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共20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共20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10 10:5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课标要求】
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生产方式
生产力
(物质内容)
生产关系
(社会形式)
☆ 生产工具:劳动资料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工具,生产工具是生产力高低主要标志。
☆ 劳作方式:指劳动过程中劳动者所采取的,包括分工协作方式在内的劳动组织形式。
(生产力范畴)
(生产关系范畴)
劳动者
生产资料
劳动工具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起主导作用)
劳动对象
(标志)
(决定作用)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关系
产品如何分配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概括耕作工具的发展趋势:
1、耕作工具的发展:
青铜器农具
石、骨、木、蚌
铁制农具
开始使用并逐步推广
出现灌钢法
制作的农具
公元前15-14世纪,赫梯人率先掌握;春秋战国时期
南北朝时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出现
石器时代,由打制到磨制
(数量有限)
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
石斧(河姆渡)
石锄(红山)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
青铜铲
铁犁冠
人类耕作方式的发展:刀耕火种、石器锄犁、铁犁牛耕。
拓展联系
一牛一人(曲辕犁)
二牛三人(直辕犁)
二牛一人(直辕犁)
中国铁犁牛耕的发展进步:
(1)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犁牛耕并逐渐推广。(2)两汉:①西汉赵过推广二牛三人的耦犁。后来出现犁壁,西汉后期形成二牛一人的犁耕法。②东汉时耦犁推广到珠江流域。
③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隋唐:江东地区曲辕犁,安装犁评。 意义:耕犁已相当完善,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定型,一直为后世沿用。
问题探究
材料:战国时期以来,铁农具是古代中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工具。它的产生标志着石器时代的彻底终结。铁农具是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过渡的决定性因素,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铁农具为兴修大型水利工程提供了物质上和技术上的基础;第二,铁农具促进了粗放农业向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转化;第三,铁农具为封建帝国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总之,铁农具伴随着人类社会从远古走来。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影响着农业生产,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直到现在,铁农具仍然在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我们相信,铁农具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仍会起主导的作用,只不过铁农具的形态和形式随着科技的进步变得越来越复杂,用途越来越广泛了。
——摘编自徐旺生《中国饮食文化与晚近农业结构关系探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铁农具使用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社会转型的作用。
影响:开垦荒地、兴修水利、铁犁用于牛耕、精耕细作、粮食产量提高。
作用:经济上,推动农业发展;促进井田制向封建土地所有制过渡。政治上,富国强兵,促进国家统一;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封建制度确立。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2、灌溉工具的进步:
(1)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已经能够制造陶器,汲水灌溉;在古埃及和中国等地,人们已懂得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
(2)东汉末期已出现翻车,三国时期马钧对其进行革新,其后翻车在民间广泛使用。唐朝出现了筒车,借助水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
春秋时期
唐朝
宋朝
东汉末年
翻车(马钧改进)
桔槔
筒车
高转筒车
原始社会末期
汲水灌溉
明清
风力水车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1、纺织工具的进步:
古代中国 3万年前
新石器 晚期
汉朝
元朝
古代西方
山顶洞人用骨针缝制兽皮
使用陶纺轮作为纺线工具
使用纺车纺纱;能够使用提花机织出精美花纹
(黄道婆改进棉纺织工具和技术)纺织机成为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棉布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出现过纺纱用的纺车
汉·画像砖
老官山汉墓出土的提花机模型
织布机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2、陶瓷工具的进步:
时 期 工具/方式
原始社会
新石器晚期
南朝
唐 宋
泥条盘筑
坯 车
匣 钵
支 钉
半坡人制造的陶器
泥条盘筑技法
工匠使用坯车制坯
匣钵(防止污损)
支钉(防止粘连)
拓展联系
官窑穿戴瓶
钧窑玫瑰紫釉尊
定窑孩儿枕
汝窑天青长颈瓶
哥窑海棠式花盆
①新石器时代:使用陶器,(仰韶文化)彩绘陶器,(龙山文化)“蛋壳陶”。
②商代--东汉:瓷业产生。
③唐朝:唐三彩(陶器)。
④宋朝:五大名窑(汝、哥、定、官、钧)为代表,色彩多变,质感浑厚。
⑤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
☆ 宋代五大名窑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3、冶炼工具的进步:
冶金方式 冶金工具 作用
锻打 (小型)
铸造 (大型)
东汉
土炉
坩埚



熔化金属原料
打击金属原料
磨平金属
熔化金属
定型,商周时用于制作青铜器
定型,战国以后用于制作铁农具
水排
水力冶铁鼓风工具
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风箱水排:“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问题探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特征。
三种经营类型;世代相传,封闭保守;技术高超,享誉世界。
材料一 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从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可见一斑。一直到不久以前,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
材料二 两千多年前,当恺撒大帝身着中国丝袍出现在罗马剧场的时候,整个罗马都为之震撼了。使用中国丝绸,成了一种时尚……直到15世纪,瓷器在欧洲还是稀世珍宝。17世纪,中国瓷器风靡欧洲,价格高于黄金。18世纪,中国瓷器已遍销全世界,并深入到普通的外国人家庭。
家庭纺织 民间冶金作坊 官府纺织作坊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类别 劳作方式 特点 典型代表
农业
手工业
集体劳作
家庭式劳作
庄园式劳作
家庭式劳作
民营作坊
官营作坊
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工具简单的状况下,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众多奴隶或农奴进行集中劳作;生产力不够发达;容易形成地方割据;自给自足,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和市场化程度低;劳动者被束缚在土地上,存在人身依附关系。
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生产;世代相传。
以作坊为场所集中生产;世代相传。
商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
古希腊罗马的家庭劳作
罗马共和国的奴隶制庄园;
欧洲中世纪的庄园;
中国魏晋时期的坞堡。
即时练习
1.(2020·江苏高考·5)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该日记可以佐证
A.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
B.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C.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
D.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
即时练习
2.(2020·江苏高考·1)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有犁、耜、斧、铲、镰等,种类较为齐全。某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这反映出
A.青铜农具最早出现于江西新干
B.成套青铜农具有利于精耕细作
C.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
D.全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即时练习
3.(2016.6·浙江高考·17)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  )
A.土地过度集中 B.有田者无力可耕
C.小农户个体经营 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
即时练习
4.(2016·全国Ⅰ卷高考·25)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即时练习
5.(2016·江苏高考·3)《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使用(  )
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
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 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
即时练习
6.(2015·广东高考·14)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资本主义的萌芽
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材料一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汉书·志·食货志上》
材料三 在中国封建时代,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天仙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农业家庭式劳作的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代农业庄园式劳作的特点。
坞堡(陶器,藏于荆州博物馆)
晋·地主庄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