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汽车的造型 教案(表格式) 2022—2023学年岭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汽车的造型 教案(表格式) 2022—2023学年岭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岭南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3-03-08 17:4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深度教学研讨课教学设计
时间:
课题 《汽车的造型》 课型 新授课
执教 学科 美术 班级
【学情、内容分析】
一.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求知欲较强,对汽车知识比较感兴趣,本课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各种各样的汽车来引导学生如何欣赏和研究汽车造型。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引导学生回顾在七年级“校园风景”一课中涉及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知识点,来帮助学生理解本课中结合几何形体来表现汽车造型的方法,达到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二.内容分析:在现在生活中,汽车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各式各样的汽车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汽车造型与结构涉及造型艺术、人体力学、空气动力学等多门学科,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欣赏汽车外观及内容结构的审美价值与实用功能,让学生初步感知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不同类型的汽车外形特征,了解汽车造型艺术与科技的关系,通过实践让学生学会创作手绘汽车造型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学习和实践,在手绘汽车造型的创作中体会手绘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简单了解汽车造型艺术与科技的关系,提高学生对汽车的造型设计艺术的兴趣,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参与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汽车外观及内容结构的审美价值与实用功能。
难点:学会运用透视、切挖、添加的方法表现汽车造型,体验手绘的乐趣。
【教学准备】 汽车模型、长方形石膏、范画。
【教学过程】
【A】教学流程、教师活动 【B】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意义导入 一.情景导入 1.互动环节 学生分享自己的汽车模型。 2.总结汽车的外形共同特征 由车灯、车轮、车门、后视镜、玻璃等组成。 二.问题引入 问题:1.汽车的造型经过怎样的演变? 2.世界上第一台汽车又是什么样的? 学生分享自己喜爱的汽车品牌、造型特征、性能等信息。 总结所有汽车的外形共同特征。 3.思考老师提出的两个问题。 1.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汽车会有更多的了解和同学们分享时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总结汽车的外形共同特征为后面的内容做铺垫。 3.通过问题引入后面的教学内容。
深度理解 一.汽车造型的发展史 1.马车型 1886年,德国工程师卡尔·奔驰(1844-1929)在曼海姆制造成一辆装有0.85马力汽油机的三轮车。1886年1月29日也被公认为汽车的诞生日。当时的汽车外形基本上沿用了马车的造型。因此,当时人们把汽车称为无马的“马车”。 2.箱型 马车型汽车很难抵挡风雨的侵袭,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1915年生产出一种新型的福特T型车,这种车的车室部分很像一只大箱子,并装有门和窗,人们把这类车称为“箱型汽车”。这种车以其结构紧凑、坚固耐用、容易驾驶、价格低廉而受到欢迎,并以产量之高而著称于世。 3.甲壳虫型 1934年美国的克莱斯勒公司生产的气流牌小客车,首先采用了流线型的车身外形。此车散热器罩很精练,并具有动感,俯视整个车身呈纺锤形,很有特色。 4.船型 美国福特公司经过几年的努力,于1949年推出具有历史意义的新型的福特V8型汽车。这种车型改变了以往汽车造型的模式,使前翼子板和发动机罩、后翼子板和行李舱罩溶于一体,大灯和散热器罩也形成一个平滑的面,车室位于车的中部,整个造型很象一只小船,所以人们把这类车称为“船型汽车”。 5.鱼型 船型汽车尾部过分向后伸出,形成阶梯状,在高速时会产生较强的空气涡流。为了克服这一缺陷,人们把船型车的后窗玻璃逐渐倾斜,倾斜的极限即成为斜背式。由于斜背式汽车的背部象鱼的脊背,所以这类车称为“鱼型汽车”。 6.楔型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鱼型汽车的升力问题,人们设想了种种方案,最后终于找到了一种楔型。就是将车身整体向前下方倾斜,车身后部象刀切一样平直,这种造型能有效地克服升力。1963年司蒂倍克·阿本提第一次设计了楔型小客车。 二.不同时期的汽车对比 从外形、线条、色彩三个方面进行对比。 ①外形:概况、简约、完整。 ②线条:流畅、自然、优美。 ③色彩:大胆、丰富。 三.汽车的造型表现 1.绘画汽车的步骤。 ① 概括为几何形体。 (注意构图关系) ② 运用切挖、添加画出汽车的基本造型。 (注意比例、透视) ③ 调整画面,精细汽车结构。 (线条、明暗、色彩) 2.回顾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理论知识。 四.作品欣赏 欣赏优秀作品。 课堂实践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的知识绘画出自己带的模型汽车。 (播放音乐,让学生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创作) 作业评价 学生互评 教师点评 总结 100多年来,汽车的制造技术在科技的推动下,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未来汽车将会在造型、性能方面发生更多的改变,展开你们的想象力,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未来的汽车靠你们来创造。 1.学生带着上面所提出的两个问题进入到学习之中。 2.了解汽车造型的发展史,知道汽车造型的演变与不同造型的特点和功能。 3.从外形、线条、色彩三个方面对不同时期的汽车进行对比。 4.学习汽车的绘画步骤与方法。 5.回顾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理论知识。 6.欣赏优秀作品。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运用所学知识绘画汽车。 8.展示自己的作品,评价同学的作品。 1.引导学生进入知识发生过程,理解汽车造型发展的来龙去脉为理解和转化奠定认知基础。 2.通过对比法直观感受不同时期汽车外形、线条、色彩的差别。 3.运用几何的简化方式将复杂的汽车造型简化成长方体,有利于学生理解汽车的透视规律。 4.回顾透视的绘画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不同角度汽车的绘画方法。 5.欣赏优秀作品为学生创作提供参考。 6.及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7.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增强学生自信心,运用美术的专业术语对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 8.总结汽车发展取得的成就,引导学生想象未来的汽车是什么样的为下节课做铺垫。
能力转化 学生运用透视原理写生自己带来的汽车模型。 运用透视原理绘画汽车。 通过应用已有知识,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形成有价值的学科经验。
变式迁移 本课绘画汽车的方法可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多数物体的绘画中。 在今后的绘画创作中会运用几何的简化方法画出物体的透视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新知识对不同情境的适应性,获得知识所承载的普遍规律。
总结反思 通过简单的几何形体的变化创作出各种不同样式的汽车造型,让学生创造以及感受到了不同汽车造型所带来的美感,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简单了解了汽车的结构,激发了对汽车创作的兴趣,在学习中,巩固复习了透视,并运用在创作表现中。 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知识,联系新旧知识,分享收获,谈启发、疑惑、感悟。 通过总结反思分析寻找汽车的绘画方法能运用到生活中那些地方。并思考该知识可以应用到哪些实际问题中,实现学习的自我觉醒。
板书设计 汽车的造型 外形:概况、简约、完整 线条:流畅、自然、优美 色彩:大胆、丰富
课后作业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汽车,用线描形式表现。可根据自己的立意选择立体感强的成角透视或简单易画的平行透视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