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示范教案(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示范教案(3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8 22:29:34

文档简介

《语文园地三》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语文园地三》安排了“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我爱阅读”五个板块的内容。“识字加油站”延伸《中国美食》这一课,学习一些关于食物味道的ABB式词语。“字词句运用”教会学生区分形声字,巩固部首查字法。“我的发现”继续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熟记十二生肖。“我爱阅读”通过童话故事《小柳树和小枣树》,让学生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津、溜”等9个生字。
2.积累“甜津津、酸溜溜”这样的词语;并能说句子。
3.能借助形旁猜测字义、准确选用形声字并查字典验证。
4.知道“鹿、金”等字可以作为部首,能用这些部首查字典。
教学重点
1.会认9个生字。
2.能辨字组词。
教学难点
1.学会根据汉字偏旁分析字义,掌握部首查字法。
2.能发现形声字的规律。
课前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生字、字典。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几个ABB式词语,问同学们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绿油油 亮晶晶 光闪闪
生:这些词由三个字组成,第一个字不同,后面两个字相同。
【设计意图】出示ABB式词语,让学生说这些词语组成,学生初步了解到这种词的构词特点,给后面学习新的词语搭台阶。
二、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tián jīn jīn suān liū liū là hū hū xiānɡ pēn pēn
甜 津 津 酸 溜 溜 辣 乎 乎 香 喷 喷
yóu nì nì ruǎn mián mián cuì shēnɡ shēnɡ yìnɡ bānɡ bānɡ
油 腻腻 软 绵 绵 脆 生 生 硬 邦 邦
2.开火车读词语。
3.去掉拼音读词。
4.师:读了上面的词语,你会想到什么食物?
生:我吃过西瓜,觉得甜津津的。
生:妈妈做的牛排香喷喷的。
生:红烧肉油腻腻的。
……
5.测试。用线将拼音和汉字连起来。
jīn liū là hū nì pēn yóu mián cuì bānɡ
油 绵 乎 腻 脆 邦 津 溜 辣 喷
【设计意图】出示课文中所要掌握的词,学生读词,记住字音,学生说“词”,了解词义,然后再连线进行测试,这样学生比较准确、快速地掌握这一节内容。
三、字词句运用
1.选一选,连一连。
(1)PPT出示课本内容,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
(3)总结。
(培)土  (陪)伴  (赔)钱
元( 霄 ) (削)苹果 九(削)云外
(4)师:“霄、宵、削”的偏旁分别是:、宀、刂,“”与天空有关,“刂”与刀有关;“赔、陪、培”的偏旁分别是:贝、阝、土,“贝”与钱有关,“土”与泥土有关。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看偏旁就能了解这个字与什么有关,就能区分不同的形声字了。
2.下面的字查什么部首,查一查,记一记。
鹿 麝 金 鉴 高 敲 音 竟
黑 默 衣 装 辛 辣 鱼 鲁
(1)回顾部首查字典方法,学生查字典。
(2)汇报交流。
比较这两组字,看看有什么联系。(后一组字的偏旁就是前一组字)
老师提示:有些字虽然不认识,但是可以根据偏旁来猜它的意思。例如“装”,它是“衣”字底,说明“装”与衣服有关,下节课我们还继续这方面的学习。
【设计意图】学生先试着填写,然后汇报交流所填写的情况,便于老师及时了解学情,同时针对学生在填写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可以让学生扎实地掌握所学内容。讲解部首查字法后,让学生再接着查字典,查完字典再交流偏旁的表意作用,学生以后就可以凭借偏旁部首来猜测不懂的字了。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ABB式的词语,还学习了同音字和形近字的使用,用部首查字典,并根据部首来猜汉字的意思,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练习巩固。
2.作业:在字典的部首目录部分找找,还有哪些熟悉的字可以作为部首字,与同学们交流。
【设计意图】回顾梳理一节课所学内容,课下巩固练习。
2《语文园地三》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能发现“火”与“灬”等偏旁与字义之间的联系。
2.能按顺序背记十二生肖,初步了解生肖文化。
教学重点
从汉字的偏旁发现汉字规律。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中国的十二生肖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了解生肖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老师出示下面几组字:
①炒烤烧 煎蒸煮
②怒恋感 慌惊愣
③刺剑割 分剪切
师:大家观察一下,看一看每组的字有什么特点,它的意思与什么有关。
生:第一组前面三个都是“火”字旁,后面三个是竖心旁;
第二组前面三个都是“心”字底,后面三个是四点底;
第三组前面三个都是“立刀”旁,后面三个部分都是“刀”。
师:我们再来看看它们的意义。第一组我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带“火”和“灬”的字多与“火”有关。
师:第二组和第三组呢?
生:第二组中,我发现带“心”和“忄”的字多与心理活动有关。
第三组中,我发现带“刂”和“刀”的字多与刀有关。
师:你们能举一组类似的例子吗?
花 苗 菜 树 材 杆
规律:带“艹”和“木”的字多与植物有关。
同学们观察地很细致,都能够找出偏旁部首与汉字意义的关系,很好。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及时总结,找出规律,这对我们的学习很有帮助。
【设计意图】这几组汉字,都是相同的偏旁部首,让学生观察字形找出这些字的特点,再由这些偏旁部首找它的意义,这样,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对相同形旁的汉字也就会分类掌握了。
二、日积月累
1.课件播放《十二生肖歌》,请同学们跟着一起唱一唱。出示十二生肖歌词:
小老鼠打头来,牛把蹄儿抬,
老虎回头一声吼,兔儿跳得快,
龙和蛇尾巴甩,马羊步儿迈,
小猴机灵蹦又跳,鸡唱天下白,
狗儿跳猪儿叫,老鼠又跟来,
十二动物转圈跑,请把顺序排。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十二生肖分别是哪些动物吗?
3.你知道属相是怎么来的吗?
教师或学生讲解属相来历的故事。
讲解:12生肖的来历如何呢 我国古籍中记载,我国古代的中原地区,最初使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用10个天干符号(甲、乙、丙、丁、戊(wù)、己、庚(gēng)、辛、壬(rén)、癸(guǐ)和12个地支符号(子 、丑、寅、卯、辰、巳(sì)、午、未、申、酉、戌、亥)相配合来纪年。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游牧民族则以动物来纪年。
《唐书》中记载:“黠戛斯国以十二物纪年,如岁在寅,则曰虎年”。
另外,《宋史·吐蕃传》中也记载说,吐蕃首领在叙事时,以物纪年,所谓“道旧事则数十二辰属日,兔年如此,马年如此”。
以后,在中原同少数民族的交往中,两种纪年法相互触合形成现在12生肖。
正像清代赵翼在《陔余丛考》中指出的那样,“盖北俗初无所谓子 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这种关于12生肖来历的解释,已经被许多人认可。
4.怎么让小小的老鼠排在第一名呢?这里也有个故事。讲解十二生肖的故事。
老鼠和牛马羊等当选十二属相后,老鼠说:“我应该摆在第一位。”牛、马、羊它们不服气,说:“你凭什么排第一位呢?”鼠说:“我大,所以我要排在第一。”
牛马等忍俊不禁笑了:“你有我们大吗?”老鼠说:“我们几个争了不算数,还是让人来说吧。”牛马羊等都同意让人来评议。于是它们商量了办法:由牛领头,马、羊、鼠先后一个接一个从大街上走过,看人们怎么评议。
在大街上,牛走过来了,人们说:“这头牛很壮。”马过来了,人们说:“这匹马真高。”羊走过来的时候,人们说:“这只羊很肥。”最后,老鼠大摇大摆地挺着肚子走过来,人们看见大街上突然走出一只大老鼠,都追着它喊:“好大一只老鼠呀,好大的一只老鼠呀!”这样一来,牛马羊也无话可说了,让老鼠排在了第一位。
5.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十二个词语。
(1)学生自读一遍。
(2)教师领读其中加拼音的汉字。
(3)同桌之间互读、互评、互纠。
(4)指名读词语。
(5)全班齐读。
(6)读一读,看谁能记下来。
(7)让学生按照顺序读熟并背诵十二生肖。
(8)小组内检查背诵结果。
【设计意图】十二生肖歌,帮助学生快速记忆。以唱换读,学生记忆变得轻松、愉快,效果更加显著。通过小故事来了解十二生肖的文化,更容易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汉字的偏旁部首与意义的关系,还学习了《十二生肖》,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去探索发现,也注意日积月累,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明,知识更加丰富。
【设计意图】回顾梳理一节课所学内容。
四、课后巩固
1.观察下面的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连一连。
【设计意图】当堂巩固练习,扎实课堂目标。
五、课外拓展
分享与十二生肖有关的成语、歇后语。
【设计意图】由课内延伸至课外,丰富学生对于十二生肖文化的了解。
六、布置作业
背诵日积月累。
【设计意图】“日积月累”板块教学能够将课程内外非常自然地联系在一起,背诵日积月累部分既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在课外自主实现资料的搜集。
2《语文园地三》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自主阅读《小柳树和小枣树》,能明白事物各有各的长处。
教学重点
自主阅读《小柳树和小枣树》。
教学难点
从《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故事中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孩子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你看,春天的使者小柳树来了,还带来了它的朋友小枣树呢!(出示课件)说说看,这两棵小树,你最喜欢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小柳树和小枣树的童话小故事,(板书题目,齐读)读了标题,你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境。
欣赏小柳树的美
1.自由读课文,找出写柳树长得很漂亮的句子。
2.朗读、交流、感悟。
(1)小柳树的腰细细的,树枝绿绿的,真好看。
(2)春天小柳树发芽儿了。过了几天,小柳树的芽儿变成小叶子,她穿上一身浅绿色的衣服,真美!
(3)这时候小柳树的叶子已经长得又细又长了。她在微风里得意地跳起舞来。
3.谁能把自己感受到柳树的美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再读句子。
4.过渡:对比美丽的柳树,枣树确实难看了,怪不得小柳树会——(嘲笑)小枣树。是啊,那你能找到她有关的句子读读吗?
5.出示:
(1)小柳树看看小枣树,树枝弯弯曲曲的,一点儿也不好看。小柳树说:“喂,小枣树你长得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
(2)她看看小枣树,小枣树还是光秃秃的。小柳树说:“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
(3)又过了好些日子,小枣树才长出了小小的叶子。
6.朗读感悟小柳树嘲笑小枣树的叶子、树枝难看。
【设计意图】本短文通过小柳树和小枣树对比来说明人有所长也有所短的道理。所以首先提问题找描写柳树长得漂亮的句子,再找出柳树说小枣树不漂亮的地方,以此为突破口,找出与小枣树区别之处。
三、探究担心的原因
1.自由读,找出小柳树担心小枣树嘲笑自己的原因,划出句子读一读。
2.交流出示。
到了秋天,小枣树结出了许多又大又红的枣子。大家把枣子打下来。坐在院子里高高兴兴地吃起来。
小柳树看看自己,什么也没结。她想:从前我总是说枣树不好看,这回她该说我啦!
可是过了一天又一天,小枣树什么也没说。
3.朗读感悟,体会小柳树的心情的变化。(越来越担心)
【设计意图】找出担心的原因,让学生理解出小柳树的短处。
四、感悟小枣树的可贵
过渡:小朋友现在你们知道小柳树为什么担心了吧!那么结出枣子的小枣树又是怎样对待小柳树的呢?我们再去读读课文的第6、7自然段。
1.自由读,用~~~~划出小枣树与小柳树对话的句子。
2.朗读句子。
小柳树实在忍不住了,他问小枣树:“你怎么不说我呀?”
小枣树不明白,问道:“说你什么呀”
小柳树低下头说:“说我不会结枣子呗……”
小枣树温和地说:“你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发芽长叶,比我绿得早;到了秋天,你比我落叶晚。再说,你长得也比我快,等你长大了,人们在树荫下乘凉,那有多好啊!”
3.指导朗读对话:谁会学着小枣树的样子夸夸小柳树,而且是发自内心地夸一夸!
4.学习最后一段。
(1)小柳树听了,不好意思地笑了。
(2)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什么了?(“不好意思”小柳树的转变)
5.交流: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6.小结:小柳树和小枣树都值得我们去喜欢,它们既有长处,也有短处,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
【设计意图】小枣树的精神可贵之处正是这篇短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要达到的目标,引导学生从两棵小树的对话中找出所蕴含的道理: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教学目标顺利达到。
课后巩固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设计意图】当堂巩固、考查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课外拓展
推荐阅读《骆驼和羊》。
【设计意图】通过《骆驼和羊》的小故事,加深学生对“尺有所长、寸有所短”道理的理解。
七、布置作业
把《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设计意图】通过亲子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