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综合测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综合测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2.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07 16:00:32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
1.(2016·营口模拟)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本题难度适中,1940年-19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签订的《南京条约》是近代史上中国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选A。
2.(2019八上·沙雅期中)“打一场禁毒的人民战争”是中国政府在扫除毒品中的响亮口号。175年前,一位民族英雄在广州虎门已经用行动表达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和勇气。他就是(  )
A.左宗棠 B.魏源 C.林则徐 D.邓世昌
【答案】C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林则徐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强迫外商交出鸦片,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虎门销烟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虎门销烟的时间和历史意义。
3.(2016八上·徐州期末)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者是(  )
A.魏源 B.洪秀全 C.康有为 D.孙中山
【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太平天国运动,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为“太平军”。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进行北伐和西征,全盛时拥有中国半壁江山。1864年,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故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者是洪秀全。故选B。
【点评】本题以“太平天国运动”为切入点,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者。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的抗争。
4.(2021八上·聊城月考)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南京条约》 D.《北京条约》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南京条约》的认识。鸦片战争中,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故选C。
5.下列属于《天津条约》内容的是(  )
A.赔款2 100万银元 B.增开天津为商埠
C.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C属于《天津条约》内容,故C符合题意;
赔款2100万银元是《南京条约》的内容,故A不符合题意;
增开天津为商埠和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是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的内容,故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天津条约》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应用知识的能力。《天津条约》影响:列强逐渐影响和操纵了清政府的内政外交;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内地;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6.《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该条约规定的内容包括(  )
①五口通商
②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③赔款2100万银元
④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842年8月,英国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条约主要内容: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①③正确,故A符合题意;
②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是《马关条约》中的内容,故②错误,④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是《辛丑条约》的内容,故④错误,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南京条约》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2019八上·桐城月考)近代史上,英国打开中国大门主要借助了鸦片、商品、炮舰。其使用的先后顺序是(  )
A.商品、鸦片、炮舰 B.鸦片、商品、炮舰
C.商品、炮舰、鸦片 D.炮舰、商品、鸦片
【答案】A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近代史上,英国打开中国大门主要借助了鸦片、商品、炮舰。其使用的先后顺序是商品、鸦片、炮舰。首先英国和中国进行了正当的商品贸易,但是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后来中国兴起了禁烟运动,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故选A。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学生要知道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前因后果。关于鸦片战争,学生还要知道,时间是1840年——1842年;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8.《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
A.甲午战争 B.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 D.第二次鸦片战争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的“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再结合所学,可以知道就是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被英国打开,从此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遭受列强的侵略,中国近代史开始。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9.第二次鸦片战前后它利用英法联军侵掠中国的机会,巧取豪夺中国领土共计150多万平方千米,它是(  )
A.英国 B.俄国 C.法国 D.日本
【答案】B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前后,俄国利用英法联军侵掠中国的机会,巧取豪夺中国领土共计150多万平方千米,故选B。
【点评】关于近代俄国侵华的史实,学生还要知道中俄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包括:1858年签订的《瑷珲条约》、1860年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1864年签订的《勘分西北界约记》、19世纪80年代的中俄改订条约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
10.(2016八上·龙岩期末)2013年4月,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向中国无偿捐赠150多年前被抢劫并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青铜鼠首和兔首.当年,这两件文物的流失与下列哪场战争有关(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A.第一次鸦片战争,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 150多年前被抢劫并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青铜鼠首和兔首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城,大肆抢劫之后,火烧圆明园,造成了圆明园文物大量流失,故选项B符合题意;
C.甲午中日战争,不符合题意;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11.俄总理发起禁烟运动,力争2016年全面禁锢。回顾历史,我国轰轰烈烈“禁烟运动”的领导者是(  )
A.道光帝 B.林则徐 C.关天培 D.邓廷帧
【答案】B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前后用了23天,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故选B。
【点评】本题以“禁烟运动”为切入点,考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知识点。本题以“禁烟运动”为线索,考查学生对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禁烟运动的领导者,另外教育学生学习林则徐国家利益至上、无畏无惧的精神品质。
12.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  )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B.暂忍一时,满足现状
C.割占台湾,资本输出 D.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英国以为凭借其在中国获得的经济特权,就可以大肆进行商品输出,但由于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其愿望落空了,因此英国强烈不满这种状况,又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故D符合题意;
走私鸦片,毒害国人在鸦片战争之前就已经出现,故A不符合题意;
暂忍一时,满足现状说法错误,故B不符合题意 ;
C项是在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中日本获取的,时间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1856年,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3.(2016·盐城)福州临近中国优质红茶的产地武夷山,近代是作为列强的原料榨取地而开港的.福州被辟为通商口岸的条约是(  )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选项A,《尼布楚条约》是古代史上中俄两国签订的平等的边界条约,条约没有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不符合题意,错误;《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符合题意,正确;选项C,《马关条约》: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办厂.不符合题意,错误;选项D,《辛丑条约》:中国赔款4.5亿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约9.8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不符合题意,错误.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南京条约》的基本内容,结合所学即可解答.本题考查福州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史实,需要准确掌握《尼布楚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
14.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诗中所说的“两劫”中的“一劫”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另“一劫”发生在哪一次战争期间?(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中法战争
【答案】B
【知识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进入北京,闯入西北郊的圆明园。他们抢去了园中的金银财宝,劫走了所有能搬动的贵重文物和图书典籍。为了掩盖罪行,额尔金命令纵火,大火燃烧了三天三夜。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火烧圆明园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1860年,英法侵略者闯入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疯狂劫掠园中珍宝。洗劫过后,侵略者又放火烧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15.北京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在近代史前期它曾两次被列强攻陷,大量文物遭到破坏。这两次侵略战争是(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列强侵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所以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列强侵华的史实。
16.马克思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发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了更多的好处。”这里的“好处”包括(  )
①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②签订了《瑷珲条约》
③割占了10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
④北京东交民巷成为使馆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得到了更多的好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趁火打劫,通过四个不平等条约,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其中获得领土最多的条约是中俄《瑷珲条约》,②③正确,故B符合题意;
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是《马关条约》的内容;北京东交民巷成为使馆界是《辛丑条约》的内容,①④错误,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采取先武力强占中国领土,然后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的卑劣手段,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17.(2015八上·鄂州期末)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即(  )
A.内部变乱导致分裂 B.中央与地方武装的联合围剿
C.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D.满汉地主阶级勾结镇压
【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题四个备选项都是太平天国遇到过的情况,但ABD三项不独是太平天国运动遇到过的新情况,它们和以往农民起义遇到的情况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有C项才是以往农民战争不曾经历过的情况,这才是本质上的“新”情况。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8.(2017八上·茂名月考)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说明(  )
A.鸦片战争的结果 B.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C.清政府的腐朽 D.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答案】D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关键词“农民造反者、金陵、天京陷落”,结合所学可知,题干表述的是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在南京建立政权,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学生要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时间、过程和作用。本题难度适中。
19.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答案】D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学生理解马克思的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趁火打劫,抢占中国土地。根据课本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的卑劣手段,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俄国是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
20.(2020八上·田东期中)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它并不是农民斗争经验的产物,未能反映出农民的土地要求,没有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它”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海国图志》
C.《资政新篇》 D.《天演论》
【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A.《天朝田亩制度》,不符合题意;
B.《海国图志》,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资政新篇》,它是由天平天国运动时期的洪仁玕写成的,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它并不是农民斗争经验的产物,未能反映出农民的土地要求,没有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因此没能实施,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天演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注意细心分析;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21.(2017八上·吉林月考)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
A.沙俄 B.英国 C.法国 D.美国
【答案】A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自近代以来,俄国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伊犁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是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A符合题意;英国、美国和法国都曾经割占过中国的领土,但不是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B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本题难度不大。
22.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主要依据是(  )
A.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漩涡 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主要依据是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D。
【点评】关于鸦片战争,学生还要掌握的内容有:爆发时间1840年6月;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影响是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漩涡。
23.法国上尉巴特力尔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可雨果却严厉地谴责了他们的行径。“他们的行径”是(  )
A.发动鸦片战争 B.火烧圆明园
C.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D.对华倾销商品
【答案】B
【知识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由题干中英格兰和法兰西两个国家可知是英法。根据所学知识,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故“他们的行径”是火烧圆明园,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火烧圆明园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圆明园是我国皇家园林艺术的瑰宝,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残忍行径不仅损毁了中国的建筑艺术和文化,也是世界文化与艺术的损失。
24.有人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需花费一文一钱,不必动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国家得到更多的好处。”这里“更多的好处”指(  )
A.得到巨额赔款 B.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C.强迫清政府开放数处通商口岸 D.从中国抢走无数珍宝
【答案】B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
【点评】此题选择的关键是“不需花费一文一钱,不必动用一兵一卒”。
25.(2016八上·句容期末)有学者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这场战争”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1842年的中英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中华民族的权益受到了严重的损害,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本题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难度中等。
二、材料分析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856年是太平军胜利与危机纷呈的一年。
材料2:1856年发生的震撼太平天国的那场灾难。要归咎于他们自己中央领导方面的动荡不定。这种动荡性在运动最初年代中就已经孕育于太平军的制度之中。政权要继续下去,就需要一种在共同事业中形成的兄弟情谊,以刹住诸王之间的不和。但是兄弟情谊不久都被东王杨秀清的无情野心所毁。
请回答:
(1)材料1中的“胜利”和“危机”主要指什么?
(2)归纳材料2中“那场灾难”发生的主要原因,你认为材料2的说法是否全面?为什么?
【答案】(1)“胜利”指太平军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危机”是指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
(2)材料认为天京变乱的发生,是由于太平军制度的缺陷造成维护中央领导的兄弟情谊被破坏,从而发生动荡。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材料看到领导集团内部的矛盾尖锐是天京变乱的重要原因,但没有看到其发生具有必然性;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领导者不思进取,腐朽思想日益滋长,为争夺权利而自相残杀;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⑴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1856太平天国运动年军事上达到全盛,同年天京事变爆发,由攻势转为守势;一直到1864年被中外反动势力镇压以失败而告终。所以“胜利”指太平军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危机”是指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 ⑵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这场灾难指的是天京事变的发生。材料中的观点是片面的。材料认为领导集团内部的矛盾尖锐是天京事变的重要原因,但没有看到其发生具有必然性。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领导者不思进取,腐朽思想日益滋长,为争夺权利而自相残杀;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所以材料中的观点是片面的。
故答案为:(1)“胜利”指太平军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危机”是指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2)材料认为天京变乱的发生,是由于太平军制度的缺陷造成维护中央领导的兄弟情谊被破坏,从而发生动荡。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材料看到领导集团内部的矛盾尖锐是天京变乱的重要原因,但没有看到其发生具有必然性;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领导者不思进取,腐朽思想日益滋长,为争夺权利而自相残杀;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的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佳士得拍卖行的拍卖品清单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发生的国际背景什么。
(2)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据材料分析,这场战争中,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3)材料二中的拍卖品是在哪一次战争中被哪些国家劫掠的?你如何看待把战争的劫掠品“拿”到市场上拍卖这种行为?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两次侵华战争有何本质相似之处。
【答案】(1)鸦片战争。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2)因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力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3)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看法:在战争中进行掠夺,是对所在主权国家财产权的侵害,把这样的不义之财进行拍卖是不应该的;拍卖劫掠品是对国家主权的侵害。(意思相近即可)
(4)都是为了开辟、扩大中国市场。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中的“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英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的1840年到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发生的国际背景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力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拍卖品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和法国抢劫圆明园所得;在战争中进行掠夺,是对所在主权国家财产权的侵害,把这样的不义之财进行拍卖是不应该的,是一种可耻行为,拍卖劫掠品是对国家主权的侵害。(言之有理即可)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第一次鸦片战争都是为了都是为了开辟、扩大中国市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两次鸦片战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2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帝国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并划分势力范围,直接控制清政府,操纵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同时控制中国的海关,垄断中国的内外交通和对外贸易,……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他们还以办学校、建教堂、发行报纸、办慈善事业等方式进行文化侵略。这样,帝国主义就从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牢牢控制了中国,成为近代中国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独立发展的根本原因。
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后,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请回答: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如何?中国近代史开始于哪一年?
(2)中外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割地最多的是什么条约?哪个国家侵占中国领土最多?赔款最多的是什么条约?
(3)帝国主义发动的哪几次侵略战争侵占了北京?
(4)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激烈的反抗,请列举取得重大胜利并巩固西北边防的事例。
(5)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李鸿章面对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状况,为了巩固清朝统治,“办了一辈子事”,请你列举他办的军事、民用工业各一个。
(6)洋务运动创办的中国近代第一座钢铁厂在哪里?
(7)“纸糊的老虎,虚有其表”的洋务运动有积极作用吗?如果有,请简要说明。
(8)结合材料,你认为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苦难灾祸的根源是什么?
【答案】(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
(2)《瑷珲条约》俄国 ;《辛丑条约》。
(3)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左宗棠收复新疆。
(5)江南制造总局或安庆内军械所 ;轮船招商局。
(6)汉阳
(7)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8)帝国主义就从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牢牢控制了中国,成为近代中国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独立发展的根本原因。
【知识点】洋务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1)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 根据所学知识,中外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割地最多的是1858年中俄签订的《瑷珲条约》各占中国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俄国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共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赔款数额最多的条约是《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3)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咸丰皇帝逃往热河,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北京被攻占,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往西安。(4)1865年中亚浩罕国军阀阿古柏率军侵入新疆,占领喀什噶尔,悍然成立“哲德沙尔国”。俄、英两国出于自身侵略利益考虑,竟然承认阿古柏政权,俄国还借口保护侨民出兵占领了伊犁。为了维护国家利益,1824年左宗棠上书清朝要求收复新疆。1875年清政府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负责新疆防务。1876年率军入疆,在新疆各族人民积极配合下,清军痛击侵略军,取得巨大胜利。阿古柏兵败自杀,清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左宗棠收复新疆意义十分重大,它粉碎了英、俄分裂中国西北领土的阴谋,对巩固边防,开发新疆具有积极的意义。(5)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在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其中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在后期,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其中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轮船招商局。(6) 根据所学知识,洋务运动时期,1890年,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张之洞在湖北等办的汉阳铁厂,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业。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7)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军事,教育,国防近代化的历程,它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也培养了大批近代科技人才。(8)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在组织答案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结合材料内容,从材料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帝国主义从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牢牢控制了中国,成为近代中国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独立发展的根本原因,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2)本题考查学生对条约内容的识记。(3)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以来外国列强侵占北京的战争。(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6)本题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企业的识记和运用。(7)本题考查对洋务运动积极的评价。(8)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
1.(2016·营口模拟)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2019八上·沙雅期中)“打一场禁毒的人民战争”是中国政府在扫除毒品中的响亮口号。175年前,一位民族英雄在广州虎门已经用行动表达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和勇气。他就是(  )
A.左宗棠 B.魏源 C.林则徐 D.邓世昌
3.(2016八上·徐州期末)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者是(  )
A.魏源 B.洪秀全 C.康有为 D.孙中山
4.(2021八上·聊城月考)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南京条约》 D.《北京条约》
5.下列属于《天津条约》内容的是(  )
A.赔款2 100万银元 B.增开天津为商埠
C.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6.《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该条约规定的内容包括(  )
①五口通商
②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③赔款2100万银元
④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7.(2019八上·桐城月考)近代史上,英国打开中国大门主要借助了鸦片、商品、炮舰。其使用的先后顺序是(  )
A.商品、鸦片、炮舰 B.鸦片、商品、炮舰
C.商品、炮舰、鸦片 D.炮舰、商品、鸦片
8.《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
A.甲午战争 B.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 D.第二次鸦片战争
9.第二次鸦片战前后它利用英法联军侵掠中国的机会,巧取豪夺中国领土共计150多万平方千米,它是(  )
A.英国 B.俄国 C.法国 D.日本
10.(2016八上·龙岩期末)2013年4月,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向中国无偿捐赠150多年前被抢劫并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青铜鼠首和兔首.当年,这两件文物的流失与下列哪场战争有关(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俄总理发起禁烟运动,力争2016年全面禁锢。回顾历史,我国轰轰烈烈“禁烟运动”的领导者是(  )
A.道光帝 B.林则徐 C.关天培 D.邓廷帧
12.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  )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B.暂忍一时,满足现状
C.割占台湾,资本输出 D.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13.(2016·盐城)福州临近中国优质红茶的产地武夷山,近代是作为列强的原料榨取地而开港的.福州被辟为通商口岸的条约是(  )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4.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诗中所说的“两劫”中的“一劫”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另“一劫”发生在哪一次战争期间?(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中法战争
15.北京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在近代史前期它曾两次被列强攻陷,大量文物遭到破坏。这两次侵略战争是(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16.马克思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发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了更多的好处。”这里的“好处”包括(  )
①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②签订了《瑷珲条约》
③割占了10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
④北京东交民巷成为使馆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2015八上·鄂州期末)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即(  )
A.内部变乱导致分裂 B.中央与地方武装的联合围剿
C.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D.满汉地主阶级勾结镇压
18.(2017八上·茂名月考)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说明(  )
A.鸦片战争的结果 B.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C.清政府的腐朽 D.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9.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20.(2020八上·田东期中)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它并不是农民斗争经验的产物,未能反映出农民的土地要求,没有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它”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海国图志》
C.《资政新篇》 D.《天演论》
21.(2017八上·吉林月考)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
A.沙俄 B.英国 C.法国 D.美国
22.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主要依据是(  )
A.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漩涡 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23.法国上尉巴特力尔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可雨果却严厉地谴责了他们的行径。“他们的行径”是(  )
A.发动鸦片战争 B.火烧圆明园
C.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D.对华倾销商品
24.有人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需花费一文一钱,不必动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国家得到更多的好处。”这里“更多的好处”指(  )
A.得到巨额赔款 B.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C.强迫清政府开放数处通商口岸 D.从中国抢走无数珍宝
25.(2016八上·句容期末)有学者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这场战争”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二、材料分析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856年是太平军胜利与危机纷呈的一年。
材料2:1856年发生的震撼太平天国的那场灾难。要归咎于他们自己中央领导方面的动荡不定。这种动荡性在运动最初年代中就已经孕育于太平军的制度之中。政权要继续下去,就需要一种在共同事业中形成的兄弟情谊,以刹住诸王之间的不和。但是兄弟情谊不久都被东王杨秀清的无情野心所毁。
请回答:
(1)材料1中的“胜利”和“危机”主要指什么?
(2)归纳材料2中“那场灾难”发生的主要原因,你认为材料2的说法是否全面?为什么?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的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佳士得拍卖行的拍卖品清单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发生的国际背景什么。
(2)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据材料分析,这场战争中,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3)材料二中的拍卖品是在哪一次战争中被哪些国家劫掠的?你如何看待把战争的劫掠品“拿”到市场上拍卖这种行为?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两次侵华战争有何本质相似之处。
2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帝国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并划分势力范围,直接控制清政府,操纵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同时控制中国的海关,垄断中国的内外交通和对外贸易,……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他们还以办学校、建教堂、发行报纸、办慈善事业等方式进行文化侵略。这样,帝国主义就从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牢牢控制了中国,成为近代中国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独立发展的根本原因。
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后,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请回答: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如何?中国近代史开始于哪一年?
(2)中外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割地最多的是什么条约?哪个国家侵占中国领土最多?赔款最多的是什么条约?
(3)帝国主义发动的哪几次侵略战争侵占了北京?
(4)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激烈的反抗,请列举取得重大胜利并巩固西北边防的事例。
(5)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李鸿章面对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状况,为了巩固清朝统治,“办了一辈子事”,请你列举他办的军事、民用工业各一个。
(6)洋务运动创办的中国近代第一座钢铁厂在哪里?
(7)“纸糊的老虎,虚有其表”的洋务运动有积极作用吗?如果有,请简要说明。
(8)结合材料,你认为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苦难灾祸的根源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本题难度适中,1940年-19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签订的《南京条约》是近代史上中国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选A。
2.【答案】C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林则徐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强迫外商交出鸦片,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虎门销烟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虎门销烟的时间和历史意义。
3.【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太平天国运动,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为“太平军”。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进行北伐和西征,全盛时拥有中国半壁江山。1864年,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故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者是洪秀全。故选B。
【点评】本题以“太平天国运动”为切入点,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者。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的抗争。
4.【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南京条约》的认识。鸦片战争中,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故选C。
5.【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C属于《天津条约》内容,故C符合题意;
赔款2100万银元是《南京条约》的内容,故A不符合题意;
增开天津为商埠和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是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的内容,故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天津条约》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应用知识的能力。《天津条约》影响:列强逐渐影响和操纵了清政府的内政外交;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内地;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6.【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842年8月,英国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条约主要内容: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①③正确,故A符合题意;
②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是《马关条约》中的内容,故②错误,④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是《辛丑条约》的内容,故④错误,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南京条约》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答案】A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近代史上,英国打开中国大门主要借助了鸦片、商品、炮舰。其使用的先后顺序是商品、鸦片、炮舰。首先英国和中国进行了正当的商品贸易,但是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后来中国兴起了禁烟运动,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故选A。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学生要知道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前因后果。关于鸦片战争,学生还要知道,时间是1840年——1842年;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8.【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的“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再结合所学,可以知道就是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被英国打开,从此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遭受列强的侵略,中国近代史开始。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9.【答案】B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前后,俄国利用英法联军侵掠中国的机会,巧取豪夺中国领土共计150多万平方千米,故选B。
【点评】关于近代俄国侵华的史实,学生还要知道中俄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包括:1858年签订的《瑷珲条约》、1860年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1864年签订的《勘分西北界约记》、19世纪80年代的中俄改订条约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
10.【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A.第一次鸦片战争,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 150多年前被抢劫并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青铜鼠首和兔首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城,大肆抢劫之后,火烧圆明园,造成了圆明园文物大量流失,故选项B符合题意;
C.甲午中日战争,不符合题意;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11.【答案】B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前后用了23天,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故选B。
【点评】本题以“禁烟运动”为切入点,考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知识点。本题以“禁烟运动”为线索,考查学生对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禁烟运动的领导者,另外教育学生学习林则徐国家利益至上、无畏无惧的精神品质。
12.【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英国以为凭借其在中国获得的经济特权,就可以大肆进行商品输出,但由于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其愿望落空了,因此英国强烈不满这种状况,又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故D符合题意;
走私鸦片,毒害国人在鸦片战争之前就已经出现,故A不符合题意;
暂忍一时,满足现状说法错误,故B不符合题意 ;
C项是在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中日本获取的,时间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1856年,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3.【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选项A,《尼布楚条约》是古代史上中俄两国签订的平等的边界条约,条约没有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不符合题意,错误;《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符合题意,正确;选项C,《马关条约》: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办厂.不符合题意,错误;选项D,《辛丑条约》:中国赔款4.5亿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约9.8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不符合题意,错误.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南京条约》的基本内容,结合所学即可解答.本题考查福州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史实,需要准确掌握《尼布楚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
14.【答案】B
【知识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进入北京,闯入西北郊的圆明园。他们抢去了园中的金银财宝,劫走了所有能搬动的贵重文物和图书典籍。为了掩盖罪行,额尔金命令纵火,大火燃烧了三天三夜。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火烧圆明园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1860年,英法侵略者闯入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疯狂劫掠园中珍宝。洗劫过后,侵略者又放火烧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15.【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列强侵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所以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列强侵华的史实。
16.【答案】B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得到了更多的好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趁火打劫,通过四个不平等条约,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其中获得领土最多的条约是中俄《瑷珲条约》,②③正确,故B符合题意;
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是《马关条约》的内容;北京东交民巷成为使馆界是《辛丑条约》的内容,①④错误,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采取先武力强占中国领土,然后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的卑劣手段,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17.【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题四个备选项都是太平天国遇到过的情况,但ABD三项不独是太平天国运动遇到过的新情况,它们和以往农民起义遇到的情况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有C项才是以往农民战争不曾经历过的情况,这才是本质上的“新”情况。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8.【答案】D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关键词“农民造反者、金陵、天京陷落”,结合所学可知,题干表述的是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在南京建立政权,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学生要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时间、过程和作用。本题难度适中。
19.【答案】D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学生理解马克思的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趁火打劫,抢占中国土地。根据课本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的卑劣手段,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俄国是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
20.【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A.《天朝田亩制度》,不符合题意;
B.《海国图志》,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资政新篇》,它是由天平天国运动时期的洪仁玕写成的,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它并不是农民斗争经验的产物,未能反映出农民的土地要求,没有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因此没能实施,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天演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注意细心分析;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21.【答案】A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自近代以来,俄国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伊犁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是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A符合题意;英国、美国和法国都曾经割占过中国的领土,但不是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B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本题难度不大。
22.【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主要依据是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D。
【点评】关于鸦片战争,学生还要掌握的内容有:爆发时间1840年6月;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影响是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漩涡。
23.【答案】B
【知识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由题干中英格兰和法兰西两个国家可知是英法。根据所学知识,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故“他们的行径”是火烧圆明园,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火烧圆明园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圆明园是我国皇家园林艺术的瑰宝,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残忍行径不仅损毁了中国的建筑艺术和文化,也是世界文化与艺术的损失。
24.【答案】B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
【点评】此题选择的关键是“不需花费一文一钱,不必动用一兵一卒”。
25.【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1842年的中英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中华民族的权益受到了严重的损害,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本题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难度中等。
26.【答案】(1)“胜利”指太平军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危机”是指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
(2)材料认为天京变乱的发生,是由于太平军制度的缺陷造成维护中央领导的兄弟情谊被破坏,从而发生动荡。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材料看到领导集团内部的矛盾尖锐是天京变乱的重要原因,但没有看到其发生具有必然性;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领导者不思进取,腐朽思想日益滋长,为争夺权利而自相残杀;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⑴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1856太平天国运动年军事上达到全盛,同年天京事变爆发,由攻势转为守势;一直到1864年被中外反动势力镇压以失败而告终。所以“胜利”指太平军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危机”是指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 ⑵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这场灾难指的是天京事变的发生。材料中的观点是片面的。材料认为领导集团内部的矛盾尖锐是天京事变的重要原因,但没有看到其发生具有必然性。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领导者不思进取,腐朽思想日益滋长,为争夺权利而自相残杀;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所以材料中的观点是片面的。
故答案为:(1)“胜利”指太平军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危机”是指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2)材料认为天京变乱的发生,是由于太平军制度的缺陷造成维护中央领导的兄弟情谊被破坏,从而发生动荡。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材料看到领导集团内部的矛盾尖锐是天京变乱的重要原因,但没有看到其发生具有必然性;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领导者不思进取,腐朽思想日益滋长,为争夺权利而自相残杀;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7.【答案】(1)鸦片战争。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2)因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力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3)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看法:在战争中进行掠夺,是对所在主权国家财产权的侵害,把这样的不义之财进行拍卖是不应该的;拍卖劫掠品是对国家主权的侵害。(意思相近即可)
(4)都是为了开辟、扩大中国市场。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中的“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英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的1840年到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发生的国际背景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力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拍卖品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和法国抢劫圆明园所得;在战争中进行掠夺,是对所在主权国家财产权的侵害,把这样的不义之财进行拍卖是不应该的,是一种可耻行为,拍卖劫掠品是对国家主权的侵害。(言之有理即可)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第一次鸦片战争都是为了都是为了开辟、扩大中国市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两次鸦片战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28.【答案】(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
(2)《瑷珲条约》俄国 ;《辛丑条约》。
(3)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左宗棠收复新疆。
(5)江南制造总局或安庆内军械所 ;轮船招商局。
(6)汉阳
(7)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8)帝国主义就从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牢牢控制了中国,成为近代中国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独立发展的根本原因。
【知识点】洋务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1)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 根据所学知识,中外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割地最多的是1858年中俄签订的《瑷珲条约》各占中国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俄国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共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赔款数额最多的条约是《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3)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咸丰皇帝逃往热河,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北京被攻占,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往西安。(4)1865年中亚浩罕国军阀阿古柏率军侵入新疆,占领喀什噶尔,悍然成立“哲德沙尔国”。俄、英两国出于自身侵略利益考虑,竟然承认阿古柏政权,俄国还借口保护侨民出兵占领了伊犁。为了维护国家利益,1824年左宗棠上书清朝要求收复新疆。1875年清政府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负责新疆防务。1876年率军入疆,在新疆各族人民积极配合下,清军痛击侵略军,取得巨大胜利。阿古柏兵败自杀,清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左宗棠收复新疆意义十分重大,它粉碎了英、俄分裂中国西北领土的阴谋,对巩固边防,开发新疆具有积极的意义。(5)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在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其中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在后期,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其中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轮船招商局。(6) 根据所学知识,洋务运动时期,1890年,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张之洞在湖北等办的汉阳铁厂,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业。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7)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军事,教育,国防近代化的历程,它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也培养了大批近代科技人才。(8)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在组织答案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结合材料内容,从材料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帝国主义从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牢牢控制了中国,成为近代中国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独立发展的根本原因,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2)本题考查学生对条约内容的识记。(3)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以来外国列强侵占北京的战争。(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6)本题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企业的识记和运用。(7)本题考查对洋务运动积极的评价。(8)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