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物理高一必修1第二章第六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2017高一上·滨海期末)如图所示,某“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m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5s和2s,关卡刚放行时,一同学立即在关卡1处以加速度2m/s2由静止加速到2m/s,然后匀速向前,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 )
A.关卡2 B.关卡3 C.关卡4 D.关卡5
【答案】C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应用;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解答】解:根据v=at可得,
2=2×t1,
所以加速的时间为t1=1s
加速的位移为x1= at2= =1m,
之后匀速运动的时间为 s=3.5s,
到达关卡2的时间为t2=1+3.5=4.5s小于5s,放行;可以通过,
所以可以通过关卡2继续运动,
从第2关卡到第3关卡匀速运动时间t3= s=4s,
所以到达第3关卡的时刻(从开始运动计时)为 8.5s,7<8.5<12,也是放行,可以通过,
从第3关卡到第4关卡匀速运动时间仍然是,所以到达第4关卡的时刻(从开始运动计时)为
到达关卡4的总时间为1+3.5+4+4=12.5s,12<12.5<14
关卡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5s和2s,此时关卡4是关闭的,所以最先挡住他前进的是关卡4,
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先要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确定何时匀加速何时匀速,再根据云加速和匀速的公式求解 。
2.(2016高一上·吉林期中)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出发骑自行车做直线运动,前1小时内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0.2﹣0.5小时内,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B.0.2﹣0.5小时内,甲的速度比乙的大
C.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小
D.0.8小时内,甲、乙骑行的路程相等
【答案】B
【知识点】运动学 S-t 图象
【解析】【解答】解:A、由图知,0.2﹣0.5小时内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均为零,故A错误.
B、s﹣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甲的斜率大,则甲的速度比乙的大,故B正确.
C、物体的位移等于s的变化量.则知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大,故C错误.
D、0﹣0.6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大,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大,所以0.8小时内,甲的路程比乙的大,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位移图象反映质点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其斜率表示速度,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根据斜率的正负分析速度的方向.物体的位移等于s的变化量.
3.(2017高二下·苏州会考)下列v﹣t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运动学 v-t 图象
【解析】【解答】v﹣t图象中,斜率表示加速度,A、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故A错误.B、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故B错误.C、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D、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v﹣t图象中,斜率表示加速度,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
4.甲、乙两车在同一地点同时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 )
A.它们的初速度均为零
B.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C.t1时刻,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D.0~t1时间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
【答案】B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应用;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解答】 A、由图读出甲的初速度为零,乙的初速度不为零.故A错误.
B、甲图线的斜率大于乙图线的斜率,则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故B正确.
C、t1时刻,两图线相交,说明t1时刻,甲的速度等于乙的速度.故C错误.
D、由图看出,0~t1时间内,乙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较大,则0~t1时间内,乙的位移大于甲的位移.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由图读出t=0时刻的速度即初速度.速度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越大,加速度越大.两图线的交点表示速度相同.根据面积可判断位移的大小.
5.在运动会上,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起跑加速的时间忽略,把他们的运动近似当作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分别作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的位移x、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下,其中能正确反映它们运动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应用;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解答:由题意知甲乙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与乙的速度保持不变,在相等时间t内S甲<S乙,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符合条件的图象是B.
故选:B.
分析: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的路程随时间均匀增加,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他们的速度v保持不变,v﹣t图象时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由图知在相等时间t内,甲的路程S甲小于乙的路程S乙,即S甲<S乙,由 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6.图是某质点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有( )
A.0﹣t1质点做加速运动
B.t1﹣t2质点是静止的
C.t1﹣t2质点做匀速运动
D.0﹣t1质点的加速度比t2﹣t3的加速度大
【答案】B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应用;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解答】 A、0﹣t1质点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正确;
B、t1﹣t2质点速度对应值不为零,故不是静止,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正确;
D、0﹣t1质点图线的斜率数值大于t2﹣t3的斜率数值,故0﹣t1质点的加速度比t2﹣t3的加速度大,D正确;
故选:B.
【分析】速度﹣时间图象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图线与t轴平行做匀速直线运动.图线的斜率等于加速度.
7.如图所示,物块以初速度沿光滑斜面向上滑行,速度减为零后返回.取沿斜面向上为速度正方向,物块的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应用;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解答】物体先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后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得知,两个过程的加速度相同,都沿斜面向下,可以将物体的运动看成一种加速度沿斜面向下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由于加速度不变,则v﹣t图象的斜率保持不变,速度先正后负,故A正确;
故选:A
【分析】本题关键要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及速度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物体先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后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沿斜面向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两个加速度的关系.
8.下列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应用;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解答】 A、此图表示物体的位移不随时间而变化,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位移图象是倾斜的直线,速度不变,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速度不随时间变化,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加速度不变,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符合题意.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加速度随时间不变化的直线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图象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图象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
9.如图所示,物体的运动分三段,第0~2s为第Ⅰ段,第2~4s为第Ⅱ段,第4~5s为第Ⅲ段,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1s与第5s的速度方向相反
B.第1s的加速度大于第5s的加速度
C.第Ⅰ段与第Ⅲ段的平均速度相等
D.第Ⅰ段与第Ⅲ段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答案】C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应用;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解答:A.第1s内与第5s内物体的速度图象都在时间轴的上方,都为正,方向相同,故A错误
B.由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第1s内的加速度为2m/s2,第5s内的加速度为﹣4m/s2,所以第1s内的加速度小于第5s内的加速度,故B错误;
C.第Ⅰ段的平均速度 ,第Ⅲ段的平均速度 ,所以第Ⅰ段与第Ⅲ段平均速度相等,故C正确;
D.第Ⅰ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都相同,而第Ⅲ段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都相反,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v﹣t图象中,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倾斜角越大表示加速度越大,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看物体运动方向就看速度图象是否从时间轴的上方到时间轴的下方.
10.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则该物体( )
A.做匀速直线运动 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一直朝某一方向运动 D.在某一线段上做两个来回运动
【答案】C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应用;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解答】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一直为正值,表示运动方向不变,一直朝某一方向运动,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再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然后重复之前的运动.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分析】速度时间图线中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的方向,结合速度的正负判断物体运动的方向.
11.甲、乙两车在同一地点同时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 )
A.它们的初速度均为零
B.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C. t1时刻,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D.0~t1时间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
【答案】B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应用;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解答】 A、甲物体零时刻的速度为零,乙物体零时刻的速度不为零,故A错误.
B、因为速度时间图象切线代表该位置的加速度,向右上方倾斜,加速度为正,向右下方倾斜加速度为负;图中甲的斜率大于乙的斜率,即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故B正确.
C、t1时间,甲的速度等于乙的速度,故C错误.
D、0~t1时间内,甲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位移)小于乙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位移),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某一点代表此时刻的瞬时速度,时间轴上方速度是正数,时间轴下方速度是负数;切线代表该位置的加速度,向右上方倾斜,加速度为正,向右下方倾斜加速度为负;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时间轴上方位移为正,时间轴下方位移为负.
12.下列图象中,能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应用;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解答】 D、此图表示物体的速度均匀增大,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A、此图表示物体的位置不变,物体静止.故A错误.
C、此图表示物体沿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D、此图表示物体的速度均匀增大,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均匀增大,加速度不变.根据数学知识选择图象:v﹣t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x﹣t图象斜率表示速度.
13.某军事试飞场正在地面上试航一种新型飞行器,若某次试飞中,飞行器在竖直方向飞行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1s内飞行器匀速上升 B.1s~2s内飞行器静止不动
C.3s末飞行器回到地面 D.5s末飞行器恰好回到地面
【答案】D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应用;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解答: A、由图可知,0~1s内导弹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故导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1~2s内物体的速度一直不变,故导弹是匀速上升,故B错误;
C、2s~3s内导弹的速度仍然向上,但均匀减小,导弹仍然是上升的,3s末导弹到达最高点,故C错误;
D、前3s内物体在向上运动,上升的高度为 ;3到5s内导弹下落,下落高度为 ,故说明导弹5s末的位移为零,回到出发点,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的点表示某一时刻的速度,图线能说明物体运动性质;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在某一时间内通过的位移
14.(2016高一上·杭州期中)跳伞运动员从静止在空中的直升飞机上下落,在打开降落伞之前做自由落体运动,打开降落伞之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描述跳伞运动员的v﹣t图象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运动学 v-t 图象
【解析】【解答】解:运动员在空中先做自由落体运动,速度由零开始均匀增加; 打开伞后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故运动员的图象为B;
故选:B
【分析】根据运动员在空中的运动过程可以得出速度的变化,再由v﹣t图象的性质可得出正确答案
15.(2017高二上·姜堰期末)如图所示是某质点沿直线运动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线.对于该图线的认识正确的是( )
A.0~2s内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B.2s~4s内质点处于静止状态
C.0~2s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3s时,质点的速度为2m/s
【答案】C
【知识点】运动学 v-t 图象
【解析】【解答】解:AC、由图象可知0﹣2s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C正确;
B、由图象可知2﹣4s内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D、3s时,质点的速度为4m/s,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v﹣t图象中,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6.物理学史上,用理想 实验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是 .
【答案】斜面;伽利略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应用;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解答】物理学史上,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是伽利略;
故答案为:斜面;伽利略.
【分析】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
17.物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较多,请将研究的对象与所采用的方法进行正确配对,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A B C D)
研究对象:
①伽利略理想实验
②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③研究共点力的合成
部分研究方法:
A比值定义法 B科学的类比推理法 C控制变量法 D等效替代法
问:①对应 ,②对应 ,③对应 .
【答案】B;C;D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应用;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解答】①伽利略理想实验,是通过推论和将斜面实验进行外推得出的,
故选:B.
②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三者关系的实验中,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故选:C.
③研究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中,要求两次拉橡皮筋到同一点,因此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故选:D.
故答案为:B;C;D.
【分析】正确理解比值定义法、理想化方法、控制变量法、科学的类比推理法、极限法、等效替代法等各种方法的物理愿意以及应用即可正确解答.
18.从给出的物理思想方法中选择相应的一个,并将序号填入后面的横线上:质点 ;定义加速度时用了
(A)等效替代 (B)微元法 (C)理想模型法 (D) 极限法 (E)比值定义法.
【答案】C;E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应用;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解答】质点是用来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为了使物理问题简单化,也为了便于研究分析,我们往往把研究的对象、问题简化,忽略次要的因素,抓住主要的因素,建立理想化的模型如质点,所以质点用的是理想模型法.
所谓比值定义法,就是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比值法定义的基本特点是被定义的物理量往往是反映物质的最本质的属性,它不随定义所用的物理量的大小改变.加速度定义式 ,定义加速度时用了比值定义法.
故答案为:C、E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高中物理中的几种物理量定义方法和几个物理模型,注意理想化模型是指从客观存在的事物或过程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简单、近似、直观的模型.
19.如图是伽利略根据可靠的事实进行的理想实验和推论的示意图.请填入合适内容,完成对各示意图的说明.
①如图所示,把两个斜面对接,让小球由静止开始从左侧斜面上高为h处滚下,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达到右侧 高度的斜面上.(选填“相同”或“不同”)
②如图所示,如果减小右侧斜面的倾角,小球到达右侧斜面上的高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来的高度h,但要通过更长的距离.
③如图所示,继续减小右侧斜面的倾角,直到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因不可能达到原来的高度h,就要沿着水平面以 (选填“恒定”或“变化”)的速度持续运动下去.
④伽利略在该实验中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选填“等效替代法”、“理想实验法”或“控制变量法”)
【答案】相同;等于;恒定;理想实验法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应用;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解答】(1)如图(1)所示,把两个斜面对接,让小球由静止开始从左侧斜面上高为h处滚下,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达到右侧斜面相同高度的地方.(2)如图(2)所示,如果减小右侧斜面的倾角,小球到达右侧斜面上的高度要等于原来的高度h,但要通过更长的距离.(3)如图(3)所示,继续减小右侧斜面的倾角,直到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不可能达到原来的高度h,就要沿着水平面以恒定的速度持续运动下去.(4)伽利略在该实验中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理想实验法.
故答案为:(1)相同;(2)等于;(3)恒定;(4)理想实验法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伽利略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的步骤;
②科学认识事物,分析现象和把握物理规律的能力.
③伽利略理想实验是为了验证: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其运动会是匀速的,而且将永远运动下去.
20.伽利略科学思想的核心是 ,他创造了一套物理科学研究方法.
【答案】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结合起来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应用;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解答】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斜面实验,证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通过逻辑推理推翻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重物比轻物下落快是错误的,等等,
其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结合起来.
故答案为: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结合起来.
【分析】解答本题应掌握:伽利略首先创造了一套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和谐地结合起来的科学方法.
21.最早系统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理学家是 ,他研究铜球从羊皮纸上下滚的距离,结果“总是经过的距离与 成正比例,并且在各种不同的坡度下进行实验,结果也都是如此”.
【答案】伽利略;时间的平方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应用;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解答】伽利略是最早对落体运动进行系统研究并得出正确结论的科学家.由运动学公式可知, .故 ,故多次实验下滑的位移与时间平方向的比值一定为定值,伽利略正是用这一规律说明小球沿光滑斜面下滑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伽利略,时间的平方
【分析】小球在斜面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由运动学公式可判断各项是否正确;同时判断该结论是否由伽利略用来证明匀变速运动的结论.
三、综合题(共4小题)
22.一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其运动过程的v﹣t图象如图所示.求:
(1)摩托车在0~20s这段时间的加速度大小a;
(2)摩托车在0~75s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大小 .
【答案】(1)摩托车在0~20s这段时间的加速度
(2)摩托车在0~75s这段时间的位移 平均速度大小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应用;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解答:(1)摩托车在0~20s这段时间的加速度 .(2)摩托车在0~75s这段时间的位移
平均速度大小
答:(1)摩托车在0~20s这段时间的加速度大小a是1.5m/s2;(2)摩托车在0~75s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大小 是20m/s.
分析:(1)v﹣t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由加速度的定义求解.(2)由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求得位移,再求平均速度大小.
23.甲、乙两辆电动遥控玩具赛车(可视为质点),在水平、平行的两条相隔很近的直轨道上玩追逐游戏,某一时刻两车相距最近(可视为在同一位置),从该时刻开始,两车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图示的6s内,求
(1)两车再次相距最近所用的时间;
(2)两车之间的最大距离.
【答案】(1)在前2s内,甲车的位移: ,乙车的位移: ,位移相等,相遇,故两车再次相距最近所用时间为2s.
(2)从第2s末开始,两车的加速度分别为 ,故甲相对乙做速度为2m/s的匀速运动,两车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第6s末,两车相距最远,且相距△x=△vt=2×4=8m.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应用;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解答:(1)在前2s内,甲车的位移: ,
乙车的位移: ,
位移相等,相遇,故两车再次相距最近所用时间为2s.
(2)从第2s末开始,两车的加速度分别为 ,故甲相对乙做速度为2m/s的匀速运动,两车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第6s末,两车相距最远,且相距△x=△vt=2×4=8m.
答:(1)两车再次相距最近所用的时间为2s;(2)两车之间的最大距离为8m.
分析:该题考察了应用速度﹣﹣时间图象解决物体的追击与相遇问题,相遇的条件是两物体运动的位移相等,应用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横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发生的位移、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求解.
24.升降机提升重物时重物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利用该图象分析并求解以下问题:
(1)画出物体在0~8s内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2)物体在8s内的位移.
【答案】(1)由于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物体在0﹣2 s内的速度方向不变,即为: ,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s﹣5 s内速度大小和方向均不变,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加速度为零;
5s﹣8 s内,速度方向仍不变,但大小在减小,做匀减速运动直至停止,即加速度为:
所以图象如图所示:
(2)与坐标轴组成的图象的面积表示的就是位移的大小,所以物体在0~8s的时间内的位移是: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应用;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分析】v﹣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平行于t轴的直线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
25.如图所示为某高楼电梯上楼的速度图象,
(1)分时间段描述电梯的运动性质;
(2)求电梯8s内的位移;
(3)求电梯最后3s的加速度.
【答案】(1)0﹣2s内电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5s内电梯做匀速直线运动,5﹣8s内电梯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速度时间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则电梯8s内的位移
(3)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电梯最后3s的加速度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应用;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解答】(1)根据图象可知,0﹣2s内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电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5s内,速度不变,电梯做匀速直线运动,5﹣8s内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电梯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速度时间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则电梯8s内的位移 (3)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电梯最后3s的加速度 .
答:(1)0﹣2s内电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5s内电梯做匀速直线运动,5﹣8s内电梯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电梯8s内的位移为62.5m;(3)电梯最后3s的加速度为﹣1.67m/s2.
【分析】v﹣t图象中,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时间轴上方位移为正,时间轴下方位移为负.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物理高一必修1第二章第六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2017高一上·滨海期末)如图所示,某“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m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5s和2s,关卡刚放行时,一同学立即在关卡1处以加速度2m/s2由静止加速到2m/s,然后匀速向前,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 )
A.关卡2 B.关卡3 C.关卡4 D.关卡5
2.(2016高一上·吉林期中)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出发骑自行车做直线运动,前1小时内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0.2﹣0.5小时内,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B.0.2﹣0.5小时内,甲的速度比乙的大
C.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小
D.0.8小时内,甲、乙骑行的路程相等
3.(2017高二下·苏州会考)下列v﹣t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4.甲、乙两车在同一地点同时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 )
A.它们的初速度均为零
B.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C.t1时刻,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D.0~t1时间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
5.在运动会上,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起跑加速的时间忽略,把他们的运动近似当作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分别作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的位移x、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下,其中能正确反映它们运动的是( )
A. B.
C. D.
6.图是某质点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有( )
A.0﹣t1质点做加速运动
B.t1﹣t2质点是静止的
C.t1﹣t2质点做匀速运动
D.0﹣t1质点的加速度比t2﹣t3的加速度大
7.如图所示,物块以初速度沿光滑斜面向上滑行,速度减为零后返回.取沿斜面向上为速度正方向,物块的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8.下列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9.如图所示,物体的运动分三段,第0~2s为第Ⅰ段,第2~4s为第Ⅱ段,第4~5s为第Ⅲ段,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1s与第5s的速度方向相反
B.第1s的加速度大于第5s的加速度
C.第Ⅰ段与第Ⅲ段的平均速度相等
D.第Ⅰ段与第Ⅲ段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10.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则该物体( )
A.做匀速直线运动 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一直朝某一方向运动 D.在某一线段上做两个来回运动
11.甲、乙两车在同一地点同时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 )
A.它们的初速度均为零
B.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C. t1时刻,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D.0~t1时间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
12.下列图象中,能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13.某军事试飞场正在地面上试航一种新型飞行器,若某次试飞中,飞行器在竖直方向飞行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1s内飞行器匀速上升 B.1s~2s内飞行器静止不动
C.3s末飞行器回到地面 D.5s末飞行器恰好回到地面
14.(2016高一上·杭州期中)跳伞运动员从静止在空中的直升飞机上下落,在打开降落伞之前做自由落体运动,打开降落伞之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描述跳伞运动员的v﹣t图象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15.(2017高二上·姜堰期末)如图所示是某质点沿直线运动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线.对于该图线的认识正确的是( )
A.0~2s内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B.2s~4s内质点处于静止状态
C.0~2s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3s时,质点的速度为2m/s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6.物理学史上,用理想 实验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是 .
17.物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较多,请将研究的对象与所采用的方法进行正确配对,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A B C D)
研究对象:
①伽利略理想实验
②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③研究共点力的合成
部分研究方法:
A比值定义法 B科学的类比推理法 C控制变量法 D等效替代法
问:①对应 ,②对应 ,③对应 .
18.从给出的物理思想方法中选择相应的一个,并将序号填入后面的横线上:质点 ;定义加速度时用了
(A)等效替代 (B)微元法 (C)理想模型法 (D) 极限法 (E)比值定义法.
19.如图是伽利略根据可靠的事实进行的理想实验和推论的示意图.请填入合适内容,完成对各示意图的说明.
①如图所示,把两个斜面对接,让小球由静止开始从左侧斜面上高为h处滚下,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达到右侧 高度的斜面上.(选填“相同”或“不同”)
②如图所示,如果减小右侧斜面的倾角,小球到达右侧斜面上的高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来的高度h,但要通过更长的距离.
③如图所示,继续减小右侧斜面的倾角,直到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因不可能达到原来的高度h,就要沿着水平面以 (选填“恒定”或“变化”)的速度持续运动下去.
④伽利略在该实验中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选填“等效替代法”、“理想实验法”或“控制变量法”)
20.伽利略科学思想的核心是 ,他创造了一套物理科学研究方法.
21.最早系统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理学家是 ,他研究铜球从羊皮纸上下滚的距离,结果“总是经过的距离与 成正比例,并且在各种不同的坡度下进行实验,结果也都是如此”.
三、综合题(共4小题)
22.一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其运动过程的v﹣t图象如图所示.求:
(1)摩托车在0~20s这段时间的加速度大小a;
(2)摩托车在0~75s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大小 .
23.甲、乙两辆电动遥控玩具赛车(可视为质点),在水平、平行的两条相隔很近的直轨道上玩追逐游戏,某一时刻两车相距最近(可视为在同一位置),从该时刻开始,两车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图示的6s内,求
(1)两车再次相距最近所用的时间;
(2)两车之间的最大距离.
24.升降机提升重物时重物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利用该图象分析并求解以下问题:
(1)画出物体在0~8s内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2)物体在8s内的位移.
25.如图所示为某高楼电梯上楼的速度图象,
(1)分时间段描述电梯的运动性质;
(2)求电梯8s内的位移;
(3)求电梯最后3s的加速度.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应用;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解答】解:根据v=at可得,
2=2×t1,
所以加速的时间为t1=1s
加速的位移为x1= at2= =1m,
之后匀速运动的时间为 s=3.5s,
到达关卡2的时间为t2=1+3.5=4.5s小于5s,放行;可以通过,
所以可以通过关卡2继续运动,
从第2关卡到第3关卡匀速运动时间t3= s=4s,
所以到达第3关卡的时刻(从开始运动计时)为 8.5s,7<8.5<12,也是放行,可以通过,
从第3关卡到第4关卡匀速运动时间仍然是,所以到达第4关卡的时刻(从开始运动计时)为
到达关卡4的总时间为1+3.5+4+4=12.5s,12<12.5<14
关卡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5s和2s,此时关卡4是关闭的,所以最先挡住他前进的是关卡4,
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先要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确定何时匀加速何时匀速,再根据云加速和匀速的公式求解 。
2.【答案】B
【知识点】运动学 S-t 图象
【解析】【解答】解:A、由图知,0.2﹣0.5小时内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均为零,故A错误.
B、s﹣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甲的斜率大,则甲的速度比乙的大,故B正确.
C、物体的位移等于s的变化量.则知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大,故C错误.
D、0﹣0.6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大,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大,所以0.8小时内,甲的路程比乙的大,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位移图象反映质点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其斜率表示速度,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根据斜率的正负分析速度的方向.物体的位移等于s的变化量.
3.【答案】C
【知识点】运动学 v-t 图象
【解析】【解答】v﹣t图象中,斜率表示加速度,A、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故A错误.B、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故B错误.C、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D、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v﹣t图象中,斜率表示加速度,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
4.【答案】B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应用;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解答】 A、由图读出甲的初速度为零,乙的初速度不为零.故A错误.
B、甲图线的斜率大于乙图线的斜率,则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故B正确.
C、t1时刻,两图线相交,说明t1时刻,甲的速度等于乙的速度.故C错误.
D、由图看出,0~t1时间内,乙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较大,则0~t1时间内,乙的位移大于甲的位移.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由图读出t=0时刻的速度即初速度.速度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越大,加速度越大.两图线的交点表示速度相同.根据面积可判断位移的大小.
5.【答案】B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应用;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解答:由题意知甲乙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与乙的速度保持不变,在相等时间t内S甲<S乙,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符合条件的图象是B.
故选:B.
分析: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的路程随时间均匀增加,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他们的速度v保持不变,v﹣t图象时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由图知在相等时间t内,甲的路程S甲小于乙的路程S乙,即S甲<S乙,由 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6.【答案】B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应用;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解答】 A、0﹣t1质点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正确;
B、t1﹣t2质点速度对应值不为零,故不是静止,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正确;
D、0﹣t1质点图线的斜率数值大于t2﹣t3的斜率数值,故0﹣t1质点的加速度比t2﹣t3的加速度大,D正确;
故选:B.
【分析】速度﹣时间图象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图线与t轴平行做匀速直线运动.图线的斜率等于加速度.
7.【答案】A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应用;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解答】物体先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后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得知,两个过程的加速度相同,都沿斜面向下,可以将物体的运动看成一种加速度沿斜面向下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由于加速度不变,则v﹣t图象的斜率保持不变,速度先正后负,故A正确;
故选:A
【分析】本题关键要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及速度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物体先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后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沿斜面向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两个加速度的关系.
8.【答案】D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应用;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解答】 A、此图表示物体的位移不随时间而变化,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位移图象是倾斜的直线,速度不变,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速度不随时间变化,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加速度不变,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符合题意.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加速度随时间不变化的直线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图象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图象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
9.【答案】C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应用;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解答:A.第1s内与第5s内物体的速度图象都在时间轴的上方,都为正,方向相同,故A错误
B.由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第1s内的加速度为2m/s2,第5s内的加速度为﹣4m/s2,所以第1s内的加速度小于第5s内的加速度,故B错误;
C.第Ⅰ段的平均速度 ,第Ⅲ段的平均速度 ,所以第Ⅰ段与第Ⅲ段平均速度相等,故C正确;
D.第Ⅰ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都相同,而第Ⅲ段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都相反,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v﹣t图象中,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倾斜角越大表示加速度越大,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看物体运动方向就看速度图象是否从时间轴的上方到时间轴的下方.
10.【答案】C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应用;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解答】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一直为正值,表示运动方向不变,一直朝某一方向运动,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再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然后重复之前的运动.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分析】速度时间图线中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的方向,结合速度的正负判断物体运动的方向.
11.【答案】B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应用;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解答】 A、甲物体零时刻的速度为零,乙物体零时刻的速度不为零,故A错误.
B、因为速度时间图象切线代表该位置的加速度,向右上方倾斜,加速度为正,向右下方倾斜加速度为负;图中甲的斜率大于乙的斜率,即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故B正确.
C、t1时间,甲的速度等于乙的速度,故C错误.
D、0~t1时间内,甲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位移)小于乙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位移),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某一点代表此时刻的瞬时速度,时间轴上方速度是正数,时间轴下方速度是负数;切线代表该位置的加速度,向右上方倾斜,加速度为正,向右下方倾斜加速度为负;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时间轴上方位移为正,时间轴下方位移为负.
12.【答案】D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应用;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解答】 D、此图表示物体的速度均匀增大,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A、此图表示物体的位置不变,物体静止.故A错误.
C、此图表示物体沿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D、此图表示物体的速度均匀增大,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均匀增大,加速度不变.根据数学知识选择图象:v﹣t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x﹣t图象斜率表示速度.
13.【答案】D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应用;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解答: A、由图可知,0~1s内导弹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故导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1~2s内物体的速度一直不变,故导弹是匀速上升,故B错误;
C、2s~3s内导弹的速度仍然向上,但均匀减小,导弹仍然是上升的,3s末导弹到达最高点,故C错误;
D、前3s内物体在向上运动,上升的高度为 ;3到5s内导弹下落,下落高度为 ,故说明导弹5s末的位移为零,回到出发点,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的点表示某一时刻的速度,图线能说明物体运动性质;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在某一时间内通过的位移
14.【答案】B
【知识点】运动学 v-t 图象
【解析】【解答】解:运动员在空中先做自由落体运动,速度由零开始均匀增加; 打开伞后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故运动员的图象为B;
故选:B
【分析】根据运动员在空中的运动过程可以得出速度的变化,再由v﹣t图象的性质可得出正确答案
15.【答案】C
【知识点】运动学 v-t 图象
【解析】【解答】解:AC、由图象可知0﹣2s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C正确;
B、由图象可知2﹣4s内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D、3s时,质点的速度为4m/s,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v﹣t图象中,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16.【答案】斜面;伽利略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应用;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解答】物理学史上,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是伽利略;
故答案为:斜面;伽利略.
【分析】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
17.【答案】B;C;D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应用;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解答】①伽利略理想实验,是通过推论和将斜面实验进行外推得出的,
故选:B.
②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三者关系的实验中,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故选:C.
③研究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中,要求两次拉橡皮筋到同一点,因此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故选:D.
故答案为:B;C;D.
【分析】正确理解比值定义法、理想化方法、控制变量法、科学的类比推理法、极限法、等效替代法等各种方法的物理愿意以及应用即可正确解答.
18.【答案】C;E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应用;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解答】质点是用来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为了使物理问题简单化,也为了便于研究分析,我们往往把研究的对象、问题简化,忽略次要的因素,抓住主要的因素,建立理想化的模型如质点,所以质点用的是理想模型法.
所谓比值定义法,就是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比值法定义的基本特点是被定义的物理量往往是反映物质的最本质的属性,它不随定义所用的物理量的大小改变.加速度定义式 ,定义加速度时用了比值定义法.
故答案为:C、E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高中物理中的几种物理量定义方法和几个物理模型,注意理想化模型是指从客观存在的事物或过程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简单、近似、直观的模型.
19.【答案】相同;等于;恒定;理想实验法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应用;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解答】(1)如图(1)所示,把两个斜面对接,让小球由静止开始从左侧斜面上高为h处滚下,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达到右侧斜面相同高度的地方.(2)如图(2)所示,如果减小右侧斜面的倾角,小球到达右侧斜面上的高度要等于原来的高度h,但要通过更长的距离.(3)如图(3)所示,继续减小右侧斜面的倾角,直到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不可能达到原来的高度h,就要沿着水平面以恒定的速度持续运动下去.(4)伽利略在该实验中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理想实验法.
故答案为:(1)相同;(2)等于;(3)恒定;(4)理想实验法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伽利略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的步骤;
②科学认识事物,分析现象和把握物理规律的能力.
③伽利略理想实验是为了验证: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其运动会是匀速的,而且将永远运动下去.
20.【答案】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结合起来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应用;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解答】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斜面实验,证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通过逻辑推理推翻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重物比轻物下落快是错误的,等等,
其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结合起来.
故答案为: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结合起来.
【分析】解答本题应掌握:伽利略首先创造了一套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和谐地结合起来的科学方法.
21.【答案】伽利略;时间的平方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应用;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解答】伽利略是最早对落体运动进行系统研究并得出正确结论的科学家.由运动学公式可知, .故 ,故多次实验下滑的位移与时间平方向的比值一定为定值,伽利略正是用这一规律说明小球沿光滑斜面下滑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伽利略,时间的平方
【分析】小球在斜面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由运动学公式可判断各项是否正确;同时判断该结论是否由伽利略用来证明匀变速运动的结论.
22.【答案】(1)摩托车在0~20s这段时间的加速度
(2)摩托车在0~75s这段时间的位移 平均速度大小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应用;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解答:(1)摩托车在0~20s这段时间的加速度 .(2)摩托车在0~75s这段时间的位移
平均速度大小
答:(1)摩托车在0~20s这段时间的加速度大小a是1.5m/s2;(2)摩托车在0~75s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大小 是20m/s.
分析:(1)v﹣t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由加速度的定义求解.(2)由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求得位移,再求平均速度大小.
23.【答案】(1)在前2s内,甲车的位移: ,乙车的位移: ,位移相等,相遇,故两车再次相距最近所用时间为2s.
(2)从第2s末开始,两车的加速度分别为 ,故甲相对乙做速度为2m/s的匀速运动,两车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第6s末,两车相距最远,且相距△x=△vt=2×4=8m.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应用;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解答:(1)在前2s内,甲车的位移: ,
乙车的位移: ,
位移相等,相遇,故两车再次相距最近所用时间为2s.
(2)从第2s末开始,两车的加速度分别为 ,故甲相对乙做速度为2m/s的匀速运动,两车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第6s末,两车相距最远,且相距△x=△vt=2×4=8m.
答:(1)两车再次相距最近所用的时间为2s;(2)两车之间的最大距离为8m.
分析:该题考察了应用速度﹣﹣时间图象解决物体的追击与相遇问题,相遇的条件是两物体运动的位移相等,应用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横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发生的位移、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求解.
24.【答案】(1)由于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物体在0﹣2 s内的速度方向不变,即为: ,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s﹣5 s内速度大小和方向均不变,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加速度为零;
5s﹣8 s内,速度方向仍不变,但大小在减小,做匀减速运动直至停止,即加速度为:
所以图象如图所示:
(2)与坐标轴组成的图象的面积表示的就是位移的大小,所以物体在0~8s的时间内的位移是: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应用;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分析】v﹣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平行于t轴的直线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
25.【答案】(1)0﹣2s内电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5s内电梯做匀速直线运动,5﹣8s内电梯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速度时间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则电梯8s内的位移
(3)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电梯最后3s的加速度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应用;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解答】(1)根据图象可知,0﹣2s内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电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5s内,速度不变,电梯做匀速直线运动,5﹣8s内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电梯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速度时间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则电梯8s内的位移 (3)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电梯最后3s的加速度 .
答:(1)0﹣2s内电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5s内电梯做匀速直线运动,5﹣8s内电梯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电梯8s内的位移为62.5m;(3)电梯最后3s的加速度为﹣1.67m/s2.
【分析】v﹣t图象中,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时间轴上方位移为正,时间轴下方位移为负.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