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题破山寺后禅院
微型知识一
题:题诗。唐初开始,题壁成风。题诗墙壁,主要是禅寺壁、邮亭壁、楼壁等。
如苏轼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微型知识二
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为寺,初名“大慈寺”。后改名“福寿寺”,因寺在破龙涧旁,故又称“破山寺”。破山寺因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而享誉千载。
微型知识三
常建
开元十五年,诗人常建与王昌龄同榜高中,进士及第。理想近在咫尺,颇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的骄矜(jīn)。曾任县尉。后仕途失意,热情锐减。转而寄情山水,徜徉诗句,以浇心中块垒。机缘巧合,失意诗人,遇见古寺。
微型知识四
这首诗意味隽(juàn)永、家喻户晓、饱受好评。山水田园诗中名篇,语言魅力与禅意精神独特。
初读感知
一读:读准字音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 禅chán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lài此都dōu寂,但余钟磬qìng音.
初读感知
二读:读准停顿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初读感知
三读: 词语理解
题:题诗
破山寺:兴福寺
禅院:寺院
初日:早上的太阳
照:照耀。
曲径:弯曲的小路
山光:山中景色
悦:使……快乐
空:使……消失
人心:尘世之心(儒家的出仕)
万籁:各种声响
但:只是
钟磬:佛教法器
再读知意
自由读,并用自已的话描述这一首诗.
再读知意
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 弯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研读品味
扣住字,结合句,品味意。
首联:披文析境
颔联:想象解意
颈联:议论明心
尾联:寻法品味
首联:披文析境
第一层次:“清晨”点明时间是早上,“初日”点明天气是阳光明媚。“初”与“清晨“相呼应。“古寺”点明地点是古老的寺庙,“高林”点明周围环境。“古寺”与“高林”相呼应。
第二层次:“古寺”“高林”“初日”这些意象从时空共同营造了一种清幽的环境。“入”“照”这些动词将这种环境加以深化。
首联:披文析境
第三层次:“清晨”和“初日”都有明亮之意,象征着佛法的智慧之光,启蒙众生和诗人自己。清晨”和“初日”是轻柔的、年轻的、敞亮的。“古寺”是道的象征,道在清晨的光亮中得以显明。“高林”神秘幽深。 “古寺”和“高林”是庄严的、年老的、有深度的。时光流逝,浮华褪去,古寺常新,佛法常在。至此,禅境的营造得以完成。
颔联:想象解意
第一层次:“曲径”写出通向“幽深处”的路弯弯曲曲,很难走。“花木深”与前面“幽”呼应。
第二层次:“花木深”刻画了绿树掩映中寺院的幽静之美,但要到达样的地方却要经过“曲径”,要想取得好的结果要经历一些困难才能完成。
颔联:想象解意
第三层次:禅房,是佛家修行的地方。诗人想去这花木扶疏的“禅房”,必然要经过“曲径”。现实到达易,心境弥合难。弯曲小径象征了修行之路的漫长,极似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把“花木”看作“世界”的代名词,“花木深”说明禅就在世界的深处。
颈联:议论明心
第一层次:“山光”写自然风光,“潭影”是自然风光的具体体现。“山光悦鸟性”写天 ,“潭影空人心”写地。
第二层次:“山光”为可让鸟快乐?“潭影”为何让人心清净?发表观点。
写出环境的优美,安静。想到八上《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有异曲同工之妙。淡淡名利之心渐出水面。
颈联:议论明心
第三层次:鸟儿真的快乐了吗?人心真的空了吗?发表观点。
“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 初日挂梢,古木参天,山光使得诗人心情愉悦。诗人也觉得鸟儿在枝头心情愉悦。眼前禅房、寺塔、空心亭的倒影使得这位儒家子弟瞬间顿悟:佛门即是空门,即是摆脱名利之心。 “潭影空人心”,“潭影”是清澈的、澄明的、平静的,故能反照如镜,使人脱去世俗纷扰,觉察自己内心的真实。
尾联:寻法品味
第一层次:“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以动衬静的效果,表面写听见钟磬音,实际写周围特别安静。与口技的写法相似。极似“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第二层次:这一句承接上文,暗喻各种杂念都消失了,只听见大自然的声音。
尾联:寻法品味
第三层次: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音,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钟磬音”象征佛法的声音,只有心极静方能听到。
此时的诗人已经进入禅境,流露禅意,参透禅心。这钟磬音既是现实的存在,也是诗人心中禅味的回响。此联是上一联的补充,也是全诗的中心。诗人领略这空门忘情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闷的情怀。
比读探究
与文中诗对比,找出不同之处,说说其效果
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比读探究
与文中诗对比,找出不同之处,说说其效果
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
“明”字表现晨曦的光芒给高林带来了微微的明亮。而如果是“照”,太阳岂非要升到当头高空才能算上“照”?如此时辰,又怎能表现出诗人急于入寺瞻仰的心情呢?所以,“明”更能体现急切的心情,与”初”更对应。
“竹”的意象一般蕴含着几种含义:一是坚忍不拔,志存高远的品质精神;二是隐逸的情怀;三是洒脱孤傲的高洁情操。此处,“竹”这一物象更符合作者当时为官失意而入沉静悠远之古寺时感受到的隐逸思绪。一个“幽”字,禅境若现。而“禅房”与“花木”相互掩映,与前面的“幽”字相映成趣,意境浑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