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5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吓唬(hu) 耽搁(gē) 绽开(zhàn) 沉郁(yù)
B. 缥缈(miǎo) 急遽(jù) 咔嚓(chā) 依偎(wèi)
C. 消逝(shì) 华侨(qiáo) 擦拭(sì) 叮嘱(zhǔ)
D. 沉寂(jì) 翻阅(yuè) 包裹(guǒ)张皇(huāng)
2.下面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空虚 叹息 停顿 晃动 B. 蚁穴 赤裸 休止 慢长
C. 亲吻 惊皇 时光 挽回 D. 挪移 念叨 牵绊 拔弄
3.给下面句子中的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字词,恰当的一项是( )
燕子 了,有再 的时候;杨柳 了,有再 的时候;桃花 了,有再 的时候。
A. 枯 青 去 来 谢 开 B. 去 来 谢 开 枯 青
C. 枯 青 谢 开 去 来 D. 去 来 枯 青 谢 开
4.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媚:景物鲜明可爱。 急遽:着急的样子。
B. 绽开:裂开。 惆怅:伤感,失意。
C. 饶有趣味:十分有趣。 呜咽:低声哭泣。
D. 自修:自习。 叮嘱:再三嘱咐。
5.下面句子不是表达时间匆匆流逝,一去不复返的一项是( )
A.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B.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C.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D.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二、基础知识。(29分)
1.读拼音,写词语。(8分)
当我正pái huái( )不定时,爸爸突然开口说话了:“我yuán liàng( )你了,虽然你dān wu( )了我的正事。”听了他的话,我那颗 huáng kǒng( )不安的心终于安定了下来。
2.根据相同的拼音,写出不同的汉字。(8分)
(1)liàn ( )条 锻( ) ( )习 眷( )
(2)róng ( )解 ( )易 ( )化 丝( )
(3)chóu 黏( ) 报( ) ( )怅 忧( )
(4)wǎn ( )留 饭( ) ( )上 ( )转
3.补充下列词语,并按要求填空。(5分)视同(
一视同( ) 全神( )注 胡思( )想 一动不( )
一声不( ) 翻箱( )柜 哪吒( )海 清风朗( )
(1)画横线的词语是中国传统神话故事,这样的词语还有:
(2)姐姐的复习资料不见了,她在家里 找了一个下午也没有结果。(选词填空)
4选择合适的词语,用“√”画出来。(4分)
(1)我(觉察 觉得)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
(2)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们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 确实)是渐渐空虚了。
(3)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 依靠)在母亲怀里。
(4)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闷 沉郁)下去。
5.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4分)
(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
(2)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
(3)难道太阳也可以如卷尺或纸或布一样,能够折叠自如吗?( )
(4)“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写文章就像说话一样,要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 )
三、按要求完成练习。(10分)
1.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改成陈述句)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仿写比喻句)
3.以“时间”开头,仿照例句,在下面的横线上再写一个句子。
例:时间在农民辛勤的耕耘中,结成金黄的麦穗。
4.运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的方法,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开学第一天,我背着书包去上学。
5.路旁的一朵朵花开得好漂亮!(运用拟人的修辞)
四、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X”。(5分)
1.《匆匆》这篇课文的中心句是“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
2.课文《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史铁生。 ( )
3.《别了,语文课》一文的最后,通过写老师留言和同学送书两件事,突显了依依惜别的气氛和心情。( )
4.《阳光的两种用法》一文以“阳光”为线索,写了“母亲晒被子”“毕大妈晒水洗澡”两件事,赞扬了太阳无私奉献的精神。( )
5.写作时,人物的情感可以直接表达,也可以融入具体的人、事、景、物中表达。( )
五、阅读理解。(21分)
(一)课内阅读。(9分)
①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地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地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②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觉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奥,对不起,奥,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结合全文,说说“我”为什么对“第一次盼望”记忆犹新。(3分)
2.第①段中的画线句是怎样既交代了时间变化,又写出了“我”的心理感受的?(3分)
3.文章以孩子的视角,刻画了母亲的形象。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3分)
(二)课外阅读。(12分)
奇 遇
①老王洗澡从来不买搓背票,就只掏5元钱,尽情地泡,泡透了自己搓洗,然后就坐在池子边上自己修脚。修脚的工具也是没花一分钱,修脚刀是用废钢锯条磨的,搓具、具等也全是自制的,那双脚让他修得有点惨不忍睹。
②这天,老王泡透洗完后又坐在角落给自己修脚时,一个白白胖胖的小伙子凑过来,笑眯睐地看他的脚,看了一阵说:“大爷,您这脚不能这么修了,我帮您修。”老王慢慢抬起老眼,瞅着小伙子,幽幽地说:“刚来的吧?”小伙子不明白话意,发愣,旁边几个老洗客大笑起来,也都把小伙子当成刚来做修脚生意的了,有人说:“小师傅,你要是能做成他的生意,我白给你100元!”
③小伙子很腼腆,红了脸,走了。
④老王自己修完脚,跛着脚出澡堂,回家。开门进屋,在关门时吓了一跳:那小伙子竞竟跟着他,看着他笑:“大爷,我想给你修修脚。”
⑤老王好气又好笑,这小伙子招生意做到这份上也够可怜的,叹了口气说:“我明给你说吧,我从来不做好事,你再难,也别想从我这里挣到一分钱!”小伙子笑了:“大爷,我不要钱。”
⑥老王想了想,就让小伙子进了门,决定让小伙子见识一下他老王的厉害。他坐下,看着小伙子不再说话。小伙子很高兴,问着忙着,弄好一盆热水,又兑了些随身带看的药水,泡着揉着,然后擦干,坐下,将脚放在他的腿面上,拿出一套专业修脚的工具,很老练地修了起来
⑦小伙子真是修脚高手,话语温柔,说这脚早就该好好修修了,修脚也要讲究程序和手法,脚不能乱修的……老王不玩声,心里在说:“你修得再好、再会感动人,我也不会给你钱,反正我提醒过你!”
⑧小伙子用了半个多小时,才把老王这双脚正规地修了一遍,收好工具就走,交代老王说:“大爷,您这脚一次是修不好的,我会再来,您千万别再自己修。”老王笑了:“你是说下次再给你钱?”小伙子笑说:“我说过了不要钱,大爷您放心好了。”说着就走了。
⑨老王冷笑自语:“你小子啥时要钱我哈时让你还我原来的脚!看谁耗过谁!”
⑩第二天,老王在晚报上看到一张照片,正是那小伙子,再看事迹报道,原来他是一家美容院的修脚工,8年前就开始为老人免费修脚……
老王纳闷了,小伙子为啥要免费为老人修脚?他这一生上当受骗太多,早就不相信有什么好人了,怎么碰上这么大个意外?
过了几天,小伙子果然又来为老王修脚了。修的过程中,老王问:“孩子,你这是为啥?”小伙子将老王的脚抱在怀里,说出一个故事:10年前,他是一个要饭的孤儿,有一天被几个小偷围打,几个拉板车的老人救了他,还凑了60元钱给他,让他学好……后来他在澡堂学会了修脚,再后来去了一家美容院……他一直在店外免费给老人修脚,他相信一直修下去,一定会修到那几个拉板车的爷爷的脚。
……
第二天,老王做了一件让许多人都吃惊的事。第三天,老王再去那澡堂泡澡时,熟人们围着他笑闹起来,问他太阳为啥从西边出来了?他啥也不说,一时也难说清楚。
原来,老王为灾区捐了3000元钱,被列在社区红榜上了。10年前,他只是和几个脚力老友一起帮了一个孩子,这孩子从此就做好人来报答好人。看来,做人处事,老把人往坏处想就不如把事往好处做,好人好事好世道都是有因有果的。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2.文章第⑧段画线句子中“老王”和“小伙子”在告别时都“笑”了,请结合上下文内容,理解两个“笑”的含义。(4分 )
(1分)老王的笑:
(2分)小伙的笑:
3.结合作品,分析小伙子这一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特点。(2分)
4.文中说:“做人处事,老把人往坏处想就不如把事往好处做,好人好事好世道都是有因有果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一句话的理解。(3分)
六、写作天地。(30分)
题目:让真情自然流露
生话中经历的一切,都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可谓是:酸甜苦辣咸,品尽人生百味。你有过下面这些感受吗?是什么事情使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从中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写下来。
畅快 欣喜若狂 激动 欣慰 感动 归心似箭 盼望 惧怕 追悔莫及 愤怒 愧疚 难过 忐忑不安 沮丧……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答案
一、1.A 【解析】B项,“依偎”的“偎”读作“wēi”;C项,“擦拭”的“拭”读作“shì”;D项,“张皇”的“皇”读作“huáng”。
2.A 【解析】B项,“慢长”应写为“漫长”;C项,“惊皇”应写为“惊惶”;D项,“拔弄”应写为“拨弄”。
3. D
4. A 【解析】 急遽:急速。
5. C【解析】C项,意思是不要说你走得早,还有比你走得更早的人。多指办事已被别人抢先下手了。
二、1.徘徊 原谅 耽误 惶恐
2.(1) 链 炼 练 恋
(2)溶 容 融 绒
(3)稠 仇 惆 愁
(4)挽 碗 晚 婉
3.仁 贯 乱 动 吭 倒 闹 月
(1)【示例】精卫填海 (2)翻箱倒柜
4.(1)觉察√
(2)确乎√
(3)依偎√
(4)浓郁√
5.(1)排比 (2)拟人 (3)反问 (4)引用
三、1.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没有剩些什么。
2.【示例】过去的日子如浮萍,被流水冲走了,如瑞雪,被暖阳蒸融了。
3.【示例】时间在老师辛勤的耕耘中,结成国家的栋梁。
4.【示例】一路上,小草伸着懒腰,吮吸着晶莹的露珠;花儿露出腼腆的微笑;鸟儿们唱着悦耳的歌。此刻,我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满怀希望,大步向前走去。
5.【示例】路旁的一朵朵花儿在向我微笑。
四、1. √2.√3. × 4.×5.√
五、(一)
1.①第一次盼望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②盼望中兴奋期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等心理感受,令“我”印象深刻;③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给幼小心灵带来的痛苦,令“我”难以忘怀;④母亲忙碌辛劳的身影,也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2. ①“光线渐渐暗下去”交代了天色渐晚;②“凉下去沉郁下去”写出了随着希
望一点点破灭,“我”的内心越来越惆怅。“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更表现了“我”完全沉浸在伤心失望之中。
3.【示例一】这位母亲既有对孩子的疏忽,又有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关爱。母亲用话语敷衍孩子,最终没有遵守承诺,是她对孩子感受的疏忽。但从她始终没有拒绝孩子和看到孩子伤心难过时惊惶失措并且道歉,又体现了她对孩子的关爱。
【示例二】这是一位真实感人的母亲,她像大多数母亲一样,为生活而操劳,难免疏忽了孩子的感受,她答应了带孩子去玩,但又被生活琐事牵绊,不能兑现对孩子的承诺。但即使忙得不可开交,她也没有用呵斥和直接拒绝的方式去伤害孩子,而且对孩子满怀歉意。她的无奈令人心酸,她对孩子的爱又令人感动。
(二)
1.老王遇上了免费修脚的小伙,发现他是10年前被自己救助过的孩子。小伙的善
良唤醒了老王冷漠多年的心。
2.(1)觉得自己猜到小伙意图,对小伙有嘲讽之意。
(2)对老王猜疑不放在心上,表现小伙的坦然。
3.知恩图报、真挚、善良。
4.【示例】我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要相信好人有好报,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就好比我们天天打扫校园卫生,我们为学校做劳动,学校也为我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六、【写作指导】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要求写一件给你深刻情感体验的事。所写内容应选择一件难忘的事,这件事给你一种深刻的体验,或高兴,或激动,或愤怒,或后悔,或害怕,或悲伤······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场景,选择一个印象深刻或最想表达的去写。这是一篇写事作文,写作时要将重点放在事件的叙述上,发生了什么事,你有什么深刻的体验?你的收获是什么?注意叙事六要素,将事情叙述完整,叙述时要详略得当,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人物;同时要注意用学到的修辞手法及积累的好词佳句,将作文写得生动具体,让人印象深刻。
【范文】
让真情自然流露
人们往往把老师比作辛勤的园丁、蜡烛,我却总觉得我们的班主任韩老师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时时刻刻关心着我们。
记得那是初秋的一天早晨,天刚刚亮,我感到一阵阵的难受,头昏昏沉沉的,在床上辗转反侧。实在睡不着了,只好穿衣起床,头重脚轻、无精打采地来到学校。
随着一阵清脆的铃声,韩老师像往常一样夹着书本平稳地走进教室,用她那慈祥的目光扫视着全班同学,目光在我的脸上停了一会,就开始上课了。
不多时,我的胃里一阵阵翻滚,直往上涌,真想吐,脸上也冒出了细密的汗珠。韩老师发现了我的异样,关切地问:“晓迪,你不舒服?”为了不影响同学们上课,我尽力装出没事的样子,使劲摇摇头。韩老师用疑惑的目光望了望我,又接着讲课。
猛然,我觉着有许多东西涌上了喉咙,我再也压抑不住了,“哇”地吐了一地。顿时,一股难闻的气味把周围的同学熏得纷纷捂住了鼻子。韩老师急忙把书放下,疾步走到我跟前,一手轻轻的为我拍着后背,一手抚摸着我的额头,脸上露出焦急的神情。待我稍稍感到舒服些了,韩老师又到办公室倒了一杯热水递给我。我喝了几口开水,觉得心里好受多了。
韩老师关心地说:“晓迪,你到卫生室去看一看,顺便回家休息一下,落下的功课我会抽空给你补上的。”话音刚落,韩老师又担心地问:“自己能走吗?”“能走。”我听完韩老师的话,透过模糊的视线,看见的是韩老师正在注视我的那双焦虑的眼睛。韩老师用自己的手绢为我擦干脸,然后让一个同学扶着我回去看病。她一直跟着将我们送出门口。我走过楼道拐弯,回头望了望,只见老师双手拿着杯子,关切地望着我,我默默地望着老师,有气无力地说:“老师你放心吧,我会照顾自己的,你回去吧,全班的同学在等着你呢。”
我病好回到学校,听同学们说,那天我走后,老师怕影响同学们学习,忍着酸臭把我吐的扫了出去,继续给同学们上课。我听了,一股暖流传遍全身:韩老师-我们心目中的好老师,你不是母亲胜似母亲,我怎能不感激你呢?
从此后,白天在课堂上,我坐直身躯全神贯注听课;晚上,我灯下伏案疾笔苦拼。因为我深深地知道,珍惜老师的劳动,是对老师最好的感谢;献上优异的成绩,是对老师最好的报答······
【点评】本文感情真挚、细腻,于平凡中见真情。本文的语言清新平实,通过几件事例写出了韩老师对作者的关怀与照顾,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也表达了作者对韩老师的感激与敬佩。行文流畅,主题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