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回延安》课件(共44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回延安》课件(共44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6.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9 14:32:18

内容文字预览

(共44张PPT)
语文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回延安
贺敬之
新课导入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又一批进步青年奔赴延安,在延安学习、生活、战斗、成长,和延安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他们离开延安奔赴全国各地。这些人离开延安后,对延安魂牵梦绕。若干年后,他们回到延安看到那熟悉的山山水水和热情的乡亲们时,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贺敬之的《回延安》,体会一下这种心情。
《回延安》演唱
学习目标
1.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朗读诗歌,概括诗歌每部分的内容;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
2.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学习综合运用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和比兴手法;
3.体会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情以及对革命事业和人民的热爱之情,培养爱国情操。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01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
贺敬之,1924年生,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山东枣庄市峄县人(今山东台儿庄)。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1956年用陕北“信天游”形式创作了诗歌《回延安》。主要诗歌集有《朝阳花开》、《乡村的夜》、《放歌集》、《雷锋之歌》、《贺敬之诗选》等。
写作背景
本诗选自《贺敬之诗选》。1940年至1946年,贺敬之一直在延安学习、工作,与当地军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56年,诗人贺敬之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大会期间,诗人受到革命老区人民的热烈欢迎,目睹延安城的新貌,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回延安》。
知识链接
信天游欣赏:阿宝——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信天游本是民歌的一种,属于山歌性质,流行于陕北一带。曲调淳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歌词一般是上下两句构成一节,经常是上句比兴(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先说其他事物,引来要说的事物) ,下句点题。短的只有一节,长的可达数十节。每节的上下两句都押韵,多节可连用一韵,也可以换韵。歌手演唱时,用同一曲调(有时稍加变化)反复演唱。
《回延安》是采用“信天游”形式写成的现代诗,其新意在于:(1)描写革命生活,抒发革命情感;(2)多用普通话而少用陕北方言;(3)比兴句少,直接叙事抒情的诗句居多。
知识链接
1.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的一种诗歌形式。现代诗一般不拘形式和韵律,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2.现代诗按形式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按体裁可分为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等,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等。
3.我国现代诗发展史上出现的重要的诗歌流派有:新月派(代表诗人有闻一多、徐志摩等)、九叶派(代表诗人有辛笛、穆旦等)、朦胧派(代表诗人有北岛、舒婷、顾城、海子等)等。
预习检测
羊羔羔( ) 搂定( ) 白羊肚( )
糜子( ) 黍类( ) 油馍( )
气喘( ) 眼眶( ) 树梢( ) 
满窖( ) 脑畔( )
gāo
lǒu

méi
shǔ

chuǎn
kuàng
shāo
jiào
pàn
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méi
糜子

糜烂


羊肚

肚子


店铺

铺路

多音字
预习检测

méi
糜子


风靡全球


油馍


漠视


模型
形近字
预习检测
【几回回】:
【糜子】:
【米酒油馍】:
【脑畔上】:
【鸡毛信】:
【留脚印】:
【赤卫军】:
预习检测
一回又一回。陕北方言里,量词的构成方式往往用叠字,表示数量多。课文中另有“一口口”“几辈辈”等,都有“一……又一……”的意思。
一种果实形状像小米,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黍米酿的酒和油炸的黍米面饼。
这里指窑洞的顶上。
抗战期间流行于根据地的一种黏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课文中的意思是,毛主席在那里住过,留下了革命的足迹。
就是赤卫队,指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里不脱离生产的人民武装组织。
解释下列词语
(1)要注意两句一韵的特点,读出韵味,每小节停顿适当。
(2)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速度较快,以突出心中的激动;第二部分,适当减慢,突出怀念和感激之情;第三部分,注意节奏的轻快,突出亲切和热烈;第四部分,注意用明朗的语调,突出喜悦、赞美之情;第五部分,朗读时注意加强力量,以歌颂的语调将激情集中、强烈地表达出来。音量要适中。
(3)既要注意每一部分的特色,又要注意整体上的联系和内容上的对照、比较,在朗读时体现出诗歌内容的层次和感情的层次。
朗读指导
回延安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的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档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进/亲人怀……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头坐。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亲人/见了/亲人面
双眼的眼泪/眼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朗读指导
点我放课文朗读

激动、跳跃

深厚

真挚、亲切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
母亲延安/换新衣。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的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队,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朗读指导

热情、明快

激越、昂扬
整体感知
读课文,完成如下任务:
1、诗人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2、提炼关键词,概括出各节诗的主要内容。
全诗以诗人离别十年后重返延安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为线索,即”重逢——回忆——赞美——展望”
①回延安——激动满情怀
②忆延安——圣地养育我
③话延安——欢聚话今昔
④看延安——旧貌换新颜
⑤颂延安——圣地大贡献
3、延安是以怎样的形象出现在贺敬之的诗歌中的?
明确:延安是以一位“母亲”的形象出现在诗歌中的。具体语句: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母亲延安换新衣”
“再回延安看母亲”
......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4、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的情感不是单调的,而是多层面的。
激情
喜情
豪情
回到延安时激动万分
见到亲人时喜不自胜
展望延安未来豪情万丈
《回延安》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进/亲人怀。
诗歌赏析
1、齐读第一小节,你从哪些语句中能读出诗人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
连用“莫要”“莫把”两个带有祈使语气的词语,表现了诗人重回延安时不能自己的激动心情。
动作描写。一“抓”一“贴”逼真的动作,表现了诗人见到延安时的激动情景。一个“搂”字,则写尽了诗人对延安的怀念之情。
运用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延安称作母亲,生动形象地抒发了回到延安时欢喜激动的心情。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杜甫川、柳林铺、红旗拟人化,表现出作者重回故地的激动和无限喜悦之情。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白羊肚手巾”具有陕北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在这里代指延安的“亲人们”;“迎过延河来”表现了延安父老高涨的热情。
一个“扑”字干净利落地写出了作者看到延安的亲人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武功秘笈——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
1.理解动词的含义,把握所写对象的特点;
2.结合语境,分析人物所表现的人物的心理活动(性格);
3.体会动词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精神品质)。
诗歌赏析
诗歌解析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2、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二小节,思考这一小节是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当年延安生活的,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运用比兴,以“树”起兴,写出了诗人与延安亲人血肉相连的亲密关系。连用三个“亲”字,写出了诗人对延安的感受。
运用比兴手法,写诗人如羊羔一般吸着乳汁,眼望着妈妈。是母亲的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写出了延安母亲对诗人的养育之恩。
诗人运用比兴的手法,写延安在思想、生活上对自己的养育,字里行间流露出无限的热爱、眷恋之情。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02
第二课时
诗歌解析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头坐。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亲人/见了/亲人面
双眼的眼泪/眼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3、第三小节主要写诗人与延安亲人相见时的场景,说说作者是如何描述团聚的热烈场面和三代人欢喜、变化及畅谈的情景的。
渲染延安人民热情招待客人的浓烈氛围。
“不透风”“脚步声”写出了来团聚的人多。
表现出老人见到当年共同战斗过的诗人而满心欢喜的情景。
“争抢”写出孩子们的天真活泼,显示了亲人团聚时的高兴心情。
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亲人团聚时热烈交谈的情景,表现了人们欢欣激动的心情。
诗歌解析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
母亲延安/换新衣。
4、第四小节的中心句是什么?诗人是怎样围绕这一中心展开描写的?
“母亲延安换新衣”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明变化大,看也看不过来。
过渡句,承上启下,写出了延安城在诗人心中鲜明生动的形象。
运用排比和叠词,富有陕北方言的特色,突出延安城一派整齐优美、兴旺发达的景象。
诗歌解析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的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队,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5、朗读第五小节,说说作者是怎样简练地写出延安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的。
使人联想到大好的革命形势,写出了延安在革命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脚印”既是人民领袖的脚印,也是中国革命的脚印。
“照”字揭示了革命思想的指导作用。“喊”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延河滚滚的涛声,气势非凡。
“延河”代表着延安的革命精神,表明延安革命精神将领导人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以豪迈的语气再次抒发诗人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
1、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延安人民的什么特点?
明确:表现了延安人民热情好客、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
2、把“回延安”改成“去延安”“到延安”,行不行?为什么?
合作探究
明确:不行,“回”字说明作者犹如一个远离家乡、久别母亲的孩子回到了家乡,回到了母亲的怀抱,更能表达出诗人与延安有一段特殊的经历和特殊的感情;“回”是全诗的诗眼,全诗紧扣一个”回“字,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抒发了对延安的热爱和赞颂,如改为”去“”到“没有上述表达效果。
合作探究
3、这首诗具有浓郁的陕北地方特色,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①采用“信天游”的形式。这首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富有浓郁的陕北风情。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如“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两行一节,上行中的“谷”和下行中的“书”押“u”韵,句式整齐。“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两行一节,上行中的“你”和下行中的“衣”押“i”韵,句式参差不齐,形式活泼。
②描写陕北农村的生活场景,富有地方特色。如“白羊肚手巾红腰带”“米酒油馍木炭火”“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等,都打上了延安烙印,富有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
③陕北方言的运用,使地方特色更为浓郁。如多次出现叠词“几回回”“树根根”“羊羔羔”“白生生”“ 一口口”等,一些儿化词“紧紧儿”“手把手儿”等。
合作探究
4、这首诗具有怎样的民俗内涵?
1.具有陕北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等,是陕北乡村特有的景观,读者可能未曾见过,所以读来新奇。
2.打上革命记号的新民俗。
如“红旗飘飘把手招”“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枣园的灯光照人心”等描写,都带有红色意象,是那个年代的诗歌中经常见到的。
3.具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人物形象、人物语言和人物行为。
如“白羊肚手巾红腰带”“老爷爷进门气喘多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等,都是简笔勾勒,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同样具有民俗意义。
拓展探究
在那个年月,为了革命信仰,为了建设新生活,在老一辈的革命者们的精神教育和影响下,延安人民经过了自己的努力,生活不断的好起来,那么在今天,这种“延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吗?
延安精神
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 重温红色岁月
拓展探究
延安精神是: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
默默无闻、勇挑重担的“骆驼精神”......
延安是历史的教科书,有关中国革命运动的问题在这里都有它的章节,有着极为详尽的阐释和说明。革命选择了延安,延安孕育了革命,哺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拓展探究
延安精神的精髓
当代价值
脚踏实地 知难而进
胸怀天下 坚定方向
自强不息 谦虚谨慎
拓展探究
《回延安》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新诗。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回忆延安的战斗生活,赞颂延安的巨变,展望延安的未来,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了心中对母亲延安的眷恋。
文章主旨
诗人自始至终把握住了对母亲延安的感情,通过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祝延安五部分内容来倾吐自己的激情。抒情方式上既有直接倾吐,又有间接抒情。或用动词,或描写,使感情抒发既酣畅淋漓,又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作品中思想感情一步步升华。
诗人踏上延安的土地、见到延安的亲人,从“手抓黄土教不放,紧紧地贴在心窝上”“一头扑在亲人怀”等诗句看出,诗人产生的是激动、喜悦的感情;
诗人回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描写和延安亲人欢聚畅谈的情景及看到延安的新面貌之后,爱延安、爱革命、爱人民的感情达到了高潮;
当诗人又要离别延安时,从结尾两句诗可以领会到,诗人难舍难分的惜别之情上升到了巅峰。
让我们再次大声地朗读这首诗歌。
课堂小结
1.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糜子(mí)  延安(yán)  柳林铺(pù)
B.心窝(wō)  白羊肚(dù)  油馍(mó)
C.肩膀(bǎng)  眼眶(kuāng) 登时(dēng)
D.气喘(chuǎn) 浪花(làng)  明镜(jìng)
【解析】A项中“糜”应读“méi”;B项中“肚”应读“dǔ”;C项中“眶”应读“kuàng”。
D
课堂检测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心口呀莫要这么历害地跳
B.红旗飘飘把手招
C.满窖里围得不透风
D.保卫延安你们废了心
【解析】A项中“历”应改为“厉”;C项中“窖”应改为“窑”;D项中“废”应改为“费”。
B
课堂检测
3.下列句子中运用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比喻)
B.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
C.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借代)
D.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
【解析】A项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A
课堂检测
4.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进亲人/怀……
B.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C.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D.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解析】A项应为“一头/扑进/亲人怀”。
A
课堂检测
5.下列各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登时:立刻
B.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脑畔上:头上
C.我梦见鸡毛信来  鸡毛信:一种粘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D.天南海北想着你  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地方又各不相同。
课堂检测
B
板书设计
回延安
回延安——激动满情怀——兴奋
忆延安——圣地养育“我”——感激
话延安——欢聚话今昔——喜悦
回顾历史
展望未来
看延安——旧貌换新颜——赞美
祝延安——圣地大贡献——热爱
谢谢聆听
谢谢观赏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