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读后感》教学设计(共2个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读后感》教学设计(共2个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8 17:2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习作第2单元习作《写读后感》教学设计
《习作:写读后感》教学方案
习作指导
【教学目标】
1.能初步了解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
2.能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读后感。
【教学重点】
能选择读过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写读后感。
【教学难点】
能选择读过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写读后感,感想要真实、具体。
【教学准备】
《写读后感》习作构思单。
【教学过程】
一、习作导入
1.谈话导入:书籍是我们永恒的朋友,能给我们带来无穷无尽的知识。相信你一定读过不少好书,回忆一下你都读过哪些书呢?
预设:《四大名著》《爱的教育》《城南旧事》《呼兰河传》……
2.引导:当我们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时,往往会有自己的感想。这个单元我们阅读了不少名篇佳作,你特别喜欢哪本书或哪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
预设1:我最喜欢《草船借箭》,从这篇文章里我看到了一个神机妙算、胸有成竹的诸葛亮,我特别佩服他。
预设2:读了《景阳冈》这篇文章后,我非常震撼。武松喝了十八碗酒后赤手空拳打死一只猛虎,真是了不起呀!我们应该学习武松那种勇敢机智的精神。
小结:大家的分享非常精彩,像这样把阅读产生的独特感受和想法写下来,就是读后感。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写读后感。
3.板书课题——习作:写读后感。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引入话题,明确本次习作的主题。
二、习作要求
1.引导:同学们,《海的女儿》《祖父的园子》《铁杵成针》这几篇文章你都读过吗?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呢?先来读一读下面的这段话。
我们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往往会有自己的感想。有时一些人物会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如安徒生童话中的小人鱼;有时一些情形会让你受到触动,如《祖父的园子》中“我”跟着祖父学种菜的温馨情景;有时文字中蕴含的道理会让你深受启发,如《铁杵成针》揭示的做事要有恒心的道理。把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的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预设:安徒生的《海的女儿》中,我们被小人鱼的感人画面所吸引;读了《祖父的园子》,我们对“我”跟着祖父学种菜的情景感触深刻;《铁杵成针》让我们明白了做事的道理。
小结:每一篇文章,每一本书籍总能带给我们很多感触。请你回想一下自己的阅读经历,想一想哪篇文章或哪本书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里面的哪些内容让你记忆深刻?是性格丰满的人物,还是跌宕起伏的情节,或是某种情感让你产生了共鸣,或者让你明白了某些道理。把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的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2.引导:读后感要怎么写,请你读一读这段文字,并说一说你关注到了哪些要点?
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先简单介绍一下文章或书的内容,可以重点介绍你印象最深的部分。再选择一两处你感触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感想要真实、具体。可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也可以引用原文中的个别语句。
预设:这段话明确了本次的习作任务——写读后感,并且提示了写读后感的方法。先简单介绍文章或书的大致内容,可以重点介绍你印象最深的内容。简单介绍就是概括文章或书的主要内容,再选择一两处你感触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感想要真实、具体。可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也可以引用原文中的个别语句。抓住“真实、具体”这两个关键词语我了解到感想的具体要求,抓住“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和“引用原文中的个别语句”这两处关键语句我了解到写出自己感想的方法。
小结:写读后感是有方法的,要想把自己的感想表达出来,先要简单的介绍文章或书的内容,接下来才是写自己的感想,而且感想部分才是整篇文章的重点。
3.继续出示教材内容,引导:请你读一读,勾画出本次习作中要注意的地方。
题目可以是“读《×××》有感”或“《×××》读后感”,也可以将它作为副标题,再自拟主标题。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有没有把自己的感想表达清楚,再和同学交流。
点拨:这段话列举了两种为读后感拟题目的方法:一是只列一个正标题;二是“正标题+副标题”,其中“正标题”是习作中心意思的提炼,“副标题”是对正标题的补充说明。接着,教材给出了习作后的建议:先自己读一读,看有没有把自己的感想表达清楚,再与同学交流分享。通过自评和互评,促使我们能发现习作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使表达更清晰。
4.通过分析教材,引导学生提炼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板书:明确习作要求)
(1)能选择读过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写读后感。
(2)简单地介绍文章或书的内容,详写自己的感想,感想要真实、具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解读教材,初步明确写作任务及习作要求,为下面的习作指导活动做好铺垫。
三、习作指导
合作探究
过渡:请你再次回忆书中那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或片段,试着完成这张《写读后感》习作构思单。
1.探究任务
《写读后感》习作构思单
读《 》有感
印象最深的内容 我的感受
填写《写读后感》习作构思单,并讨论:(板书:梳理写作思路)
(1)哪一篇文章或哪一本书让你印象深刻?
(2)书中让你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读之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3)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感想真实、具体?
(4)如何取一个亮眼的题目?
2.探究活动
哪一篇文章或哪一本书让你印象深刻?
(1)引导:此时此刻你脑海中有没有出现哪一篇文章或哪一本书?其中,哪些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预设:《三国演义》《童年》《父亲和两个女儿》《祖父的园子》……
点拨:同学们提到的大多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读一本好书就像交到一个好朋友。
(2)自主填写。引导: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篇文章或哪一本书呢?请你填一填习作构思单。
(3)小组交流。引导:大家印象深刻的文章或书是什么呢?
书中让你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读之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1)引导:选择书中让你印象最深的内容及读后的感受,试着在习作构思单中简单梳理记录。
(2)先小组讨论,再班级交流: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书中让你印象最深的内容呢?读了以后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提示:交流过程中如果想到其他要点,可以在习作构思单上添加。
(3)班级交流:同学们,大家分享的内容一定很有趣,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预设1:我分享的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关羽,我对关羽忠厚勇敢的品行产生敬佩之心,想学习他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
预设2:《童年》中阿廖沙第一次挨揍的情景让我深有感触,我对他悲惨的童年产生同情,更被他顽强的意志力所感动。
预设3:读了寓言故事《父亲和两个女儿》,我明白一个道理,在生活和学习中不可能十全十美,要分清主次。
点拨:学生回答得不够丰富时,教师可相机补充。
(4)班级交流:听了三位同学的分享,你发现了什么?小作者是从哪个角度来分享的?
预设:三位同学分别从印象深刻的人物、印象深刻的情景、从道理中获得的启发三个不同的角度来阐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
小结:读后感可以表达自己各种各样的感想,现在这本书带给你的感受一定更丰富了吧。
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感想真实、具体?
(1)引导:表达感想也是有技巧的。下面是三位小作者写的《祖父的园子》读后感,请你读一读第一个片段,他是怎么写出自己的感想的?
◇文中祖父看到小萧红把狗尾巴草认成谷穗,大笑起来,又慢慢地帮小萧红纠正错误。这个快乐的场景,让我联想到那一年我回外婆家——外婆带着我去地里采橘子,看到那一个个黄澄澄的橘子,上面还有早上留下的露珠,我真的喜爱不已,伸手就想摘下来,却不料橘子还挺“顽固”,和枝条“粘”得牢牢的。我也不认输,两只手牢牢握住橘子后蹲,呈拔河状。“哎呀——”随着橘子脱离枝头,我也一屁股坐在地上。看着地上被我坐烂的菜苗,我挠挠头,跟外婆表示不好意思。外婆却笑着说道:“没事,没事,“果子”在地下,叶子没用的。”听到“果子”在下面,我又惊呆了,忙去挖“果子”,外婆生怕弄脏了我的手,忙帮我一起挖。一番努力后,我终于看到这“果子”居然是土豆。
预设:作者通过自己和外婆采橘子挖土豆的例子,联系实际来感受小萧红当时的快乐,边读边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写出了自己最真实的感想。(板书:方法点拨 联系生活经验)
(2)组织学生欣赏例文片段。引导:请读一读第二个片段,思考小作者又是怎样写自己的感想?
◇文中祖父对小萧红干的傻事总是笑呵呵的,没有呵斥,没有责怪,耐心地为小萧红讲谷穗和狗尾巴草的区别。对啊,祖父的笑容里饱含着对小萧红的爱。其实读了《呼兰河传》,我更能感受到祖父对小萧红的爱——他会把村里掉进井里淹死的小猪,拿回来用黄泥巴涂好,煨好后,把嫩嫩的猪肉给小萧红吃。村里的鸭子掉进了井里,祖父如法炮制,烧熟后把最好部分给小萧红吃。这样一个个爱的场景,早已在小萧红的心中埋下了爱的种子。
预设:小作者联系了自己读过的《呼兰河传》的内容,把自己体会到的祖父的爱写得具体深刻。写读后感,我们也可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让自己的感想流泻于笔尖。(板书:联系阅读积累)
(3)组织学生欣赏例文片段。引导:请再读一读第三个片段,思考小作者又是怎样写自己的感想?
◇《祖父的园子》中小萧红的快乐是简单的: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而现在的我们比以前的人在物质上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我们每个人都有数不尽的玩具、便捷的电子产品。但我们却觉得自己并不快乐,总喜欢抱怨生活,跟爸爸妈妈要求更多。其实,只要我们能找到让自己快乐的方式,就能拥有幸福的童年。就如高尔基说:“一无所有的脸上,连伤痕也是点缀。”童年并不需要什么,只要有一颗能寻找快乐的心。
预设:小作者摘抄了他认为最能表达小萧红快乐的句子,还引用了名人名言来把他明白的道理阐述出来。所以我们也可以通过摘录文章或书中的语句来阐述自己的感想。但是这部分内容不宜过长,要以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主,才能让别人更好地读懂你的所思所想。(板书:引用原文个别语句)
(4)小结:表达感想的方法有很多,但一定要选择适合的写法。无论怎么写,我们都要把感想写清楚,写具体,而且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才能真正打动读者。(板书:掌握写作方法)
如何取一个亮眼的题目?
(1)过渡:一篇精彩的文章,往往有一个亮眼的题目,刚才的几个片段分别选自以下几篇作文:
快乐的童年
——《祖父的园子》读后感
那一份浓浓的爱
——读《祖父的园子》有感
真正的童年
——《祖父的园子》读后感
(2)引导:这样的标题你见过吗?破折号前面那个叫做正标题。第一个片段是作者在阅读后回忆童年时光,所以叫《快乐的童年》。而第二个片段是讲祖父的爱,所以正标题就是《那一份浓浓的爱》。第三个片段是小作者阅读后发表对童年意义的理解,所以正标题为《真正的童年》。
(3)教师小结:一看标题就知道作者的读后感要表达的意思。正标题一般概括读后感的中心思想,破折号后面为副标题,表达的方式一般有两种,《×××》读后感,读《×××》有感。副标题很好拟,拟正标题时要想一想自己的作文想要表达什么中心思想。想好后试着把它概括成简单的词语或短语,这样就可以拟出符合要求、博人眼球的标题。注意写作文时,正标题和副标题要像这样分两行写。(板书:正标题+副标题)
3.修改完善
欣赏以上例文片段后,你对刚才列出的印象深刻的文章或书籍又有哪些新的想法?可以在此基础上再次调整你的习作构思单,并试着拟一个亮眼的标题。
4.交流分享
学生完成自己的习作构思单后,小组交流,并派代表在班级分享自己的整体构思。
交流提示:结合自己的习作构思单,说说自己打算写哪一篇文章或哪一本书,书中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读了后有怎样的感受,想拟一个什么样的题目。
5.方法小结
我们写读后感,要想好自己想要表达的感想,选择感触最深的一方面,再运用合适的写法写下来。另外,拟一个好的标题也很关键,我们可以在准备内容时想一想所表达的感想是什么,也可以在习作完成之后读一读,根据自己的习作拟上合适的标题。
过渡: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充分交流并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想,梳理了本次习作的写作思路,还学习了习作方法。接下来,快根据你的习作构思单,写一写你感触最深的读后感吧!
设计意图:通过填写习作构思单、班级交流的形式,让学生进行一场“头脑风暴”,进而打开思路,使选材更加丰富多样,精准到位。其中,让感想更真实、具体是本次习作的难点,通过《祖父的园子》读后感的三个例文片段欣赏,引导学生对例文进行多元评价,归纳出写读后感的三种方法,让学生对如何写好读后感有清晰的认识,为后续的修改奠定了基础。
四、习作演练
1.课件出示习作要求,教师布置写作任务。
(1)能选择读过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写读后感。
(2)简单地介绍文章或书的内容,详写自己的感想,感想要真实、具体。
(3)题目自拟,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
2.学生结合自己的习作构思单进行习作。
提示:运用恰当的方法写读后感,简单地介绍文章或书的内容,详写自己的感想,感想要真实、具体。
3.教师可关注写得比较精彩的习作,为下节课的讲评、修改做准备。
4.结束语:请课上没有完成习作的同学课后继续写,写完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自己的习作,并尝试修改。
【板书设计】
习作:写读后感
正标题+副标题
明确习作要求→梳理写作思路→掌握写作方法
方法点拨





《习作:写读后感》教学方案
评改指导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完善习作。
2.欣赏、学习优秀作品以及精彩片段。
【教学重点】
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完善习作。
【教学准备】
学生已完成的习作。
【教学过程】
一、习作导入
1.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二单元的习作《写读后感》,同学们都认真完成了习作。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修改、完善这次的习作吧!(板书——习作:写读后感 评改指导)
2.引导学生参看教材中的几个习作引导问题,梳理出本次习作的评价标准。(板书:明确评价标准)
预设:
《写读后感》习作评价表★
评价标准 自评 互评
1.能主动与人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吗? ☆☆ ☆☆
2.是否简单介绍文章或书的内容,重点介绍印象最深的部分? ☆☆☆ ☆☆☆
3.是否能选择感触最深的一两处,写出真实、具体的感想? ★联系阅读积累 ★联系生活经验 ★引用原文中的个别语句 ☆☆☆ ☆☆☆
提示:第一项内容比较基础,分值为2颗星;后两项内容是本次习作的重点,每项分值3颗星,共计8颗星。
3.过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评改作文吧!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自然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梳理本次习作的评价标准,紧扣本次习作训练的重点,可为后面的习作评价和修改做好铺垫。
二、评改指导
1.探究任务
对典型习作进行评价和修改,明确修改方向,学习修改方法。
提示:先分小组讨论,再派代表在班级交流分享。
2.探究活动
(1)引导学生按照“习作评价表”,进行自评。
①读:默读自己的习作。
②答:结合习作,逐条解答“评价表”中的三个问题。
③评:你会给自己几颗★?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典型习作,师生合作,集体修改。
引导:这篇习作存在什么问题?又有什么好的修改方法呢?(板书:掌握修改方法)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读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后,我被海伦·凯勒的精神打动了。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和她的求学生涯。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我们要热爱生活,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
海伦这样一个身体极度不自由的人,还能这样乐观地面对生活,向命运发起挑战。我认为海伦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学习她坚韧不屈的精神和过人的耐力。
海伦的故事不仅教给了我坚韧不屈的精神,还带给我深深的思考。在我们身边,无论是同学朋友、兄弟姐妹或是毫不相干的人,我们都应把一颗纯洁善良的爱心带给他们,好好爱这个世界,爱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预设:这篇习作大致介绍了小作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后产生的感想,简要介绍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但是印象最深的部分过于简单。另外,写感想的时候还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引用原文中的语句。
引导思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更好地修改这篇习作?
①联一联,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板书:联一联,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
出示片段1:我认为海伦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学习她坚韧不屈和过人的耐力。
引导思考:如何体现海伦·凯勒坚韧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修改范例1:我认为海伦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学习她坚韧不屈的精神和过人的耐力。记得那次夏令营教官让我们扛原木。原木扛到肩上已经很重了,更何况还要做蹲起。做了几个回合后,我体力渐渐不支,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我们做的越来越慢。渐渐地,我们从领先位置上被人超越,于是我甚至有点想放弃。这时候我想到了海伦·凯勒的精神,她的精神不就是迎难而上吗?想到这里,我用尽了全身的力量,奋力地做着蹲起。最后,我们队伍获得了很好的成绩。
教师点拨: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事例证明海伦·凯勒坚韧不屈的精神鼓舞了自己,使自己的感想更加真实、具体。
②加一加,加入自己的阅读积累。(板书:加一加,加入自己的阅读积累。)
出示片段2:海伦的故事不仅教给了我坚韧不屈的精神,还带给我深深的思考。
引导思考:能不能加入自己的阅读积累来体现自己深深的思考?
修改范例2:海伦的故事不仅教给了我坚韧不屈的精神,还带给我深深的思考,这不禁让我联想到自己阅读过的一篇文章《盲孩子和她的影子》。一个盲孩子是非常痛苦的,她的世界里没有光亮,没有色彩,永远生活在黑夜里。他无法亲近别的朋友,只能静静地坐在一旁。其实,她是多想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多想看看这精彩而美丽的世界啊。后来她认识了她的影子,在影子的陪伴下,日子过得非常快乐。最后,在影子的悉心照顾和帮助下,她终于看到了美丽的世界。
教师点拨:加入自己的阅读积累,更能体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给“我”带来的深深思考,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③引一引,引用原文中的个别语句。(板书:引一引,引用原文个别语句。)
出示片段3:海伦这样一个身体极度不自由的人,还能这样乐观地面对生活,向命运发起挑战。
引导思考:能不能引用文中的原句来体现海伦·凯勒乐观地面对生活,向命运发起挑战?
修改范例3:海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身体上的不自由终究是一种缺憾,我不敢说从没有怨天尤人或沮丧的时候,但我更明白这样根本于事无补。因此,我总是极力控制自己,使自己的脑子不要去钻这种牛角尖。”海伦这样一个身体极度不自由的人,还能这样乐观地面对生活,向命运发起挑战。
教师点拨:引用原文中的个别语句,更加深刻地体现海伦·凯勒乐观地面对生活,向命运发起挑战的精神,海伦·凯勒坚韧不屈的形象跃然纸上。
④出示修改后的整篇习作。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读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后,我被海伦·凯勒的精神打动了。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和她的求学生涯。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我们要热爱生活,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
海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身体上的不自由终究是一种缺憾,我不敢说从没有怨天尤人或沮丧的时候,但我更明白这样根本于事无补。因此,我总是极力控制自己,使自己的脑子不要去钻这种牛角尖。”海伦这样一个身体极度不自由的人,还能这样乐观地面对生活,向命运发起挑战。我认为海伦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应该学习她坚韧不屈的精神和过人的耐力。记得那次夏令营教官让我们扛原木,原木扛到肩上已经很重了,更何况还要做蹲起。做了几个回合后,我体力渐渐不支,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我们做的越来越慢。渐渐地,我们从领先位置上被人超越,于是我有点想放弃。这时候我想到了海伦·凯勒的精神,她的精神不就是迎难而上吗?想到这我用尽了全身的力量,奋力地做着蹲起。最后,我们队伍获得了很好的成绩。
海伦的故事不仅教会我要坚韧不屈,更带给我深深的思考,这不禁让我联想到自己阅读过的一篇文章《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个盲孩子是非常痛苦的,他的世界里没有光亮,没有色彩,永远生活在黑夜里。他无法亲近别的朋友,只能静静地坐在一旁。其实,他是多想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多想看看这精彩而美丽的世界啊。后来他认识了他的影子,在影子的陪伴下,他的日子过得非常快乐。最后,在影子的悉心照顾和帮助下,他终于看到了美丽的世界。
在我们身边,无论是同学朋友、兄弟姐妹或是毫不相干的人,我们都应把一颗纯洁善良的爱心带给他们,好好爱这个世界,爱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点拨:小作者用平淡质朴、简洁明了的语言写出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后的感想。开篇简单地将这本书的内容进行概括,着重描写自己阅读后的感悟与收获。引用原文突出海伦·凯勒积极乐观的精神,引用最忌长篇大段,小作者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习作后半部分,小作者联系自己的实际经验点明要学习海伦·凯勒坚韧不屈的精神。此外,小作者还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从不同角度产生思考,结尾深化主题,提醒人们要好好爱这个世界,爱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3)练一练,出示典型习作片段,小组合作,修改语段。
读了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我十分佩服小说中老渔夫的意志。他让我懂得一个人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小说描写一个年近六旬的老渔夫在出海打鱼时钓到一条超过自己渔船数倍的大马林鱼,虽明知很难取胜,但仍不放弃。后来又突出重围,将大鱼带回了渔港,让其他渔夫佩服不已。老渔夫的品质也让我佩服不已,我要向老渔夫学习那种持之以恒、坚韧不屈的精神。
①引导:谁能说说这个习作片段存在哪些问题?
预设1:没有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体会老渔夫坚持不懈的精神。
预设2:还可以加入自己的阅读积累来突出老渔夫的精神品质。
预设3:没有引用原文中的个别语句来体现老渔夫的品质。
②追问:你能给出具体的修改建议吗?
预设1:概括主要内容可以稍微再具体一点,更加突出老渔夫坚持不懈的品质。
预设2:可以加入自己的阅读积累,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海伦·凯勒的事例,突出他们身上坚韧不屈的精神,使感想更真实、具体。
预设3:可以加入自己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突出老渔夫的坚持不懈,使文章承接得更加自然。
预设4:可以引用原文中的个别语句,写出自己对坚韧不屈的理解。
③小组讨论、修改,并推选代表读一读修改后的片段。
修改预设:
读了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我十分佩服小说中老渔夫的意志。他让我懂得一个人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
小说描写了一个年近六旬的老渔夫在一次出海打鱼时钓到了一条大鱼,却拉不上来。老渔夫同鱼周旋几天后才发现这是一条超过自己渔船数倍的大马林鱼,虽然明知很难取胜,但仍不放弃。后来又因大马林鱼伤口上的鱼腥味引来了几群鲨鱼抢食,但老人仍不愿就这样放弃,最终他突出重围,将大鱼带回了渔港,让其他渔夫佩服不已。
老渔夫的品质也让我佩服不已,我不禁想起了美国作家海伦·凯勒。她自幼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在老师的帮助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学习,并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她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她和老渔夫一样,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勇者,没有被命运打败,反而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由此我想到了自己,每当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我就会想要放弃。记得初学溜冰时,我总要别人搀扶着才能一步一步向前挪动,一旦离开别人的帮助,我就会摔跤。摔了几跤,我就畏缩不前,生怕自己继续失败。最终,我还是没有学会溜冰。现在想来,我遇到的挫折和困难跟老人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我缺少的是那种持之以恒、坚韧不屈的精神。
“一个人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老人与海》中的这句话让我印象十分深刻,以后它也将激励着我遇到困难时不轻言放弃。
④过渡:同学们,我们按照习作评价表评价了自己的习作,分析了一篇典型习作,也做了一次习作片段的修改练习,接下来请大家将学到的评改方法运用到自己和同桌的习作中去吧!
设计意图:在选取典型习作时,尽量选择耳熟能详并且了解主要内容的作品。同时让学生进行现场讲解并展示,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三、习作分享
1.互评互改,分享习作。(板书:评改、分享)
提示:同桌之间阅读、评价、修改习作,并推荐佳作或精彩语段在班级分享。
(1)同桌之间互评交流,并给出修改建议,学生尝试修改自己的习作。
①读:阅读同桌的习作。
②找:结合习作,对照“习作评价表”逐条查找。
③评:你会给几颗★?
④写:你有什么修改建议?
(2)学生修改完习作后,同桌推荐佳作或精彩语段,在班级交流分享。
2.教师小结:通过这次的习作评改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本次习作的评价标准,掌握了“联一联”“加一加”“引一引”的修改方法。在互评互改、分享习作的活动中,也欣赏了同学们的精彩作品。一篇成功的文章,要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对大家有所触动。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一篇佳作《〈夏洛的网〉读后感》吧!
设计意图:通过相互评改,能引导学生审视自己和同学的习作,在交流中反复修改,巩固学到的评改方法。而习作分享活动,能丰富学生的阅读面,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帮助学生获得一些习作的灵感。
四、佳作赏析
1.出示与本次习作主题“写读后感”相关的习作例文供学生阅读。
范例:
《夏洛的网》读后感
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朋友,朋友就像一束阳光,在开心时陪伴着你,在困难时温暖着你。这个暑假,当我读到《夏洛的网》这本书时,我对友谊有了更深的了解。①
《夏洛的网》讲述了一只蜘蛛和一头猪之间的感人故事,小猪威尔伯被卖到朱克曼家,认识了谷仓库里的许多动物。小猪渐渐长大,却逃不脱被做成熏肉火腿的命运。然而蜘蛛夏洛却做成了惊人的举动,通过在网上织字来救小猪,最终夏洛却在留了五百一十四个卵之后死去。小猪为报答他的朋友,整个冬天都精心照料夏洛的卵袋,在春天孵化蜘蛛宝宝,从此蜘蛛们世代幸福地生活在谷仓里。②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从这本书中,我学会了帮助他人,学会了感恩,也学会了珍惜友谊。③
在生命尽头,夏洛奄奄一息地说:“嘿,威尔伯别难过,你一直是我的朋友,通过帮助你,我才可能试着在我的生命里找到一点价值。老天知道,每个人活着时总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才好吧。”④我被夏洛的大爱精神所震撼,她为了威尔伯竟然愿意放弃自己的生命,这份感动并不只存在于书中,也存在于我们身边。杭州的最美妈妈也和夏洛一样,不顾自身安危,将素不相识的妞妞从生死边缘救了回来。这件事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们。其实我们能做的除了感动,还要将这份感动传递下去。无论对方是朋友或是陌生人,我们都应该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⑤
古往今来,还有许许多多值得传颂的深厚友谊,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伯牙与锺子期的深厚情谊。伯牙在锺子期死后竟然破琴绝弦,一辈子不再弹琴,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也令人惊叹。⑥故事中小猪威尔伯在夏洛去世后,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照顾夏洛子女的责任。威尔伯让我明白要学会感恩,受人滴水恩,当涌泉相报。我从夏洛与威尔伯身上学会了如何珍惜友谊。⑦
就在几天前,放学后同学们走了一大半。我正写着作业,可一不小心写错了一个字,可我却碰巧忘了带修正带。我四周望了望,同学们都已整理好书包,准备离开。我不好意思叫住他们,只好到处寻找是否还有同学没整理好书包。这时我的同桌问道:“发生什么事了?”我回答后,她竟回到座位打开书包,将修正带借给了我。⑧这虽然是一件很小的事,但我的心中暖暖的。友谊不就是体现在这些小事上吗?虽然我们无法像夏洛那样伟大,但在朋友有困难时及时伸出援手,就能使别人感到温暖。
夏洛用生命织成的网就是友情的网,这张网里充满了爱和感动。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夏洛的网》将永远激励着我帮助他人,学会感恩,珍惜友谊。⑨
2.师生合作,简单分析范例,教师对这篇范例进行整体评价。
批注:
①开头交代了读书的时间和主要内容,引出下文对印象深刻内容的介绍。
②简明介绍书中的内容,重点突出夏洛救威尔伯,威尔伯照顾夏洛的子女,为下文抒发感受、写出感想做好准备。
③承接上文,真实抒发感受。
④引用原文中的个别语句,更加突出夏洛身上的大爱精神。
⑤联系生活中的例子,把感受“帮助他人”写得很真实、很具体。
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用伯牙与锺子期的故事体现友谊之伟大,进而突出夏洛与威尔伯之间的深情厚谊。
⑦阐述自己明白的道理,把感想写得真实、具体。
⑧联系自身实际,用自己生活中的事例真实、具体地写出友情带给我的温暖。
⑨情之所至,呼之而出。结尾总结全文,写出感受,突出文章主题。
总评:这是一篇读后感,读《夏洛的网》作者受益匪浅,不仅学会了帮助他人,学会了感恩,也学会了珍惜友谊。本文中心很明确,作者围绕受到的启示,结合原文内容并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紧密联系他人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去谈感受,使得文章生动具体、真实感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作品,帮助学生扩大阅读面,同时在赏析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习作的要点。
五、布置作业
再次修改、誊抄自己的习作。建议给习作配上一首小诗,与同学交流分享你笔下的读后感。
【板书设计】
习作:写读后感
评改指导

明确评价标准 掌握修改方法 评改、分享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