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5课古代的非洲与美洲》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最后一课,与本单元的其他课文的关系是并列关系,共同呈现中古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而本课主要体现这时期非洲、美洲文明的多样性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本课上承第一单元中古埃及文明的内容,下启第三单元全球航路开辟影响之下的非洲与美洲,从古代非洲文明和古代美洲文明两个子目,两个主体分别讲述了中古时期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本土各文明以及哥伦布发现之前的美洲本土的文明概况,为学生全面理解非洲与美洲历史提供重要的依据。学情分析对于本课的知识,由于学生在初中并没有涉及,学生的已知大多来源于课外知识,可能对玛雅文明、津巴布韦文明有些许了解,但对整体的非洲美洲文明发展情况的知识依旧空白;且长期以来古代美洲非洲被视为文明边缘区域,其对于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性容易为学生所忽视;再加上高一学生对“神秘”的非洲、美洲比较感兴趣,且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利用出土文物材料、文明遗址照片、灵活的方法吸引学生兴趣,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其抽象思考深刻理解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树立尊重包容的文明观、世界观。
教学目标
①能够在世界地图和时间年表中准确定位古代非洲和美洲主要文明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时空观念);②能通过典型例子例如古代西非、玛雅文明,并结合多种史料的解读,比较全面的概括古代非洲和美洲文明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认识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③能够通过对中古时期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文明的简要比较,认识世界文明发展的多元与统一,树立尊重包容的文明观、世界观(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课程标准
了解这一时期非洲和美洲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以东非、西非、南非为代表的古代非洲文明和以玛雅文明、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为代表的美洲文明的特点及其社会情况。教学难点认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树立尊重、包容的文明观、世界观。
教法学法
教法 讲授法、史料研析法、问题教学法、教材阅读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相结合学法 自主预习法、材料阅读法、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法
板书设计
探秘非洲知宏观之象:多元的非洲探微观之秘:多彩的非洲探秘美洲知宏观之象:多元的美洲探微观之秘:多彩的美洲
总体设计
主线:一场探秘之旅立意:通过了解古代非洲和美洲文明,树立对世界各文明的正确认识:理解文化贡献、尊重多元文明。结构:一.探秘非洲1. 知宏观之象:多元的非洲2. 探微观之秘:多彩的非洲二.探秘美洲1. 知宏观之象:多元的美洲2. 探微观之秘:多彩的美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首先抛出问题“大家对非洲和美洲历史都有哪些了解?”,并从学生的回答中提出学生学习和近代学界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哥伦布发现之前美洲不了解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原因。给出材料引导学生注意到欧洲人对非洲、美洲本土文明的价值判断,并提出问题“他们的观点合理吗?非洲美洲本土文明到底是怎样的”材料一:非洲本土“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它既没有显示出变化,也没有显示出发展”,非洲黑人“既不能进步,也不能教育,正像我们所看到的,他们从来就是这样”,“处在野蛮的、未开化的状态中”。——黑格尔《历史哲学》材料二:印第安人……他们几乎没有人类的特征,这些人没有科学,甚至没有文字,没有成文法典,只有野蛮制度和习俗。——[西]塞普尔维达 采取层层递进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导入本课。
【新课教学】一、探秘非洲 首先先对本课所涉及的“非洲”进行范围限定——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从而强调本课所讲非洲是“非洲本土”。引导学生自主预习,根据地图和课本内容,完成表格和时间轴的绘制。区域时间国家及其特征东北非东非西非南非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聚焦非洲各文明:探秘多彩的非洲阿克苏姆王国通过多类别的史料反映阿克苏姆王国贸易强国的地位和受基督教文明影响的特征。材料一: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向阿克苏姆“万王之王”加列布建议——实现拜占庭、阿克苏姆联合对波斯的生丝贸易战。——整理自何芳川《阿克苏姆》材料二:恩度比斯国王金银币、古迪特石碑墓中的玻璃高脚杯材料三:早期基督教世界中的非洲(地图来源:埃里克·吉尔伯特《非洲史》)(2)东非:桑给巴尔、蒙巴萨、摩加迪沙以摩加迪沙的繁荣为代表,依据地图、文字史料讲述东非城市国家参与环印度洋贸易的繁荣情况以及在此背景下伊斯兰文明的传入。材料一:(摩加迪沙)是一座极大的城池。当地人有许多骆驼,每日屠宰数百峰,他们有许多绵羊。他们是一些强悍的商人。当地出产的布匹,以摩加迪沙布出名,是无上珍品,运销埃及等地。——《伊本·白图泰游记》材料二:出土于坦桑尼亚的15C的中国瓷器(3)西非:加纳、马里、桑海先提供两幅地图,让学生指出西非各国的地理位置,引导其思考自然条件对西非各国贸易发展和伊斯兰教传入的影响,并以马里和桑海为代表,讲述西非文明的繁荣(包括文化繁荣、中央集权等)。南非:津巴布韦文明借助“班图人迁徙路线图”(地图来源:埃里克·吉尔伯特《非洲史》)讲解班图人的生产生活与对非洲文明尤其是南非津巴布韦文明产生的影响。通过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建筑情况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津巴布韦人民的智慧,通过津巴布韦出土的中国瓷器反映其对外交流情况,感悟多彩的非洲文明。小结:提出问题:从刚才的学习中发现各文明体现出来的非洲文明的特征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非洲文明在互动、联结中发展。 通过课前强调,有助于学生加深非洲本土文明是多元、多彩的认识。通过学生自主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之对中古时期非洲文明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有宏观的了解。通过多类别史料呈现历史,吸引学生兴趣,培养其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通过地图史料,使学生具体感受环境对非洲文明的影响,留下非洲是“联结的大陆”的印象,并培养其时空观念素养。让学生在问题中思考,加深对非洲文明和“世界文明多元面貌”的理解。
【新课教学】二、探秘美洲 请同学们自主预习,根据地图和课本内容,完成表格和时间轴的绘制。区域文明时间文明特征中美洲南美洲在细探美洲文明之前,先利用摩尔根《古代社会》中的两则材料加深学生对印度安人的独立培育,尤其是玉米的培育,为农业发展、美洲文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的认识。材料一:倘若人类对于食物的种类及其份量上没有取得绝对的控制权,那么他们便不会繁殖而成为人口稠密的民族了。——摩尔根《古代社会》材料二:玉蜀黍因为它繁殖于丘陵之上,这是便于直接栽培的,因为它不拘在未熟或已熟的时候都可以供作食用。因为它产量高而且富于滋养,所以它在促进初期人类进步的力量上,比其它所有的一切谷物的总和还要强大。——摩尔根《古代社会》根据时间顺序一一聚焦美洲各文明:探秘多彩的美洲:玛雅文明出示玛雅金字塔和埃及金字塔的对比图,从金字塔的两大功能入手,讲解玛雅文明的发展情况:有阶级分化、历法纪年、独特的文字,然后再通过图片材料简单展示玛雅人在科学、艺术方面的成就。阿兹特克文明出示两幅地图,定位阿兹特克文明;通过讲述阿兹特克人的传说和墨西哥国徽的关系,和其兴起发展史,加深学生对其社会特征与现代文明的理解;然后依据文字史料和图片材料介绍浮动园地和特诺奇蒂特兰城。材料一:“浮动园地”是一些在湖底丛生的杂草上面铺垫上湖土、由生长的杂草国定在湖底的浮岛。每次播种之前,农民们都要挖些新的湖土,铺在“浮动园地”上,因此其表面随着一次次耕种而不断增高。“浮动园地”使阿兹特克人口和财富不断剧增。——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印加文明先通过时间轴和地图帮助学生进行时空定位,提出问题“印加人如何统治庞大帝国”并提供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印加帝国的特征。材料一:阿塔瓦尔帕被印加人尊奉为太阳神,对他的臣民行使绝对的权威,他的臣民甚至服从他在囚禁中发出的命令。——《枪炮、病菌与钢铁》材料二:经过专门训练的接力通讯员将携带着代替安第斯山区书面文件的多邑结绳带给驻扎在帝国各处的地方长官。——《拉丁美洲史》材料三:为了与广大统治地区联系,印加人修建了两万英里经过铺砌的道路隧道、堤道和桥梁,这个陆地交通网远远胜过当时欧洲的任何道路系统一系列东西向的道路,穿过安第斯山区崎岖地面,将沿着海岸和通过高原的两条南北向的道路连接起来。——《拉丁美洲史》小结:引导学生对比非洲文明的特点感悟美洲文明在“隔绝、独立中发展”的特点。 通过学生自主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之对中古时期美洲文明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有宏观的了解。通过多类别史料呈现历史,吸引学生兴趣,培养其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对比中思考,加深对美洲文明特征和“世界文明多元面貌”的理解。
课堂小结 回顾导入新课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其观点背后“欧洲中心主义”的逻辑,提问“对非洲、美洲本土文明应该有什么样的认识”,引导其树立对古代非洲、美洲乃至世界各文明正确的认识,即理解文化贡献,尊重多元文明。 回应开头,使得整堂课完整有逻辑,并且在小结部分重申本课立意,有利于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
作业设计 查找资料,了解除今天所讲内容之外的其他有关撒哈拉以南非洲、哥伦布发现以前美洲的故事,下节课前和小组同学分享。 通过自主查找资料,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多彩非洲、美洲文明的认识,正确理解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