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市直五所中学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市直五所中学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03-22 22:27:00

文档简介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市直五所中学
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命题学校:盐城高级职业学校    命题人:李仁军 审核人:单慧珠
一、积累运用(30分)
1.请认真阅读下面一段话,在加点字后面的括号里写出该字的拼音或在拼音下面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浩淼的运河水,昔日多少繁华都已随着无限碧波而xīāo( )声匿( )迹,河下古镇古老的河埠( )头只留下了岁月的沧桑。当时间的年轮前进至二十一世纪时,运河重又焕发了青春。那依河而建的幢幢现代化气息非常浓郁的建筑如明móu( )善睐的少女一样俏立在运河两岸。
2.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2分)
A.他住在风雨飘摇的土屋里,衣着打扮土得不能再土。
B.南联盟释放了三名美军飞行员,摆出了走和平之路的架式,可美国却投桃报李,仍对南狂轰滥炸。
C.放学回家的路上,毛毛高兴极了,一蹦一跳的,犹如蜻蜓点水。
D.张告生指出:汉字与具有独特表情达意功能的汉语形成了珠联璧合的和谐关系,这是其他文字所不可比拟的。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分)
A.《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专门法律,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
B.若想让孩子长成有用之材,家庭和学校教育首先应将孩子的自立精神培养放在首位。
C.2001年2月19至20日,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官员相继抵京,从而开始了对2008年夏季奥运会申办城市全面评估的序幕。
D.“十五”计划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
4. 请仿照示例,写句子。(2分)
依照①句,续写②句和③句,字数与①句相同
①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同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
②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
③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
5. 默写。(8分,每空1分,有错字不得分)
(1) ,必有邻。
(2) ,秋水共长天一色。
(3)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山重水复疑无路, 。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明自己临危受命的句子是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6)《岳阳楼》中与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的情怀基本一致的句子是: , 。
6. 格列佛所游的各国都有寓意,请举两例说明。(4分)
例1:
例2:
7.口语交际(4)
下面是两位同学在专题讨论会上就“读书的最高层次”问题所作的发言,请对这两位同学的发言作一简要评论并阐明你的观点。
甲:我认为读书的最高层次应该像采宝石的劳工,不断淘汰矿渣,只取那纯净的宝石。
乙:我觉得读书的最高层次应该像蜜蜂,不断采撷花的芳香和花的美丽,并把花香花容酿成更高档次的蜜。
8 .班上准备开展题为"话说英雄"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参考资料《感动盐城2006年颁奖词》(节选),按后面要求做好准备。(6分)
感动盐城--2006年颁辞(节选)
胡友林,这位苦难打不倒、疾病摧不垮的刚强硬汉,以充盈的生命,倔强的脊梁,燃烧的激情,伟大的精神,感天动地的行为为我们这座因煮盐而诞生的城市,安装上飞速的车轮,远离贫穷,远离落后,驶向繁荣,驶向光明!
(1)请你从读过的文学名著中推荐一位令自己感动的英雄人物。(2分)
人物姓名: 作品名称:《 》
(2)写一段简短的话,向同学们介绍这位令你感动的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人物。要求像"颁奖词"一样简洁流畅,既能概述其主要事迹,又能反映人物的性格。(4分)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古诗词赏析(5分)
9、阅读《饮酒》一诗,完成下列各题。(5分)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1)下列对诗鉴赏有误的一句是( )(3分)
A、 开篇设置悬念,能激发人的思考。
B、 为什么不感到人声嘈杂呢?是因为居住的地方较偏僻。
C、 “采菊东篱下”可见作者尤爱菊,因为菊傲霜斗雪,与他个性相吻合。
D、 “飞鸟相与还”委婉地劝告世人,迷途知返,回归大自然。
E、 “欲辩已忘言”是说既然已经领悟了,又何必用语言来表述呢?
(2)“悠然见南山”有人认为“见”可改为“望”,你同意吗?(2分)
(二)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各题(共15分)
【甲】公(鲁庄公)与之(指曹刿)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用兵之法:高陵(山头)勿向(仰攻),背丘(高地)勿逆(迎击),佯北(失败)勿从(追逐),锐卒勿攻,饵兵(用来诱惑敌人上钩的部队)勿迫(逼迫)。此用兵之法也。
(选自《孙子今译》)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公将鼓之( ) (2)、既克 ( )
(3)、望其旗靡( ) (4)、佯北勿从( )
11下列“之”的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3分)
例:公将鼓之
A、 公将驰之 B、辍耕之垄上
C、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此用兵之法也
1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
13在“长勺之战”中,曹刿两次曰“未可”,各与【乙】文中哪一条法则相吻合?(3分)
14、结合“长勺之战”,对“用兵八法”的目的加以深入分析,试从中归纳出战场上所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12分)
与你无关吗?
社会上曾流行一句话:“与你无关!”这是我不喜欢的一句话,是一句粗鲁、冷漠的话。
也许有些夸大,但我还是要说,世上所有的人可能都与你有关。我还在念小学时,听到一则难忘的故事:一位富家小姐在车内吃香蕉,发现香蕉腐烂不能吃,便随手扔到车窗外面。某穷人家的孩子经过那里,拾起那香蕉来吃,结果这孩子吃坏了肚子,发烧了。当天晚上,富家小姐父亲的工厂发生火灾,物品全部被烧毁。因为当夜值班的警卫临时离开,他离开是因为他的孩子吃了捡的香蕉发烧了。
这则故事使当时的我深深感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密切,这当然是为少男少女写的故事,因果关系明显。A、但事实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与别人的关系不都是如此紧密吗?
媒体经常报道车祸发生的消息。车祸的原因很多,与妻子吵架,在气头上开快车,待紧急刹车时,幼童已成了轮下的牺牲者……孩子与生身父母关系密切,但与夺取其性命的陌生人又何尝不是密切到可怕的程度?想到这些,我们就不能认为自己与这人不相干、与那人没有关系了吧?
那年应邀到台湾演讲、旅行三周。中途,我的父亲突然发病,我不得不取消台湾之行。在取消台湾之行后没几天,有人来找我倾吐心事。我极为同情地倾听对方的叙述,尽我所能地予以开导、规劝、安慰。对方情绪终于渐渐稳定下来,最后他说:“假使今天没有和你倾谈,我本来已经打算带着孩子,开车从悬崖上冲向山谷……”我不由得不寒而栗。假使我的父亲身体健康,这时候我正在台湾,这人或许已带着两个孩子开车冲向山谷了。此人和我的父亲没有什么关系,但从另一个角度说,我父亲发病救了他一家三口的性命。
这件事再度使我感受人与人的关系是何等紧密。我们绝不能断言“我是独自活下来的”,“我绝不会麻烦别人”,“我不需要人们的帮忙”……不论对任何人,我们都该保持谦和诚恳的态度。完全陌生的人也可能突然变成关系密切的人,更何况亲人、师友,关系更加深刻、复杂,不是我们所能预知的。B、个人虽微小,但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会影响许多人的命运。
(选自《读者》2005年第18期,作者:[日]三浦绫子)
15、解释第段中加点的成语。(1分)
不寒而栗:
16、文中第、段分别讲述了两件事,其作用是 。(3分)
17、“与你无关吗?”这句话可以用作者的观点:“ ”来回答。(2分)
18、对文中A、B两处画线句,你是否有同感?请你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来加以说明。(6分)
(1)对A句:
(2)对B句: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4题。(18分)
为自己祝福
梅 莉
①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②那年,女孩刚上大学,她住在有六个人的宿舍。另外五个女孩家里的条件都非常好,而女孩家里很穷。她的穿着非常朴素,人长得瘦小而且有点儿黑,除了那双乌黑明亮的眼睛,女孩跟打扮漂亮的舍友比起来,就像是天鹅群里的丑小鸭。
⑧正因为这样,女孩很自卑,脸上总是挂着忧郁的神情。她尽管努力,但成绩平平。
④女孩的舍友陆续地过生日,她们在高档的卡拉OK厅或充满浪漫情调的酒吧开生日Party。女孩参加Party的时候,总是坐在角落,默默地看着鲜花、礼物和祝福一齐拥向幸福的寿星。 .
⑤而女孩的生日总是被人忘记,因为她自己也常常遗忘了它。女孩偶尔也会有想起的时候,她不奢望开一个生日Party,但她希望有一天,有一个人忽然记起了她的生日,送给她一张贺卡,对她说“生日快乐”,女孩就心满意足了。可是,从没有一个人为她这样做。有一次,她的生日已经过去很久很久了,她的舍友忽然想起,问她:“你的生日是不是已经过了 ”女孩愣了一会儿才想起自己的生日的确早已过了。于是大家淡淡地笑笑,不了了之。
⑥在大三上学期的一天,女孩坐在图书馆一个靠窗的位置,认真地看书。那天,外面的阳光灿烂而明媚,透过玻璃照在了她的身上。女孩因这阳光而心情明朗起来,她转头望着窗外,只见阴密的小树林,有叶子飘飘柔柔地落下,铺满了草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碎成点点金斑,随秋风起舞。南国的晚秋总是这样的华丽而富有生气。女孩突然想起,今天就是自己的生日,二十年前的今天,有一个小生命哭泣着降临,而二十年的生命历程,更是一首美好的乐章。可是自己却从来没有发觉这种美丽。女孩刹那间醒悟,当自己一个人跋涉时,如果没有人为你祝福,那就自己祝福自己。生命的旅途常常会有挫折,会有苦难,这时候需要一种勇气,一种鼓励。
⑦女孩到蛋糕店,为自己订了一个蛋糕。剩下来的时间里,她到地摊上,买了一套衣服,很便宜,但她穿上它后,整个人焕然一新。然后她开始制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学习计划。那一天,女孩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
⑧晚上,女孩提着蛋糕和一袋零食回到宿舍。当她把蛋糕摆在桌上时,舍友惊呼:“今天是你的生日?”女孩微笑着点点头,于是大家都围拢过来,祝福她生日快乐。因为没有一个人记起她的生日,因此没有一个人准备礼物,但女孩心中早已溢满了幸福。女孩在摇曳的烛光中许愿,祝福自己勇敢、快乐并坚韧不拔。
⑨从那以后,大家发现女孩似乎变了一个人,脸上挂着自信的笑容,人也变得越来越美丽。女孩开始参加学校的各种大赛,获得了许多的奖项,而且学习成绩直线上升。后来,爱好文学的她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再后来,女孩成为一所名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在梦想慢慢实现,即将踏上人生的另一个旅途时,女孩终于牢记二十岁生日那天对自己说的话:如果没有人为你祝福,那就自己祝福自己。
⑩而这个女孩就是我,如今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写下这段文字,感谢生活,感谢生活,更感谢自己,因为自己给了自己勇气和希望。

19、女孩从成绩平平到成绩直线上升,从自卑到自信,她是如何实现这个转变的 请你简单概括。(2分)
答:
20、请你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并按要求完成以下两题。(4分)
①“于是大家淡淡地笑了笑,不了了之”句中加点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答:
②“但女孩心中早已溢满了幸福”句中加点词语“溢满”能否改为“充满”,为什么
答:
21、请说说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如果没有人为你祝福,那就自己祝福自己”这句话 (2分)
答:
22、女孩参加同学生日Party的时候,“总是坐在角落,默默地看着鲜花、礼物和祝福一齐拥向幸福的寿星”,女孩此时在想什么 请你发挥想象,描述一下她的心理活动。(4分)
答:
23、第⑥自然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答: 。
24、读完全文,女孩的故事使我们联想到“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洪战辉,从他们身上,你读懂了什么 (4分)
答:

三、写作(7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让我们感谢父母吧,因为他们日夜为我们操劳;让我们感谢对手吧,因为对手使我们变得更加优秀;让我们感谢困难吧,因为它让我们更加坚强;让我们感谢虚伪的人吧,因为他让我们更懂得真诚的宝贵。朋友,让我们“学会感恩”,怀揣一颗感恩的心上路吧,你会发现到处都有美丽的风景。试以“学会感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PAGE
71、销 nì bù 眸
2.D A项“风雨飘摇”形容形势很不稳定,不再用本意;B项“投桃报李”比喻友好往来,与下文矛盾;C项“蜻蜓点水”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此处望文生义;D项“珠联璧合”比喻美好的事物放在一起,与句意吻合。
3.D A项第二个分句缺宾语,在末尾加上“地位”一词;B项语意重复,把“首先”去掉;C项“开始”与“序幕”搭配不当,把“开始”改成“拉开”。
4. 如同漫漫的长夜,昏昏暗暗,没有光明。
如同无能的航船,飘飘荡荡,没有方向
5、略
6、小人国:是当时英国朝廷的缩影,讽刺了英国当局的党争和它的对外战争
大人国:自我夸耀式的反讽
飞岛国:讽刺上层统治者的暴力和愚蠢,以及科学教育体制的不合理
7、要围绕话题,简洁明了, 言之有理即可。例:甲的观点是读书要精益求精,选择 那些对我们有益的书来读。乙的观点是博览群书,并把知识加工整理,然后变成自己的。我认为乙的观点更胜一筹,学,不能是食古不化,那样只会是一个书呆子,我们读书,就应该真正地读懂学会它们,并能灵活运用。
8、略
9、(1)B
(2)“见”更能体现作者与自然融合为一体,体现作者悠然自得的心境。
10、击鼓 已经 到下 假装
11、C
12、齐国是大国,很难推测他们的军事行动,我恐怕在那里有埋伏。
13、佯北勿从 锐卒勿攻
14、战场上需要沉着冷静,要善于保存自己的实力,才能更好地消灭敌人。
15、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吃惊和害怕
16、作为论据,证明观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的”
17、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我们想像的更加密切(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何等紧密)
18、(每小题3分,计6分。答案为开放性,只要举例详实,说明有理即可) 
19、女孩在二十岁生日时,通过自我祝福,自我鼓励,实现了转变。(2分)
20、①“淡淡地”用得好,写出舍友们对女孩的生日漠不关心。(2分) ②“溢满”的意思是充满而流出来,“充满”只是满的意思,(1分)“溢满”的程度更高,用溢满更能表现小女孩无比幸福(1分) .
21、反复出现起到强调作用,(1分) 这句话既是文章的中心,也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在困难无助的时候应该学会自我鼓动。(2分)
22、略。(评分要点:写出女孩受冷落的忧郁得2分,写出女孩的渴望及期盼得2分)
23、烘托人物(明朗)的心情。(2分)
24、两个人都身处困境,(1分)应该树立信心,学会自强自立,(2分) 坚韧不拔,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1分)(只要答出上述要点就按点给分)
25、切入分:5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