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2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课件(共34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高考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2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课件(共34页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09 15:0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第 15 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学习目标
【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探究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条件和影响,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通过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探究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状况,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明确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设造福人类社会生活,培养家国情怀。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全民病有所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强对药品的管理和监督
1933年
1945年
1949年
1960年
1978年
2000年
西方国家建立了基本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福利国家”出现
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
完善医疗服务制度与药品供应体系
时空坐标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01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内涵
2.意义:对保障人类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1.内容:包括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体系与医疗保障体系等。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日本投降
德国投降
【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国家建立起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的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细胞病理学、细菌理论、遗传学、实验生理学等一系列生物医学基础学科的建立,成为现代医学发展的显著标志。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服务在人类生活中的比重日益增加。现代医学的繁荣产生于社会对医学作为一项公益事业的巨大支持。
——张大庆著.医学史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18,223.
材料二:贝弗里奇报告提出国家将为每个公民提供九种社会保险待遇,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和康复服务,并根据个人经济状况提供国民救助……
英国政府基本接受了贝弗里奇报告的建议……瑞典、芬兰、挪威、法国、意大利等国也纷纷效仿英国,致力于建设福利国家。
——何平《贝弗里奇报告·序》
①二战后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
③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②现代医学的发展与进步;
④国家、社会对公共医疗服务的关注与支持。
二、西方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1.背景:
2.概况:
内容 表现
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医疗服务体系
药品供应体系
现代医疗保障制度
①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各层级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单位大量出现。②公共卫生监督工作也取得很大进展,麻疹、百日咳、白喉、脊椎灰质炎、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得到控制。
日益完善,城乡居民无论年龄、性别、职业、收入,都享有一定的医疗服务权利。
药品供应得到了基本保障
①二战后,在很多西方国家推广。②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③欧洲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④现代医疗保障制度为民众的医疗卫生事业提供物质支持。
梳理西方国家现代医疗卫生体系,概括其建立与发展的特点。
西方国家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特点:
①涵盖内容广:卫生、服务、药品、保障等
②发展趋势:不断完善、覆盖人群不断增多
③助推动力:政府主导、法律保障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三、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1.新中国成立初期医疗卫生的背景
材料: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仅有九个妇幼保健院和11个专科防治所。当时,威胁着人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是急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各种地方病。为了加强对公共卫生事业的领导,1949年11月在卫生部内设立了专管卫生防疫的公共卫生局,统一负责全国的卫生防疫工作。面对资本稀缺、人才匮乏的约束条件,新中国非常注重卫生政策和卫生体制的本土化创新,提出了“面向工农兵、团结中西医、预防为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在城市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建立完善、爱国卫生运动有序开展的背景下,政府开始关注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问题。
——摘编自傅虹桥《新中国的卫生政策变迁与国民健康改善》
(1)政治:新中国成立,国家统一、独立自主
(2)经济:百废待兴,经济开始恢复发展
(3)思想:民众卫生观念缺乏
(4)客观条件: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城乡差距明显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内容 表现
基本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建立
医疗机构的服务职能不断扩大
药品供应体系不断完善
大力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搭建起覆盖全国的医疗网络,出台一系列相应的法律法规;②大力推行计划免疫,积极防治传染病;③把食品、饮用水、药品的安全监督视为重要的工作
国家逐步把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等内容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中
国家规范药品收费标准,加大医疗扶贫力度,有效缓解了我国老少边穷地区医疗资源匮乏状况。
①20世纪60年代,将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
②改革开放后,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使全民病有所医。
2.新中国医疗卫生成就: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3.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立与发展的特点及意义:
特点:起步晚,水平低,基础薄弱;涵盖内容广泛;政府统一管理;法律保障; 成就显著;全方位,普惠性。
材料:新中国刚成立时,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百废待兴,缺乏最基本的医疗卫生体系,社会公众的健康水平低下,表现在婴儿死亡率高达 200‰,孕妇死亡率为 15‰,人均期望寿命只有 35 岁。 国家财政能力有限,卫生事业处于百废待兴的起步阶段,主要任务向社会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政府对医疗服务实行统一管理,对承担预防保健任务的卫生机构实行全额拨款。这一时期中国的婴儿死亡率从 195‰降到 41‰,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提高到 65 岁。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意义:有利于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健康,创造了世界医疗史上的奇迹。
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是由一种寄生蠕虫在人或动物血管内发育所引起的,死亡率极高,被水乡湖泊地带的人们称为“瘟神” 。1958年7月,江西省余江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巨大成功,毛泽东兴奋得夜不能寐,“遥望南天,欣然命笔”,创作了《七律二首·送瘟神》: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阵荔人遗失,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对人民健康事业高度关注,
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充分肯定。
这两首诗表达了毛泽东怎样的情怀?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
①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人民健康当作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②扩展健康服务内涵。“大健康、大卫生”要求我们除患者之外,还要将尚未患病的老人、儿童、亚健康人群等疾病易感人群包含到服务范围中来。
③政府构建医疗保障机制,让广大人民群众病有所医;
④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使之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相适应。
【学思之窗】P88,中国是怎样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材料一:2009年出台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简称“新医改”)中提出,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要全面覆盖城乡居民,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新医改思想的指导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取得了长足发展。2016年,国家对新农合与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行整合,形成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摘编自林淑周《新医改以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根据材料一,指出新农合的推行对农村社会生活的影响。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答案】影响: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切实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利于促进农民的身体健康。
历史解释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材料二: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轻视预防的合作医疗制度难以满足农民的需求,城镇地区医疗保障制度的逐渐完善,也不断推动着农村地区新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3年起,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每年对中西部地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分别按人均10元安排合作医疗补助资金。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文件明确规定: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保的补助标准均由上一年的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力争达到70%。全面推进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结肠癌、直肠癌等多个病种的重大疾病保障试点。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02年以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的意义。(培育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意义:有利于从制度上为农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减轻农民的医疗负担;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要点总结】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要意义
(1)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有助于消除农村贫困。
(2)促进了农民健康状况的改善。
(3)有助于农民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
(4)强化了农民的卫生意识。
(5)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6)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7)是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四.世界卫生组织的成立:
世界卫生组织(WHO)是联合国下属的一个专门机构,是国际上最大的政府间卫生组织。宗旨是使全世界人民获得尽可能高水平的健康。
  为应对西班牙流感等全球医疗和社会危机,1921年国联卫生组织成立。二战后,国际社会仍面临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如霍乱、鼠疫、黄热病等,亚非拉国家普遍缺乏基础医疗设施,无法有效应对,死亡率居高不下。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成立,标志着全球卫生与流行疾病控制的新时代,国际合作共识加深。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广疫苗接种,处理贫穷与卫生问题,保障世界不同区域的基础医疗建设,传染病防治取得重大进展,死亡率逐步下降,之前曾威胁世界60%人口的天花基本被根除。
——摘编自【英]普拉提克·查克拉巴提《医疗与帝国》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1、世界卫生组织成立的背景:
具有国际合作的经验;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第三世界国家面临医疗卫生困境;传染病等公共卫生问题突出;科技和医疗条件的进步;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建立健全世界卫生体系的需要。
2、世界卫生组织成立的意义:
协调各国之间的医疗卫生工作;推动世界卫生工作的体系化、制度化;提高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全人类医疗水平,促进健康状况的改善;强化了人类的公共卫生观念。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世界卫生组织
思考:世界卫生组织的图标设计有何寓意?
蛇杖:古希腊医神埃斯科拉庇俄斯手持蛇杖治病救人、云游四方
蛇:具有极高药用价值,提炼成药品,治病救人
五大洲: 五大洲象征着蛇杖贯穿世界
橄榄叶: 一圈橄榄叶象征着世界团结一致守卫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普惠性、实用性
每年的4月7日为"世界卫生日"因世界卫生组织成立天1948年4月7日。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小结) 现代医疗卫生医疗体系
基本医疗卫生体系
医疗服务体系
药品供应体系
医疗保障体系
20世纪中期许多西方国家建立基本医疗卫生体系
二战后,很多西方国家推广现代医疗保障制度,北欧国家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基本医疗卫生体系逐渐建立,国家搭建医疗网络,出台法律
西方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药品供应得到基本保障
中国医疗机构服务职能不断扩大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纳入公共卫生服务
药品供应体系不断完善,国家规范药品收费标准,加大医疗扶贫力度
20世纪60年代中国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体系;改革开放后建成各种医疗保险制度
思考:比较中西方医疗卫生体系建立与发展的异同点?
同:①涵盖内容:卫生、服务、药品、保障等
②发展趋势:不断完善、覆盖人群不断增多
③助推动力:政府主导、法律保障
异:①起步时间:中国起步晚于西方;
②发展阶段:西方在二战后医疗保障制度推广,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建立各种医疗保障制度;
③工作重心:相较于西方中国更加重视扶贫工作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典例研析】 20世纪60年代,美国覆盖弱势群体的政府公共医疗保险计划最终确立,但随着“滞胀”现象的到来,美国的医改重点由提高覆盖率转向降低日益膨胀的政府支出。此后的里根、克林顿、奥巴马医改在这二者之间摇摆,但始终未能解决问题。这说明(  )
A.美国医疗卫生体系支离破碎 B.弱势群体无法享受医疗保险
C.医疗保险改善人类健康状况 D.医保计划造成严重财政负担
【解析】根据材料“滞胀”“降低日益膨胀的政府支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医疗保险计划给政府财政造成严重困难,故D项正确。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年份 欧洲 美国与加拿大 拉丁美洲 大洋洲 非洲 亚洲 总计(%)
1650年 18.3 0.2 2.2 0.4 18.3 60.6 100
1750年 19.2 0.1 1.5 0.3 13.1 65.8 100
1850年 22.7 2.3 2.8 0.2 8.1 63.9 100
1900年 24.9 5.1 3.9 0.4 7.4 58.3 100
1950年 23.0 6.7 6.3 0.5 8.8 54.7 100
1990年 15.0 5.0 8.5 0.5 12.0 59.0 100
A.近代亚洲人口整体减少 B.欧洲医药科学发展迅速
C.大洋洲人口总量波动较小 D.拉丁美洲生产力进步显著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典例研析】(2022·湖北省罗田县一中高二练习)下表是1650一1990年的各地区占世界人口比例变化表,结合表格与所学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详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1650一1990年,欧洲人口比例呈现上升趋势之后维持了稳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欧洲医药科学发展迅速,因此人口比例上升并保持稳定,B项正确;亚洲人口占比下降,不意味着具体人口数量下降,因此这一时期世界总人口在上升,排除A项;材料显示的是各地区占世界人口比例,不能得出大洋洲总人口变化情况,排除C项;拉丁美洲人口上升幅度较小,说明其生产力进步有限,排除D项。
02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思考:二战以后世界人口预期寿命的变化呈现怎样的特点?
①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人口预期寿命平均较低;
中国人口预期寿命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美国和日本的人口预期寿命较高。
② 20世纪七十年代后世界人口预期寿命大幅度提高。
思考:70年来我国人口预期寿命迅速提高的原因?
①政权巩固和社会稳定;
②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③党和政府对健康事业的重视;
④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与发展等。
1.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
时空观念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人民群众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3.强化了全民的卫生意识。重视心理健康,从而实现身心幸福。
①公共卫生观念日益深化;讲卫生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
②越来越注重精神卫生,普通人也能够重视心理健康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立在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基础上的合作化医疗成为农村医疗体制化的显著特点。截止到1956年,全国农村的集体保健医疗站发展到1万个,开业医务人员约10万人。经过努力,我国农村长期“缺医少药”的情况得到初步改善。
——摘编自曹普《新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史》
现代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及影响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农村医疗体制的变化,并指出其产生的影响。(培育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变化: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覆盖区域更广;以集体所有制经济为基础。
时空观念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影响:改善了农村落后的医疗状况;赢得了民众对新政权的支持。
材料二:1978年后,社会秩序和经济建设逐步恢复,停滞的社会保障制度开始重建。1993年后,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规范性政策文件,涉及社会救济、养老改革、住房改革、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改革等多个方面,极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进入新世纪,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以及失业、工伤等保障制度政策的完善,扩大了各项保险的覆盖范围。
——摘编自朱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特点和作用。(培育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特点:重视对儿童、老人等弱势群体的保护;保障覆盖面和受益人群范围逐步扩大;政府注重利用法律法规保障民众基本权益;改革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完善。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作用: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平稳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全国参加地震灾区医疗防疫的人员达10万人次,救治伤病员164万人次。大救治、大转运、大接治、大防疫规模空前。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汉还发现。为救治感染患者,大量人力物力火速投入到医院的改造和建设中。武汉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从方案设计到交付使用仅用了10天。由武汉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等改造的16家方舱医院,以先进的设备、充足的床位和完善的功能,前后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1.2万人次。这些医院的建设和改造为武汉夺取抗疫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高度重视灾后防疫与疫情防治;能够在短时间内调集全国范围的医护人员投入救灾和抗击疫情的第一线;迅速开展基础医疗建设,调配和生产各类医疗物资,为抗灾防疫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持;不惜一切代价挽救生命,尽最大努力救治伤员和患者。
P92【学习拓展】说明中国的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在防疫抗灾上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家国情怀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典例研析】 (2020·江苏·高考真题)建国初期,一位老大爷谈到种痘运动说:“现在的国家真好,共产党毛主席处处关心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没听说哪个地方闹天花,也看不见有麻子的孩子啦。我家的四个孩子,要是在过去请‘花先生’栽‘花',顶少也得一石来粮。”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来说明( )
A.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 B.新中国获得民众政治认同
C.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 D.卫生防疫体系的全面建立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民众对中共领导全国人民抗击天花等疫病所取得的成果十分认同, 这从侧面反映出新中国获得了民众的政治认同,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三大改造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与民主政治无关,排除C项;“全面建立”不符合建国初期的史实,排除D项。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典例研析】 2020年,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提出“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确保收治医疗机构不因支付政策影响救治”。在每个患者约1.7万的医疗费用中,医保支付约65%,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这说明(  )
A.我国医疗卫生体系日益完善  B.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
C.我国医保制度以人民为中心  D.国家富强是战胜疫情的保障
【解析】从材料中两个“确保”和医疗补贴,可以看出我国医保制度以人民为中心,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医疗卫生体系,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没有关于“战胜疫情”的内容,排除D项。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典例研析】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对“大卫生、大健康”观念理解正确的是(  )
A.建立“福利国家”  B.深化全民公共卫生意识
C.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D.以救死扶伤为宗旨
【解析】材料“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反映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应有助于人民群众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推动全民卫生意识的深化,逐渐形成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大卫生、大健康”观念,故B项正确。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抗疫”答卷
彰显国家制度优势与治理能力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体系构成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体系建设(西方、中国)
促进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
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强化全民的卫生意识
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各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为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发展对社会生产力、经济发展等影响,又反映了生产关系对社会生产力的反作用。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