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试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从不同方向看教材分析
目标分析
教法分析
过程分析
评价分析株州师专附中 旷世芳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返回教材的地位与作用返回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五节的内容。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平面图形。这不仅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阶段的几何学习做了铺垫,也使学生认识到在生活中,我们观察与评价同一个人,同一件事也应该从不同角度去考虑,只有这样,才会发现许多美好的闪光的东西,从而感受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因此,很有必要学好本节的内容。教学重点⑴体会从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结果。
⑵能画出简单物体的三视图。 返回教学难点⑴能画立方体及简单组合的三视图。
⑵注意对于不同得观察者来说,观察图形不一样。返回目标分析认知目标
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体会物体三视图的合理性;
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的三视图;
能力目标
渗透图形的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的转换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培养学生全面观察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展现生活中的数学美,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的关系,品尝学习数学的快乐
结合教材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返回教法分析(一)说教法: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教法分析(二)说学法: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检验一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返回教学过程 (一)观景激趣,古诗导入
(二)指导观察,认识特点
(三)演示导学,形成概念
(四)动手操作,加深认识
(五)综合练习,发展思维
(六 ) 归纳小结,发展深化3分钟4分钟8分钟10分钟10分钟5分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从不同方向看请同学们根据下图将立方体块堆放好,然后从三个方向看,思考分别看到哪些图象?
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从上面的活动中可以体会到从不同的方向看同一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其中从正面看到的图叫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左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俯视图,即物体的三视图.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 画出如图1和图2所示的正方形和圆柱的三视图。例1图1图2图1解:如图1,正方体的三视图都是正方形。正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图2 如图2,圆柱的正视图和左视图都是长方形,俯视图是圆。 画出如图3所示四棱锥的三视图。例2解: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3:图3图3练习1、画出下列立体图形的三视图。2、指出左面三个平面图形是右面这个物体的三视图中
的哪个视图。( ( ( 正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练一练:做一做:请用5个小正方体搭几何体,并从不同方向看一看你搭的几何体。 下面是一辆汽车从小明的面前经过而拍摄的一组照片,请同学们思考汽车进入镜头的先后顺序应是怎样?(1)(2)(3)(4)(5)想一想:答案是唯一的吗?若小明绕汽车拍摄上面五幅照片,小明从哪些地点拍摄的?可以是(2)(1)(5)(4)(3)? 思考 ? 【探究】 右图是由几个小立方体所搭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小正方体的个数。? 探究 ? 1122 主视图:左视图:思考方法? 先根据俯视图确定主视图有 列, 再根据数字确定每列的方块有 个, 不用摆出这个几何体,你能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与左视图吗?
小结: 1、三视图的定义
2、会画正方体及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3、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这节课我们研究的都是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对人、对事呢? 本节课我努力遵照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力求充分体现教材的编写者的意图。所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能整合于教学中,使教学能锦上添花。综观本节课我感觉有三大亮点:(1)创设情景,动态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让学生主体参与,探索新知,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3)联系实际,实践运用。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如果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必然会感到枯燥、乏味。本节课我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确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评价分析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