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册化学

文档属性

名称 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册化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3-09 09:1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在盐酸中加入下列物质后,溶液的pH不会显著升高的是 (  )
A.Fe(OH)3 B.K2CO3 C.AgNO3 D.NaOH
2.将蒸馏水和石灰水分别露置在空气中,两者pH的变化(  )
A.前者增大后者减小 B.前者减少后者增大
C.两者都减小 D.无法判断
3.下列实验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
B.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热
D.胆矾溶于水后,向液体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会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4.在①氧化镁②金属锌③硝酸钡溶液④氢氧化钡溶液四种物质中,跟稀硫酸能发生反应且反应中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5.两瓶标签损毁的溶液分别是稀盐酸、稀硫酸,下列试剂中能够用来区分两种溶液的是. (  )
A.锌粒 B.氯化钡溶液
C.紫色石蕊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6.在一定条件下,与NaOH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Fe2O3、Zn五种物质均能发生反应的是(  )。
A.硝酸铜溶液 B.稀盐酸 C.稀硫酸 D.二氧化碳
7.小良同学自制了一种黄色的花汁作指示剂,将花汁加入到不同的试剂中,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
试剂 稀盐酸 食醋 氢氧化钠溶液 食盐水 蒸馏水 草木灰水
颜色 红 红 绿 黄 黄 绿
小良又用花汁测知家中花盆土壤显酸性,你认为可加入上表中的(  )来改良花盆里的土壤.
A.食醋 B.食盐水 C.蒸馏水 D.草木灰水
8.你经常做家庭小实验吗?根据你的经验,下列家庭小实验不成功的是(  )
A.用肥皂鉴别家庭用水是否是硬水
B.用食盐水除去水瓶中的水垢
C.用食醋和小苏打制取二氧化碳
D.用花瓣制作指示剂,检查纯碱溶液的酸碱性
9.下列物质,不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是(  )
A.Na B.CO2 C.Al(OH)3 D.Fe2O3
10.如图所示装置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是(  )
A.确认 CO2 和 NaOH 已发生反应
B.制取并收集 CO2 气体
C.比较 MnO2 和 Fe2O3的催化效果
D.形成蓝色喷泉
11.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有多种,其中推理是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硝酸银溶液可以用来检验氯离子,滴加硝酸银溶液能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的物质一定是稀盐酸
B.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C.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发热现象,但是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
D.碱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12.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
食物 葡萄汁 苹果汁 牛奶 鸡蛋清
pH 3.5~4.5 2.3~3.4 6.4~6.5 7.7~8.0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葡萄汁和苹果汁均显酸性 B.牛奶和鸡蛋清均显碱性
C.苹果汁比葡萄汁的酸性强 D.胃酸过多的病人不宜多吃苹果
二、填空题
13.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是学好科学的重要方法.在学习了碱的性质后,小红同学总结了氢氧化钙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即氢氧化钙与图中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氢氧化钙与酸碱指示剂反应,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    色,
(2)利用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的性质,可以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少量的氢氧化钙杂质,请写出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
14.除去粗盐中含有的氯化钙、氯化镁等杂质的操作有:①溶解;②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③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④过滤;⑤加入适量稀硫酸;⑥蒸发、结晶。
(1)过滤后溶液中的溶质有几种   。
(2)上述实验中还有不足之处,请你加以改正   。
(3)请写出加入NaOH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5.“共享单车”(自行车)的构件有:橡胶轮胎、铁车架、塑料把手、不锈钢钢圈等.其制作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橡胶和   ;铁车架的表面刷油漆能防止锈蚀,其原因是   ;用硫酸除铁锈(Fe2O3)的方程式为   .
16.现有两瓶无色溶液分别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请用三种不同的方法鉴别(不要求写出具体的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只需要写出所用试剂)   、   、   。
17.用下列物质的序号选择填空:①食醋 ②熟石灰 ③稀盐酸 ④碳酸钡 ⑤氢氧化铝
a.农业上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b.能治疗胃液中胃酸过多药物的是   ;
c.工业上通常用来除铁锈(Fe2O3)的是   .
18.碱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   色,本质是碱在水中会解离出   (填化学符号).请写出一个中和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三、综合题
19.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甲、乙、丙三位同学对某化工厂的污水取样后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I.用pH试纸检测污水的酸碱性。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甲同学:取pH试纸于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7.
乙同学:取pH试纸于表面皿上,先用蒸馏水湿润,再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7。
丙同学:取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中,测得pH <7.
以上三位同学中操作规范的是   同学。
(2)Ⅱ.利用中和反应原理测定污水中污染物(设为盐酸)的质量分数。甲、乙两同学设计的方案分别如图甲、图乙所示:
甲同学取少量图甲所示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3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于是得出了“两种物质已恰好中和”的结论,甲同学的结论是否正确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
(3)乙同学按图乙方案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NaOH溶液必须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当观察到   现象时,
停止滴加NaOH溶液,此时可认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4)若要除去污水中的盐酸,从环保、原材料成本等角度考虑,最好选用   。
A NaOH
B Ca(OH)2
C Fe2O3
D CaCO3
(5)若图乙方案实验中共消耗了NaOH溶液20g,请计算:
①20g NaOH溶液中溶质质量=   g.
②污水中HCl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列式计算)
20.对知识的归纳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在学习了碱的性质后,小红同学总结了氢氧化钙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即氢氧化钙与图中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氢氧化钙与酸碱指示剂反应,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   色,原因是氢氧化钙溶液中含有   (填离子符号)。
(2)利用氢氧化钙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可以在建筑业上砌砖抹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1.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1)【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   性,还可能呈   性.
(2)【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无色酚酞试液变    溶液呈碱性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溶液呈   
(3)【分析与思考】
(1)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    (填写微粒符号).
(2)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钙粉末,若观察到   ,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22.图1是关于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的思维导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性质①,将无色酚酞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呈   色。
(2)性质②,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图2表示该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曲线,n点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3)依据性质③,除去硫酸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化学方程式为   。
(4)性质④,将氢氧化钠固体和某种盐混合研磨,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推测这种盐可能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2.【答案】C
3.【答案】A
4.【答案】C
5.【答案】B
6.【答案】C
7.【答案】D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A
11.【答案】C
12.【答案】B
13.【答案】红;Ca(OH)2+Na2CO3═CaCO3↓+2NaOH
14.【答案】(1)三种
(2)⑤中应加入适量稀盐酸
(3)
15.【答案】塑料;隔绝O2和H2O;Fe2O3+3H2SO4=Fe2(SO4)3+3H2O
16.【答案】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pH试纸
17.【答案】②;⑤;③
18.【答案】蓝;OH﹣;HCl+NaOH═NaCl+H2O(合理即可)
19.【答案】(1)甲
(2)不正确;溶液呈蓝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过量
(3)无色溶液刚刚变为红色时
(4)D
(5)0.008;0.0365%
20.【答案】(1)红;OH-
(2)
21.【答案】(1)酸;中
(2)红;酸性或中性
(3)OH﹣;有气泡冒出; Zn+2HCl=ZnCl2+H2↑
22.【答案】(1)红
(2)NaCl、NaOH
(3)
(4)铵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