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耳和听觉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3 耳和听觉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3-08 22:0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 耳和听觉
一 、选择题
1.CCTV 歌手大赛,有﹣道辨听题:“先听音乐, 后判断该音乐是哪一种乐器演奏的”,这主要考查歌手 对乐器的鉴别能力, 依据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2.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事例中不是直接控制噪声
措施的是( )
A.摩托车的消声器 B.城市道路的隔声板
C.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D.显示噪声等 级的装置
3.坐汽车时闭眼也能准确辨析汽车转弯或上下坡,接受该刺激的感受器位于( )
A.耳蜗 B.前庭和半规管
C.听神经 D.足底
4.为了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 的是( )
A.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小
第 1 页(共 10 页)
B.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
C.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
D.用力敲打鼓面, 鼓面上的纸屑会跳起 5.题图为人耳的结构示意图,听觉感受器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6.我们能分辨出隔壁房间用钢琴、小提琴和手风琴三种乐器演奏的同一首曲子,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 )
A.音调 B.音色 C.频率 D.响度
7.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事例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
A.摩托车消声器 B.城市道路的隔声板
第 2 页(共 10 页)
C. 噪声监测仪
8. 如 图 所 示 , 有 关 声 现
D.防噪声耳罩
象 的 实 验 中 , 下 列 说 法 正 确 的 是 ( )
A.甲图中通过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乙图中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可以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C.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D.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9.鼓膜的振动通过什么结构传到内耳( )
A.外耳道 B.听小骨 C.听觉神经 D.咽骨管
10.深圳市政府所采取的以下措施:①市区内机动车禁止鸣喇叭②滨海大道红树林旁的隔音墙③居民区 附近禁止夜间施工④要求道路主干道旁居民区玻璃窗采用隔音玻璃.其中属于在声音传播过程中来减 弱噪音污染的措施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二 、填空题
11. “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 的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 12.下列各项有关控制噪声的具体措施中,属于控制噪声声源的是 ;属于从传播途径上减弱噪 声的是 。
①城市禁鸣喇叭;
②城市高架路上安装隔音墙
第 3 页(共 10 页)
③在高噪声车间内安放吸声材料;
④将飞机场建在远离居民点的城郊
13.如图是耳的结构模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接受声波信息的听觉感受器位于图中② 内;
(2) 听神经将信息传到人的 形成听觉;
(3) 人耳能分辨出钢琴声和小提琴声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 (填字母)。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三 、实验题
14.小宁发现风铃的金属管被撞击时,能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为探究金属管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哪些因
素有关,用如表所示的几种金属管进行研究。
编号 1 2 3 4 5
材料 钢 钢 钢 铜 铜
长度/cm 20 20 40 20 40
横截面积/cm2 0.3 0.7 0.5 0.5
(1) 要探究音调和横截面积的关系, 则要选用编号 的两根金属管。
(2) 若要探究音调和材料的关系,请判断编号 3 的横截面积能否选用 0.7cm2 ,并说明理由 。
(3) 实验过程中, 小宁发现编号 5 的音调明显比编号 4 的音调低,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第 4 页(共 10 页)
四 、解答题
15.如图在 8 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
(1) 若用相同的力量敲击它们, 就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 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 (选填“空 气柱”或“杯壁”) 的振动,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 。
(2) 若用嘴依次吹瓶口, 也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 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 (选填“空气柱” 或“杯壁”) 的振动,瓶中的空气柱越短,振动得越快, 频率 ,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 。
(3) 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A.随着水位升高, 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 音调逐渐降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小
第 5 页(共 10 页)
0.2.3 耳和听觉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1.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解: 因为每种乐器发声的材料或结构都不相同,因此会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因此我们可以 根据音色辨别是何种乐器;
故选: C。 2.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 行防治。
【解答】解: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 能够有效控制噪声, 不符合题意; B、城市道路的隔声板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能够有效控制噪声, 不符合题意;
C、工人用的防噪声耳罩就是从人耳处减弱的, 不让或少让声音传入人耳。不符合题意; D、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只是检测噪声大小的程度, 并不能减小噪声,符合题意;
故选: D。
3.【分析】 如图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 小骨; 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耳郭, 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鼓膜, 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蜗, 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 感受器;
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第 6 页(共 10 页)
【解答】解: 半规管、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 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因此旅客闭眼坐车时,也能准确辨析汽车行驶速度的变化及是否在上下
坡行驶,接受这种刺激的感受器位于前庭和半规管。
故选: B。
4.【分析】(1) 声音三个特性: 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 音调越高。体积大, 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 音调低。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
(2) 物体发声时一定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解答】解:A.罩内抽出空气, 闹铃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符合题意。
B、用力吹一根细管,将它不断剪短,空气柱减小,空气容易振动, 频率增大,音调变高,声音变高。 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符合题意。
C、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花四溅, 说明声音发声时振动。不符合题意。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纸屑跳动高度不同,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5. 【分析】图中①鼓膜、②听小骨、③耳蜗、④听神经。
【解答】解: 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 骨传到内耳, 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 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可见听觉的形成过程中,把声波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的主要结构 (听觉感受器) 是③耳蜗。
故选: C。 6. 【分析】本题考查对声音三个特征的区分,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人耳感觉的声音的强弱 (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与发声物体的材料有关,不同物体发声的音色是不同的。
【解答】解:三种乐器演奏的同一首曲子,振动物体的材料不同, 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故选: B。
7.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 行防治。
【解答】解: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 能够有效控制噪声, 不符合题意;
第 7 页(共 10 页)
B、城市道路的隔声板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能够有效控制噪声, 不符合题意; C、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只是检测噪声大小的程度, 并不能减小噪声,符合题意;
D、防噪声耳罩就是从人耳处减弱的, 不让或少让声音传入人耳。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8.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 的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真空不能传声;
(2)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 音调、响度、音色, 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由 振动频率决定;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3) 明确声音的诸多实验中,分别是用来探究声音哪方面的知识(如产生、传播、特征等)。 【解答】解:
A.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探究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故 A 错误;
B、图乙正在发生的音叉把静止的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可以探究声音的产生条 件, 故 B 错误;
C、图丙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 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故 C 正确; D、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则锯条振动的频率不同,探究的是频率与音调的关 系, 故 D 错误。
故选: C。
9. 【分析】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具体考查的是听觉形成的过程。
【解答】解:耳的结构图如下:
观察示意图, 听觉的形成过程如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 振动通过听 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 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就形成了听觉。
故选: B。
第 8 页(共 10 页)
10. 【分析】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①市区内机动车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②滨海大道红树林旁的隔音墙, 这是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③居民区附近禁止夜间施工,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④要求道路主干道旁居民区玻璃窗采用隔音玻璃, 这是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属于在声音传播过程中来减弱噪音污染的措施是②④。
故选: D。
二 、填空题
11. 【分析】防治噪声的途径包括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入耳三个方面。
【解答】解:“掩耳盗铃”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 既没有阻止声音的产生, 又没有阻 止声音的传播, 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故答案为: 产生;传播。
12. 【分析】减弱噪声的方法有三种:①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③在人耳处减 弱噪声。
【解答】解:①城市禁鸣喇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②城市高架路上安装隔音墙,属于从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 ③在噪声车间内安放吸声材料属于从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 ④将飞机场建在远离居民点的城郊, 是远离噪声源,属于从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 ①; ②③④。
13. (1) 耳蜗(2) 大脑(3) C
【解析】(1)听觉的形成过程是: 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 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 传到内耳, 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 层的听觉中枢, 就形成了听觉。接受声波信息的听觉感受器位于图中②耳蜗内。
(2)听神经将信息传到人的大脑形成听觉。
(3)人们根据音色来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人耳能分辨出钢琴声和小提琴声的主要依据是音色。
三 、实验题
14.【分析】乐器的音调可能跟乐器长度、材料、粗细有关,探究音调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应控 制其它因素不变,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解答】解:(1)要探究音调和横截面积的关系,需要控制材料、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故需要 选用编号 1 和 2 的两根金属管;
第 9 页(共 10 页)
(2) 若要探究音调和材料的关系,需要控制横截面积和长度相同, 材料不同,应选用 3 和 5 号的金属 管,所以编号 3 的横截面积不能选用 0.7cm2 ,应该是 0.5cm2;
(3) 选用金属管的编号是 4 和 5,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 可以探究音调与长度的关系, 实 验中编号 5 的音调明显比编号 4 的音调低,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长度越 长,音调越低。
故答案为:(1) 1 和 2;(2) 不能; 实验中需要控制两个金属管的横截面积相同;(3) 材料和横截面积 相同时,长度越长, 音调越低。
四 、解答题
15. 【分析】(1)振动物体的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的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
(2) 敲瓶子时,振动物体是瓶子,吹瓶口时, 振动物体是空气柱。
(3) 往保温瓶内倒水时,振动物体是空气柱。
【解答】解:(1)当用相同的力敲击瓶子时,振动的物体是瓶壁, 瓶中盛水越多,瓶子和水的质量越 大,越难振动, 音调越低。
(2) 当用嘴依次吹瓶口,振动的物体是空气柱,瓶中盛水越多,空气柱越短, 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大, 音调越高。
(3) 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保温瓶内的水位升高,水越来越多,空气柱越来越短,越容易振动, 频率越大, 音调越高,故 A 正确。
故答案为:(1) 瓶壁;低;(2) 空气柱; 大; 高;(3) A.
第 10 页(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