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时作业(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时作业(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6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09 23:48: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图所示为二战时期《苏军攻克柏林》海报。图中远处是柏林标志性建筑——凯旋门(勃兰登堡门)。历史不会忘记这场神圣的反法西斯战争,其中苏联军民为战胜法西斯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下列项中对苏联在二战中的贡献,表述准确的是
①莫斯科战役使德军“闪电战”破产
②斯大林格勒战役根本扭转苏德战场局势
③“霸王行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④打败意大利,占领北非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某校举办了一次历史小报展览,有一位同学在小报中有下列一段叙述。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的叙述中有几处史实性错误?
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苏联,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3年2月,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后英美联军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1945年5月,美军攻占柏林,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A.1处错误 B.2处错误 C.3处错误 D.4处错误
3.1930~1931年,纽约市儿童餐厅提供的廉价午餐数量猛增,曾在1917~1918年因战争而畅销的香烟产量再次剧增,许多穿着整洁西装的商贩在街头兜售苹果,也成为城市一景。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A.经济危机持续加深 B.社会矛盾趋于缓和
C.新政取得良好成效 D.福利制度已经确立
4.二战后期,美、苏、英三个同盟国家参加的某次会议,尽管存在着分歧,但至少在形式上还是就一些问题达成了协议,如波兰与东欧问题,德国的前途问题,亚洲的战争问题,以及计划成立战后的国际组织即联合国的问题。这次会议是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5.下面是1940年和1950年美国、德国占世界经济的比例示意图。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北约组织的成立 B.德国加入欧洲煤钢联营
C.马歇尔计划实施 D.战争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6.国际秩序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和行为规范,通常包括国际政治秩序和国际经济秩序。国际秩序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确定性和稳定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是
A.维也纳体系 B.雅尔塔体系 C.华盛顿体系 D.凡尔赛体系
7.20世纪40年代,蒋介石在一次国际会议召开之后的日记中写道:“以政治收获为第一,军事次之,经济又次之,然皆获得相当成就。……(中国)军民精神为之一振,此乃为国家百年来外交之最大成功,是卅年来苦斗之初效也。”下列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这次会议是近代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B.“政治收获”是指中国收复领土的神圣权力得到国际公认
C.“卅年来苦斗”与甲午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密切关系
D.中国“军民精神为之一振”是因为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8.爱因斯坦是可以与牛顿相提并论的伟大的科学巨人,他那过人的智慧,他那非凡的洞察力,他那超越时代的卓越贡献成为科学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爱因斯坦在科学上的“卓越贡献”不包括
A.创建量子理论 B.创立狭义相对论
C.建立广义相对论 D.提出光量子假说
9.下图所示为纪念二战的某次著名战役而发行的邮票,邮票从左上到右下依次为喷火MKIA战斗机、飓风MKI战斗机、梅塞施密特BF109E战斗机、容克87B-2斯图卡俯冲轰炸机。该战役是
A.不列颠之战 B.莫斯科战役 C.阿拉曼战役 D.中途岛海战
10.1943年4月13日,柏林电台发布新闻:“据来自斯摩棱斯克的报道说,当地发现了布尔什维克大规模秘密处决波兰人的地点……当地特有的土质完好地保存了死者的着装,辨认这些人的身份并不困难……我们发现了一万余名波兰军人的尸体,这几乎等于波兰军官的总数。”如果电台编辑要为该报道加一个标题,最有可能的是
A.德军已经占领斯摩棱斯克 B.布尔什维克发现大量尸体
C.大批波兰军人被秘密处死 D.苏联杀害了上万波兰军人
11.威廉·夏伊勒在《第三共和国的崩溃》(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1940年)中写道:“如果美国关注欧洲事务,欧洲和平就有了保障。”下列不属于20世纪四十年代美国介入欧洲事务的有
①通过新《中立法》,为英国购买军火提供方便②通过《租借法》,确定“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
③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并冻结其在美国的资产④提出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国家提供经济援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2.1941年12月14日至1942年7月22日,美英苏三方领导人相互通信53封。通过书信谈判,三方讨论了战后边界划分问题,并在对苏援助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但英美在开辟第二战场问题上采取了拖延战术。这一时期的通信内容表明三方
A.尽力维护各自利益 B.同盟关系遭受破坏
C.刻意淡化意识形态 D.政治立场趋于一致
13.日本法西斯为了顺利实施向东南亚扩张的计划,发动了如图2所示战役,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此次
——引自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中学历史参考地图册》
A.使中国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 B.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C.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D.导致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14.“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社会主义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化危机为转机,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材料表明两种社会制度( )
A.没有本质的区别 B.需要互相借鉴与完善
C.需要发展和完善 D.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15.阅读下列国际组织的机构示意图,其中“?”处应填上
A.联合国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雅尔塔体制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6.1941年7月,苏英签订联合行动协定∶"双方互相保证,在当前反对德国的战争中相互援助和支持;双方保证,在战争过程中,除非得到双方同意,不同敌国举行谈判、签订停战协定或和约。"该条约
A.表明英国愿意承担绥靖政策错误的责任
B.标志着欧洲战场的转折已完成
C.说明苏英在反法西斯的立场上取得一致
D.巩固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避免两线作战,是世界战争史上的重大命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主要参战国都面临两线作战,苏联却成功地避免了这一问题。二战前,苏联面临希特勒的进攻和日本法西斯的“北进”计划。英法采取绥靖政策,导致苏联建立集体安全的努力失败。1939年8月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为苏联赢得一年多的备战时间。1938年7月日军进攻张鼓峰,次年5月进攻诺门坎,遭到苏军痛击,日军伤亡惨重。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认为“北进”侵略苏联的最好时机到来了,而苏联却展开外交攻势,于1941年4月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使苏联避免两线作战的困境。1942年1月,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了反法西斯同盟,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摘编自于淑贞《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主要参战国避免两线作战的战略与得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能成功避免两线作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避免两线作战的成功经验。
18.[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2年夏天,德军进逼苏联重镇斯大林格勒,斯大林多次致信丘吉尔,请他尽快派出商船运送武器。在罗斯福亲自给丘吉尔写信催促下,丘吉尔才于1942年6月27日下令开出了由护航队、紧急支援舰队和打击舰队组成的数量庞大、载货量前所未有的盟军PQ-17船队。丘吉尔决心以PQ-17船队为诱饵,诱出德国海军主力“提尔皮茨”号,一举歼灭,永绝北极航线上的大患。至7月1日,船队被德国潜艇发现,分散在挪威海上的德军潜艇立即向PQ-17船队的航线集结,配合空军袭击船队。与此同时,以“提尔皮茨”号为主力的德国水面舰队也在火速逼近。而PQ-17打击舰队因流冰所阻无法加入战斗,英国皇家空军上将庞德下达了护航舰队全部西撤、运输船队分散向苏联港口进发的命令,运输船完全暴露在德国潜艇和空军面前。一个月后,只有3艘商船或其他船只载着7万吨货物到达苏联港口。但是,带着13万吨军用物资的24艘商船被击毁,永远沉没在了北极海底。
——摘编自《二战杀机:北极航线上的恐怖大屠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同盟国与德国在北极航线发生大规模海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PQ-17运输船队遭遇重创的影响。
参考答案:
1.A
【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在1941年至1942年的莫斯科保卫战中使德军“闪电战”破产,①符合题意;1942年至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从根本上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②符合题意;参加霸王行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是英美军队,③与题意不符;打败意大利,占领北非的是英美军队,④与题意不符。因为①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因为③④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因为③④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D项。故选A项。
2.D
【详解】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小报中德军“突袭苏联”应改为“突袭波兰”;“列宁格勒”应改为“斯大林格勒”;“雅尔塔”应改为“德黑兰”;美军”应改为“苏军”,因此错误有4处,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3.A
【详解】材料信息“1930~1931年”说明这是经济危机期间,“纽约市儿童餐厅提供的廉价午餐数量猛增”说明纽约市民众生活水平下降,“因战争而畅销的香烟产量再次剧增”说明吸烟者寻找昂贵雪茄的替代品,“许多穿着整洁西装的商贩在街头兜售苹果”说明失业扩展到白领阶层。由此可知,材料中的现象反映出,当时美国经济危机在持续加深,故A正确;材料没有社会矛盾趋于缓和的信息,故B错误;新政开始于1933年,故C错误;福利制度在罗斯福新政以后逐步确立,故D错误。
4.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有战后处置德国问题、波兰问题、远东问题、联合国问题,这与材料的描述一致,故选C。开罗会议着重讨论了对日作战问题,并未涉及联合国问题,排除A;德黑兰会议就战后成立一个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问题交换了意见,就战后如何处置德国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三国提出不同的分割方案,美、苏、英三国并未就一些关键问题达成协议,排除B;波茨坦会议主要是为了商讨对战后德国的处置问题和解决战后欧洲问题的安排,以及争取苏联尽早对日作战,与材料描述不符,排除D。
5.D
【详解】由材料可得,1940年为二战之初,1950年为二战后。观察图表可得,美国占世界经济比重增大,德国占世界经济比重大幅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之初,德国凭借着众多经济政策及社会基础建设的实施,经济高速发展,但二战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在二战中巨大的军费开支及战争对工业体系的破坏,使得德国经济迅速萧条;相反,美国在二战的军火生意中获取了巨大利益,成为二战后世界第一资本主义强国,故D正确;A项,北约建立于1949年,是由美国带头,西欧的多个国家参与的一个军事联盟组织,目的是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进行军事抗衡,不是美、德两国经济变动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B项,联邦德国加入欧洲煤钢联营是在1951年,时间与题目不符,故B项错误;C项,马歇尔计划是美国于1947年提出对战后欧洲进行经济援助、战后重建的一项计划,对西欧经济恢复起到了重要作用,不是美、德两国经济变动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
6.B
【详解】二战后,雅尔塔体系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秩序,故选B;A是19世纪初建立的,不符合题意,A错误;CD是一战后建立的,排除。
7.D
【详解】
1943年11月,美、中、英等国召开开罗会议,通过了《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占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中国收复领土的神圣权利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符合材料“20世纪40年代”“政治收获为第”“外交之最大成功”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因此此次“一次国际会议”应该是开罗会议,而反法西斯同盟是在1942年成立的,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皆为开罗会议之意义,故AB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排除ABC。
8.A
【详解】量子论是德国科学家普朗克创立的,A项符合题意,创立狭义、广义相对论和提出光量子假说的,都是爱因斯坦的科研成果,BCD排除。
9.A
【详解】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展示了四种战斗机、标识着四个“1940”的邮票,纪念的是二战时期最著名的空战即1940年的不列颠之战,A项正确;1941到1942年的莫斯科战役是以坦克为主的陆战,B项错误;阿拉曼战役发生在1942年秋天,C项错误;1942年的中途岛海战是海、陆、空立体综合作战,D项错误。
10.D
【详解】1943年正处于二战时期,德国意图将波兰军官被害一事嫁祸于苏联,以引发国际舆论,让苏联陷于被动,因此其可以以“苏联杀害了上万波兰军人”为标题报道,D正确;A与报道内容无关,排除;如果以B为标题,则不容易引发舆论,而且当时德国已经占领了斯摩棱斯克,B标题容易将德国陷入被动,B排除;C并未显示立场,不符合德国当时报道的诉求,排除。
11.A
【详解】①1939年11月美国通过新《中立法》,为英国购买军火提供方便,不属于20世纪40年代美国介入欧洲事务;②1941年3月罗斯福通过《租借法》,标志美国孤立主义传统的结束,同一时期,美国和英国确定“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属于20世纪40年代美国介入欧洲事务;③1941年7月,美国政府宣布冻结日本在美国资产并对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背景是日本占据法属殖民地,不属于20世纪40年代美国介入欧洲事务;④1947年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国家提供经济援助。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①③不属于20世纪四十年代美国介入欧洲事务,符合题意,故选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2.A
【详解】据题意可知,二战期间,美英苏三方领导人在某些问题上达成一直,但某些问题上又存在分歧,说明他们都在极力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A项正确;此时美英苏的同盟关系并没有遭到破坏,排除B项;材料信息和意识形态问题无关,排除C项;美英苏是因为战争而暂时结盟,政治立场并不一致,排除D项。故选A项。
13.C
【详解】从地图所示地名可知,这次战役是日本偷袭珍珠港,这次战役让美国卷入了二战,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故C项正确;中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时间为1938年,题干为日本偷袭珍珠港,时间为1941年,故A项错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是中途岛海战,故B项错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的标志是意大利投降,故D项错误。
14.B
【详解】罗斯福新政借鉴社会主义的计划性创立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一经济新模式,“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社会主义的氧气面罩”,中国借鉴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提出并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两国解决旧问题,化危机为转机的改革,表明两种社会制度需要互相借鉴与完善,B项正确;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A项错误;两种社会制度“需要发展和完善”只是部分信息,与材料主旨不符,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两种社会制度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D项错误。
15.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后的金融体系,包括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两个机构,这两个机构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共同构成了战后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故B正确;联合国、雅尔塔体制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CD错误。
16.C
【详解】根据材料,苏英签订联合行动,共同反对法西斯国家,故C正确;材料与绥靖政策无关,材料也不涉及英国愿意承担责任,故A错误;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转折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错误;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错误。
17.(1)《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沉重打击了日本的“北进”计划:坚决反击日本的挑衅与进攻,展示了苏联的实力;中国的抗战牵制了日本大部分兵力:《日苏中立条约》给苏联赢得了时间。
(2)利用法西斯国家之间的矛盾,制定不同的政策,实现自保:建立广泛的反法西斯统战线,分散敌人的力量:加强自身国防建设,增强实力,威慑敌人。
【详解】(1)根据材料“1939年8月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为苏联赢得一年多的备战时间。1938年7月日军进攻张鼓峰,次年5月进攻诺门坎,遭到苏军痛击,日军伤亡惨重”可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沉重打击了日本的“北进”计划;坚决反击日本的挑衅与进攻,展示了苏联的实力;根据材料“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认为‘北进’侵略苏联的最好时机到来了,而苏联却展开外交攻势,于1941年4月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使苏联避免两线作战的困境”可知,《日苏中立条约》给苏联赢得了时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抗战牵制了日本大部分兵力。
(2)根据材料“1939年8月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为苏联赢得一年多的备战时间”“苏联却展开外交攻势,于1941年4月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使苏联避免两线作战的困境”可知,利用法西斯国家之间的矛盾,制定不同的政策,实现自保;根据材料“1942年1月,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了反法西斯同盟,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可知,建立广泛的反法西斯统战线,分散敌人的力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加强自身国防建设,增强实力,威慑敌人。
18.(1)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斯大林格勒面临德军严重威胁:丘吉尔决心消除北极航线上的德军威胁;德军企图截断盟军支援苏联的海上运输线。(任答三点即可))
(2)影响:暴露了盟军护航舰队的不足;给盟军带来巨大的损失;显示出运输战的惨烈;未能及时缓解苏联的压力。(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1)
原因:依据材料“ 1942年夏天”并结合所学可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依据“德军进逼苏联重镇斯大林格勒”可知,斯大林格勒面临德军严重威胁;依据“丘吉尔决心以PQ-17船队为诱饵,诱出德国海军主力‘提尔皮茨’号,一举歼灭,永绝北极航线上的大患”可知,丘吉尔决心消除北极航线上的德军威胁;依据“斯大林多次致信丘吉尔,请他尽快派出商船运送武器”、“至7月1日,船队被德国潜艇发现,分散在挪威海上的德军潜艇立即向PQ-17船队的航线集结,配合空军袭击船队”并结合所学可知,德军企图截断盟军支援苏联的海上运输线。
(2)
影响:依据材料“PQ-17打击舰队因流冰所阻无法加入战斗”可知,暴露了盟军护航舰队的不足;依据“只有3艘商船或其他船只载着7万吨货物到达苏联港口。但是,带着13万吨军用物资的24艘商船被击毁,永远沉没在了北极海底”并结合第一问的原因和所学可知,给盟军带来巨大的损失;显示出运输战的惨烈;未能及时缓解苏联的压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