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伴性遗传(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

文档属性

名称 2.3伴性遗传(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3-10 09:4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3节 伴性遗传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程标准与本节对应的“内容要求”是:“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和性别相关联”,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组织学生课外开展人类红绿色盲的调查活动,归纳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
2.比较多种伴性遗传的图解,归纳伴性遗传的特点。
3.培运用伴性遗传规律,提出相关的优生建议。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伴性遗传的特点。
教学难点
运用伴性遗传理论分析解决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三、教学设计思路
首先以本节的“问题探讨”中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这两种遗传病切入,为讲解伴性遗传做铺垫。接下来通过两种病的实例,根据两种遗传病的讲解伴性遗传有什么特点,讲解伴X隐性遗传病和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最后联合实际,讲解伴性遗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四、教学步骤
1.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用课件展示几张红绿色盲的检查图,问同学们这里面画的是什么?
教师活动:据调查,在红绿色盲患者中,男性患者远远多于女性患者;再用课件展示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患者照片,但这种病的患者是女性多于男性,提出以下问题:
1.为什么这两种遗传病在遗传上总是与性别有关?
2.为什么这两种遗传病与性别相关的表现不同?
教师活动:讲解以上问题,讲解要点为:
(1)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很可能位于性染色体上,因此这两种遗传病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
(2)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虽然都位于X染色体上,但红绿色盲基因为隐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为显性,因此,这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现不同。
教师活动:联想上节课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过程中,F2白眼果蝇都是雄性,从而引导学生作出控制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假说,从而引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2.新课讲授
一、人类红红绿色盲
教师活动:将一张道尔顿的图片呈现给学生们看,问是否认识这个人,然后由老师讲解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故事,从而引出红绿色盲病。
教师活动:展示人类X、Y染色体的扫描电镜图片。
教师活动:讲解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女性的一对性染色体是同型的,用XX表示;男性的一对性染色体是异性的,由XY表示。所以,如果某一种遗传病是伴性遗传的,那么它有几种可能?
学生回答:思考后回答: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伴Y染色体遗传病。
教师活动:利用课件展示教材P35思考讨论中的图,边展示边讲述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
教师活动:讲解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写法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同,不仅要写出基因,还要表明位于的染色体。色盲基因就需要写成Xb。引导学生总结下表: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表现型 正常 正常(携带者) 色盲 正常 色盲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看课本,思考讨论中的问题。
教师活动:讲解以上问题:讲解要点为:
(1)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红绿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
(3)Ⅰ1:XbY;Ⅰ2:XBXB或XBXb ;
Ⅱ1:XBXb ;Ⅱ2:XBY;Ⅱ3:XBXb ;Ⅱ4:XBY;Ⅱ5:XBXb;Ⅱ6:XBY;
Ⅲ5:XBY;Ⅲ6:XbY;Ⅲ7:XbY;Ⅲ9:XBXB或XBXb 。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说出几种婚配方式,并进行讲解。
教师活动:讲解:(1)色觉正常的女性纯合子和一个男性红绿色盲患者结婚
在他们的后代中,儿子的色觉都正常,女儿都是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结论:父亲的红绿色盲基因传女不传男
(2)红绿色盲基因的女性携带者和一个正常的男性结婚
在他们的后代中,儿子:1/2正常,1/2红绿色盲,女儿则都不是红绿色盲,但是有1/2是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结论:儿子的红绿色盲基因一定是从母亲那获得
(3)女性红绿色盲患者和正常男性结婚
后代中儿子全部是色盲,女儿是携带者
(4)女性红绿色盲携带者和男性患者结婚
后代中:儿子:1/2正常 1/2 红绿色盲 女儿:1/2是色盲,有1/2携带者
结论:儿子的红绿色盲基因一定是从母亲那获得,女儿的红绿色盲基因父母双方各提供1/2。
教师活动:讲解课本P36讨论中的问题:
(1)子女的基因型和表型共有4种,即XBXb(女性携带者)、XbXb(女性色盲)、XBY(男常)、XbY(男性色盲),且概率都是四分之一。
(2)利用课件展示。
教师活动:通过上面讲解,我们知道红绿色盲是伴X隐形遗传病,那么伴X隐形遗传病的特点是什么?
教师活动:讲解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从而引出伴X隐形遗传病的特点:(1)男性患者的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也只能以后只能传递给女儿;
(2)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二、抗维生素D佝偻病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37,了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特点,并要求学生完成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图解。
教师活动:与学生共同总结出其遗传特点如下(也即伴染色体的显形遗传规律)
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②具有世代连续的现象;
③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教师活动:补充伴Y遗传病的特征。
三、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P37,了解伴性遗传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
教师活动: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性别决定的方式有哪几种?
(2)如果家里养了芦花鸡,怎样才能多养母鸡,多得鸡蛋?
(3)有一对新婚夫妇,妻子是血友病患者。假如你是一名医生,你将建议他们生男孩还是生女孩?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却生了一个色盲男孩。则他们再生一个色盲男孩的几率是多少?再生一个男孩是色盲的几率又是多少?
教师活动:讲解以上问题,并针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总结。
五、板书设计
第二章 第3节 伴性遗传
一、人类红绿色盲
人类红绿色盲的发现
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二、抗维生素D佝偻病
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特点
三、伴性遗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