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教学方案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教学目标
1.认识“室、靠”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图、课”等9个字,会写“图画、老师”等12个词语。
2.能积累“靠”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3.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4.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教学重点
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1)出示生字:我会读
shì kào ér bān hā dào shěn
室 靠 而 班 哈 倒 审
yè sù shǎng qiǎng xī yuè huì
页 肃 晌 抢 嘻 悦 悔
(2)出示生字:我会写
tú kè bǎi zuò shì
图 课 摆 座 室
jiāo hā yè qiǎng xī
交 哈 页 抢 嘻
(3)出示词语:认识本课词语
图画 老师 讲桌 同学 座位 教室 哈哈大笑
五角星 然后 画纸 神情 角度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1.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至二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一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②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2.学习第三至十六自然段
默读第三至十六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3.学习第十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提问:
(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背诵。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提问:
(1)为什么说老师的话对我来说终身难忘?(板书:终身难忘)
(2)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
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例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板书设计:
13 画杨桃
老师:角度不同 样子不一
要……不要……
我:终身难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