②先概括地写“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然后具体地介绍家庭成员的状况,突出了妈妈的辛劳,为下文“我”来陪护作铺垫。
③小作者展开了细致的语言描写,从对话中,我们感受到了和谐的家庭氛围和融洽的家庭关系。
④小作者写了“喂饭”和“洗脚”两件表明自己长大的事,详略得当。流畅的语言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祖孙情跃然纸上。
⑤结尾与题目、开头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同时点明中心,升华主旨。
总评:小作者通过两件小事,抓住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再现了当时的场景,把事情写得较具体。事与事之间衔接自然,有详有略,把“那一刻”的情形写得真实、感人,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作品,帮助学生扩大阅读面,同时在赏析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学习习作方法。
五、布置作业
再次修改、誊抄自己的习作。
【板书设计】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
评改指导

明确评价标准 掌握修改方法 评改、分享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