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教小学数学第一册 P59-60页
教材分析:教材编排10的认识与8、9的认识基本相同,仍然引导学生按照数数、认识数10,数的顺序,比相邻的两个数的大小,10的组成和写数字的顺序进行认识。10的组成是重点,它是1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数、摆、写、比、分等实际操作认识10,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和逆向思维。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写数、大小比较和10的分与合,对于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
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
10的组成和创设各种途径让学生感悟10。
教学难点:
10的数感的建立
教学媒体:圆片,学生作业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课题
出示屏幕完成复习题
师:请大家猜一猜。
1、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它是谁?
2、能与0做邻居的又是谁呀?
3、我们已经认识的数字娃娃之中,谁最大?
师:9知道它最大,可骄傲了,它特瞧不起人,听一听,它对0怎么说:
(听故事:电脑动画出现):有一天,0~9这些数字娃娃出去郊游,9最大是队长,它命令大家按照大小顺序列好,9看见0最小,站在队伍的最前面,于是走过去神气的对0说:“你们谁都没我大,特别是你,没头没脑和我比起来真是太小了。”0听了非常难过。这时,数字娃娃1站了出来,挺有礼貌地对9说:“不对,如果我和0站在一起,比你还大呢!”9听了非常吃惊,数字娃娃1说的话对吗?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因为1和0站在一起就组成了10,因为10比9大……
师展示小朋友的想法:把1和0两张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呢,这节课,大家一起研究它好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这里创设了一个令人着迷、非常有趣的问题情境,既复习了9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又引起新的数学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今天所学的数“10”,设计电脑故事动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他们积极思考。]
活动二:探究新知
(一)10的数感的建立
1、课件出示课本59页主题图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
师:图上画了什么?请你数一数。
生1:有9个小朋友,一位老师,共有10个人。
生2:有10只鸽子
……
2、抽象出10
师:财才小朋友发现图上有10个人,10只鸽子,都可以用一个共同的数字来表示,那就是10。10除了可以表示这些以外,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让学生举例:10个手指头,10棵大树,10朵花,10个苹果……
3、学生摆学具:在一堆圆片中数出10个,摆成不同形状的图案
(二)10以内数的顺序
排队游戏
师:数字娃娃10无处不在,请小朋友们数一数第一排共有几个人?(8个)
(老师站进去)现在有几个人?(9人)
如果想让这一排有10个人,你有什么好办法?
师:数一数现在有几个人?谁是第10个人?从哪边开始数?还有谁是第10个人?怎样数?
[设计意图: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小数字的抽象性,充分利用主题图,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不同方法,丰富学生对10的感性认识,通过让学生举例,摆一摆、说一说、数一数,使学生经历了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
师:10在这里既表示共有10个人,又是表示第10人,我们现在认识了11个数字娃娃,他们也像小朋友一样可贪玩啦,老是自己回不了家,你能帮帮它们吗?
1、游戏:数字娃娃找家。
按图的顺序,让学生把直尺的数字填完整,然后屏幕上的直尺图抽象成数轴图,再把数轴上的空白位置填上去。
2、观察直尺,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说一说、数一数。
(三)书写10
1、教师示范在田字格里写10
(提示:写10时,要占两个田字格,先在左边写1,再在右边写0。)
2、学生在田字格里写10
3、师:小朋友们学得真棒,老师为了奖励你们,带你们到火箭发射场地参观一下(课件出示67页第2题,模拟火箭发射倒计时场景,师生共同完成火箭发射。)
(四)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1、比较10和9的大小,用手势表示出来。
2、观察直尺上的数说说还有哪些小于10?谁能说出一两个和10比一比?
3、让学生打开书本59页,在书上○里填上符号,在□里填上数字,填完后读一读:
9<10 10>9
(五)10的组成
1、师:星期天,姐姐和妹妹在家里认真地完成了作业,妈妈奖给她们10朵花,让姐姐分分,如果你是姐姐你会怎么分?
2、组织动手操作:同桌合作,一人分,另一人记录。
3、讨论反馈:可以分几种?怎样分?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归纳记忆10的组成的方法:10的组成一共有几种?你用什么方法很快地记住(讨论,发表意见)
[设计意图:创设真实有意义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探索10的组成成为学生的心理需求。给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5、10的组成对口令游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对口令)
师;我出3(出示手势)
生:我出7(出示相应手势)3和7组成10
6、拍手游戏
老师拍手次数和小朋友合起来是10。
[通过对口令、拍手游戏等活动,激发练习兴趣,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手脑并用,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学习,在愉悦的情境中有效地巩了10的组成,思维得到训练。]
(六)课内小结:
1、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师生共同总结
活动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完成练习十三1-3题
今天我们学习了10可以分成两个数,10能不能分成三个数?四个数?
教学设想:
“10的认识”是学生认识了0-9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小学认数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本节课知识点多,容量大,结合一年级学生厌静好动的特点,应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
一、开讲激趣,萌发学生求知欲望
以新颖的故事(数字娃娃比大小)创设情境,巧设疑问,从而激起学生求知欲,把学生带入积极思维的学习境地。
二、重视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获取知识
遵循学生认识规律,让学生通过数、摆、写、比、分等实际操作认识10,再通过动手摆数量 是10的学具,近一步增加对10的感性认识,然后,在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悟认识后从中抽象出10,培养学生从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10的组成是本课重点,让同桌协作探求10的各种分法,充分发挥学生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充分调获取知识的主动性。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演示,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多层次、多角度激发学生感官,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