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9.2《项脊轩志》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9.2《项脊轩志》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9 08:0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项脊轩志
明 ● 归有光
辛弃疾,退隐江西上饶,取“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
蒲松龄,摆茶水请路人聊天讲故事,作为《聊斋志异》的素材。
稼轩
聊斋
晦庵
朱熹,“木晦于根,春容晔敷。人晦于身,神明内腴”。
书斋雅趣
梁启超,《庄子 人世间》: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表达自己内心之忧虑焦灼。
清代散文家姚鼐,常于写作之余,到自然松林中优雅清静之处,散步观景,尤以两手合抱树干,惜抱就是得名于此,含有抱元守中、爱惜身体的意思。
饮冰室
惜抱轩
书斋雅趣
书斋雅趣
刘禹锡——
鲁 迅——
陋室
绿林书屋
归有光。一是说它屋小,如在项脊之间;二是因为作者的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怀宗追远”之意;三项脊是撑起一个人的重要部位,归有光也立下了通过读书撑起家族荣耀的志愿。
项脊轩
书斋雅趣
归有光简历:
1506年(1岁) 生于江苏昆山
1510年(5岁) 开始读书
1513年(8岁) 丧母
1524年(18、19岁) 写作此文前三段
1528年(23、4岁) 娶妻魏氏
1533年(28、9岁) 丧妻
三十三岁重新拿出《项脊轩志》 迁居之前,补记后两段。
1540年(35岁) 中举人。徙居嘉定读书、讲学,生徒数十百人。
1565年(60岁) 中进士。任湖州府长兴县令
1568年(63岁) 任顺德府通判(管粮运、水利)
1570年(65岁) 任南京太仆寺丞(管皇家车马)
1571年(66岁) 去世
“志”是“记”的意思,是一种记事抒情的文体。
文体知识
诵读明情
多媒体朗诵
字音检测
项脊轩 jǐ 庖厨páo 呱呱而泣 gū
老妪yù 迨 dài 先妣bǐ
象笏 hù 异爨 cuàn 姊妹zǐ
扃牖jiōng yǒu 渗漉 lù 垣墙yuán
呱呱而泣gū 婢女 bì
生命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
为了不让它在逝去时了无痕迹,
我们努力记住那些歌哭欢笑,
美丽过往……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判断句
一丈见方
今义:寺院的住持
旧日的,原来的
南边的阁子
名作状,向下
每当
桌子
环顾
光线不明
漏下
朝着
超过
放置
得到
日光
一间老屋
向北(宾语前置)
译文:
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室内面积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是一间有百年历史的老房子,灰尘与泥土(常从屋顶上)渗漏下来,(尤其是下雨时),雨水往下倾注;每次移动桌子,环视没有可以安置的地方。又加上(屋门)向北开,不能得到阳光照射,太阳一过了中午,屋里就暗了下来。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稍微,略微
修缮,修理
名作状,从上面

名作动,砌上围墙
名作动,环绕
面对,向
混杂地
状语后置
栏杆
增添光彩
摆满
吟咏诗文
伏下
仰起
独自端坐
自然界的一切声响
树影摇动的样子。
错杂
一间老屋
译文:
我稍微给它加以修补,使它不再从上面漏雨。在屋前新开四扇窗户,围着庭院筑起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经日光反照,屋子里才明亮起来。在庭院我又混杂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往日的栏杆,也就增加了光彩。借来的书堆满了书架,我在这里生活悠然自得,有时长啸或吟唱,有时静悄悄地独自坐着,自然界的声响都能清晰地听到;庭前阶下异常寂静,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到它面前也不离开。在农历每月十五的晚上,明亮的月光照在墙上,月光下桂树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风吹来,树影摇动,煞是可爱。
居住在这里,第一段可喜是什么?
一间老屋
改建之喜(日影反照......亦遂增胜)
读书之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
休闲之喜(冥然兀坐......人至不去)
赏月之喜(三五之夜......珊珊可爱)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狭小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破漏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阴暗
修缮前后的项脊轩有何不同特点? :
修缮前
修缮后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日影反照,
室始洞然。
明亮
杂植兰桂
借书满架
幽雅
万籁有声庭阶寂寂
小鸟时来
人至不去
安静
多可喜
鲜明对比
修 缮
△ ①屈原以兰桂喻美德,宋代人以竹喻志节。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作者品格高洁,志趣高雅。
△ ②“万籁有声”乃是以声衬静笔法,因各种声音都能充盈于耳,反倒显得周围之寂静。深得唐人王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意境。
◇ “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万籁有声”两句各有什么表达作用?
情感
两种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结构上:
承上启下的作用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东犬西吠”暗示家族内部关系的僵硬、陌生。“客逾庖而宴”暗示家庭生活的混乱。
“厅”在古代本是庄严的场地,除了宴请会客,嫁娶新人、丧葬时的吊唁都是在厅堂中完成的。而在这庄严的场所中却有家禽栖息,可见这个大家庭礼制的荒废破坏。
在此以前
等到 分家
到处
名词作状语 向西
状语后置
总共
不久
越过
吃饭
译文:
但是,我住在这里,曾经历过许多令人高兴的事情,也经历过许多令人伤心的事情。在这以前,庭院南北贯通,是一个整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以后,在室内外设置了很多小门、隔墙,到处都是。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内栖宿。庭院中开始修筑了篱笆,不久就又修筑了围墙,总共变动了两次。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
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
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末毕,余泣,妪亦泣。
借老妪之口,述思母之情
介词结构后置
去世的祖母
名作动,喂奶
已故母为妣,
已故父为考
介词结构后置
而;同“尔”,你
姐姐
对她
爱护,这里是对待
gū;婴儿哭声。
省略句,于
译文:
家里有一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这位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仆人,哺养了两代人,母亲在世时待她很好。轩的西边和内室相连,母亲曾经到轩中来过一次,老婆婆时常对我说:“这地方,你母亲(曾经)在这儿站着。” 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听见了就用手指轻敲着房门说:‘孩子冷吗?想吃东西了么?’我从门板外回答她。”老婆婆的话没有说完,我感动得哭了,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
为何不直接写母亲的音容笑貌,而要通过老妪之口?
真实感人的细节
关爱儿女的温婉慈爱母亲形象
①归有光8岁丧母,对于母亲的音容笑貌没有什么印象。只能从他人的只言片语中去拼凑母亲的点点滴滴,每一个小细节于他而言都如同至宝。
②对于一个日渐长大的孩子来说,想象和怀念母亲的感情一天比一天浓厚,乃至于成为一种阴影笼罩在心头。从老妪的角度写,会更真实。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
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
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
令人长号不自禁。
过;看望
长号,放声痛哭。先祖遗愿未能实现的遗憾。
不久
若;你
整日
大类;很象
比;及
关闭
一定
上朝 名作动
有成效
成功
归纳:遗愿未就,功业未成;
真实感人的细节
省略句
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不能控制自己”
译文:
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中读书。一天,祖母来看望我,说:“我的孩子,好长时间没看到你的影子。怎么一整天默默地在这里,很像个女孩子呢?”等到离去时,(她)用手(轻轻地)掩上轩门,自言自语地说:“我家的人读书长期以来没有取得成效,这孩子的成功,就可以等待了呀!”不一会儿,又拿了一个象笏到轩里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它去朝见皇帝用的,日后你应当用到它!”回忆旧日的这些事,好像在昨天刚发生,真令人长声悲号不能控制自己啊!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细节描写、语言描写
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语气亲切而风趣,又爱怜又夸誉。
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喃喃自语,忧虑中充满殷切希望。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
——情意真诚,嘱咐庄重。
祖母形象
睹物伤情,怀念亲人。
功名未成,有负祖母,愧对先人。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
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牖;窗
凡;共
jiōng<动>上关闭
以;凭借
得;能够
殆;大概、几乎
过去
闭门苦读,殆有神护
被动句
译文:
项脊轩的东边以前曾经是厨房,人们到厨房去,必须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凭着外面人们走路的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保护的缘故吧。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
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
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批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已经
来归;嫁过来。归,妇女出嫁。
归宁;回娘家探亲。
形制、规制
亲手。名作状。
书案
转述。诸;众。
助词,用于句首,那么
耸立的样子。
盖;伞盖
写字,名作动
我已经写了这篇志,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到轩中,向我问及一些历史故事,有时靠着桌子学写字。妻子回娘家去省亲,(回来以后)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里有阁子,那么什么叫阁子呢?”那以后过了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逐渐破败,也不修理。那以后又过了两年,我卧病在床,闲极无聊之际,才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它的格局和以前稍有不同。然而此后我长期羁留在外,不常回到轩中居住。
庭院前有一棵枇杷树,它是我妻子去世的那一年亲手种下的,如今已经高高地耸立着,(枝叶繁盛)像一把撑开着的巨伞一样了。
译文:
修葺后—
狭小、破旧、阴暗
不漏不暗 明亮 优雅 安静
景色——
生机勃勃、焕然一新




修葺前——
多可喜
多可悲

①诸父异爨
②悼念亡母
③怀念祖母
( 借老妪之口回忆 )
( 回顾记述 )
( 记 事 )

补写亡妻
① 忆往事:幸福恩爱的夫妻生活。
② 写 景:亡妻留下的枇杷树。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本文的文眼是什么?
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以及确定文章的中心。
文 眼 ——
本文文眼 ——
整体感知




间书斋
种感情
世变迁
个女人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多可喜,亦多可悲
祖辈,父母辈,自己
先大母,妪,先妣,妻子

件事情
修葺项脊轩;诸父异爨、老妪忆母、大母励志、回忆亡妻
整体感知
▲ 全文不是一气写成,是分两次完成的,你能找到两者的分界吗?补记接上去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认识。
②两部分虽然写于不同时期,但都是围绕项脊轩写家庭生活琐事,抒发自己或喜或悲的感情,前后格调一致,情感贯通,可以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①补记部分是写婚后与项脊轩有关的一段生活,主要表现丧妻前后的欢乐和悲伤,仍是紧扣了文眼。
八岁时归有光丧母,十八、九岁时写下《项脊轩志》前几段思念母亲
二十三、四岁时娶了母亲生前为他订亲的女子魏氏,渴望白头偕老。
二十八岁魏氏去世,项脊轩废弃,三十二岁久病卧床,
三十三岁重新拿出《项脊轩志》,写下最后两段,终于补成完整的一篇。前半篇追忆生母,后半篇思念发妻。
就这样,把一生最重要的两个人合葬于此。从此纷扰蹉跎,荣枯有数,再不论今生,只盼来世。
而恰恰在他补写完《项脊轩志》的第二年终于中举,人生突然有了希望,之后却又是八次落第,经历了续娶丧妻、丧子,直到年近60岁才高中进士,之后又不过六年,因劳累过度身染重病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