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时间的脚印
一、作者简介
陶世龙(1929— ),生于四川省安岳县。1949年开始创作科普文章,主要从事自然科学与中国文化融合的研究。参与主编了《科普创作》《科技写作》《科普创作概论》和《黄河文化》。部分作品结集为《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理解词语
1、重点读音
掸dǎn 踪迹zōng jì 装置zhuāng zhì 烘烤hōng kǎo
腐蚀fǔ shí 沙砾shā lì 山麓shān lù 沟壑gōu hè
龟裂jūn liè 帷幕wéi mù 海枯石烂hǎi kū shí làn
2、重点词语
踪迹[zōng]:行动所留下可察觉的形迹。
装置:机器、仪器或其他设备中,构造较复杂并具有某种独立功用的部件。
低洼[wā]:地势比四周低。
崩落[bēng]:陡峭斜坡上岩块、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的突然、快速下移运动。
烘烤[hōng kǎo]:指用火燥物。烤东西。
腐蚀[shí]:指物质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失去它原有的性质的变化。
孔隙[xì]:是岩土固体矿物颗粒间的空间。
刨刮[bào]:用刨子或刨床刮平木料或钢材等。
沙砾[lì]:指沙子和碎石。
掸[dǎn]:用力拂去的意思。
浑浊[hún zhuó]:指由于沉淀或沉积物而混浊不清。
山麓[lù]:指山坡和周围平地明显的交线或山坡和周围平地之间的过渡带。
沟壑[hè]:山涧,山沟。
垫高[diàn]:用别的东西衬在下面,使物加高。
沉淀[diàn]:从溶液中释出的难溶解的固体物质。
粗糙[cāo]:粗劣;毛糙。
覆盖[fù]:指遮盖、掩盖。
琥珀[hǔ pò]: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
龟裂[jūn]:裂开许多的缝隙。
帷幕[wéi]:悬挂起来用于遮挡的幕布。
铜壶滴漏[lòu]:用铜壶盛水滴漏来计时刻。
楔形文字[xiē]:由苏美尔人所创,是已知最古老的文字。
海枯石烂:大海干涸,岩石成土。喻指经历极长久的时间。
三、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4):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具体说明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第三部分(30、31):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
四、问题归纳
1.文章以“时间的脚印”为标题,有何作用?
本题运用说明文标题作用分析法。说时间有脚印是拟人,把时间比成脚印是比喻,本文标题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抽象的时间,具体化、形象化,更能吸引读者,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兴趣。
2.文章引用高士其的话有什么作用?
文章开头引用高士其的话开头,一方面把时间拟人化,与主题照应,另一方面,通过引用,由生活时间引入地质时间,更切合读者生活实际,吸引读者。
3.第4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是否偏离主旨?为什么?
不偏离主旨,因为写“铜壶滴漏”的计时方法说明时间是可以被记录的,为下文说明岩石可记录时间提供了有力的辅证。
4.第 段运用举例子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人类因建设铁路而炸毁山头的事例有力地说明了人类对岩石的破坏速度之快。
5.“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句中的“大约”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本题运用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答题法。不能。如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具有确定性。事实上,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不论方法有多科学,数据有多精确,都是推测出来的。所以,“大约”一词,恰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6.“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运动。”句中的“死”该如何理解?
“死”指岩石是不能动的,不能动的岩石却可以记录地壳的“活动”,突出岩石这一功能的奇特。
7.第27、28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举例子。列举“海洋生物三叶虫化石”等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化石能“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8.文章结尾段有何作用?
本题运用结尾句(段)作用分析法。总结全文,说明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认识地球的发展过程,增长知识;还在于帮助我们找寻地下的宝藏,为人类造福。
9.文章采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来说明“时间的脚印”?
作者首先设问:开篇在引用高士其的诗《时间伯伯》后,自然而然地提出问题,由设问句一问一答,从而领起全文的说明内容。接着作者又是用设问句“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引入,再从岩石形成的过程和岩石记录了时间的踪迹两个方面进行说明。最后对这一段落即第二部分进行总结:“瞧!大自然给我们保留了多好的记录……这里不过是拉开了帷幕的一角而已。”这样,通过启承的关键句,理清主体部分看似庞杂的内容,理解也就容易了。最后一段说明认识岩石中时间脚印的意义,即增长知识,找寻地下宝藏。
五、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以及认识这一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说明了自然界的一切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改变着,人类社会也一样。因此我们应该具有探索精神,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读懂大自然的记录,造福人类。
课后练习
基础演练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腐蚀( ) 山麓( ) 龟裂( ) 沟壑( )
掸去( ) 浑浊( ) 琥珀( ) 楔形(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踪迹 装制 低洼 海枯石烂
B.孔隙 沙砾 沉淀 无时无刻
C.粗糙 包裹 消逝 悬涯绝壁
D.帷慕 钟鼎 崩落 奇形怪状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B.是否拥有努力向上的热情,是一个人年轻的标志之一。
C.为营造全区“壮族三月三”良好的节日气氛,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决定全区放假两 天。
D.家庭和学校对孩子安全问题的过度关注,反而会降低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4.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当时的森林多生长在水陆交汇的沼泽附近,树木死后遗骸沉入水下,与空气隔绝,可以防止被氧化分解。
②总之这些植物遗骸年复一年堆积在地层中,经过3亿年的化学、物理作用,最终变成了黑漆漆的煤炭。
③为什么石炭纪能出这么多煤?
④有些科学家猜测,石炭纪时的真菌、细菌,或许还没有能力分解树木里的木质素……
⑤数百万年的稳定气候,又使一代代植物在当地周而复始地生长,大量堆积。
A.⑤③①④② B.③①⑤④② C.③④①⑤② D.⑤④③①②
二、同步解读
计时的变迁
漫 奇
①“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是千百年来教诲人们珍惜时间的格言。光阴即时间,怎么用长度“寸”来计量呢?
②在古代,钟表还没有发明,没有时、分、秒之称。但人们利用“观天”“测地”,白天看太阳量阴影,晚上望月亮数星星。寸阴、分阴表示短暂的时间也就流传于今了。公元7世纪,我们祖先利用日影变化制成的圭来测量时间,以后又创造了沙斗、漏壶等计时工具。这些就是钟表的“老祖宗”吧!
③在现代生活中,时间观念强了,再也不能“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了,而必须是“7点15分,老地方见面”。对计时的要求高了,争分夺秒,分秒必争。几分钟的差别,上班就会迟到或赶不上火车;几秒钟内会决定一场球的胜负;电视和电影的画面每秒变化二十几幅;1/10秒乃至1/100秒决定了短跑运动员谁是冠军。几百年来,以重锤的重力或发条的弹性力为动力的机械钟表,独霸了钟表世界,尽管它的外貌千姿百态,但万变不离其宗,“内脏”都是由游丝、平衡摆和齿轮等组成,以机械周期性运动作时间的基准,但机械工艺限制了它的准确度,日差变化保持在数秒之内。
④电子技术“闯入”钟表世界后,计时的准确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同凡响的石英电子钟,以俊秀潇洒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它用高稳定度的石英晶体振荡器作时间基准,造型新颖,走时准确。层出不穷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使电子钟表的功能日臻完美。数字式石英电子钟表,除时、分、秒、日、月、星期、上下午外,还有音乐报时、测时秒表、世界时转换等,成为钟表世界中的一颗明星。
⑤但现代科学技术用分秒计算时间就太“粗糙”了。为了研究电子运动、同位素各种粒子的寿命、天文大地测量、空间天文导航、激光测距以及人造卫星的飞行、定位和导弹跟踪,都需要精确到百万分之一秒乃至百亿分之一秒的标准时间。现代化的地震台网在地震的监视和预报中,测试时间上1微秒(1/1000 000秒)误差相当于距离上的300米。在天文测量时,1毫秒(1/100秒)的时间相当于太阳附近1万米的误差,真可谓“差之毫秒,失之千里”。人们发现原子从一种能量状态变为另一种能量状态时会辐射或吸收固定频率的电磁波,把这种频率积累起来也可以计时,称为原子时。于是,铯原子钟就应运而生了,并已广泛应用于人造卫星、导弹、激光测距等国防和科研工作中。
(选自《科学夜谈》)
5.通读全文,完成下列计时变迁图。
圭、沙斗、漏壶→ → →铯原子钟
6.第①段引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一名言有什么目的?
7.第③段画线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8.石英电子钟有哪些特点?根据第④段简要回答。
9.为什么说“现代科学技术用分秒计算时间就太‘粗糙’了”?请结合全文回答。
课后练习答案
一、基础演练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腐蚀(shí) 山麓(lù) 龟裂(jūn) 沟壑(hè)
掸去(dǎn) 浑浊(hún) 琥珀(hǔ) 楔形(xiē)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
A.踪迹 装制 低洼 海枯石烂
B.孔隙 沙砾 沉淀 无时无刻
C.粗糙 包裹 消逝 悬涯绝壁
D.帷慕 钟鼎 崩落 奇形怪状
(解析:A项“制”应改为“置”;C项“涯”应改为“崖”;D项“慕”应改为“幕”。)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A.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B.是否拥有努力向上的热情,是一个人年轻的标志之一。
C.为营造全区“壮族三月三”良好的节日气氛,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决定全区放假两 天。
D.家庭和学校对孩子安全问题的过度关注,反而会降低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解析:A.缺少主语,去掉“经过”或“才使”;B.两面对一面,删去“是否”;D.搭配不当,去掉“和能力”。)
4.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最合理的一项是(B)
①当时的森林多生长在水陆交汇的沼泽附近,树木死后遗骸沉入水下,与空气隔绝,可以防止被氧化分解。
②总之这些植物遗骸年复一年堆积在地层中,经过3亿年的化学、物理作用,最终变成了黑漆漆的煤炭。
③为什么石炭纪能出这么多煤?
④有些科学家猜测,石炭纪时的真菌、细菌,或许还没有能力分解树木里的木质素……
⑤数百万年的稳定气候,又使一代代植物在当地周而复始地生长,大量堆积。
A.⑤③①④② B.③①⑤④② C.③④①⑤② D.⑤④③①②
二、同步解读
计时的变迁
漫 奇
①“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是千百年来教诲人们珍惜时间的格言。光阴即时间,怎么用长度“寸”来计量呢?
②在古代,钟表还没有发明,没有时、分、秒之称。但人们利用“观天”“测地”,白天看太阳量阴影,晚上望月亮数星星。寸阴、分阴表示短暂的时间也就流传于今了。公元7世纪,我们祖先利用日影变化制成的圭来测量时间,以后又创造了沙斗、漏壶等计时工具。这些就是钟表的“老祖宗”吧!
③在现代生活中,时间观念强了,再也不能“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了,而必须是“7点15分,老地方见面”。对计时的要求高了,争分夺秒,分秒必争。几分钟的差别,上班就会迟到或赶不上火车;几秒钟内会决定一场球的胜负;电视和电影的画面每秒变化二十几幅;1/10秒乃至1/100秒决定了短跑运动员谁是冠军。几百年来,以重锤的重力或发条的弹性力为动力的机械钟表,独霸了钟表世界,尽管它的外貌千姿百态,但万变不离其宗,“内脏”都是由游丝、平衡摆和齿轮等组成,以机械周期性运动作时间的基准,但机械工艺限制了它的准确度,日差变化保持在数秒之内。
④电子技术“闯入”钟表世界后,计时的准确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同凡响的石英电子钟,以俊秀潇洒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它用高稳定度的石英晶体振荡器作时间基准,造型新颖,走时准确。层出不穷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使电子钟表的功能日臻完美。数字式石英电子钟表,除时、分、秒、日、月、星期、上下午外,还有音乐报时、测时秒表、世界时转换等,成为钟表世界中的一颗明星。
⑤但现代科学技术用分秒计算时间就太“粗糙”了。为了研究电子运动、同位素各种粒子的寿命、天文大地测量、空间天文导航、激光测距以及人造卫星的飞行、定位和导弹跟踪,都需要精确到百万分之一秒乃至百亿分之一秒的标准时间。现代化的地震台网在地震的监视和预报中,测试时间上1微秒(1/1000 000秒)误差相当于距离上的300米。在天文测量时,1毫秒(1/100秒)的时间相当于太阳附近1万米的误差,真可谓“差之毫秒,失之千里”。人们发现原子从一种能量状态变为另一种能量状态时会辐射或吸收固定频率的电磁波,把这种频率积累起来也可以计时,称为原子时。于是,铯原子钟就应运而生了,并已广泛应用于人造卫星、导弹、激光测距等国防和科研工作中。
(选自《科学夜谈》)
5.通读全文,完成下列计时变迁图。
圭、沙斗、漏壶→机械钟表→石英电子钟→铯原子钟
6.第①段引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一名言有什么目的?
为了吸引读者,生动地引出下文对古代计时方法的说明。
7.第③段画线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作比较、作引用。作用:生动地说明现代生活中人们时间观念增强了。语言活泼有趣,浅显易懂,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8.石英电子钟有哪些特点?根据第④段简要回答。
造型新颖,走时准确,功能完备。
9.为什么说“现代科学技术用分秒计算时间就太‘粗糙’了”?请结合全文回答。
因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些领域需要精确到百万分之一秒乃至百亿分之一秒的标准时间,若用分秒计算,会“差之毫秒,失之千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