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科学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历史
初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初中地理
初中生物
初中音乐
初中美术
初中体育
初中信息技术
资源详情
初中数学
中考专区
三轮冲刺
2014年中考总复习提能训练课件高频错题集锦(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年中考总复习提能训练课件高频错题集锦(共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4-04-16 12:14:50
点击下载
图片预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高频错题集锦易错点1: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理解不透例题:点 A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点 B 表示的数的绝对值是 3.则线段 AB 的距离是__________. 分析:B 点表示的数的绝对值是 3,说明B 点到原点的距
离是3,这样的 B 点有2 个,位于原点的左右两边,分别是-3
和 3.所以线段AB 的距离也有2 种情况,如图G-1图 G-1正解:4 或 2 失误与防范:易错误地认为点 B 表示的数只有 3,而忽略
-3,防范这种错误的方法是牢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易错点2:混淆幂的运算法则例题: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分析:A 中a5+a5 合并同类项后等于2a5;B中(a2)3 是幂
的乘方运算,指数相乘等于a6 ;C 是同底数幂相除指数相减等
于a4;D 中 a2a3 是同底数幂相乘指数相加等于a5.
正解:D
失误与防范:易混淆幂的运算法则,幂的运算法则较多,
一定要分清楚记牢.A.a5+a5=2a10 B.(a2)3=a5
C.a6÷a2=a3 D.a2a3=a5易错点3:完全平方公式中的交叉项可正可负例题:如果 a2-ka+1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 k 的值是________. 分析:当k=2 时,a2-ka+1=a2-2a+1 是一个完全平方
式;当k=-2 时,a2-ka+1=a2+2a+1 也是一个完全平方式.正解:k=2 或-2 失误与防范:错误的原因是没有注意到完全平方公式中的
交叉项可正可负,防范这种错误的方法是牢记公式.易错点 4:二次根式化简时,没注意字母中隐含的负号数,所以化简的结果一定是正数,所以 D 错误.
正解:B失误与防范:错误的原因是没注意字母 a 中隐含的负号,把 a 当成一个正数来计算. 防范这种错误的方法注意字母中隐含的负号,同时注
意中的两个非负性:①被开方数非负;②表示的是一个算
术平方根,是一个非负数.易错点 5:方程两边同时除以一个等于 0 的代数式例题:方程 x(x-1)=x 的根是()A.x=1
C.x1=0,x2=2B.x=2
D.x1=0,x2=1 分析:当x=0 时,方程两边相等,即x=0 是方程的一个
根;当 x≠0 时,原方程同时除以 x,得x-1=1,即x=2.
正解:C
失误与防范:错误的原因是方程两边同时除以 x,忽略 x
可能为 0,这时就造成了失根.防范这种错误的方法是解方程
时,如果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代数式,一定要注意它是否
会等于 0. 易错点6: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时,要注意其中的字母是
否可以等于边界值例题:已知不等式组3+2x≥1,
x-a<0无解,则 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分析:由不等式3+2x≥1,得x≥-1,由不等式x-a<0,
得 x<a,依据不等式组解集的确定法则确定 a 的值.
正解:a≤-1失误与防范:错误的原因是在确定x≥-1,
x
值范围定为 a<-1.这是此类题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防范这种
错误的方法是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时要注意其中的字母是否可
以取边界值. 易错点7:注意变化规律中的细节,得出准确的函数图象.
例题:如图 G-2,已知等腰梯形 AOCD,AD∥OC,若动直
线 l 垂直于 OC,且向右平移,设扫过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S,)OP 为 x,则 S 关于 x 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图 G-2ABCD 分析:分三段考虑:①当直线 l 经过OA 段时,阴影部分的
面积越来越大,并且增大的速度越来越快;②直线 l 经过DC
段时,阴影部分的面积越来越大,并且增大的速度保持不变;
③直线 l 经过DC 段时,阴影部分的面积越来越大,并且增大
的速度越来越小.故选A.
正解:A 失误与防范:错误的原因是忽略对阴影部分的面积增加的
速度进行细节分析,从而选择错误的选项 C.防范这种错误的方
法是仔细观察图形的变化细节,才能更准确地得出函数图象的
变化特点.例题:反比例函数 y=—,当 x≤3 时,y 的取值范围是(C.y≥—或 y<0易错点 8:注意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两支2
x)A.y≤2
3B.y≥2
32
3D.0
3 正解:C 易错点9:不清楚二次函数 y=ax2+bx+c(a≠0)的图象特
点与系数 a,b,c 的关系
例题:已知二次函数 y=ax2+bx+c 的图象如图 G-3,对称
轴是直线 x=1.下列结论:①abc>0;②2a+b=0;③b2-4ac)图 G-3<0;④4a+2b+c>0.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
B.只有②
C.②④
D.③④
正解:C 失误与防范:错误的原因:二次函数y=ax2+bx+c(a≠0)
的图象特点与系数a,b,c 的关系不是很熟悉,特别容易因为
一个符号的错误造成整个题目的错误.防范这种错误的方法:
记住:①a 的符号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②a,b 的符号共同
决定对称轴的位置.a,b 同号对称轴在 y 轴的左侧,a,b 异号
对称轴在y 轴的右侧;③c的符号决定抛物线与 y 轴的交点(0,
c)的位置,c>0 交点在y 轴的正半轴,c<0 交点在 y 轴的负半轴.易错点10:对平行线判定不准确)例题:如图 G-4,在下列条件中,能判断 AD∥BC 的是(
A.∠DAC=∠BCA
B.∠DCB+∠ABC=180°
C.∠ABD=∠BDCD.∠BAC=∠ACD图 G-4 分析:∠DAC 和∠BCA 是直线 AD 和直线 BC 被 AC 所截
形成的内错角,又∵∠DAC=∠BCA,∴AD∥BC.
正解:A 失误与防范:关键是判断选项中两个角是不是直线 AD,
BC 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两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再观察是不是符合 AD∥BC 的判定方法. 易错点 11:涉及等腰三角形的高时出现的漏解
例题: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所成的夹角为 45°,
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
分析:容易出现漏解.如图G-5(1),因为 CD 是腰AB 边上
的高,且∠ACD=45°,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45°.(1)(2)图G-5正解:依题意可画出图 G-5(1)(2)两种情形,显然,易求得图(1)中的顶角为 45°和(2)中的顶角为135°. 失误与防范:三角形的高是由三角形的形状所决定的.对
于等腰三角形,当顶角是锐角时,腰上的高在三角形内;当顶
角是钝角时,腰上的高在三角形外.所以应分两种情况进行讨
论. 易错点 12: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把握不准导致漏解
例题:四边形 ABCD 中,对角线 AC,BD 相交于点 O,给
出下列四个条件:①AD∥BC;②AD=BC;③OA=OC;④OB
=OD.
从中任选两个条件,能使四边形 ABCD 为平行四边形的选法有()A.3 种
C.5 种B.4 种
D.6 种 分析:从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①②),对角线互相平分(③
④),以及条件组合(①③、①④),通过判定三角形全等进一步
判定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仅仅满足条件②③或者是②④不能
证明三角形全等,故选法有 4 种.正解:B易错点13:概念不清,审题不到位导致推理不严密 例题:如图G-6,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 AC 和 BD 相交
于点 O,OE⊥AB 于点 E,OF⊥BC 于点 F,OG⊥CD 于点 G,
OH⊥AD于点 H,依次连接 EF,FG,GH,HE,试说明四边形
EFGH 为矩形.图 G-6正解:因为OG⊥CD,AB∥CD,所以 OG⊥AB.又OE⊥AB,由垂直公理,得直线OE 和OG 为同一条直线,则E,O,G 三点共线.从而EG 为四边形EFGH 的对角线.同理,可得FH 也是四边形EFGH 的对角线.
因为BD为菱形ABCD 的对角线,
所以∠ABD=∠CBD.又因为OE⊥AB,OF⊥BC,由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可得 OE=OF.同理,可得OF=OG,OG=OH,OH=OE.
即OE=OF=OG=OH.所以四边形 EFGH 为平行四边形.因为 OE+OG=OF+OH,即 EG=FH.
所以四边形 EFGH 为矩形. 失误与防范:本题估计很多同学会先说明四边形EFGH 的
“对角线EG 和FH 互相平分”,可得四边形EFGH 为平行四
边形,再说明“对角线EG=FH”,从而得到结论:四边形EFGH
为矩形.表面上看来似乎推理严谨,无懈可击,其实不然.解
本题的关键是说明E,O,G 和 F,O,H 分别是同一条直线上
的三点(也就是三点共线). 易错点14:概念模糊
例题:已知在四边形 ABCD 中,AB =DC ,AC =BD ,
AD≠BC,试说明四边形 ABCD 是等腰梯形.
正解:如图G-7,过点D 作 DE∥AC,交BC 的延长线于点 E,图G-7在△ABC 和△DCB 中,
AB=DC,AC=DB,BC=CB,
所以△ABC≌△DCB.所以∠ACB=∠DBC.
因为DE ∥ AC,所以∠DEC=∠ACB=∠DBC.
所以DE=DB=AC.因为DE ∥ AC,DE=AC,所以四边形ACED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AD ∥ CE,即AD ∥ BC.因为AD≠BC,所以延长BA,CD 必相交.
所以AB 与DC 不平行.四边形ABCD 的一组对边AD,BC 平行,而另一组对边AB与 DC 不平行,所以四边形ABCD 为梯形.又因为AB=DC,所以四边形ABCD 为等腰梯形. 失误与防范:由于概念模糊,根据一组对边平行,就认定
这个四边形是梯形,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满足这个条件的四边
形既可能是梯形,也可能是平行四边形.因此还须说明这个四
边形的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易错点 15:一条弦所对圆周角的值有两个
例题:在半径为 R 的圆内,求长为 R 的弦所对的圆周角.
正解:如图G-8,当圆周角的顶点在优弧上时,⊙O 的半
径为R,AB=R,∠ACB 为弦AB 所对的圆周角,连接OA,OB,
则 OA=OB=AB=R,∴ △OAB 为等边三角形.
1
2图G-8图G-9∴∠AOB=60°,∴∠ACB=—∠AOB=30°.如图G-9,当长为 R 的弦AB 所对的圆周角的顶点在劣弧AB 上时,连接OA,OB,同理可得△OAB 为等边三角形,
∴∠AOB=60°.∴优弧AMB 所对的圆心角为360°-60°=300°.
∴优弧AMB 所对的圆周角∠ACB=150°.
∴长为R 的弦所对的圆周角为30°或150°. 失误与防范:产生错解的原因是只考虑了长为 R 的弦所对
的圆周角的顶点在优弧上,而忽略了圆周角的顶点在劣弧上的
情况.易错点16:误认为若圆与线段只有一个公共点,则圆与线段相切 例题:如图G-10,在Rt△ABC中,∠C=90°,AC=3,BC
=4,若以 C 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与斜边只有一个公共点,则
R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 G-10 正解:①如图G-11,以C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与斜边AB
相切.图G-11图 G-12AC·BC 3×4 12∴R=CD=AB 5 5= = =2.4. ②如图 G-12 所示,以点 C 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与斜边
AB 相交于一点,那么 R 应满足 AC<R≤ BC,即 3<R≤ 4.所以当 R=2.4 或 3<R≤4 时,圆与线段只有一个公共点. 失误与防范:产生错解的原因是误认为圆与斜边只有一个
公共点与圆与斜边相切等价,本题圆与斜边只有一个公共点分
两种情况:斜边与圆相切和线段与圆相交,都只有一个公共点.易错点 17:三视图中虚实线意义不明
例题:如图 G-13,正方体表面上画有一圈黑色线条,则它的左视图是()图 G-13ABCD正解:B 失误与防范:正方体中左边的虚线表示在观察时看不到的
轮廓线,而在它的左视图中是可见的实线,故在画左视图中应
画成实线.易错点18:应用性质解题时出现的错误
例题:如图G-14,在△ABC中,DE∥BC, S△ADE:S梯形BCED=1∶3,求 AD∶DB 的值.图 G-14 失误与防范:(1)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2)由面积求相似比时,是开方求算术平方根,而不是平方.-x+2 x2-4易错点19:不清楚分式的基本性质致误例题:化简分式2 x-6. 失误与防范:分式的化简容易与解分式方程混淆,方式方
程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需要去分母进行化简,分式的化简只
能通分和约分,不能随便去分母,解题时注意每一步过程都有
据可依,就不会出错.易错点20:不清楚分式有意义和除式有意义的条件致误三个数中选一个合适的,代入求值. 失误与防范:解分式化简后代入求值问题时,必须把即将
代入的值先代入原式,检查原式是否有意义.本题中要求分式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