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二轮复习讲义第36讲:呼吸系统【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3】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二轮复习讲义第36讲:呼吸系统【word,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3-08 22:0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呼吸系统
1. 组成
【识图要点】
(1)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和肺。
(2)呼吸道
(3)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也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的基本单位是肺泡。
【特别提醒】咽部气管在前,食道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都要归功于会厌软骨。
2. 呼吸系统的功能:从空气中摄取代谢所需要的氧气,排出代
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3. 空气(或PM2.5)通过呼吸道进入肺的途径依次是:鼻腔→咽→喉→ 气管→支气管→肺。
二、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 呼吸运动: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从而完成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2. 模拟人体呼吸运动的演示实验
(1)实验装置
注:玻璃罩模拟胸廓,玻璃管模拟气管、支气管,气球模拟肺,
橡皮膜模拟膈。
(2)实验总结:吸气和呼气过程
3. 呼气与吸气的曲线图
(1)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曲线图
【识图要点】
①AB段肺内气压<外界气压,气体入肺,表示吸气过程。
②BC段肺内气压>外界气压,气体出肺,表示呼气过程。
③B、C点表示肺内气压=外界气压,其中B点表示吸气结束的一瞬间,C点表示呼气结束的一瞬间。
(2)不同状态的呼吸情况曲线图
【识图要点】
①曲线A状态呼吸频率慢,呼吸深度小;曲线B状态呼吸频率较快,呼吸深度较大。
②曲线A反映的是平静状态,如:睡眠、散步、静坐等;曲线B反映的是运动状态,如游泳、跑步等。
三、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1. 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处的气体交换。两者比较如下表:
2. 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1)肺泡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肺泡和血液间进行气体交换。
(2)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3)肺泡数量极多,大大地增加了气体交换的面积。
四、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1. 呼吸作用:在生物体细胞线粒体内,葡萄糖等有机氧气的参与下被氧化分解并释放出能量,这一过程就是呼吸作用。
2. 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维持体温的恒定,另一部分用于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例1、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呼吸,利用胸部扩张和收缩的呼 吸方式叫胸式呼吸。以下说法能正确描述胸式呼吸动作的是( )
A.吸气时胸部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
B.吸气时胸部收缩,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
C.吸气时胸部扩张,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
D.吸气时胸部收缩,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
例2、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经数小时实验后,U形管A,B两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
A.A处下降,B处上升 B.A处上升,B处下降
C.A,B两处都下降 D.A,B两处都不变
例3、如图所示是模拟膈肌运动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表示吸气过程,膈肌舒张 B.甲表示呼气过程,膈肌收缩
C.乙表示呼气过程,膈肌舒张 D.乙表示吸气过程,膈肌收缩
例4、如图坐标系是某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曲线AB段表示________时肺内气压的变化.
(2)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径都________.
(3)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肺内气压________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在曲线AB、BC段变化中,与呼吸有关的肌肉的变化情况是:AB段:________;BC段:________.
1.如图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从甲到乙时,膈肌收缩,呼气 B.从乙到甲时,膈肌舒张,吸气
C.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 D.吸气开始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
2.如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程a、b是通过人体的呼吸运动实现的
B.过程c、d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C.与血管甲相比,血管丙内的血液含有更丰富的氧气
D.血管乙处是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大的地方
3.如图,甲为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乙为肺泡与毛细血管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呼吸系统中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是图甲中的________。
(2)图乙所示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________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3)图乙所示的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图甲中膈肌应处于________状态。
4.在学习了呼吸系统的知识后,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根据“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设计了以下实验:
材料用具:澄清石灰水、试管2支、气球2个、打气泵1个、凡士林、细线若干条。
设计方案:
步骤一:把气球A吹到一定大小,并用细线扎紧气球口,接着用打气泵向气球B打入空气,使其与气球A一样大,也扎紧气球口。
步骤二:向甲、乙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毫升澄清石灰水。
步骤三:在甲、乙试管外壁涂上凡士林,减少实验时气体外泄。
步骤四:把气球A和B分别套在试管甲和乙上(如图所示),解开气球,将球内气体通入试管,并轻轻振荡。
步骤五:观察甲、乙试管内石灰水的变化。
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设计方案中设计的试管乙是为了与试管甲形成________作用。
(2)预测实验结果:
预测一:假设甲、乙试管中的石灰水都________,则不能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预测二:如果 试管中的石灰水变浑浊,另一试管中的石灰水没有变化,则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1.人在吸气的时候与下列情况相符合的是(  )
A.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腔扩大、气压变小
B.膈肌收缩、膈顶上升、胸腔缩小、气压变大
C.膈肌舒张、膈顶下降、胸腔扩大、气压变小
D.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胸腔缩小、气压变大
2.如图表示肺容积在呼吸过程中的同步变化曲线图,表示肋间肌和隔肌处于舒张状态是哪一区段( )
A.ce段 B.ac段 C.ab段 D.cd段
3.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该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飞沫和接触。该病患者会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
(1)从传染病的角度看,新冠病毒属于________。
(2)新冠病毒主要通过患者的呼吸排出并散播。如图表示患者呼吸运动的两个过程,箭头表示横膈运动方向。则甲、乙两图表示的过程分别是 。
A.甲、乙都吸气
B.甲、乙都呼气
C.甲吸气、乙呼气
D.甲呼气、乙吸气
(3)注射新冠肺炎康复者捐献的含有抗体的血浆来治疗重症患者,这种方法属于________免疫。
(4)目前尚没有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预防是抗击这场疫情的最有力“武器”,请从保护自身角度,说说我们青少年该怎样做。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4.平静呼吸时,一般成年人每次吸人和呼出的气体量相等,约为500毫升。在平静呼吸之末,肺内尚存有气体约2400毫升。经测定还表明,吸人气、呼出气和肺泡气之间,各种气体成分的体积分数差别很大,如下表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成分
类别 O2体积分数/% CO2体积分数/%
吸入气 20.96 0.03
呼出气 16.20 4.5
肺泡气 14.0 5.6
(1)呼出气中O2含量高于肺泡气,而CO2含量低于肺泡气,说明了什么?
(2)在每次吸气过程中,吸人气中不参与气体交换并被呼出的部分气体,存在于呼吸系统的什么部位?
(3)上述事实表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例1、A
例2、B
例3、D
例4、(1)吸气(2)缩小(3)等于(4)收缩;舒张
1.D
2.D
3.(1)肺(2)一(3)收缩
4.(1)对照(2)变浑浊 甲
1.A
2.A
3.(1)病原体(2)C(3)特异性(或体液、人工、人工被动)
(4)居家隔离、减少外出、外出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消毒、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
4.(1)从鼻腔到肺泡这段空间里存在着气体
(2)从鼻腔到肺泡这段空间
(3)表明了生物呼吸作用中,仅进行了极少量的气体交换,而大部分气体未进行气体交换,为氧含量较高的气体
【备考2023】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二轮复习--第36讲
呼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