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海水“晒盐”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鲁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文档属性

名称 8.2 海水“晒盐”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鲁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3-09 07:4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2 海水“晒盐”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5 ℃时,探究某固体物质的溶解性,实验记录如下表。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编号 ① ② ③ ④
水的质量/g 50 50 50 50
加入固体质量/g 5 10 15 20
现象 固体完全溶解 固体完全溶解 剩余少量固体 剩余较多固体
A.实验①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10%
B.实验②说明25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20g
C.实验③④所得溶液质量分数相同
D.实验④所得溶液中含溶质20g
2.不规范的化学实验操作,会引发安全事故.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点燃氢气前检验其纯度
B.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浓硫酸中
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D.不随意碰触未知化学试剂
3.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甲中溶解的溶质是硝酸钾
B.烧杯乙中上层清液是不饱和溶液
C.烧杯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烧杯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将温度由T1℃升高到T2℃,充分搅拌,烧杯乙中固体不一定全部溶解
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丙
B.t2℃时,20g丙能溶解于50g水中形成70g溶液
C.若要将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D.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5.过滤时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 B. C. D.
6.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40g,分别加入到四个各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其溶解情况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 /g 8.4 4 0 18.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得四杯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C.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丁>甲>乙>丙
D.向四个烧杯中分别再加入100g20 ℃的水后,所得溶液质量相等
7.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甲的溶解度为70
B.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C.乙中含有少量的甲,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D.t2℃时,甲的溶液降温到t1℃,一定能得到甲的饱和溶液
8.为除去粗盐中的泥沙、MgCl2、CaCl2等杂质,可将粗盐溶解于水,再进行下列四步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③加过量稀盐酸;④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⑤蒸发。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④③①②⑤ B.②④③①⑤ C.②④①③⑤ D.④②③①⑤
9.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将等质量的A,C分别配成饱和溶液,A需要的水较多
B.t1℃时,向100gB的饱和溶液中加入2gB,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2g
C.将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一定温度时的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低温度、蒸发溶剂或增加溶质等方法
D.当A中混有少量B,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10.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取一定量粗盐 B.溶解
C.过滤 D.蒸发
11.沿海盐场的工人从海水中获取食盐的方法是(  )
A.过滤 B.蒸发 C.溶解 D.合成
12.化学实验中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现象或结果,下列各项对相关异常情况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装置
实验目的 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验证分子运动
异常情况 未看到火星四射 滤液浑浊 测定结果偏大 酚酞溶液不变色
原因分析 可能是氧气不纯 可能是滤纸破损 可能是红磷的量不足 大烧杯内壁上可能有杂质与氨气反应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3.戴口罩是有效防护新型冠状病毒措施之一。
医用防护口罩又称N95型口罩,这种口罩对微小带病毒气溶胶或有害微尘的阻隔效果显著。下列操作与口罩阻隔原理相似的是   (填序号)。
A溶解 B 过滤 C 蒸发
14.右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图,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
①在   ℃时,氯化钠与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
②在t2℃时,能配成硝酸钾溶液的最大溶质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15.实验室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的残余物中提KCl,进行以下操作:
操作X的名称是   ,在实验室中进行该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   ,在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16.
(1)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则:
①电解水时应使用   电(填“直流”或“交流”),a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为   。
②在某次电解水的实验中加入了少量的NaOH溶液,分别测得a、b中产生的气体的实验数据如下:
时间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中气体体积 6 12 20 29 39 49 55 65 75 85
b中气体体积 2 4 7 11 16 21 26 31 36 41
仔细分析以上实验数据, 分钟内a、b中生成的气体体积之比大于2:l,可能的原因是   。
(2)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该方法发生的是   变化 填“化学”或“物理” 。
(3)实验室常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悬浮的杂质,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④玻璃棒,还需要   (填序号)。
①带铁圈的铁架台②酒精灯③漏斗④玻璃棒⑤量筒⑥烧杯⑦滤纸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为   。在过滤时,若过滤后的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
17.将 60 g 某固体物质放入盛有 50 g 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测得溶液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则 t1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g;A、B、C 三点所对应的溶液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点处的溶液;将 t3 ℃时的 110 g 溶液稀释成20%,需加水的质量为   g。
18.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同的温度是   。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其它条件不变),B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不变”、“变小”)。现将t2℃时质量为m的A的饱和溶液中加入125g水,能得到10%的溶液,则m=   g。
三、综合题
19.水及溶液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1)水是很好的溶剂,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填字母序号).
A.蔗糖 B.食盐 C.植物油 D.酒精
(2)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甲所示.
①将等质量的X、Y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均降低10℃后,从而溶液中析出的晶体的质量X   (填“>”“<”或“=”).
②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10g水的两试管中,充分溶解后,可观察到如图乙所示的现象.则图甲中t℃   20℃(填“>”“<”或“=”).
③20℃时,对图乙中X的试管进行如下操作,最终该试管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加少量水
B.加入少量X物质
C.升温到40℃
D.蒸发部分溶剂,恢复到20℃
E.加入少量40℃X的饱和溶液,恢复到20℃
20.
(1)由下图可知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在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将t2℃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
(4)在t1℃时,将20 g A物质加入到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再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   。
21.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t2℃时,将30g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2)图中P点所表示的B物质的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欲将t1℃时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3)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
22.二氧化碲(TeO2)是性能优良的声光晶体材料。用某工业废渣(主要含有TeO2,还有少量Cu、Ag)为原料制备纯净的TeO2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TeO2微溶于水,能与NaOH发生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粉碎的目的是   。
(2)类比CO2与NaOH的反应,写出“碱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碱浸”后过滤,此时滤渣成分为   。
(4)“沉碲”时,加入硫酸的作用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D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D
10.【答案】C
11.【答案】B
12.【答案】C
13.【答案】B
14.【答案】t1;33.3%
15.【答案】过滤;漏斗;引流
16.【答案】(1)直流;氢气;;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
(2)蒸馏;物理
(3);引流;滤纸破损、漏斗内液面超过了滤纸的边缘、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17.【答案】40;A;190
18.【答案】t1℃;不变;125
19.【答案】(1)C
(2)>;>;C
20.【答案】(1)减小
(2)A>B>C
(3)A
(4)2:5
21.【答案】(1)70
(2)不饱和;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3)B>A>C(或 C22.【答案】(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
(3)Cu、Ag
(4)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使碲元素转化为TeO2沉淀分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