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3年生物中考一轮专题复习七上综合检测卷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2023年生物中考一轮专题复习七上综合检测卷二(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12.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3-10 06:5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广东省2023年生物中考一轮专题复习七上综合检测卷二
时间50分钟,分数50分钟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
一、单选题
1.我国的植树节是每年的(  )
A.3月8日 B.3月12日 C.5月1日 D.4月12日
2.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  )
A.只在叶片内 B.只在种子中
C.只在根系中 D.在植物体的各个器官
3.科学家为证实自己所提的假设,常以什么作为重要的支持依据?(  )
A.观察 B.假设 C.实验 D.推论
4.植物细胞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
A.线粒体 B.叶绿体 C.液泡 D.细胞壁
5.大豆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  )
A.种皮 B.胚芽 C.子叶 D.胚根
6.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一个新个体,这是大多数生物的繁殖方式,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表示细胞分化,④表示细胞分裂
B.大脑主要由图中的上皮组织构成
C.人体内的骨头属于图中的结缔组织
D.脂肪属于图中的肌肉组织
7.下图是叶芽的结构示意图,4将来会发育成(  )
A.茎 B.叶 C.侧芽 D.幼叶
8.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  )
A.生长现象 B.应激性(作出反应)
C.繁殖 D.呼吸
9.某观鸟协会在东方白鹳栖息的黄河三角洲湿地安装摄像机,记录其在自然状态下的各种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比较法 D.调查法
10.下列属于器官的是(  )
A.番茄果肉 B.洋葱表皮 C.血液 D.蚕豆的叶
11.细胞内遗传物质贮存的主要场所是(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细胞壁
12.一个西瓜中有很多种子,是因为(  )
A.一个子房中有很多胚珠 B.一个胚珠中有很多受精卵
C.一个胚珠中有很多子房 D.一个子房中有很多子房壁
13.下图是大豆的种子、幼苗和根尖结构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中的 A 发育成乙中的 2
B.乙中的 1 是由甲中的 B 发育来的
C.丙中的 b 和 c 可以使乙中的 3 生长
D.甲萌发长成乙的过程中,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丙中的d
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多样性三个基本方面的是(  )
A.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B.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C.生物遗传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5.某同学完成“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发现叶片的见光部分碘液变蓝色,遮光部分滴碘液后无变化,该实验结果证实(  )
A.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和氧气
B.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
C.叶片是天竺葵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D.天竺葵不进行暗处理,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16.春耕播种时,有些作物的种子播种前要浸种。这是因为种子的萌发需要(  )
A.适宜的温度 B.一定的水分 C.充足的空气 D.适当的光照
17.将变形虫分割为两部分,有核部分能正常生长,无核部分几天后死亡;如果向无核部分植入新的细胞核,新组合的变形虫恢复正常生长。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
A.细胞核对细胞生命活动起控制作用
B.变形虫的生命力强
C.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
D.变形虫即使没有细胞核,也可以生活几天
18.农民储存种子的最好办法是(  )
A.高温、封闭、通风 B.高温、晾晒、潮湿
C.低温、干燥、通风 D.低温、潮湿、通风
19.荣获“中国科学院院士”的袁隆平先生利用野生水稻和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稻新品种,这是利用了(  )
A.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C.环境的多样性 D.基因的多样性
20.为了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应该采用图中的哪一个装置?(  )
A. B.
C. D.
二、读图理解题
21.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有关的动植物标本,借助于显微镜,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平时见不到的一些结构。下面请利用你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二所示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规范的操作顺序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在观察细胞的结构时,为了使模糊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该转动图一显微镜中的   (填数字序号)。
(2)图三的A图出现的问题是视野中出现了   ,原因是操作不当所引起,其正确的操作为下图中的   (填字母)。
(3)图四中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在制作该临时装片时,图中b、c两个步骤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分别是   。
三、资料分析题
22.阅读材料,分析回答:
黄粉虫原是粮仓中的害虫,发育过程类似于菜粉蝶.陈重光是一个善观察、爱动脑、勤动手的同学.她在饲养中发现,铺在养虫盒子里的泡沫塑料上有细小的噬咬痕迹.是黄粉虫在吃塑料吗?于是,她把黄粉虫分为两组,一组只喂麦麸和菜叶,一组喂泡沫塑料餐盒片.通过观察发现虫子吃塑料现象明显.她又对试验组黄粉虫的粪便做了静电、燃烧、浸水等实验,发现其粪便不产生静电吸附、不可燃烧、不漂浮,并产生腐败臭味.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试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她的这一发现在2004年全国第18届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1)陈重光所做实验的“假设”和“控制变量”分别是什么?
   
(2)陈重光为什么进行多次试验?   .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请你写出相关的结论:   .
(4)该实验能为我们解决哪些现实社会中的问题提供启示?   .
四、实验探究题
23.小丽同学制作了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甲中,小丽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要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   ,以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2)小丽同学观察发现在视野的右下方疑似有一个气泡,若需将气泡移至视野正中央进一步确认,应将装片向   方移动。
(3)用稀碘液染色后,细胞中染色最深的是图甲中的2   。
(4)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在视野中已经找到物像,如果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图乙中的⑤   。
五、综合题
24.下图是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图,请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植物的叶片结构中表皮包括①   和⑤   。
(2)叶肉包括②   和④   。
(3)图中序号③所指结构是   。其中含能够输导水和无机盐的   和输导有机物的   。
(4)图中序号⑥表示的结构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定把3月12日定为我国的植树节。把这一天定为植树节,一是为了纪念一贯重视和倡导植树造林的孙中山先生(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另外,3月12日刚好是惊蛰之后,春分之前,对全国来说,这时候植树是最适宜的,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绿色植物通过吸水和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
2.【答案】D
【知识点】呼吸作用的意义
【解析】【解答】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释放的能量供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利用。所以只要是活的细胞都需要能量, 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在各个器官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植物细胞利用氧,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植物体在任何时候都要进行呼吸作用,以便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
3.【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故答案为:C
【分析】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
4.【答案】B
【知识点】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解析】【解答】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被称为能量转换器和细胞内能量供应的“动力工厂”,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动物是异养的,其细胞内不含能叶绿体,只有线粒体。绿色植物的细胞内含有两种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所以,植物细胞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
故答案为:B
【分析】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含有线粒体,线粒体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给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5.【答案】C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
【解析】【解答】大豆属于双子叶植物,其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种皮起保护作用;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胚根将来发育成根,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位,子叶肥厚,贮存营养物质.因此,花生、大豆的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子叶中.
故答案为:C
【分析】大豆种子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包括胚根、胚轴、胚芽、子叶.其中种皮具有保护作用;胚根最终发育成幼苗的主根;胚轴最终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分;胚芽最终发育成茎和叶;子叶中储存着大量的营养物质.
6.【答案】C
【知识点】细胞分裂;细胞分化成组织;动物体的组织
【解析】【解答】A.图中①②③胞数目增多,表示细胞分裂的过程;④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异,表示细胞分化的过程,A不符合题意。
B.大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故其主要由图中的神经组织构成,B不符合题意。
C.结缔组织的种类很多,骨组织、血液、肌腱、韧带、淋巴、皮下脂肪等都属于结缔组织,故人体内的骨头属于图中的结缔组织,C符合题意。
D.结缔组织的种类很多,骨组织、血液、肌腱、韧带、淋巴、皮下脂肪等都属于结缔组织,脂肪属于图中的结缔组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动物细胞组织的结构、功能与分布表格如下:
名称 结构 功能 分布
上皮组织 上皮细胞,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 保护、分泌 体表和体内各种管腔壁的内表面
结缔组织 细胞和细胞间质,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质发达 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等 分布最广泛,如:血液、肌腱、骨、韧带和脂肪等
肌肉组织 肌肉细胞 收缩、舒张 附着在骨骼上、心脏、胃、肠和血管等处
神经组织 神经细胞 产生、传到兴奋 脑和脊髓中的组织
7.【答案】A
【知识点】芽的结构及其发育
【解析】【解答】4是芽轴,芽轴将来发育成茎,A符合题意;
3幼叶将来发育成植物的叶,B不符合题意;
5是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C不符合题意;
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D不符合题意。
【分析】叶芽(枝芽)的结构和作用如图所示:枝芽的结构和作用如图所示:
观图可知:1是生长点、2是叶原基、3是幼叶,4芽轴,5芽原基,据此解答。
8.【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因此,含羞草遇到刺激后叶片合拢,是生物的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属于应激性。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特征 概 念 举 例
应 激 性 指生物体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规律性的反应。【植物和低等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应激性,而高等动物和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反射。】 向日葵的花盘朝着太阳转;草履虫避开食盐、吃酸梅分泌唾液,听说酸梅分泌唾液等。
生 长 指生物体由小变大的过程。其特点是:使体重增加,体形增大。 小树长成大树;
小狗长成大狗等。
繁 殖 指生物体发育成熟并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植物产生孢子或种子;蜻蜒点水、大猫生小猫等。
新陈代谢 指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取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它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新陈代谢也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除以上特征以外,还有呼吸、排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并具有严紧的结构等都是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
9.【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方法
【解析】【解答】A.观察法是指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相机、录音机、摄影机等工具进行探究的方法。所以在东方白鹳栖息的黄河三角洲湿地安装摄像机记录东方白鹳的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观察法,A符合题意。
B.实验法是指利用特定的器具或材料,有目的、有步骤地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的方法,B不符合题意。
C.比较法是寻找几个事物共同点或不同点的研究方法,C不符合题意。
D.调查法是指为了获得某一方面的数据或信息而采取的实地考察的方法,主要包括全面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科学探究常用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分类法等。
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最重要的方法。哈维用结扎和剖切血管放血的方法,研究血液的流动方向,这种研究方法就是实验法。
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座谈、问卷、测验和查阅书面材料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
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 调查研究目的方法。
分类法: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属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
10.【答案】D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解析】【解答】A.番茄的果肉属于营养组织,A不符合题意;
B.洋葱的表皮属于保护组织,B不符合题意;
C.血液属于结缔组织,C不符合题意;
D.蚕豆的叶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器官,D符合题意。
【分析】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以某一种或两种组织为主。 如:心脏、肝脏、脾脏、大脑、肱二头肌等,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
11.【答案】C
【知识点】细胞核的功能
【解析】【解答】解: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基因)。这些信息其实就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生命大厦的蓝图。C符合题意。
【分析】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有基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
12.【答案】A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解析】【解答】当一朵花完成传粉和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1个胚珠只能发育成一粒种子,子房中有多个胚珠,因此能发育成多粒种子。所以一个西瓜中有很多种子,这是因为一个子房里有很多胚珠。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果实与种子的形成。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
13.【答案】D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的过程
【解析】【解答】甲中的 A胚轴发育成乙中的2连接根和茎的部分,A正确;乙中的1叶是由甲中的 B胚芽发育来的,B正确;乙中3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丙图中的b伸长区的不断长长和c分生区的不断分裂的缘故,C正确;甲种子萌发变成乙幼苗的过程中所需营养物质来自子叶,乙在生长过程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丙中的a成熟区,D错误。
【分析】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 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胚芽发育成叶;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部分的这一段。根尖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丙图中的b伸长区的不断长长和c分生区的不断分裂的结果。成熟区,也称根毛区。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14.【答案】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可见,生物多样性不包括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15.【答案】B
【知识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A.叶片的见光(未遮盖)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进而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叶片的遮光部分遇碘没有变蓝,说明遮光的部分没有产生淀粉,本实验不能证明光合作用制造了氧气,A不符合题意。
B.实验发现叶片的见光部分滴碘变蓝色,遮光部分滴碘后无变化,该实验结果证实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B符合题意。
C.叶片有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片是天竺葵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但该实验结果不能证明以上观点,C不符合题意。
D.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转运和消耗掉,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但题干的实验结果,不能证明暗处理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16.【答案】B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种子的萌发除了种子本身具有生活力外,还必须有适宜的条件,在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空气下就能萌发。农民播种前要浸种,主要是满足了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水分。故答案为:B。
【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17.【答案】A
【知识点】细胞核的功能;单细胞生物
【解析】【解答】将变形虫分割为两部分,有核部分能正常生长,无核部分几天后死亡;如果向无核部分植入新的细胞核,新组合的变形虫恢复正常生长。这个实验充分说明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遗传和发育。
故答案为:A。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有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是遗传物质,所以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每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和形态是一定的.DNA呈双螺旋结构,它是细胞核中遗传信息的载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8.【答案】C
【知识点】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储存种子就要想方设法抑制种子的呼吸作用,因为只有抑制了它的呼吸作用,才能使种子中的有机营养物质被分解的慢,从而能长时间保存足够的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抑制种子的呼吸作用就要为种子提供干燥、低温、通风的环境,因为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种子的呼吸作用才能受到抑制,同时又不会发霉变质。农民储存种子的最好办法是低温、干燥、通风的条件。故答案为:C。
【分析】温度能影响呼吸作用,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含水量多,种子的呼吸作用强,含水量少,种子的呼吸作用弱;种子的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氧气多呼吸作用强,氧气少呼吸作用弱。
19.【答案】D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解: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如利用野生水稻种群和栽培水稻进行杂交,从而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表明生物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
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即物种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是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类的丰富性。
2、基因的多样性又叫遗传的多样性,它是生物多样性中最基本、起决定作用的多样性。生物的性状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生物的细胞内有成千上万个基因。不同物种的生物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基因也有差异。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地球上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在生物圈中又可以分出很多小的生态系统,如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块农田、一个池塘、一条河流等,即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0.【答案】C
【知识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为了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应该采用图中选项C的装置.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装有酒精和叶片的小烧杯,一定要隔水加热,这是因为酒精的沸点比水低,如果直接放在火上加热,不仅酒精蒸发太快,造成浪费,而且溶解叶绿素的效果也不够好,尤其容易引燃酒精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分析】叶绿素是高等植物和其它所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体含有的一类绿色色素。 可溶于酒精、乙醚和丙酮等溶剂,不溶于水,因此,可以用极性溶剂如丙酮、甲醇、乙醇(酒精)、乙酸乙酯等提取叶绿素。
21.【答案】(1)C→A→B→D;⑦
(2)气泡;A
(3)c→a→d→b;碘液、生理盐水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1)图一中,①是目镜,②是转换器,③是物镜,④是在载物台,⑤是反光镜,⑥是粗准焦螺旋,⑦是细准焦螺旋。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安放装片、观察和收镜等步骤,图二中,A为安放装片,B为下降镜筒,C为对光,D为观察,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为C→A→B→D。图一中,⑦细准焦螺旋可以较小范围的调节像距,可以把物像调节的更加清晰,所以,在观察细胞的结构时,为了使模糊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该转动图一显微镜中的⑦细准焦螺旋。
(2)图三中,A视野中出现了气泡,影响了观察效果,原因是在盖盖玻片的时候操作不当引起的,在盖盖玻片时,应该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到液滴,然后缓缓放平,以免产生气泡,所以根据盖盖玻片的操作叙述,正确的是A。
(3)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正确的步骤是:擦→滴→漱→刮→涂→盖→染,图四中,a是刮取细胞,涂在液滴中,b是染色,c是滴加生理盐水,d是盖盖玻片,可见正确的操作顺序:c→a→d→b,在制作该临时装片时口腔上皮细胞为动物细胞,需要滴加生理盐水,以保持细胞原有的形态,染色时,滴加碘液来染色,可以使细胞观察的更加清晰,所以,图中b、c两个步骤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分别是碘液、生理盐水。
故答案为:(1)C→A→B→D、⑦;(2)气泡、A;(3)c→a→d→b、碘液、生理盐水。
【分析】此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是:一、取镜、安放,即将显微镜取出,放到水平实验台上,距离边缘大概7厘米的地方。二、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然后选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对光,三、观察。观察时先要将玻片标本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好,然后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到接近玻片标本为止,再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转动粗准焦螺旋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最后利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刮、涂、盖、染。
“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刮”,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上膛轻轻地刮几下;
“涂”,把带有口腔上皮细胞的牙签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生理盐水滴中,涂抹均匀;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22.【答案】(1)黄粉虫能吃塑料,塑料餐盒片的有无
(2)验证实验结论的准确性,避免其偶然性
(3)黄粉虫能取食和消化盒吸收塑料
(4)利用黄粉虫可以处理塑料废物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解:(1)“陈重光实验”的“假设”是黄粉虫吃塑料吗?变量是塑料.(2)陈重光进行多次试验的目的是验证实验结论的准确性,避免其偶然性.(3)根据结果虫子确实在吃塑料盒.得出结论:黄粉虫能取食、消化盒吸收塑料.(4)通过实验证明黄粉虫能取食、消化盒吸收塑料,根据这个结论,我们利用生物方法解决白色(塑料)污染.
【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
23.【答案】(1)生理盐水
(2)右下
(3)细胞核
(4)细准焦螺旋
【知识点】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步骤包括:擦、滴、刮、涂、盖、染、吸。甲图中1是细胞膜,2是细胞核,3是细胞质。乙图中:①是目镜、②是物镜、③是反光镜、④是粗准焦螺旋、⑤是细准焦螺旋。
(1)由于人的细胞液的浓度与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的浓度一致,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不至于因吸水而膨胀,或失水而皱缩,应向载玻片上滴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
(2)因为显微镜所成的是倒像,所以向右下方移动可以将气泡移至视野中央。
(3)稀碘液可将染色体染成深色,而细胞核含有染色体,所以染色最深的应是图甲中的2细胞核。
(4)若观察到的物像较模糊,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可略微转动显微镜的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即图乙中的⑤。
【分析】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③漱口→④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刮取口腔上皮细胞→⑤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⑥盖盖玻片→⑦染色。
24.【答案】(1)上表皮;下表皮
(2)栅栏层;海绵层
(3)叶脉;导管;筛管
(4)气孔
【知识点】叶片的结构
【解析】【解答】(1)绿色植物的叶片一般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表皮包括①上表皮和⑤下表皮,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
(2)叶肉包括②栅栏组织和④海绵组织。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紧密,含有的叶绿体较多,颜色较深,属于栅栏组织;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疏松,含有的叶绿体较少,颜色较浅,属于海绵组织。
(3)③叶脉里含有可以运输水分、无机盐的导管和输导有机物的筛管。
(4)⑥是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气孔,它的奇妙之处在于能够自动的开闭。
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分析】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
表皮:它们都属于保护组织.其外壁有一层透明、不易透的角质层.
气孔:它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其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
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有些像栅栏,叫做栅栏组织,细胞里有较多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最旺盛的部位;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有些像海绵,叫做海绵组织,细胞里含叶绿体较少.所以叶肉属于营养组织.
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能够向上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够向下运送有机物,因此叶脉具有输导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