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文言文二则 (2两小儿辩日)

文档属性

名称 14文言文二则 (2两小儿辩日)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9 17:54:27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14 文言文二则
两小儿辩日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会写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
3.结合注释理解句子,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重点)
4.体会并学习文章是如何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难点)
这篇传说故事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一书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的作品。相传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列子属于道家学派,孔子属于儒家学派,而两家是对立的学派,常常互相讥讽。列子写这篇故事,是讥笑孔子的无知。
《列子》多记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
资料补充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留传于世。
走近作者
《两小儿辩日》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学呢?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借助注释,理解文意;
3.品读文章,感悟内涵。
学法探究
初读古文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己读,读准字音,读好节奏和停顿。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cānɡ
shú

【辩斗】
【以】
【去】
【日中】
【车盖】
【及】
古时车上的圆形篷盖,像雨伞一样。
辩论,争论。
离。
认为。
正午。
到,到了。
学习字词

biàn
分辩 辩论
【盘盂】
【沧沧凉凉】
【探汤】
【决】
【孰】
【为】
【汝】
判断。
把手伸到热水里去。这里指天气很热。 汤:热水。
同“谓”,说。
寒凉。
盛物的器皿。圆的为盘,方的为盂。
你。
谁。
学习字词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孔子东游遇见_________,他们在辩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孔子也没能给出科学解释的故事。
两个孩子
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
整体感知
○ 对照注释,结合插图,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故事的内容。
初读古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孔子向东游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辩论,问他们辩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儿说:“ 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正午时离人远。”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另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题目为后人所加。
2.〔辩斗〕辩论,争论。
3.〔以〕认为。
4.〔日中〕正午。
5.〔车盖〕古时车上的圆形
篷盖,像雨伞一样。
6.〔及〕到,到了。
了解文意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就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另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时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向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7.〔盘盂〕盛物的器皿。
8.〔沧沧凉凉〕寒凉。
9.〔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这里指天气很热。汤,热水。
了解文意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孔子不能判断他们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10.〔孰〕谁。
11.〔为〕同“谓”,说。
12.〔汝〕你。
13.〔知〕同“智”,智慧。
了解文意
孔 子 东 游 ,见 两 小 儿 辩 斗 ,问其故。一 儿 曰:“ 我以 日 始 出 时 去人近,而 日 中 时 远 也。”一 儿 曰:“我 以 日 初 出 远,而 日 中 时 近也。”一 儿 曰:“日 初 出 大 如 车 盖,及 日 中 则 如 盘 盂,此 不 为远 者 小 而 近 者 大 乎 ?”一 儿 曰:“日 初 出 沧沧凉凉,
孔子向东游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辩论,问他们辩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就小得像一个盘盂,
另一个小孩儿说:
一个小孩儿说:“ 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正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了解文意
○ 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故事的内容。
这是课后第3题哦!
者 凉 乎 ?”孔 子 不 能 决 也。两 小 儿 笑 曰:“孰 为 汝 多 知 乎 ?”
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不能判断
他们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及 其 日中 如 探 汤,此 不 为 近 者 热 而 远
“太阳刚出来时有寒冷的感觉,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向热水里一样热,
了解文意
○ 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故事的内容。
这是课后第3题哦!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小组内分角色朗读,的出各自的观点和相应理由
人物 观点 现象 依据
小儿甲
小儿乙
孔子
日始出时去人近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远者小而近者大
日初出远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近者热而远者凉
不能决也
1.太阳是远是近,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和理由分别是什么?
体会课文是怎样用具体的事例说明观点。
2.他们分别从哪个角度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视觉
触觉
探究学习释疑
感悟文意
一儿甲从视觉角度出发,用两个比喻句“日初出大如车盖”“日中则如盘盂”,具体说明他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看上去大,离人近;正午时太阳看上去小,离人远。
一儿乙从触觉角度出发,用“沧沧凉凉”“如探汤”分别描述早晨和中午太阳照在人身上的感觉,从而说明中午气温比早晨高,所以中午太阳离人近。
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引起人们的思索,突出强调了自己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
因为他们观察太阳的角度是不同的,一个从视觉的角度观察,一个从对温度的感知这个角度观察,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也就会不一致。
3.同样是在早晨观察太阳,结果不同,为什么呢?
探究学习释疑
感悟文意
4.你觉得两个孩子是怎样的人?你喜欢孔子吗?
以反问句式结束全文,并无讽刺之意,反而显出小孩子的纯真可爱。
聪明,能多角度去思考问题。
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a.大胆质疑。
b.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结果就不一样。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诚实谦虚。
c.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应该实事求是。
5.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在说明观点的时候需要有根据,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可以增强说服力。
感悟文意
两小儿争论的是一个古老而有趣的问题,孔子回答不出,如果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该如何回答他们?
远小近大的原因
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
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作“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
拓展延伸
日初凉、日中热的原因
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
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
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
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
以感到热。
拓展延伸
起因:两小儿辩斗
结果:孔子不能决也
一儿:日始出时近 日中时远 另一儿:日初出远 日中时近
观点
一儿:远小近大
另一儿:近热远凉
理由





善于观察
大胆质疑
知识无穷
学无止境
古文结构
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 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说明 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 、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太阳远近
知识无穷、学无止境
实事求是
古文主旨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 ),而( )。”  
一儿曰:“我以( ),而( )。”  
一儿曰:“日初出( ),及日中则( ),此不为( )?”  
一儿曰:“日初出( ),及其日中( ),此不为( )?”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
尝试背一背
1.用本课所学的方法在课外阅读其他的文言文小故事,如《揠苗助长》《郑人买履》《掩耳盗铃》。
2.四人一组合作练习创造性的表演,分旁白、孔子、一儿 、另一儿四个角色。
拓展延伸
三、积累孔子的名言。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拓展延伸
一、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两小儿辩日》中的两个孩子善于观察,敢于质疑。
( )
2. 孔子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他无所不知。 ( )
3. 第一个孩子的观点是错误的,第二个孩子的观点是正
确的。 ( )

×
×
课堂练习
二、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
远者凉乎?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作对比,表明了一儿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日初出沧沧凉凉
日中如探汤
近者热而远者凉
课堂练习
“水开了,壶盖为什么会跳起来?”瓦特产生了疑。“苹果为什么往下落,而不飞上天?”牛顿有了疑。正是有了这“疑”,才有了蒸汽机,才有了“万有引力定律”。科学史上,这样的例子不少。唯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与探索精神的人,才会因此“疑”,才能透过现象本身才探寻其本质。
作业布置
你的生活中有哪些疑惑呢,整理一下,并探索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