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3 中国的自然资源
【课标解读】(2022版)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
●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考点一: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一、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1. 自然资源的含义
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物质和能量。
要点提示:
自然资源的两个要素:①存在于 ;②对人类活动 。
2.自然资源的分类
(1)可再生资源:在自然界中,可在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循环使用的资源,如 资源、 资源、 资源、 资源等。
(2)非可再生资源:有些自然资源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的资源,如各种 资源等。
【易错警示】
可再生资源一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可再生资源可再生、可更新或者可循环使用,但不是绝对的。如果利用不当,可再生资源也可能变成非可再生资源。如人们乱捕滥杀导致某些动物物种灭绝,水污染后也不能重复利用等。
二、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及面临的问题
(1)基本特征: 。
(2)我国自然资源面临的问题:
人口的增长,使人均占有量减少;
破坏和浪费严重,加剧我国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
(1)对非可再生资源:节约利用和综合利用以及寻找新的替代品。
(2)对可再生资源:保护、促进更新以及最充分地加以利用。
(3)低碳生活方式:出门尽量步行或乘公交;人走时及时关灯;避免过度包装。
提醒 自然资源具有自然和社会这两个基本属性。保障自然资源供给的措施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来进行。
【要点提示】
一、1.自然界 有价值 2.土地 生物 水 气候 矿产
二、1.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中考典例】
(2022·广西贺州·中考真题)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中国是自然资源大国,种类多,但是分布不均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自然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气候资源 B.土地资源 C.森林资源 D.矿产资源
2.图中所示我国自然资源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
A.煤炭资源人均占有量超世界平均水平
B.耕地资源人均占有量超世界平均水平
C.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D.各类资源人均占有量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答案】1.D 2.C
【解析】1.自然资源按照种类可分为非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故D正确,森林资源、气候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介于非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之间,故选D。
2.由图表可知,各类资源人均占有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故A、B、D错误;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故C正确,故选C。
考点二:土地资源
一、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土地资源的特点
1.土地利用类型齐全,其中草地和______所占比重较大,耕地比重较小。
2.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国土面积广大,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小,特别是人均耕地面积很少。
3.土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4.荒漠、石山、永久积雪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较多,后备耕地资源严重______,且开发难度较大。
二、地区分布不均
1.土地资源的分布
土地利 用类型 所在干湿区 主要地形类型
水田
旱地
林地
草地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土地污染等。
2.基本国策: 。
3.落实措施: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在农耕区,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在牧区,建设_____________,保护天然草场;在易遭受风沙侵袭、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营造__________,治理沙化、盐碱化。
列表归纳: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土地 类型 存在问题 主要原因 采取的措施
耕地 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土壤肥力下降 人均耕地少,利用不合理,乱占耕地现象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耕地肥力下降 制定并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切实保护耕地。提高农业生产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林地 林地面积减少 乱砍滥伐,利用不合理,只采伐不栽培 切实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林业方针,严禁滥伐、盗伐森林
草地 1/3的草地遭受不同程度的退化,草地生产力大幅度下降 靠天养畜,超载放牧或弃牧毁草开荒,管理不善 改变“靠天养畜”的粗放生产模式,建设“草、水、林、机”配套的优质高产人工草场,培育和推广优良畜种,普及科学养畜方法,走集约化的牧业之路
【要点提示】
一、林地 不足
土地利 用类型 所在干湿区 主要地形类型
水田 湿润区 平原、丘陵
旱地 半湿润区 平原、丘陵
林地 湿润区 山地
草地 半干旱区(为主)、干旱区 高原(为主)、山地
二、
三、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人工草场 防护林
【中考典例】
(2022·湖南益阳·中考真题)2021年第31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据材料和漫画完成下面小题。
1.漫画揭示的土地问题是( )
A.土地利用率低 B.乱占耕地 C.土地荒漠化 D.耕地污染
2.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①控制城镇建设用地
②开林种田,缓解耕地不足
③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保护
④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⑤多使用农药、化肥,保障农业产量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B 2.C
【解析】1.读图可知,漫画揭示的土地问题是违规建房,乱占耕地,造成耕地面积不断减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读图可知,漫画中出现的问题是乱占耕地,造成耕地面积不断减少,针对乱占耕地问题应该控制城镇建设用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保护,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①③④正确;不应该开林种地,应适当开垦荒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稳定耕地的总量。②错误;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土地污染,同时与材料反映的乱占耕地无关。⑤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考点三:水资源
一、时空分布不均
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
1.空间分布不均:
我国水资源__________。南方水资源占全国的80%以上,北方不足20%。
南方地区特别是长江流域水资源较丰富,北方地区特别是华北平原水资源较少,
西北内陆地区是我国水资源最贫乏的地区。
2.时间分布不均: ______季节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多,河流水量大,在汛期,洪涝灾害频繁;冬春季节降水少,河流水量小,有些河流甚至干涸断流,干旱缺水现象严重。
我国降水年际变化也 ,导致河流在不同年份的流量差异也很大
【易错警示】
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所以南方不缺水。( ×)
我国南方地区虽然水资源丰富,但许多淡水都白白流入海洋,充分利用的较少,同时因为集中取水和集中排污,致使南方一些城市出现水污染,所以南方也存在缺水问题。
二、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1.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
(1)缓解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兴建_________等蓄水工程,如三峡工程和小浪底水利枢纽。
(2)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修建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如引滦入津、引黄入晋、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工程。
(3)南水北调工程
2.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水资源______,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水资源供应十分紧张,缺水状况仍在继续加重。
(2)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3)水污染也十分严重,直接影响到水资源的可利
用价值,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缺水程度。
3.水资源的保护措施
(1)农业:①改变灌溉方式,废弃大水漫灌、自流灌溉,推广喷灌、滴灌技术;②改变作物品种,种植耐旱、耗水量少的作物;③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2)工业:①工业用水重复使用、循环利用;②降低生产耗水,提高利用效率;③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3)生活:①生活用水,一水多用;②推广节水器具;
③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
【要点提示】
一、1.南丰北缺 2.夏秋 比较大
二、1.水库 跨流域调水2.短缺
【中考典例】
(2022·安徽·中考真题)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沿着京杭运河向北输水,它使运河文明在流淌中得到延伸和发展。2022年4月,在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调水和水库调控等共同作用下,京杭运河实现近一个世纪以来首次全线通水。下左图示意京杭运河,右图为京杭运河穿过某河流河床底部隧道施工现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京杭运河输水隧道从某条河流河床底部穿过,该河流是( )
A.海河 B.黄河 C.淮河 D.长江
2.南水北调对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有( )
①缓解华北水资源短缺状况②提升京杭运河的通航能力
③改善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④减轻南方地区的水体污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1.B 2.A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条河流中只有黄河属于地上河,因此输水隧道需要从河床底部穿过。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南水北调有利于缓解华北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改善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①③正确;南水北调工程疏浚了京杭运河的河道,补充了水源,有利于提升京杭运河的通航能力,②正确;南水北调对于减轻南方地区的水体污染没有影响,④错误。①②③正确,故选A。
一、我国水资源与降水的关系
(1)我国降水量的时间分布不均对河流径流量和水资源的影响
(2)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对河流径流量和水资源的影响
二、我国水资源问题及措施:
【中考典例】
(2021·山东日照·中考真题)北京市和湖北省分别位于我国北方、南方,受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等影响,水资源利用状况差异大。下图示意2020年两地水资源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湖北相比,北京市水资源较为缺乏的主要原因是( )
A.高新技术产业发达 B.年降水量较少
C.背靠群山面向海洋 D.属政治文化中心
2.与北京相比,湖北省人均用水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广场绿地用水多 B.水田面积大
C.经济发展水平高 D.水污染严重
【答案】1.B 2.B
【分析】1.北京市属于北方地区,湖北省属于南方地区。南方地区降水多,北方地区降水少,与湖北相比,北京市水资源较为缺乏的主要原因是年降水量较少,B正确;高新技术产业发达,高新技术用水量少,与水资源缺乏无太大关系,A错误;背靠群山面向海洋应该是降水多,而不是缺乏水资源,C错误;属政治文化中心与水资源缺乏无太大关系,D错误。排除ACD,选B。
2.北京市属于北方地区,湖北省属于南方地区。南方主要的以水田为主,农业用水量大,导致湖北省人均用水量大,B正确;广场绿地用水多,只是一部分不是最主要原因,A错误;北京比湖北省经济发展水平高,不是人均用水量大的主要原因,C错误;水污染严重是部分原因,不是最主要原因,D错误;排除ACD,选B。
(2022·辽宁大连·中考真题)2022年北京冬奥会场馆全部采用“绿电”,首次实现了奥运史上100%清洁能源供应。“绿电”是利用风力、水力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获得的电能。依据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均属于可再生资源的一组是( )
A.土地、石油 B.森林、水 C.阳光、煤炭 D.铁矿、天然气
2.北京冬奥会场馆100%采用“绿电”,体现了我国( )
①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②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③在世界发展中做负责任的大国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1.B 2.D
【解析】1.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如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阳光、潮汐能、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等;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如煤、铁、天然气、石油等矿产资源。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北京冬奥会场馆100%采用“绿电”,体现了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在世界发展中做负责任的大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无法体现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①错误;②③④正确。故选D。
(2021·湖南邵阳·中考真题)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表:我国部分自然资源数据
陆地面积 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水资源 森林面积
总量世界排名 3 3 4 6 6
中国人均/世界人均 小于1/2 小于1/2 2/5 1/4 1/3
3.下列物质或能量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①风能②水资源③汽油④水电⑤森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4.下列有关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B.地区分布不均
C.水资源利用合理 D.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
5.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培养节约意识 B.开发新材料、新能源
C.改进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D.扩大铁矿石、石油等重要资源的开采规模
【答案】3.D 4.C 5.D
【分析】3.风能、水资源、水电、森林属于可再生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D正确。
4.由图可知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A说法正确。地区分布不均,例如煤炭资源北多南少;有色金属资源南多北少,B说法正确。我国存在水资源不合理的现象,例如大水漫灌,上中下游资源分配不合理等,C说法错误。南方降水多,北方降水少,故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D说法正确。本题选择C。
5.铁矿石、石油等资源的开采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资源放入开采应合理,且注意环境保护,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择D。
(2021·山西晋中·中考真题)2020年6月25日是第30个中国土地日,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下图示意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
A.西北内陆区 B.半干旱地区 C.东部季风区 D.寒温带地区
7.为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我们应该( )
A.退林退草还耕 B.保护好每一寸耕地
C.围湖围海造田 D.开垦难利用的土地
【答案】6.C 7.B
【分析】6.结合图例、读图可知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气候区的平原和盆地中,C正确,A、B错误;我国的寒温带地区比较小,主要就东北地区50°N以北,漠河附近,D错误。故选C。
7.为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我们应该保护好每一寸耕地,B正确;为获取耕地,我国乱砍乱伐、过度开垦草原等问题突出,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应该退耕还林、草,A错误;围湖造田会破坏湿地生态环境,造成生态恶化,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难以利用的土地类型包括沙漠、戈壁、石山、高寒荒漠、永久冰雪和冰川等,因此D做法错误。故选B。
(2022·湖北咸宁·中考真题)“渔光互补”发电新模式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实现“一地两用”。图为我国某地“渔光互补”光伏电站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地形区最适合大范围推广“渔光互补”模式的是( )
A.内蒙古高原 B.黄土高原 C.准噶尔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9.“渔光互补”模式最有利于( )
A.节省土地资源 B.缓解交通压力 C.提高人口素质 D.监测空气质量
【答案】8.D 9.A
【解析】8.由题中材料可知,‘‘鱼光互补” 式光伏电站的大规模推广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是河湖众多,水域面积大;第二是经济发达,土地用地成本高,故长江中下游地区比较适合。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准噶尔盆地不具有“河湖众多”的特点,故ABC错误、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D。
9.“渔光互补”模式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最有利于节省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与缓解交通压力、提高人口素质和监测空气质量无关,故A正确、BC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A。
(2022·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我国人均水资源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线,且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下图为中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由图可知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是( )
A.我国南方各省均在多水区
B.缺水区主要集中在西北和华北地区
C.少水区和过渡带大致以2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
D.丰水带主要位于东南沿海地区
11.北方地区大部分位于过渡带,用水紧张,除南水北调外,可以应对的措施还有( )
①改变灌溉方式,放弃自流灌溉②工业用水循环使用③生活用水一水多用④利用先进钻井技术,大量开采地下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10.D 11.A
【解析】10.由图可知,我国南方各省除多水区以外,还有台湾、海南、福建等省是在丰水带,故A错误。缺水区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以过渡带为主,故B错误。少水区和过渡带大致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故C错误。丰水带主要位于东南沿海地区,故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D。
11.北方地区大部分位于过渡带,用水紧张,除南水北调以外,还应该改变灌溉方式,放弃自流灌溉,采用喷灌、滴灌等方式;工业用水循环使用,生活用水一水多用等;而大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面下沉、破坏生态,不可取,故①②③正确,故选A。
(2022·山东菏泽·中考真题)2021年某日,位于山东省武城县的六五河节制闸开启,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北延应急供水工程正式向河北、天津供水。读南水北调东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北延应急供水工程向河北、天津调水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 )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2月
13.向河北、天津应急调水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①缓解华北地区地下水的超采状况 ②缓解黄河流城水资源短缺局面
③彻底解决河北、天津用水紧张状况 ④向河北、天津河湖湿地补水,改善生态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2.A 13.D
【解析】12.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北延应急供水工程向河北、天津调水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3~5月,此时锋面雨带尚未达到,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北方冬小麦正处于生长旺季,需水量大,华北地区春旱最严重,需要应急供水,A正确。6~8月是河北、天津当地的雨季,降水丰富,B错误。9~11月是雨季过后,水库库容量还比较大,无须应急供水,C错误。12~2月气候寒冷,农作物已经收成,蒸发较弱,需水量不大,无须应急供水,D错误。故选A。
13.北延应急供水工程是一项造福沿线百姓的民心工程,可向河北、天津供水,置换农业用地下水,缓解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状况;向衡水湖、南运河、南大港、北大港等河湖湿地补水,改善生态环境;①④正确。北延应急供水工程的水资源是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调配,没有增加黄河流城水资源,不能缓解黄河流城水资源短缺局面,②错误。不能彻底解决河北、天津用水紧张状况 ,③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2·湖南湘潭·中考真题)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由于黄河成为阻碍南水北去的天然屏障,中线工程在黄河河床底部40米深处以开凿隧道的形式穿越黄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有关南水北调工程说法正确的是( )
A.东线工程利用京杭大运河输水 B.导致了长江流域严重缺水
C.缓解了我国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 D.解决了北方缺水的问题
15.中线工程以隧道形式穿越黄河的主要原因是( )
A.黄河含沙量大 B.黄河水污染严重 C.黄河下游水流平稳 D.黄河下游是“地上河”
【答案】14.A 15.D
【解析】14.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利用京杭大运河输水,A正确;南水北调工程不会导致长江流域严重缺水,B错误;南水北调工程缓解了我国降水空间分配不均匀的问题,C错误;南水北调工程缓解了我国北方缺水的问题,D错误。故选A。
15.由于黄河成为阻碍南水北去的天然屏障,中线工程在黄河河床底部40米深处以开凿隧道的形式穿越黄河。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由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经郑州、石家庄等城市一直流向北京、天津,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中线工程以隧道形式穿越黄河的主要原因是:黄河下游是“地上河”。故选D。
16.(2022·山东济南·中考真题)土地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立国之本。图1为中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图2为中国连片面积较大的梯田分布示意图,图3为我国耕地等级比例示意图。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说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特点。
梯田,山区人民农耕智慧的结晶。按照形成时间可分为历史时期形成的梯田和近现代形成的梯田(见图1)。由于自然条件不同,南北方的梯田存在较大差异。
(2)比较南北方梯田的差异,完成下列填空。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的增加,部分地区的梯田被废耕。
(3)分析梯田被废耕的原因,并为梯田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议。
综合各种指标,我国耕地可划分为三个质量等级(见图3),一等为最好,三等为最差。
(4)针对我国耕地现状,提出在耕地利用中需采取的措施。
【答案】(1)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耕地不足。
(2)丘陵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3)原因:梯田不利于开展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水利设施落后,灌溉条件较差;进城务工人员增多,农村劳动力短缺。建议:利用梯田景观发展旅游业;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保护功能。
(4)珍惜和合理利用耕地,保护优质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增加优质产田面积。
【详解】(1)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其中草地占的比重最大,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后备土地资源不足,难以利用土地比重大。
(2)梯田是在丘陵山坡地上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条状阶台式或波浪式断面的田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历史时期,梯田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的丘陵、山地和高原地带。人们依托降水多,气温高的自然条件,将坡地改造为水作梯田,种植水稻。到了近代,梯田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的黄土高原,这里的旱作梯田既是农田又能起到防止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的作用。
(3)梯田被废耕的原因:梯田不利于开展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只能精耕细作,水利设施落后,灌溉条件较差,因为一些自然原因不得不放弃;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很多人进城务工,乡下劳动力短缺,部分地区的梯田被废耕。建议:鼓励青年返乡创业,发展梯田景观发展旅游业;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保护功能;改善水利条件,适当耕作。
(4)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的发展也随之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保护和合理利用农村的耕地也成为我国解决农业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珍惜和合理利用耕地,保护优质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增加优质产田面积,保护中国18亿亩耕地红线。
17.(2021·四川南充·中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于2021年5月14日上午在河南省南阳市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我国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他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应重视节水治污,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水资源、土地资源及人口分布图
材料三下图为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
(1)“南水北调”反映了我国水资源具有____上分布不均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水资源缺乏最严重的地区是____地区。
(3)结合材料三,调水线路中东线、中线、西线三条线路相比较,____线施工难度最大,南水北调主要是将____流域的水调往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
(4)联系我国城市、人口、工业分布的相关知识,分析比较由东线和中线分别调往北京、天津等地的水资源,受污染较小的是____线调来的水。
(5)下列有关“南水北调”工程说法正确的是____。
①缓解了北方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②促进了北方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③改善了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④从根本上解决了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空间 北方 西线 长江 中 A
【详解】(1)本题根据所学课本知识结合图示可知:我国水资源分布南多北少,西北更少,南水北调分为东、中、西三条方案,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调水的主要调入区是华北地区。东线工程主要利用已有的京杭大运河作为输水渠道,以节省投资。南水北调主要解决的是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2)结合材料二分析可知,我国水资源缺乏最严重的地区是北方地区,尤其是华北地区,耕地多,人口城市密集,降水少。
(3)读三条调水路线图可知,西线调水工程的施工难度最大,经过我国的许多大山和大河,地势崎岖,山高谷深。南水北调主要是将长江流域的水调往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
(4)读图可知,东线和中线相比,东线乙京杭运河为输水路线,沿途经过地区城市秘密,工农业发达,污染较为严重。中线由汉江上丹江口水库输水,所经地区城市较少,所以水质较好。
(5)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可以促进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所以根据题意①②③正确。故选A。
18.(2021·山东淄博·中考真题)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去年11月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考察时,总书记强调:要坚持调水、节水两手都要硬,不能一边加大调水、一边随意浪费水。今年5月14日,总书记又在河南南阳主持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座谈会。南四湖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通道,每年10月至次年6月为输水期。
材料二:南四湖图。
(1)南四湖位于______省的南部,位于______气候类型区,在仅受降水影响下湖水水位季节变化______(大或小)。
(2)南四湖所在区域位于______(温度带),______ (干湿地区),作物熟制为______。
(3)南四湖是南水北调______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根据规划,该通道每年10月至次年6月为输水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4)东线工程从江苏扬州江都引长江水,通过______输送至山东、天津。
(5)中线与东线工程建设相比,工程施工量较大的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6)假如你是南水北调工程沿线的一名中学生,你如何为这一工程做出贡献?
【答案】(1) 山东 温带季风 大
(2)北温带 半湿润区 一年两熟
(3)东 每年的10月至次年6月,北方降水稀少,容易发生旱灾,该时段需要南四湖向外输水
(4)京杭大运河
(5)中线工程 地形崎岖
(6)节约用水;向周边居民宣传南水北调的重要意义;不污染水资源等
【详解】(1)据图分析,南四湖位于山东省南部地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气降水对南四湖水位影响大,如果仅考虑降水,南四湖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大。
(2)据图中的纬度范围判断,南四湖位于北温带,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的东部季风区内,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属于半湿润地区;受热量因素影响,该区域的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
(3)读图,由南四湖位于京杭运河河道附近知,南四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我国北方地区每年的10月至次年6月降水少,容易发生旱灾,所以需要从南四湖调水。
(4)由所学知识可等,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从江苏扬州江都引长江水,通过京杭运河输往山东、天津。
(5)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调长江流域中游丹江口水库的水到华北地区,沿途地势起伏大;东线工程调长江下游的水到华北地区,沿途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且可以利用既有河道——京杭运河调水,因此中线工程施工量也比东线工程施工量大。
(6)作为中学生,可以通过宣传南水北调的重要意义、防治水污染,号召民众节约用水等角度来做出重要贡献。
学案第7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3 中国的自然资源
【课标解读】(2022版)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
●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考点一: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一、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1. 自然资源的含义
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物质和能量。
要点提示:
自然资源的两个要素:①存在于 ;②对人类活动 。
2.自然资源的分类
(1)可再生资源:在自然界中,可在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循环使用的资源,如 资源、 资源、 资源、 资源等。
(2)非可再生资源:有些自然资源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的资源,如各种 资源等。
【易错警示】
可再生资源一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可再生资源可再生、可更新或者可循环使用,但不是绝对的。如果利用不当,可再生资源也可能变成非可再生资源。如人们乱捕滥杀导致某些动物物种灭绝,水污染后也不能重复利用等。
二、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及面临的问题
(1)基本特征: 。
(2)我国自然资源面临的问题:
人口的增长,使人均占有量减少;
破坏和浪费严重,加剧我国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
(1)对非可再生资源:节约利用和综合利用以及寻找新的替代品。
(2)对可再生资源:保护、促进更新以及最充分地加以利用。
(3)低碳生活方式:出门尽量步行或乘公交;人走时及时关灯;避免过度包装。
提醒 自然资源具有自然和社会这两个基本属性。保障自然资源供给的措施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来进行。
【中考典例】
(2022·广西贺州·中考真题)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中国是自然资源大国,种类多,但是分布不均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自然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气候资源 B.土地资源 C.森林资源 D.矿产资源
2.图中所示我国自然资源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
A.煤炭资源人均占有量超世界平均水平
B.耕地资源人均占有量超世界平均水平
C.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D.各类资源人均占有量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考点二:土地资源
一、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土地资源的特点
1.土地利用类型齐全,其中草地和______所占比重较大,耕地比重较小。
2.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国土面积广大,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小,特别是人均耕地面积很少。
3.土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4.荒漠、石山、永久积雪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较多,后备耕地资源严重______,且开发难度较大。
二、地区分布不均
1.土地资源的分布
土地利 用类型 所在干湿区 主要地形类型
水田
旱地
林地
草地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土地污染等。
2.基本国策: 。
3.落实措施: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在农耕区,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在牧区,建设_____________,保护天然草场;在易遭受风沙侵袭、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营造__________,治理沙化、盐碱化。
列表归纳: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土地 类型 存在问题 主要原因 采取的措施
耕地 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土壤肥力下降 人均耕地少,利用不合理,乱占耕地现象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耕地肥力下降 制定并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切实保护耕地。提高农业生产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林地 林地面积减少 乱砍滥伐,利用不合理,只采伐不栽培 切实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林业方针,严禁滥伐、盗伐森林
草地 1/3的草地遭受不同程度的退化,草地生产力大幅度下降 靠天养畜,超载放牧或弃牧毁草开荒,管理不善 改变“靠天养畜”的粗放生产模式,建设“草、水、林、机”配套的优质高产人工草场,培育和推广优良畜种,普及科学养畜方法,走集约化的牧业之路
【中考典例】
(2022·湖南益阳·中考真题)2021年第31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据材料和漫画完成下面小题。
1.漫画揭示的土地问题是( )
A.土地利用率低 B.乱占耕地 C.土地荒漠化 D.耕地污染
2.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①控制城镇建设用地
②开林种田,缓解耕地不足
③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保护
④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⑤多使用农药、化肥,保障农业产量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三:水资源
一、时空分布不均
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
1.空间分布不均:
我国水资源__________。南方水资源占全国的80%以上,北方不足20%。
南方地区特别是长江流域水资源较丰富,北方地区特别是华北平原水资源较少,
西北内陆地区是我国水资源最贫乏的地区。
2.时间分布不均: ______季节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多,河流水量大,在汛期,洪涝灾害频繁;冬春季节降水少,河流水量小,有些河流甚至干涸断流,干旱缺水现象严重。
我国降水年际变化也 ,导致河流在不同年份的流量差异也很大
【易错警示】
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所以南方不缺水。( ×)
我国南方地区虽然水资源丰富,但许多淡水都白白流入海洋,充分利用的较少,同时因为集中取水和集中排污,致使南方一些城市出现水污染,所以南方也存在缺水问题。
二、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1.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
(1)缓解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兴建_________等蓄水工程,如三峡工程和小浪底水利枢纽。
(2)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修建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如引滦入津、引黄入晋、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工程。
(3)南水北调工程
2.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水资源______,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水资源供应十分紧张,缺水状况仍在继续加重。
(2)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3)水污染也十分严重,直接影响到水资源的可利
用价值,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缺水程度。
3.水资源的保护措施
(1)农业:①改变灌溉方式,废弃大水漫灌、自流灌溉,推广喷灌、滴灌技术;②改变作物品种,种植耐旱、耗水量少的作物;③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2)工业:①工业用水重复使用、循环利用;②降低生产耗水,提高利用效率;③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3)生活:①生活用水,一水多用;②推广节水器具;
③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
【中考典例】
(2022·安徽·中考真题)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沿着京杭运河向北输水,它使运河文明在流淌中得到延伸和发展。2022年4月,在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调水和水库调控等共同作用下,京杭运河实现近一个世纪以来首次全线通水。下左图示意京杭运河,右图为京杭运河穿过某河流河床底部隧道施工现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京杭运河输水隧道从某条河流河床底部穿过,该河流是( )
A.海河 B.黄河 C.淮河 D.长江
2.南水北调对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有( )
①缓解华北水资源短缺状况②提升京杭运河的通航能力
③改善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④减轻南方地区的水体污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一、我国水资源与降水的关系
(1)我国降水量的时间分布不均对河流径流量和水资源的影响
(2)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对河流径流量和水资源的影响
二、我国水资源问题及措施:
【中考典例】
(2021·山东日照·中考真题)北京市和湖北省分别位于我国北方、南方,受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等影响,水资源利用状况差异大。下图示意2020年两地水资源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湖北相比,北京市水资源较为缺乏的主要原因是( )
A.高新技术产业发达 B.年降水量较少
C.背靠群山面向海洋 D.属政治文化中心
2.与北京相比,湖北省人均用水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广场绿地用水多 B.水田面积大
C.经济发展水平高 D.水污染严重
(2022·辽宁大连·中考真题)2022年北京冬奥会场馆全部采用“绿电”,首次实现了奥运史上100%清洁能源供应。“绿电”是利用风力、水力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获得的电能。依据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均属于可再生资源的一组是( )
A.土地、石油 B.森林、水 C.阳光、煤炭 D.铁矿、天然气
2.北京冬奥会场馆100%采用“绿电”,体现了我国( )
①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②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③在世界发展中做负责任的大国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21·湖南邵阳·中考真题)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表:我国部分自然资源数据
陆地面积 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水资源 森林面积
总量世界排名 3 3 4 6 6
中国人均/世界人均 小于1/2 小于1/2 2/5 1/4 1/3
3.下列物质或能量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①风能②水资源③汽油④水电⑤森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4.下列有关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B.地区分布不均
C.水资源利用合理 D.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
5.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培养节约意识 B.开发新材料、新能源
C.改进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D.扩大铁矿石、石油等重要资源的开采规模
(2021·山西晋中·中考真题)2020年6月25日是第30个中国土地日,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下图示意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
A.西北内陆区 B.半干旱地区 C.东部季风区 D.寒温带地区
7.为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我们应该( )
A.退林退草还耕 B.保护好每一寸耕地
C.围湖围海造田 D.开垦难利用的土地
(2022·湖北咸宁·中考真题)“渔光互补”发电新模式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实现“一地两用”。图为我国某地“渔光互补”光伏电站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地形区最适合大范围推广“渔光互补”模式的是( )
A.内蒙古高原 B.黄土高原 C.准噶尔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9.“渔光互补”模式最有利于( )
A.节省土地资源 B.缓解交通压力 C.提高人口素质 D.监测空气质量
(2022·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我国人均水资源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线,且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下图为中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由图可知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是( )
A.我国南方各省均在多水区
B.缺水区主要集中在西北和华北地区
C.少水区和过渡带大致以2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
D.丰水带主要位于东南沿海地区
11.北方地区大部分位于过渡带,用水紧张,除南水北调外,可以应对的措施还有( )
①改变灌溉方式,放弃自流灌溉②工业用水循环使用③生活用水一水多用④利用先进钻井技术,大量开采地下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22·山东菏泽·中考真题)2021年某日,位于山东省武城县的六五河节制闸开启,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北延应急供水工程正式向河北、天津供水。读南水北调东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北延应急供水工程向河北、天津调水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 )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2月
13.向河北、天津应急调水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①缓解华北地区地下水的超采状况 ②缓解黄河流城水资源短缺局面
③彻底解决河北、天津用水紧张状况 ④向河北、天津河湖湿地补水,改善生态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2·湖南湘潭·中考真题)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由于黄河成为阻碍南水北去的天然屏障,中线工程在黄河河床底部40米深处以开凿隧道的形式穿越黄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有关南水北调工程说法正确的是( )
A.东线工程利用京杭大运河输水 B.导致了长江流域严重缺水
C.缓解了我国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 D.解决了北方缺水的问题
15.中线工程以隧道形式穿越黄河的主要原因是( )
A.黄河含沙量大 B.黄河水污染严重 C.黄河下游水流平稳 D.黄河下游是“地上河”
16.(2022·山东济南·中考真题)土地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立国之本。图1为中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图2为中国连片面积较大的梯田分布示意图,图3为我国耕地等级比例示意图。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说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特点。
梯田,山区人民农耕智慧的结晶。按照形成时间可分为历史时期形成的梯田和近现代形成的梯田(见图1)。由于自然条件不同,南北方的梯田存在较大差异。
(2)比较南北方梯田的差异,完成下列填空。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的增加,部分地区的梯田被废耕。
(3)分析梯田被废耕的原因,并为梯田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议。
综合各种指标,我国耕地可划分为三个质量等级(见图3),一等为最好,三等为最差。
(4)针对我国耕地现状,提出在耕地利用中需采取的措施。
17.(2021·四川南充·中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于2021年5月14日上午在河南省南阳市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我国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他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应重视节水治污,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水资源、土地资源及人口分布图
材料三下图为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
(1)“南水北调”反映了我国水资源具有____上分布不均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水资源缺乏最严重的地区是____地区。
(3)结合材料三,调水线路中东线、中线、西线三条线路相比较,____线施工难度最大,南水北调主要是将____流域的水调往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
(4)联系我国城市、人口、工业分布的相关知识,分析比较由东线和中线分别调往北京、天津等地的水资源,受污染较小的是____线调来的水。
(5)下列有关“南水北调”工程说法正确的是____。
①缓解了北方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②促进了北方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③改善了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④从根本上解决了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2021·山东淄博·中考真题)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去年11月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考察时,总书记强调:要坚持调水、节水两手都要硬,不能一边加大调水、一边随意浪费水。今年5月14日,总书记又在河南南阳主持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座谈会。南四湖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通道,每年10月至次年6月为输水期。
材料二:南四湖图。
(1)南四湖位于______省的南部,位于______气候类型区,在仅受降水影响下湖水水位季节变化______(大或小)。
(2)南四湖所在区域位于______(温度带),______ (干湿地区),作物熟制为______。
(3)南四湖是南水北调______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根据规划,该通道每年10月至次年6月为输水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4)东线工程从江苏扬州江都引长江水,通过______输送至山东、天津。
(5)中线与东线工程建设相比,工程施工量较大的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6)假如你是南水北调工程沿线的一名中学生,你如何为这一工程做出贡献?
学案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