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
1.(2017九下·深圳月考)“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不计个人得失,上书皇帝,严禁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二百多斤鸦片。“他”是(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左宗棠 D.邓世昌
2.1840年西方列强的枪炮声,惊醒了沉睡的中华帝国,中华民族屈辱抗争的近代史开始了。这里的“枪炮声”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该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1843年中英签订的《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附件,英国获取的权益包括( )
①领事裁判权 ②片面最惠国待遇 ③赔款2100万银元 ④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分水岭。”对这句话这样理解的依据是鸦片战争导致( )
A.中国由闭关锁国转为开放
B.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6.(2016·广东模拟)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使中华民族再次蒙受沉重灾难。之所以说这场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
A.起因和性质相同 B.都是英国发动的
C.结果都是清政府战败 D.都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7.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两次战争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B.两次战争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C.两次战争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D.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只有英国
8.根据1858年《瑷珲条约》规定,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被迫割让给( )
A.俄国 B.法国 C.日本 D.英国
9.土地是封建统治的根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是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目标,太平天国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是( )
A.拜上帝教教义 B.《劝世良言》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
10.《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
A.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C.增辟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1.(2015八上·昆明期末)下图是1900年8月外国军队在北京紫禁城内举行阅兵的照片,照片中耀武扬威的军队是( )
A.英国军队 B.英法联军 C.日本军队 D.八国联军
12.对下面图示解读准确的是( )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B.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C.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13.1841年英军占领了香港岛;1851年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901年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对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历史主线最准确的概括是( )
A.西方侵华史
B.西方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C.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
D.中国人民探索史
14.汪林茂在《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 )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5.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
A.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是由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发动的
C.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是中国人为改变落后面貌而进行的探索活动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银元;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国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中英《南京条约》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中日《马关条约》
材料三 《虎门条约》规定中国“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1)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从赔款数额、通商口岸的位置、割让土地等方面完成下列表格。
中英《南京条约》 中日《马关条约》
割地
赔款
通商
其他
(2)与《南京条约》相比,《马关条约》有了哪些新内容?这些新内容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是英国在《南京条约》附件中取得的片面最惠国待遇,后来法、美等国相继取得这一特权。结合材料三和材料二,谈一谈《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
17.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经历了深重苦难的国家,在工业革命发生前的几千年时间里,中国经济、科技、文化一直走在世界的第一方阵之中。近代以后,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于时代发展步伐,鸦片战争则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习近平2014年4月1日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
材料二 在距“1894年中日事件”120年后的2014年4月21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靖国神社是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的精神支柱,其中供奉着近代以来历次战争中战死的日军亡灵,包括二战时对中国和周边国家犯下滔天罪行的战犯。
——新华网
材料三 清国之败,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变通所致也。夫取士必考试,考试必由文艺,文艺乃为显荣之阶梯,岂足济实效乎?……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当此之时,我国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
——摘编自1895年《大日本海军总司令官伊东佑亨致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书》
材料四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摘自北师大版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
(1)鸦片战争后签订了什么条约?
(2)“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1894年中日事件”指什么?用一句话概括“1894年中日事件”对中国造成的重大影响。
(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甲午中日战争双方胜与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5)材料四的内容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什么条约的内容?
(6)从这部屈辱的历史中,作为一名爱国者,你看到清政府的本质是什么?以史为鉴,你认为目前我国政府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材料二 日本方面: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陆、海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30万元,补充造船费用。中国方面:在慈禧太后的心目中,颐和园比海军更重要。因此,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30万两”以建造颐和园。
材料三 《马关条约》签订后,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不怕倭寇来,只怕中堂反(反:背叛祖国)”的歌谣。
(1)台湾是中国领土,为什么“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干什么?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说明什么问题?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内容,分析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的原因有哪些。战争带给我们怎样的反思?
(3)你同意材料三中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4)结合《马关条约》的具体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1)材料一中李鸿章的言论代表了清政府内哪一派别的主张?说出一个该派别为“学习外国利器”而兴办的企业的名称。
(2)请对李鸿章所属派别的努力作简要评价。(至少答出两点)
(3)材料二中康有为在探索中国富强之路的问题上与李鸿章有何异同?
(4)康有为的设想能否使中国富强?请举出一例予以说明。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林则徐的相关知识。抓住题目中“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取得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题目中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自林则徐之口,林则徐认为国家的命运需要个人不计生死,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操和博大的胸怀,BCD和题意不符。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的是林则徐的相关知识。
2.【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化半封建社会。所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A符合题意。
A项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符合题意。
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项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D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化半封建社会。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知识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3.【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因此该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
A项《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因此该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符合题意。
B项《北京条约》开放的是汉口、南京、天津等地为通商口岸。
C项《马关条约》开放的是沙是、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D项《辛丑条约》没有开放口岸。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知识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4.【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南京条约》附件,英国获取的权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从中又取得了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和“领事裁判权”,以及片面“最惠国待遇”。选项①②④符合题意;而选项③赔款2100万银元是《南京条约》内容,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知识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5.【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分水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6.【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是指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从性质上来说都是侵略中国的战争。因而在目的和性质方面带有明显的延续性,是“继续”的主要体现。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两次鸦片战争。
7.【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史实的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重新挑起战争。第二年,英国联合法国,组成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所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侵略者是英法联军,而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侵略者是英国,因此D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结合所学知识,ABC选项都是两次鸦片战争所共同具备的特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火烧圆明园的背景、情况和危害。
8.【答案】A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1858年《瑷珲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8年中国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将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被迫割让给俄国;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知识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9.【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太平天国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于理解封建土地制度的含义,因为《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应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拜上帝教教义与选项B《劝世良言》同基督教相关,不符合题意;选项D《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洪仁玕上奏洪秀全陈述他向西方学习草拟的建国方案,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A项拜上帝教教义与宗教有关,不符合题意。
B项《劝世良言》与基督教有关,不符合题意。
C项《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应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符合题意。
D项《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洪仁玕上奏洪秀全陈述他向西方学习草拟的建国方案,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10.【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用的是中国的劳动力、中国的原材料,加工工业品,这就意味着外国人可以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原料来剥削中国人民;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马关条约》内容的理解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1.【答案】D
【知识点】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1900年,英法日等八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所以答案是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关知识。
12.【答案】A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及其危害;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的认识,《马关条约》是1895年签订的,《南京条约》,是1842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是1911年签订的,所以排列顺序是: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说明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本题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最终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的教训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我们青少年要努力学习,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13.【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辛丑条约》及其危害;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侵略与反抗的认识。1841年英军占领了香港岛发生在鸦片战争中。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可以看出,清政府已变成洋人的朝廷,成为洋人的“守土官长”。《辛丑条约》签订之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1年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反映的是中国人民的抗争。ACD认识不全面。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总结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4.【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而是开启了现代化的这辆车。”可知这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BCD与题干信息不符合。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5.【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同之处不包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是中国人为改变落后面貌而进行的探索活动,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洋务运动的发动者是地主阶级,戊戌变法是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动的,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A项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符合题意。
B项洋务运动的发动者是地主阶级,戊戌变法是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动的,因此B符合题意。
C项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符合题意。
D项是中国人为改变落后面貌而进行的探索活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6.【答案】(1)割香港岛给英国;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2)《马关条约》新增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一条。它使外国投资设厂“合法化”,不仅能榨取更多的利润,更为严重的是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业。
(3)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西方各国纷纷在中国投资设厂,排挤了中国民族企业;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⑴依据材料一、二,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①赔款数额:《南京条约》是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马关条约》是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②通商口岸的位置:《南京条约》是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马关条约》是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③割让土地:《南京条约》是割香港岛给英国;《马关条约》是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④其他:《南京条约》是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马关条约》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⑵依据材料一、二,与《南京条约》相比,《马关条约》有的新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新增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一条。它使外国投资设厂“合法化”,不仅能榨取更多的利润,更为严重的是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业。
⑶依据材料三和材料二,谈一谈《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表明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导致西方各国纷纷在中国投资设厂,排挤了中国民族企业;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
故答案为:(1)割香港岛给英国、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2)《马关条约》新增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一条。它使外国投资设厂“合法化”,不仅能榨取更多的利润,更为严重的是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业。
(3)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西方各国纷纷在中国投资设厂,排挤了中国民族企业;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7.【答案】(1)《南京条约》
(2)因为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事件:甲午中日战争。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若回答“大大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也可)
(4)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日本:实行改革,求新图强。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6)本质:腐朽没落,极端狭隘自私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权。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应该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下,不断发展壮大,维护自己的主权和领土不受他国侵犯;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影响;《辛丑条约》及其危害;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⑴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了《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⑵由“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了《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⑶依据材料二中的“1894年中日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⑷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军事指挥失误,导致战败;而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变法图强,实力增强,取得胜利。
⑸依据材料四的内容“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的。
⑹由“近代史中你看到清政府的本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极端狭隘自私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权当政,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必然导致落后,落后就遭挨打。以史为鉴,目前我国政府应该坚持改革开放,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等。
故答案为:(1)《南京条约》
(2)因为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事件:甲午中日战争。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若回答“大大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也可)
(4)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日本:实行改革,求新图强。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6)本质:腐朽没落,极端狭隘自私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权。教训: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应该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下,不断发展壮大,维护自己的主权和领土不受他国侵犯;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8.【答案】(1)“今已归日本”说明《马关条约》已经签订,台湾已割让给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指颐和园又继续进行慈禧太后的“万寿庆典”。这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说明慈禧太后和李鸿章等投降派苟且贪安的卖国嘴脸,表明了清朝统治集团的腐朽。
(2)主观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国家的贫穷落后。另外,还与统治者避战求和、妥协退让,清军军备废弛、部分官兵临阵逃脱等因素有关。
客观原因:日本侵略中国早有预谋,准备充分。
根本原因:中国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相抗衡。
反思: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3)不同意;《马关条约》的签订并非李鸿章一个人造成的,是整个清王朝腐败无能的结果,但他对北洋海军的覆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4)割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列强控制了中国财政。允许帝国主义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增辟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内地。总之,《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台湾 “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为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已割让给日本。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慈禧太后的“万寿庆典”在颐和园继续进行。这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说明慈禧太后和李鸿章等投降派苟且贪安的卖国嘴脸,表明了清朝统治集团的腐朽。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的主观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国家的贫穷落后。另外,还与统治者避战求和、妥协退让,清军军备废弛、部分官兵临阵逃脱等因素有关。客观原因:日本侵略中国早有预谋,准备充分。根本原因:中国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相抗衡。反思:坚持改革开放,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3)依据材料三“不怕倭寇来,只怕中堂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意思是不怕日本侵略,只怕李鸿章背叛祖国。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国家历史的责任不可能让一个历史人物去承担。《马关条约》的签订并非李鸿章一个人造成的,是整个清王朝腐败无能的结果,但他对北洋海军的覆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4)结合《马关条约》的具体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关条约》割地,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列强控制了中国财政。允许帝国主义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增辟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内地。总之,《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故答案为:(1)“今已归日本”说明《马关条约》已经签订,台湾已割让给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指颐和园又继续进行慈禧太后的“万寿庆典”。这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说明慈禧太后和李鸿章等投降派苟且贪安的卖国嘴脸,表明了清朝统治集团的腐朽。
(2)主观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国家的贫穷落后。另外,还与统治者避战求和、妥协退让,清军军备废弛、部分官兵临阵逃脱等因素有关。
客观原因:日本侵略中国早有预谋,准备充分。根本原因:中国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相抗衡。反思: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3)不同意;《马关条约》的签订并非李鸿章一个人造成的,是整个清王朝腐败无能的结果,但他对北洋海军的覆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4)割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列强控制了中国财政。允许帝国主义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增辟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内地。总之,《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9.【答案】(1)洋务派;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或江南制造总局任举一例。
(2)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启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为民族自强做了努力;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
(3)同: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不同: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维新派主张除技术之外,更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4)不能;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了挽救清朝的统治,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于是他们掀起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中央是奕?,地方是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曾国藩。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主要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包括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或江南制造总局等。
第(2)问,评价李鸿章所属派别的努力就是评价洋务派的努力,也就是评价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洋务运动中产生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经验,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和洋务运动的认识。材料二中康有为探索中国富强之路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之路。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是除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之外,还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没有学习政治制度。两者的共同点是: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不同点是: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维新派主张除技术之外,更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认识。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不能救中国,为此康有为、梁启超领导了戊戌变法,他们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最终还是失败了。戊戌变法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它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故答案为:(1)洋务派;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或江南制造总局任举一例。(2)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启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为民族自强做了努力;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3)
同: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不同: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维新派主张除技术之外,更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4)不能;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
1.(2017九下·深圳月考)“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不计个人得失,上书皇帝,严禁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二百多斤鸦片。“他”是(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左宗棠 D.邓世昌
【答案】A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林则徐的相关知识。抓住题目中“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取得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题目中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自林则徐之口,林则徐认为国家的命运需要个人不计生死,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操和博大的胸怀,BCD和题意不符。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的是林则徐的相关知识。
2.1840年西方列强的枪炮声,惊醒了沉睡的中华帝国,中华民族屈辱抗争的近代史开始了。这里的“枪炮声”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化半封建社会。所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A符合题意。
A项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符合题意。
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项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D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化半封建社会。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知识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3.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该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因此该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
A项《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因此该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符合题意。
B项《北京条约》开放的是汉口、南京、天津等地为通商口岸。
C项《马关条约》开放的是沙是、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D项《辛丑条约》没有开放口岸。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知识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4.1843年中英签订的《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附件,英国获取的权益包括( )
①领事裁判权 ②片面最惠国待遇 ③赔款2100万银元 ④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南京条约》附件,英国获取的权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从中又取得了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和“领事裁判权”,以及片面“最惠国待遇”。选项①②④符合题意;而选项③赔款2100万银元是《南京条约》内容,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知识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5.“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分水岭。”对这句话这样理解的依据是鸦片战争导致( )
A.中国由闭关锁国转为开放
B.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分水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6.(2016·广东模拟)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使中华民族再次蒙受沉重灾难。之所以说这场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
A.起因和性质相同 B.都是英国发动的
C.结果都是清政府战败 D.都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是指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从性质上来说都是侵略中国的战争。因而在目的和性质方面带有明显的延续性,是“继续”的主要体现。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两次鸦片战争。
7.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两次战争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B.两次战争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C.两次战争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D.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只有英国
【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史实的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重新挑起战争。第二年,英国联合法国,组成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所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侵略者是英法联军,而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侵略者是英国,因此D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结合所学知识,ABC选项都是两次鸦片战争所共同具备的特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火烧圆明园的背景、情况和危害。
8.根据1858年《瑷珲条约》规定,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被迫割让给( )
A.俄国 B.法国 C.日本 D.英国
【答案】A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1858年《瑷珲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8年中国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将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被迫割让给俄国;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知识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9.土地是封建统治的根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是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目标,太平天国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是( )
A.拜上帝教教义 B.《劝世良言》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
【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太平天国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于理解封建土地制度的含义,因为《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应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拜上帝教教义与选项B《劝世良言》同基督教相关,不符合题意;选项D《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洪仁玕上奏洪秀全陈述他向西方学习草拟的建国方案,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A项拜上帝教教义与宗教有关,不符合题意。
B项《劝世良言》与基督教有关,不符合题意。
C项《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应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符合题意。
D项《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洪仁玕上奏洪秀全陈述他向西方学习草拟的建国方案,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10.《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
A.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C.增辟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用的是中国的劳动力、中国的原材料,加工工业品,这就意味着外国人可以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原料来剥削中国人民;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马关条约》内容的理解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1.(2015八上·昆明期末)下图是1900年8月外国军队在北京紫禁城内举行阅兵的照片,照片中耀武扬威的军队是( )
A.英国军队 B.英法联军 C.日本军队 D.八国联军
【答案】D
【知识点】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1900年,英法日等八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所以答案是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关知识。
12.对下面图示解读准确的是( )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B.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C.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答案】A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及其危害;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的认识,《马关条约》是1895年签订的,《南京条约》,是1842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是1911年签订的,所以排列顺序是: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说明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本题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最终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的教训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我们青少年要努力学习,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13.1841年英军占领了香港岛;1851年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901年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对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历史主线最准确的概括是( )
A.西方侵华史
B.西方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C.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
D.中国人民探索史
【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辛丑条约》及其危害;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侵略与反抗的认识。1841年英军占领了香港岛发生在鸦片战争中。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可以看出,清政府已变成洋人的朝廷,成为洋人的“守土官长”。《辛丑条约》签订之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1年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反映的是中国人民的抗争。ACD认识不全面。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总结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4.汪林茂在《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 )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而是开启了现代化的这辆车。”可知这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BCD与题干信息不符合。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5.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
A.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是由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发动的
C.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是中国人为改变落后面貌而进行的探索活动
【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同之处不包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是中国人为改变落后面貌而进行的探索活动,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洋务运动的发动者是地主阶级,戊戌变法是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动的,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A项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符合题意。
B项洋务运动的发动者是地主阶级,戊戌变法是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动的,因此B符合题意。
C项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符合题意。
D项是中国人为改变落后面貌而进行的探索活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银元;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国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中英《南京条约》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中日《马关条约》
材料三 《虎门条约》规定中国“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1)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从赔款数额、通商口岸的位置、割让土地等方面完成下列表格。
中英《南京条约》 中日《马关条约》
割地
赔款
通商
其他
(2)与《南京条约》相比,《马关条约》有了哪些新内容?这些新内容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是英国在《南京条约》附件中取得的片面最惠国待遇,后来法、美等国相继取得这一特权。结合材料三和材料二,谈一谈《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
【答案】(1)割香港岛给英国;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2)《马关条约》新增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一条。它使外国投资设厂“合法化”,不仅能榨取更多的利润,更为严重的是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业。
(3)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西方各国纷纷在中国投资设厂,排挤了中国民族企业;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⑴依据材料一、二,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①赔款数额:《南京条约》是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马关条约》是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②通商口岸的位置:《南京条约》是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马关条约》是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③割让土地:《南京条约》是割香港岛给英国;《马关条约》是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④其他:《南京条约》是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马关条约》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⑵依据材料一、二,与《南京条约》相比,《马关条约》有的新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新增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一条。它使外国投资设厂“合法化”,不仅能榨取更多的利润,更为严重的是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业。
⑶依据材料三和材料二,谈一谈《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表明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导致西方各国纷纷在中国投资设厂,排挤了中国民族企业;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
故答案为:(1)割香港岛给英国、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2)《马关条约》新增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一条。它使外国投资设厂“合法化”,不仅能榨取更多的利润,更为严重的是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业。
(3)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西方各国纷纷在中国投资设厂,排挤了中国民族企业;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7.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经历了深重苦难的国家,在工业革命发生前的几千年时间里,中国经济、科技、文化一直走在世界的第一方阵之中。近代以后,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于时代发展步伐,鸦片战争则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习近平2014年4月1日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
材料二 在距“1894年中日事件”120年后的2014年4月21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靖国神社是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的精神支柱,其中供奉着近代以来历次战争中战死的日军亡灵,包括二战时对中国和周边国家犯下滔天罪行的战犯。
——新华网
材料三 清国之败,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变通所致也。夫取士必考试,考试必由文艺,文艺乃为显荣之阶梯,岂足济实效乎?……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当此之时,我国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
——摘编自1895年《大日本海军总司令官伊东佑亨致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书》
材料四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摘自北师大版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
(1)鸦片战争后签订了什么条约?
(2)“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1894年中日事件”指什么?用一句话概括“1894年中日事件”对中国造成的重大影响。
(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甲午中日战争双方胜与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5)材料四的内容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什么条约的内容?
(6)从这部屈辱的历史中,作为一名爱国者,你看到清政府的本质是什么?以史为鉴,你认为目前我国政府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答案】(1)《南京条约》
(2)因为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事件:甲午中日战争。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若回答“大大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也可)
(4)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日本:实行改革,求新图强。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6)本质:腐朽没落,极端狭隘自私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权。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应该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下,不断发展壮大,维护自己的主权和领土不受他国侵犯;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影响;《辛丑条约》及其危害;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⑴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了《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⑵由“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了《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⑶依据材料二中的“1894年中日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⑷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军事指挥失误,导致战败;而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变法图强,实力增强,取得胜利。
⑸依据材料四的内容“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的。
⑹由“近代史中你看到清政府的本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极端狭隘自私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权当政,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必然导致落后,落后就遭挨打。以史为鉴,目前我国政府应该坚持改革开放,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等。
故答案为:(1)《南京条约》
(2)因为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事件:甲午中日战争。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若回答“大大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也可)
(4)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日本:实行改革,求新图强。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6)本质:腐朽没落,极端狭隘自私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权。教训: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应该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下,不断发展壮大,维护自己的主权和领土不受他国侵犯;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材料二 日本方面: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陆、海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30万元,补充造船费用。中国方面:在慈禧太后的心目中,颐和园比海军更重要。因此,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30万两”以建造颐和园。
材料三 《马关条约》签订后,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不怕倭寇来,只怕中堂反(反:背叛祖国)”的歌谣。
(1)台湾是中国领土,为什么“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干什么?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说明什么问题?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内容,分析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的原因有哪些。战争带给我们怎样的反思?
(3)你同意材料三中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4)结合《马关条约》的具体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1)“今已归日本”说明《马关条约》已经签订,台湾已割让给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指颐和园又继续进行慈禧太后的“万寿庆典”。这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说明慈禧太后和李鸿章等投降派苟且贪安的卖国嘴脸,表明了清朝统治集团的腐朽。
(2)主观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国家的贫穷落后。另外,还与统治者避战求和、妥协退让,清军军备废弛、部分官兵临阵逃脱等因素有关。
客观原因:日本侵略中国早有预谋,准备充分。
根本原因:中国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相抗衡。
反思: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3)不同意;《马关条约》的签订并非李鸿章一个人造成的,是整个清王朝腐败无能的结果,但他对北洋海军的覆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4)割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列强控制了中国财政。允许帝国主义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增辟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内地。总之,《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台湾 “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为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已割让给日本。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慈禧太后的“万寿庆典”在颐和园继续进行。这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说明慈禧太后和李鸿章等投降派苟且贪安的卖国嘴脸,表明了清朝统治集团的腐朽。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的主观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国家的贫穷落后。另外,还与统治者避战求和、妥协退让,清军军备废弛、部分官兵临阵逃脱等因素有关。客观原因:日本侵略中国早有预谋,准备充分。根本原因:中国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相抗衡。反思:坚持改革开放,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3)依据材料三“不怕倭寇来,只怕中堂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意思是不怕日本侵略,只怕李鸿章背叛祖国。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国家历史的责任不可能让一个历史人物去承担。《马关条约》的签订并非李鸿章一个人造成的,是整个清王朝腐败无能的结果,但他对北洋海军的覆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4)结合《马关条约》的具体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关条约》割地,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列强控制了中国财政。允许帝国主义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增辟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内地。总之,《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故答案为:(1)“今已归日本”说明《马关条约》已经签订,台湾已割让给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指颐和园又继续进行慈禧太后的“万寿庆典”。这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说明慈禧太后和李鸿章等投降派苟且贪安的卖国嘴脸,表明了清朝统治集团的腐朽。
(2)主观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国家的贫穷落后。另外,还与统治者避战求和、妥协退让,清军军备废弛、部分官兵临阵逃脱等因素有关。
客观原因:日本侵略中国早有预谋,准备充分。根本原因:中国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相抗衡。反思: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3)不同意;《马关条约》的签订并非李鸿章一个人造成的,是整个清王朝腐败无能的结果,但他对北洋海军的覆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4)割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列强控制了中国财政。允许帝国主义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增辟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内地。总之,《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1)材料一中李鸿章的言论代表了清政府内哪一派别的主张?说出一个该派别为“学习外国利器”而兴办的企业的名称。
(2)请对李鸿章所属派别的努力作简要评价。(至少答出两点)
(3)材料二中康有为在探索中国富强之路的问题上与李鸿章有何异同?
(4)康有为的设想能否使中国富强?请举出一例予以说明。
【答案】(1)洋务派;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或江南制造总局任举一例。
(2)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启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为民族自强做了努力;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
(3)同: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不同: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维新派主张除技术之外,更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4)不能;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了挽救清朝的统治,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于是他们掀起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中央是奕?,地方是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曾国藩。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主要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包括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或江南制造总局等。
第(2)问,评价李鸿章所属派别的努力就是评价洋务派的努力,也就是评价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洋务运动中产生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经验,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和洋务运动的认识。材料二中康有为探索中国富强之路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之路。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是除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之外,还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没有学习政治制度。两者的共同点是: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不同点是: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维新派主张除技术之外,更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认识。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不能救中国,为此康有为、梁启超领导了戊戌变法,他们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最终还是失败了。戊戌变法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它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故答案为:(1)洋务派;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或江南制造总局任举一例。(2)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启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为民族自强做了努力;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3)
同: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不同: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维新派主张除技术之外,更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4)不能;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