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金字塔》教学设计(共2个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0《金字塔》教学设计(共2个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8 17:4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金字塔》教学设计
《金字塔》教学方案
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译、愧”等10个生字。
2.能结合两篇短文的内容,说说对金字塔的了解。
3.初步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能说出对两篇短文不同表达方式的感受。
【教学重点】
1.能结合两篇短文的内容,说说对金字塔的了解。
2.初步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能说出对两篇短文不同表达方式的感受。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能说出对两篇短文不同表达方式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师生共同欣赏金字塔雄伟壮观景象的视频。
2.引导交流:看了金字塔的视频,请你用一个词语说说自己的感受。
预设:美丽、壮观、神秘、令人惊叹……
(板书课题:金字塔)
3.小结: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金字塔,在不同的人笔下也有不同的金字塔。你发现这篇课文有什么特点吗?
预设:这篇课文比较特殊,由两篇短文构成。(板书:金字塔夕照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4.借助“阅读提示”,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预设:本节课我们有以下学习任务:①默读下面两篇短文,说说你对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②两篇短文用了不同的方式写金字塔,你更喜欢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在谈话交流中,引导学生与自身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激发兴趣,切入主题;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在观看视频后说说自己不同的感受,为比较课文中两篇文本的异同作好铺垫。借助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学生就可以清晰地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
1.自读任务: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识记生字,交流易错字的识记方法。
(3)思考:想一想:这两篇文章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2.随文识字:字词检测,读准字音。
译(yì)名 不愧(kuì) 熠(yì)熠发光 遐(xiá)想 黏(nián)着物刀刃(rèn) 古埃(āi)及 泛滥(làn) 淤(yū)泥 精湛(zhàn)
点拨:指名依序朗读句子,认读生字词,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
3.集中识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yì kuì yì xiá nián rèn āi làn yū zhàn
译 愧 熠 遐 黏 刃 埃 滥 淤 湛
教师点拨:
(1)“遐”和“暇”“瑕”读音相同,意思有区别:“瑕”:玉上面的斑点,比喻缺点。如“白璧微瑕”“瑕不掩瑜”。“暇”:没有事的时候;空闲。如“无暇”“自顾不暇”“目不暇接”。“遐”:远;长久。如“遐想”“遐迩”。
(2)“黏”读“nián”,不要误读成“zhān”,“黏着物”的意思是把物体黏合在一起的胶质物。
(3)“刃”字要读准前鼻音。
(4)可借助部首理解“埃”是尘土、灰尘的意思。
(5)“淤”“湛”“滥”三个字部首相同,“淤”读“yū”,“湛”和“滥”分别读
“zhàn”“làn”,不能只读右半部分的音。
4.提问:这两篇文章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预设:
(1)第一篇重点描写作者的所见所思,第二篇重点介绍金字塔的相关信息。
(2)第一篇没有旁批,第二篇有旁批,而且有数据和图示。
小结:第一篇是散文,重点描绘了夕阳下的金字塔美景;第二篇有图表、有文字,看似内容之间不连贯,其实图文之间、语段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这样的文本叫作“非连续性文本”,它罗列了有关金字塔和古埃及的一些基本信息。
设计意图:随文识字,出示含有生字的词句,让学生反复朗读,在语境中巩固生字识记。集中识字,师生交流识字方法,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交流文章内容和表达方式上的不同,一是训练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二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表达作用,前者重于抒情,后者侧重介绍。
三、问题探究
(一)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用“找相同”的方式,寻找两篇短文中相互印证的内容。
2.探究过程
(1)默读《金字塔夕照》,思考:作者写到了金字塔的哪些信息?
(2)默读《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找到与《金字塔夕照》内容相互印证的语句。
(3)小组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归纳、总结。
3.探究活动
(1)默读《金字塔夕照》,思考:作者写到了金字塔的哪些信息?
预设:
① 金字塔是金色的,在阳光下很美。(板书——金色美景)
②金字塔位于开罗的尼罗河边。(板书——位置:尼罗河畔)
② 金字塔很大,十分壮观。(板书——外形:高大如山)
④金字塔是人间的奇迹,是珍宝,是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板书——人间奇迹)
(2)默读《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找到与《金字塔夕照》内容相互印证的语句。
预设1:《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中也提到了金字塔的位置。
尼罗河被称为埃及的母亲河。它每年定期泛滥,给河两岸带来肥沃的淤泥。金字塔就建在尼罗河的西岸。
预设2:《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中也有对金字塔外形的描述。
用约230万块石材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整个胡夫金字塔大概有50层楼高,塔基面积相当于126个篮球场那么大。
预设3:金字塔精湛的工艺堪称人间奇迹。
塔身是由一块一块的石头叠加而成的,中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很难用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
(3)追问:读了这些内容,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预设:金字塔不仅又重又大,它的高度之最还一直保持了几千年之久,而且工艺还如此精湛,真是不可思议!怪不得称之为“人间的奇迹”!
点拨:“不可思议”和“人间的奇迹”,表达的是两位作者的同一种感受,那就是“惊叹”。
(4)小结:通过刚才的对比阅读,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两篇短文介绍的侧重点不一样,但仔细揣摩就会发现,文中所写的一些内容是可以相互印证的。刚才我们围绕两篇文章中金字塔的位置和外形,找到了内容上相互印证之处,找到了两篇文章之间在情感上的相互印证之处。这就是比较阅读的一种方式:找相同。(板书:找相同)它能帮助我们打通两篇文章之间的“界限”,从而让我们更全面地掌握信息。
(5)启发进一步思考:两篇文章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之处?说说自己更喜欢哪一种表达。
预设:
①第一篇语言比较优美,作者多次用了“金色的”,突出金字塔在夕阳下很美。
(板书:优美)
②第二篇的语言比较精确,除了文中有“左右”“多”这些词外,有数字的地方还经常出现“约”字。(板书:精确)
③我更喜欢第一篇短文,因为这篇文章用诗意的语言,表达出了作者对金字塔的赞美之情。
④我更喜欢第二篇文章,因为它图文并茂,信息明确,让我对金字塔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从中获取了更多的知识。
小结:对这两篇文章作了更细致的比较后,我们又有了新的发现: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表现同一事物的信息和特点,既可以用主观、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又可以用直观的数据、精准的语言描述相关的信息。
(二)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借助文中信息推测古埃及人是怎么建造金字塔的。
2.探究过程
(1)阅读第二篇短文旁边的批注,思考批注提出的问题。
(2)借助文中信息,推测古埃及人是怎样建造金字塔的。
(3)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归纳、总结。
3.探究活动
(1)阅读第二篇短文旁边的批注,思考批注提出的问题。
批注1:为什么在几千年的时间里,一直没有出现比它更高的建筑呢?
批注2:当时的人们是怎么修建金字塔的呢?
批注3:如此精湛的工艺,几千年前的工匠们是怎么实现的呢?
批注4:这是巧合吗?
批注5:金字塔为什么要建在尼罗河的附近?
批注6:这些船可能会有哪些用途呢?
点拨:课文中共有六个批注,批注1、批注3和批注4提出的问题很难回答,说明了金字塔的确非常不可思议;批注2、批注5和批注6提出的问题,可以借助文章的内容展开大胆的推测。
(2)小组内合作学习,借助文中信息,推测古埃及人是怎样建造金字塔的。
(3)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归纳、总结。
点拨:请小组分别派代表汇报,教师相机出示补充资料,推测古埃及人是怎样建造金字塔的。
预设:
①尼罗河的四面都是沙漠、大瀑布、没有港湾的海岸等,在这里,古埃及人可以安全地生活,无须遭受敌人入侵所带来的恐惧与苦难。作为“尼罗河的赠礼”的埃及,每年尼罗河水的泛滥,给河谷铺上一层厚厚的淤泥,使河谷区土地极其肥沃,庄稼可以一年三熟。正是有了尼罗河,古埃及人傍水而居才能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在此基础上他们才会逐步发展文化和技术,所以才会建造出金字塔。
②古埃及人掌握了精湛的造船技术,这些船可以用来运输石料。
③尼罗河上游的采石场,可能就是用来开采建造金字塔的石料的。
④古埃及人几千年前已经掌握了天文、数学、几何、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为设计建造金字塔提供了条件。
⑤埃及有那么多建筑成就,说明当时古埃及人在建筑方面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所以他们才能建造出金字塔。
(相机板书:傍水而居—造船—采石—运石—建造)
小结:依据现有材料进行推测,金字塔建在埃及郊外的尼罗河边可能是由于附近有采石场,通过河道运输,交通便利。此外,据说金字塔的位置也和古埃及人的信仰、他们对生死的看法有关。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继续查阅资料。
设计意图:在师生合作交流中寻找两篇文本相互关联的信息,在读通读透这些信息的过程中也激发学生对金字塔建造过程的好奇与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读懂非连续性文本所表达的重点内容,并搜寻关键信息,帮助学生建立信息间的联系,验证自己的推测。
四、课堂小结
两位作者用不同的写法给我们展现了同样美丽而又壮观的金字塔,我们也通过比较阅读、联结信息对金字塔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希望大家今后能有机会走近金字塔,一睹那“人间奇迹”的“夕照”美景!
五、拓展延伸
过渡:让我们阅读《埃及金字塔》,了解更多有关金字塔的奥秘吧!
埃及金字塔 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可以看到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建筑物。它们巍然屹立,傲对碧空。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大约在公元前27世纪,埃及古王国由法老统治。法老死后,他们的尸体都埋葬在巨大的石头坟墓里。这些坟墓底座是四方形,愈往上愈小,最后成为尖顶。因为它们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①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② 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勤劳而聪明的古埃及人想出了许多科学的方法。他们把石头放在木橇上,用人或牲畜来拉。载着很重石块的木橇在不平整的路上拉不动,于是他们又专门修了一条石路。③ 开始砌金字塔了。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据说是先砌好地面的一层,然后堆起一个和这一层同样高的土坡,人们就顺着倾斜的土坡把石块拉上第二层。这样一层层砌上去,金字塔有多高,土坡就有多高。塔建成后,土坡变成了一座很大的山。然后人们又把这座土山移走,让金字塔显露出来。④ 现在,这些金字塔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批注:
① 通过列举的数字,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金字塔的高、大、重。
②建造这座金字塔非常不容易,工程浩大。竟然需要这么多人,还花了那么长时间。
③古埃及人勤劳又聪明,想出了运输石头的好办法。
④砌金字塔的过程也充分体现出了古埃及人的智慧。
设计意图:补充阅读金字塔的文章,让学生对金字塔的了解更多。
六、布置作业
查阅和搜集资料,继续了解古埃及和金字塔的未解之谜。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