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守株待兔》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 守株待兔》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8 23:0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守株待兔
5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齐读课文,读完说一说故事大意。思考:兔子为什么而死?
朗读课文
探究起因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的人,表示人物身份

碰撞
句意:宋国有个农夫。他的田里有个树桩。一天,一只奔跑的兔子撞在树桩上,折断脖子死了。
折断脖子
树桩
说一说
农夫此时会怎么做,怎么想?
农夫喜出望外,捡起兔子,跑到集市上,用卖兔子换来的钱饱餐了一顿。
农夫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兔子就好了,何必辛辛苦苦种田呢?
农夫是怎么做的?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于是
放下
代词,代指农夫
耕田的一种工具
希望
又,再
句意:于是放下他的农具守在树桩旁,希望再次收获撞死的兔子。
观察课本插图,农夫在等待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想些什么?
风吹、日晒、雨淋,家人、邻居的劝阻……
说一说
兔子啊兔子,快点儿撞到树桩上来吧!这样我就不用辛苦干活啦,等着捡现成的多好!
田里的草已经长得比庄稼还要高了,种田人还坐在树桩旁边等着,一边等一边想:
田里的庄稼都已经死掉了,种田人依然坐在树桩旁边等着,一边等一边想:
草那么深了,拔不拔呢?不行,说不定等会儿就有兔子跑过来了……
再等等,今天一定能捡到兔子……
指导朗读
为了肥美的兔子,这个农夫不吃饭、不喝水,他——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为了肥美的兔子,这个农夫不听邻居的劝告,也不管家人的劝阻,他——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指导朗读
烈日炎炎,地里的禾苗仿佛在呼喊:我快要渴死啦,谁来帮帮我?农夫却——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寒风呼啸,地里的庄稼仿佛在哭泣:我们要冻死啦,谁来救救我们?这个农夫仍然——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农夫天天这样守在树桩旁等待撞死的兔子,结果如何?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被……嘲笑
句意:他再也没能得到兔子,而自己却被宋国人嘲笑。
种田人偶然得到兔子后,不再劳动,最后再也没得到兔子。他的耕地也荒了,他愚蠢又贪婪的想法,令宋人发笑。
种田人为什么会被宋人笑?
探究:你觉得这个农夫怎么样?你想对他说什么?
农夫愚蠢可笑。兔子撞死在树桩上,被农夫捡到,只是一次偶然事件。
农夫懒惰。他捡到一只兔子就妄图不劳而获,最终一无所获。
说一说
你从这则寓言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守株待兔
不主动努力而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收获
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不要存有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
不要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有一次没认真复习居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之后就想着不用好好学习也能取得好成绩。
生活中有没有和守株待兔的农夫类似的人呢?
偶尔买一次彩票中了奖,之后就寄希望于靠中奖过日子。
兔 株, 而死。
走触
折颈
宋人有 。
中有 。
耕者


指导朗读
兔 复得,而身为 。
不可
宋国笑
因 而守株,冀 。
释其耒
复得兔
南辕北辙
默读《南辕北辙》,和同桌用自己的话互相讲一讲这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乘着马车在大路上飞跑。
他的朋友看见了,叫住他问:“你上哪儿去啊?”
他回答说:“到楚国去。”
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边走啊?”
他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拓展阅读
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他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朋友摇摇头,说:“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啊!”
他说:“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
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他的马越好,车夫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
——根据《战国策·魏策四》相关内容改写
有一个人想要去南方的楚国,他赶着马车,朝着北边跑得飞快。别人提醒他走错了方向,他说自己的马跑得快、车夫赶车技术好、盘缠带得多。结果离楚国越来越远。
先来说说故事大意吧!
错在走错了去楚国的方向,离目的地越走越远。
错在思考问题的角度有偏差,以为只要条件准备得充足,不管朝哪个方向都能到达目的地。
错在没明白别人话语的意思,不能认识自己的问题。
小组讨论,说说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哪儿?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方向错了,条件再有利,也会离成功越来越远。
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讨论交流:《守株待兔》和《南辕北辙》中的两个人有什么异同?
两个人都不动脑筋,做了愚蠢的事情。
一个做事不努力,妄想不劳而获;另一个虽然努力,但是方向不对,劳而无功。
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
本书精选多则经典寓言故事,文字活泼清新、内容简练精要、故事短小精
悍、风格轻松幽默。许多寓言读
起来令人捧腹之余,也常常引人
深思,给人以深刻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