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有人脸的器物(三星堆青铜面)(教案 表格式)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有人脸的器物(三星堆青铜面)(教案 表格式)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3-03-09 07:5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材 册数 课题 5.有人脸的器物—三星堆青铜面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夸张、变形等方法制作一张具有三星堆特点的陶艺作品,进一步提高创造能力。 2.感受三星堆面具的特点,学习泥板成型等制作方法,创作有三星堆面具特点的陶艺作品。 3.感受中国陶艺的魅力,了解三星堆青铜人面具的文化内涵,体验陶艺制作的乐趣,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拓展美术视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三星堆面具的文化内涵,体验陶艺制作的乐趣。 教学难点:运用夸张、变形等方法,设计创作出具有三星堆青铜人面具特点的陶艺作品。
2.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导入 播放视频洋洋的奇妙之旅开启三星堆探秘之旅。 教师:洋洋的经历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学生:青铜面具.... 教师:有哪些同学去过三星堆博物馆呢?请一位同学分享去三星堆博物馆的感受。 学生:学生分享... 教师:同学们想不想进一步揭开青铜人面具的神秘面纱? 通过洋洋的奇妙之旅开启学生的好奇心与想继续探究的兴趣。 激发兴趣
新课探究 新授 出示课题 1.教师:三星堆青铜面具铸造精美,形态各异,在众多青铜面具里有三件著名的“千里眼、顺风耳”造型,我们叫它们为青铜纵目家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纵目家族的面部有什么特征?它的面部特征和我们人脸一样吗?谁来总结一下纵目家族面部的整体特征?五官分别又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夸张、变形 教师:板书:板书: 整体:夸张、变形 眉毛:长刀眉 眼:千里眼 鼻:蒜头鼻 耳:顺风耳 嘴:阔口闭唇 额头:装饰物 教师:这样的青铜像是不是非常的有意思呢?坐落在我们四川广汉的三星堆遗址还被评为“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那么邱老师想请同学们思考,我们可以怎样将三星堆文化传承下去呢? 今天邱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种传承方法---陶艺。 2、介绍陶艺历史 教师:陶艺是中国的传统古老文化,是一门既年轻又古老的艺术。它的原料是泥土,经过火的洗礼,竟成为釉光璀璨,美轮美奂的器物。同学们回忆一下,陶艺有哪些制作方法呢? 生:泥板成型、手捏成型 板书:手捏成型、泥条成型、泥板成型、拉坯成型。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老师主要采用了哪种制作方法?(观看教师示范视频) 教师:老师在制作五官的时候运用了哪些小技法呢? 板书:揉、捏、搓、粘、刻、压 积极回答问题,总结三星堆面具五官的特点,明白其在五官表达上的重要性。怎么构图。 学生观看视频,领会技术要领,同时激发创造思维。 在接口处涂抹泥浆。 利用其他小视频连接,如泥条、小叶片等。 仔细领会泥板成型的要领,可结合小尝试反馈、检验领会程度。 让生更好的投入课堂 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人类五官的差别。 以直观的示范传授技法,激发创新。
艺术实践 三、艺术实践 教师:小组讨论,完成设计图 制作要求: 1、用陶艺创作方法制作一个具有三星堆特点的面具 2、造型新颖独特,五官表情夸张有趣 3、根据制作的器物特点给它起个别致的名字。 学生小组完成一件三星堆面具作品。 技术要点: 通常泥板厚度为1厘米左右。 作品富有童趣。 面具五官丰富。 理论联系实践,完成艺术创作。
评价拓展 四、展示交流 请学生将作品放置在展台,进行生评、师评 教师:你们想知道我们的制作的作品怎么变成成品的吗?展示成品(视频展示制作过程) 板书:自然阴干——施釉——烧制 五、课后小结 相信同学们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保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必定能在设计制作中创新创造,每一位同学都可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学生评价 激发创新思维,检验学习成果,提升审美水平。
3. 作业设计
用陶艺创作方法制作一个具有三星堆特点的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